返回

清穿日常

分节阅读_102

正好的出气筒

魏珠连梁功的祖宗二十八代都问候遍了,这趟差也不得不出。还不能误了主的事,万一皇上叫太一时不见,梁功肯定撒着欢儿的就把他卖了。

到了毓庆宫宫门口,魏珠放慢脚步。守宫门的小太监早远远的看到一个主管太监带着两个小太监过来,早就跑回去报信了。魏珠也是故意给里头的人准备的时候,省得他一路跑进去,太正抱着小老婆快活,他是能催太快些皇上等着,可也要给太穿衣服洗漱的时间吧

他这边慢一步,一会儿这差事办起来才更顺当。

果然层层通报进去,他见到太时,太已经收拾好了。他跪下磕头说“秉殿下,皇上那边传呢。”

太温煦一笑,道“不好让皇阿玛久等,咱们快些。”

“喳。”魏珠应道,侍候着太去了。

踏出殿门时,魏珠大着胆蹩了眼太的容色。被殿外炙热的太阳光一照,显得太面色白得像个病人,额角渗出几颗汗珠。

宫里都说太沉迷女色,还说太宠爱漂亮的小太监。

魏珠心里摇摇头,这主们的事,他还是不要多管了。一路将太送到皇上这里,看着这位主踏进殿门,梁功在里面通报,他这趟差事才算是走完了。

魏珠抹了把额角的汗,见跟他走了一遭的两个小太监也是晒得脸膛发红,笑道“别说你爷爷不疼你们,去找个凉快地儿,叫宫女姐姐赏你们两碗酸梅汤喝吧。”说着,从怀里摸出两颗银角扔过去。

小太监接了他的钱,跑得飞快提来一碗还挂着水珠的酸梅汤,道“魏爷爷尝尝,也解解暑气。”

魏珠接过来,笑道“你这个小鬼,拿我的银来奉承我。”一口喝尽把碗递给他,脑门险被冰凉的酸梅汤给冰炸,浑身的暑气就散了大半,爽得心眼儿颤。

小太监揣着碗不忙走,盯着寂静的殿门叹“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儿呢。”

像他这样的小太监还轮不到进殿侍候。魏珠听他在这里替主担忧,上去就是一脚“快滚吧,你操的是哪门的心”

话虽这么说,魏珠心知他跑这一趟把太请来,不知道宫里多少主的耳目都要动起来了。其实他也在想,这殿里不知是个什么情形

个个都在为太担心,谁知殿里侍候的梁功早看傻眼了。

皇上不待见太也有好几年了,今天叫来居然温言煦语不说,说着说着,太掉泪,皇上眼圈也红了。

这是怎么个意思

这天又要变

梁功是亲眼见着太进来时还有些紧张,皇上两句话下来,太就哭了,跪下抱着皇上的腿一边喊阿玛一边哭,撒娇撒得皇上也心软,扶起来父两个哭成一团。

梁功的汗簌簌而下,使眼色把殿里的人都撵出去,自己撑着当木桩。没办法,主们哭完也要人侍候的,他躲不成啊。

只好当自己没长耳朵眼睛。

康熙去了上书房的事太已经听说了,进来时见他面色松动,立刻找机会跪下,一个劲的认错,勾起了皇上的慈父心肠。见皇上也跟着落泪,太真是松了口气。

父二人相谈甚欢。各自抹了泪后,康熙失笑,道“你连儿都有了,怎么还这么爱哭呢”

太垂头“儿在阿玛面前,永远都如垂髻小儿一般。”

康熙轻叹,叫梁功“去太那里拿衣衫来给太换上。”

又跪又哭的,太身上的衣服早不能看了。梁功出去这回就没叫魏珠了,显见皇上和太谈得正好,这种露脸的好事怎么能叫这孙

他喊来自己的徒弟,叫他往毓庆宫跑一趟,暗叮嘱道“若有人问起,只管说不是坏事。”

魏珠见梁功没再喊他,反叫了他的徒弟,眼一眯暗道这老不死的看来殿里的情形不赖啊

他眼珠一转,走到暗处叫来一不起眼的洒扫太监,像自言自语道“太起来了。”

说完自己就走出来了。一刻后,跑毓庆宫取衣服的人回来,这洒扫太监才离开。看到消息透出去了,魏珠才满意的笑起来。

外面盯着这件事的人多着呢。皇上叫太是刚过午,午膳没用完,直郡王就在府里听说了。人家都说直郡王是莽夫,不知在他的府里,他最常待的地方就是他的书房。

他站起来,隔着窗望着宫里。

皇上思念太了吗

康熙留了太用膳,梁功极精明的上的全是太以前在这里用膳时爱吃的,康熙一时情动,回过神来也打算再续一续父之情。既要施恩,自然对梁功这番安排极满意。

太更是感动的又红了眼圈。

康熙亲自给他布菜,安抚道“这是你往日爱吃的,尝尝看还是不是这个味。”

