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穿日常

分节阅读_393

年轻的是宫女,年的就是姑姑,老年的就是嬷嬷。

但也有白头的老宫女,熬到最后也没混成姑姑。能在差不多的年岁上成了姑姑,这就是表示主们喜欢她们的侍候。

就像德妃身边的方姑姑,那就是永和宫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所以李薇对来扶她的两位姑姑都很客气。

姑姑们比她客气一百倍。

一进慈宁宫就是扑鼻而来的藏香味,到处可见垂挂的金黄色的条幅,很像她在现代看过的蒙古庙里的东西。

殿摆着半人高的香炉,黄铜的炉壁上镶着绿松石和红玛瑙。

地上铺的地毯上也织有很规矩的方形和圆形的花纹。总之,慈宁宫里的装饰完全是另一种味道的。

等见了太后,这个感觉就更明显了。

太后坐在榻上,榻上铺的锦垫上的花纹跟地毯上的如出一辙。她头发已经花白,编成一条大辫垂在脑后。她不像德妃和宫里的其他女人那样戴旗头或其他首饰,而是包了一条头巾。

李薇头一次面见太后,没想到会看到这样的她。

有一个年约五旬的女坐在太后榻边最近的地方,她的脸型和太后十分像,细看连眉眼间也有相似之处。如果不是看到她对德妃行礼,她都以为这是太后的亲戚太后没孩,不然她肯定会误会得更多。

德妃替她引见,那女不敢受她的礼,侧身避开了。

李薇听四爷提起过,说是先帝后宫里也曾有蒙妃,这位算是身份比较高贵的一个,姓博尔济奇特氏,来自科尔沁,还是孝惠章皇后的侄女,也就是先帝的表姐妹。

但问题是自从她入宫后,先帝从来没有宠爱过她,也没有给她名位。她就当了尴尬的庶妃,一当就是四十年。

四爷的意思是,这次封先帝后宫,会把这位蒙古妃给正式的封妃,也算是给她正名。

以前,李薇曾经想过宋氏等人的失宠会不会是她的原因。但今天亲眼见到这个老庶妃之后,她突然明白了。不是她,而是不管是四爷也好,还是先帝,当他们坐拥太多女的时候,不受他们喜欢的人就会被冷落。

没有别的原因,仅仅是没有打动他们,这些女人就会在后院寂寞老去,空付年华。

这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她心里的压力,随便也给她当头一棒。以为自己真的苏之光芒照遍大地,还能影响四爷的判断了。

面见太后这事还是挺顺利的,太后知道她叫其其格后,就一直唤她其其格,还亲手把茶碗放在她手里金碗,还从金盘里拿奶豆腐递到她手上。

不用德妃示意她,她就都吃了。

而且,博尔济奇特氏也一直在旁边凑趣说话,特别是在她听不懂太后的话,又接不上的时候,她就会插话给岔过去,然后悄悄对李薇微笑。

李薇自然十分感激她。不是说去哪里都能遇上肯帮她的人的。

德妃帮她是看在四爷的面上,博尔济奇特氏是什么原因她也能猜到,但被帮助还是很暖心的。

从慈宁宫出来后,坐在德妃的肩舆上,她叹道“瑙日布命不好,从进宫第五年就搬进了慈宁宫,在太后身边一直住到现在。”

她跟瑙日布是差不多一起侍候先帝的,亲眼看着那个原本明丽的蒙古姑娘一日日凋零。先帝对她从来是视而不见,最多偶尔叫她一起用膳,却很少留宿。

康熙二十年时,先帝大封后宫。她们都以为先帝会封瑙日布一个贵人或嫔,至少不至于叫她一直这么头上空空的住在宫里。结果先帝还是把她给略过去了。

之后,瑙日布就搬进了慈宁宫,从此再也没有出来。

李薇猜瑙日布就是那个博尔济奇特氏的名字。

德妃拍拍她的手,对她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了。

回到养心殿后,四爷今天没有提前回来等她。等她换过衣服后,他才匆匆进来,一进来就笑道“一身的藏香味儿。”

“我都换过衣服了,还有吗”她抬起手闻了闻,只闻到了奶香味儿。

坐下后她先汇报了慈宁宫一游的感想,重点提了她对太后的打扮和慈宁宫装饰的惊讶,还有博尔济奇特氏的示好,以及德妃的暗示。

四爷点头,先说太后“太后娘娘以前不是这样,朕小时候去磕头时,跟别的宫里没什么不同,就是到处都是藏香味儿。老十娶福晋那年,大概是看先帝宽容些了,慈宁宫才渐渐换了摆设,太后也能在殿里穿一穿蒙古袍了。”

原来太后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自在的。

再说德妃“娘娘这是想替朕做好人。”他笑了笑,拍着腿叹道“这会儿正是施恩的时候啊。”

虽然现在他还没有登基,先帝也还没有下葬,给他的请安折还是如雪片般飞来,都是争着抢着表忠心来磕头的。

他这两边只回这些折,手腕都要写断了。

301、皇恩浩荡

延禧宫东配殿里,宫女快步进来,跟屋外守门的宫女点了个头打招呼,轻手轻脚的掀帘进了里屋。

“娘娘。”她轻声唤着跪在佛前的庶妃王氏,先帝去后,王氏每天都要在佛前跪经。

宫女把王氏扶起来,小声道“十五爷和十爷都问您好。说他们在阿哥所也是一切都好,皇上还叫人去瞧过他们,叮嘱阿哥所的太监总管小心照顾阿哥们,衣食住行都不可懈怠。”