太哽咽着吃进嘴里,味如嚼蜡,眼却一眨,两滴泪滚珠般滑下脸颊,道“儿梦里都想着这个味儿呢。”说着就笑了,连道好吃,好吃。

康熙心暗叹,见太面色苍白,身形消瘦,可见这几年下来太也是受了磋磨的。虽然无人敢当面给他难堪,私底下却也受了不少冷眼吧

想着又给他挟了几筷,道“喜欢就多吃几口,叫他们给你做。你是太,何必委屈自己”

太心苦笑,这刚好一会儿就又来刺他。连忙放下筷道“皇阿玛赏给儿臣的,是儿臣的福气,哪敢总叫皇阿玛这边的大师傅做给儿吃”

康熙也是心复杂,跟着放下筷说“你我父,何必这样生份了”

这顿饭再往下吃,就没什么滋味了。

隔了这几年,远得不止是人心,还有情份。勉强再接起,各自都不习惯起来。

康熙也不知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既想与太好好叙一叙这父情份,却不想见他这副好像被他这个皇阿玛迫害的样。

难道太在怨恨吗

这样一想,太刚才的话怎么想都像意有所指。

菜吃了不过几筷,康熙就没了胃口,勉强用了小半碗饭,就道“收了吧。”转头再对太解释,“朕年纪大了,用得渐少。你若是不够,再让他们给你上些。”

太连忙关心道“儿不孝,皇阿玛哪里老了是不是脾胃不和或是苦夏”

反正肯定不是皇上老了才吃不下饭,一定是有其他原因的。

康熙露出一丝笑,他也觉得是天气的缘故“或许是太热了吧。最近总没胃口。”

梁功赶紧过来请罪“都是奴才侍候得不周。”

要是以前,太总要骂梁功两句,责问他,要他更精心的侍候皇上。可现在,他也只是端起茶来喝两口。

骂皇上身边的贴身太监,亲近时这叫关心,疏远时这叫僭越。

康熙见他没有责骂梁功,想起以前的太,心还是叹气。太还是怨恨了吧

两人无话可说,康熙起了个话头。他说起今天去上书房,考问小阿哥时就想起了太。

太配合的做出回忆的样来,一脸怀念的道“当年儿连一笔字都是皇阿玛把着写的。”

康熙也道“是啊,你这孩,只教你握笔就教了半个月,纠正过来,隔两天又忘了。”

太露出羞惭的笑来。

康熙道“我记得弘晰和弘晋都大了吧”

弘晰是太长死后,排行第一的阿哥,弘晋排第二,是太膝下仅有的两个长成的阿哥了。说起儿,太脸上的笑真心了些,道“是,弘晰十一了,弘晋才七岁。”

康熙点头,问“嗯,可都起蒙了”

太自然不会疏忽了自己儿的学业,夭折的大阿哥三岁就由他抱着握笔了,这两个也是一样。他道“只是由儿领着先念论语。”

康熙跟着就扔下个晴天霹雳打太头上了“正好年龄也差不多,就让他们两个去上书房,跟着十五他们一起读书吧。”

好大一个馅饼砸下来,让太谢了恩回到毓庆宫还有些反应不过来。但也吩咐给弘晰和弘晋收拾起来,把他们两个叫到身边再三叮嘱。

能去上书房进学,这跟他当年出阁读书还不是一回事,但这等同于把弘晰和弘晋推到大家面前了。

这是个加大他这个太砝码的机会。

这是汉人的江山,他们最重嫡出。

但好梦从来容易醒。第二天,太就听说皇上下旨,叫诸阿哥府年满岁的都可送进上书房读书。

太“呵呵。”

就算如此,他也是太。

75、慈母教

皇上这道旨真是让诸位阿哥们喜不自禁

京里实实在在的热闹了一场。但冷静下来后,各府郡王贝勒们却不约而同的只送进宫了一个阿哥,多数都是府里的长或嫡。

四爷跟几个兄弟想的一样,皇上叫送皇孙们进上书房,这虽然是恩旨,他们也不能占太多便宜。皇上自有小儿可以宠爱,待皇孙们的情分实在是有限。与其想着多送几个进去看能不能博得皇上的宠爱,还不如把宝都压在一个儿身上。

这个儿,大约就是各府以后的世了。

就连直郡王,在打听到这事是由太那边的弘晰和弘晋而起后,叫来弘昱叮嘱他到了上书房,要以弘晰和弘晋马首是瞻。

“有什么事,只管听他们的,你不要出头。若是犯规矩的事,你度量着,若能以调皮、淘气解释的,就跟大家一起淘气。若是会闹大的,就说是你阿玛不许你淘气,要你进上书房好好读书,不然就要打你板。”

弘昱乖乖点头。

直郡王摸着儿的小脑袋,抱着他写了一张大字,考了两段书才放他出去。

他到现在膝下也只有这一个长成的阿哥,万事都想为他打点周到。

关于皇上逼他反太,他也只是顺水推舟。因为太,毕竟是祭天启圣二十多年的太,他代表着皇权正统。皇上的意思他明白,不过是顾忌两个成年的儿权势太大,逼迫皇权。所以盼着他们打起来,这样皇权才安稳。

要说皇上想废太,直郡王自己都不信。不见连皇上对太也是又拉又打,又压又扶的吗太真倒下去,第一个麻烦的不是直郡王,而是皇上。太就等于是大清朝的脸面,谁想自己剥自己的脸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