王氏听了就放心多了,现在内外宫管束极严。毕竟先帝已去,新帝初初继位,一切都还没收拾清楚。这后宫里住的可多是先帝的妃嫔,一时乱走乱撞,惹出丑事来可就不好办了。

十那里不能进来看她,也打听不到这边的消息,她也担心这两个孩在这个时候再招惹祸事。两边都不安心,只好这么见缝扎针的打探。

宫女跪下替王氏掐腿,安慰她道“娘娘别担心,听人说皇上说有的妃嫔都可以出宫随儿一起住王府呢。到时十五爷,十爷,不拘哪个出宫建府,您的好日就要到了。”

说起这个,王氏也不禁露出个笑来,她轻轻叹气“真有那一天,我就什么都不求了。”

“娘娘的好日且在后头呢。”宫女也高兴,她要是能随着庶妃一道出宫,不比在这宫里苦熬好

说起这个,还有一件事叫她这些天也总是睡不着,她这一走神,手上就轻了几分。王氏轻轻推了她一把“累就起来,不用按了。你在外面跑一天,赶紧坐下歇歇吧。”

宫女摇摇头,凑近王氏小声说“娘娘你说,皇上会不会看在十五爷和十爷的份上,给您一个尊位”

先帝御极已久,顺治朝那会儿的事已经没多少人知道了。何况那时宫里的蒙古妃多,满妃、汉妃少还都没活太久。但听有年纪的嬷嬷们说,康熙十二年时,曾经有几位蒙古太妃被先帝追尊,不过也就是加一个吉祥字而已。

王氏听到宫女这么说,不由得心一片苦涩。当年敏妃的苦果如今她也要尝一遍了。她与敏妃一样,都是活着的时候享着妃的份例,名分上却尴尬得很。敏妃是她死了,先帝追封为敏妃。

她现在是先帝没了,她就没着落了。

“别说了。”她喝止宫女,这些念头一旦起了,就按不下去。所以她不肯叫自己有,也不想让身旁的人提醒她。

宫女马上吓得不敢说了。

王氏平静的说“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哪怕她要顶着庶妃的名份过一辈,要怨也是怨自己没有好好侍候先帝,才不得晋位。

宫女接下来默默的给她捶腿,屋里一片安静。

外面守门的宫女见有人过来了,就冲屋里清了清喉咙。王氏叫宫女起身,去看是谁。

来人是在西配殿侍候的,她也不进屋跟王氏说,只在外面对宫女说石氏想过来给王氏请安,问王娘娘这会儿方不方便

石氏是几天前从畅春园接过来的。王氏以前没跟她打过交道,不过倒是知道她十分得先帝的宠爱。先帝最后两年搬去畅春园时就把她带去了。

宫女客气的请这人等一等,进去给王氏通报。

王氏点点头,叹道“请她过来吧。”

虽说大家都是庶妃,但王氏生有三,目前站住的两个阿哥都已经快成年了,就算石氏怀着先帝的遗腹,她也不能主动登门,这样要被人笑话的。

说起这个石氏也实在是运气好。先帝在时疼爱她,先帝没了,畅春园里那么多人,就她肚里揣了个龙种。新帝登基还要特地把她接回宫里来照顾,可见日后也是个享福的命。

很快,石氏扛着肚进来了。王氏叫宫女扶了一把,请她在对面坐下。上过花叙过寒温,问下石氏有没有什么侍候得不好的地方。延禧宫开始是章佳氏和她住,之后章佳氏没了,又添了个瓜尔佳氏。现在瓜尔佳氏搬去了承乾宫配殿,石氏跟着就搬了进来。

可见皇上的意思就是叫王氏照顾石氏,这才挪了瓜尔佳氏。

既然是她的责任,王氏不免要多看顾两分。最少她和她肚里的孩在延禧宫不能出事。

而石氏又哪敢说一句不好先帝突然没了,她们这些人住在畅春园朝不保夕,她被接出来的那天,姐妹们都来送她,个个哭得比得知先帝去的当天还要厉害。

她们都清楚,如果当今不打算用畅春园,她们就是在园里养老的命了。

但就算石氏回了宫也不能就这么放心了。在畅春园里是就她一个有身孕的,可在宫里有孩的娘娘有多少呢一点都不稀罕。何况谁又知道这个孩的命好不好宫里也不缺一生下来就没了的龙凤孙。

看她坐卧不安的,王氏干脆直接问她“妹妹有事,不如直说咱们姐妹能同居一宫就是缘分,若是有什么拿不好的事,说出来我也可以替你出几个主意”

石氏能从宫里跟去畅春园,又能从园里再回到宫里,那她就不会是个简单的人。王氏能肯定的说石氏憋在肚里的话一定不是吃喝一类的小事。

现在问清楚,省得等她惹出麻烦来再去收拾。

石氏就是来找她拿主意的,甚至也想能让王氏跟她一起去。

等王氏屏退左右,她才小声说“姐姐,我听说万岁接了一位娘娘进宫。我就想去给娘娘磕头请安问声好”

王氏还真没想到,这石氏的耳朵这么灵。当今可是进紫禁城的当天就把后宫给封了,不许私下串连,何况还有永和宫在看着呢。石氏才回宫多久这就打听出来了。

不过还是打听得不够清楚。

王氏微笑着轻轻拍了几下她的手,安抚道“你倒机灵,只是见了娘娘,你是想求她什么事”

石氏心里没底,只是想不管是什么山头先去拜了再说,礼多人不怪。

她摇摇头,沮丧道“我能有什么求娘娘的只是想着去磕个头,说几句话,套个近乎罢了。”她看王氏面上含笑,却不像是愿意跟她多说的样,解释道“不是我私下打探的,是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