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李薇觉得宫里热闹点好,就不让赵全保和玉瓶管他们,随便他们去玩。
都跳了一身汗,各自回屋换衣服去。出来后,李薇忙过一阵,看下时间已经到十点了,就揉着脖站起来活动活动,再让人把点心端上来。
玉瓶送过来时,她问“给养心殿送了吗”
“送了,赵全保带着人送过去的。”玉瓶笑道。送到翊坤宫的点心都是一式两份,一份她接过来了,另一份只是开盖验看后就直接让赵全保领着人送到养心殿了。
李薇听到这个就没心情用点心了,不时的看看殿门口,想早点知道这点心四爷喜欢不喜欢。
四爷不爱在工作的时候用膳,当然也不喜欢用点心。不单单是嫌浪费时间,更重要的还是吃点心一般要用手拿,不管是沾到油皮还是酥皮往下掉渣、掉粉,他都嫌麻烦。以前在府里时他还没这么讲究,不过现在他批的都是奏折,事后还要发还给臣们。
要是发给臣的折上不但有朱批,还有油手印、点心油渍
以四爷的性,他怎么可能会接受这种事的发生
所以,干脆饿着肚不吃。正餐不定时,饿了又不肯吃点心。李薇想起他这个毛病都头痛。她想啊想,想啊想,还真想出来了。
以前看漫画时常有主角一行人坐在山间野店里,人手一串像糖葫芦一样的团。李薇没吃过,光凭想像那怎么样的一种美食。但据去过日本的人回来说一点都不好吃,就是面团。
当然,李薇不会给四爷吃面团,她就是觉得拿根棍串着这种吃法很干净,绝对不会弄脏手。
于是今天送到翊坤宫和养心殿的就是她跟刘太监说过的,串串点心。
有各种肉串,鹌鹑蛋串,鸡蛋串,豆腐串,素菜串目前还发明不出来,但也有面团串。刘太监听了她形容的把糯米团成团,用细竹签串起来蒸熟的吃法后,举一反三,用黄米做出了黄米串串,红豆、绿豆、黑芝麻磨着粉和到面里,做出的五色串。
有甜的有咸的,各种口味应有尽有。
养心殿里,苏培盛笑呵呵的轻快的过来跟四爷说“万岁,该用点心了。”
行事历上写着呢,这会儿有一刻钟的空闲时间。
四爷埋头工作g,道“不用。”继续写,头也不抬的对傅敏等人摆摆手,“想出去散散就去吧。”
傅敏等人哪敢真的撒欢跑了特别是昨天他们走了之后,万岁自己又干到晚上。吓死人了好吗
于是除了真的喝多水需要去方便的,都继续坐着干活。
苏培盛没说就这么退下了,他转头捧过来一个盘,上面摆着漂亮可爱的五色串。黄色的是黄米饭,红色的是红豆糯米,绿色是绿豆糯米,黑灰色是糯米。
四爷先是闻到了蒸糯米糕那种甜香味,他都说过不用了,苏培盛真是越来越不会侍候了。带怒扭头一看,就笑了“这是贵妃送来的”
说着就伸手拿起一串黄米饭团,一串五个团,都团得如元宵般大小。
苏培盛笑道“贵主儿说这么着用不费事,不会弄脏手。”
殿上的人都纷纷在下头互相使眼色,见苏公公不知道送了什么东西上去,皇上好像就改主意了。
四爷半是因为这是素素的心意,半是点心这么吃确实有趣,再说工作只要一停下来,浑身的僵疼就都泛上来了。他起来伸个懒腰,招呼其他人“都歇歇吧,用些点心。”
傅敏等人都谢恩退下,去别的屋里用。
四爷里坐到一边的矮榻上,洗过手后才让苏培盛把这种串串点心拿上来。
苏培盛贴心道“贵主儿还备了咸口的,万岁要不要看看”
四爷倒无所谓甜咸,他就是吃个稀罕有趣,吃个心意。于是点头让都送上来。卤味是带着笼屉和炉一块送上来的,现吃现拿。四爷就看到豆腐串,鹌鹑蛋,牛肉丸等。
他带着笑意,尝了豆腐串和鹌鹑蛋,然后喝两口奶茶润润口,再吃各种糯米团。糯米团都放了糖,吃起来透点甜。这一顿点心用了快有两刻钟了,但吃完后他却一点都没因为浪费时间而生气,一直到下午都保持着好心情。
看着快到点了,手上的活也差不多了。四爷对苏培盛道“去跟贵妃说,朕这边要忙完了。”
翊坤宫里,李薇正教额尔赫看账本。
虽说在府里和园里时,额尔赫也没少摸账本,但宫里的账本格外不同。
就拿修宫这件事来说,在府里自然是哪里坏了修哪里,额尔赫还说难道宫里不是
还真不是,宫里修葺分两种,小修和大修。小修就是补漆,换门槛窗户,换家具。动砖动瓦动房梁叫大修。
所以四爷一说要大修,内务府报上来的明细里就先把这几样给列出来了。
额尔赫只觉得单换瓦一项就太贵了,一片瓦就要七个钱,两处宫殿纯换瓦就要花三四百两银。
“这里头肯定有水份。”额尔赫生气的说,在府里都没人敢这么糊弄她,这是在宫里,皇阿玛下旨,额娘负责,内务府的人都敢这么明目张胆
李薇很欣慰,年轻人就是这样,世界是很现实滴,你们要明白。
她点头“是有水份,可这个水分已经很厚道了。”言下之意,内务府已经很客气少算了,没有赚太多。
她这种感激下头人没亏太多的口气让额尔赫的三观都要裂了。
李薇就很乐呵的看着自家姑娘一脸你一定在开玩笑,我额娘不会说这种话。正好苏培盛进来了,她就把账本留给额尔赫,道“你再细看看,等明天我回来咱们再说。”
到了养心殿,见着了四爷,他见她脸上憋不住的笑,就也笑着问她“乐什么呢”一面把手伸给她。
她握住走过去,挨着他坐下说“你姑娘正在那里看账本呢。”
四爷一想就明白了,他的孩都像他,有那么一副不认输的劲头。想必是内务府呈上来的账册让额尔赫看不过去了。
“连没出过门的小孩都能看出来。”四爷冷笑,“他们这是把朕当傻哄了。”
“君报仇,十年不晚。咱们慢慢给你们算。都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李薇豪爽的一挥手。
四爷喷笑,握着她的小手说“还是朕的素素会说话,过一阵咱们就吃炸蚂蚱。”
转眼就是圣寿。四爷真的没有大办,于是各种请安折如雪片般飞来,除此之外,李薇接各种牌接到手软。
这些牌都是请见的。李薇苦作乐的想,就跟皇上翻绿头牌一样,她这边也是要翻牌见人的。
由于四爷打算哭穷,他又不想出面。李薇作为被人打探御前内幕消息的源头之一,自然应该把这个消息不动声色的透露出去。
所以从十月末到十一月末,她每天都要见一拨人。那些话翻来覆去的说,到最后完全是条件反射。
“圣躬安。”
“宫里一切都好,太后慈爱,太妃娘娘们常常去陪太后打牌说话儿呢。呵呵。”
“唉,先帝骤然离世,万岁登基后仍然常常思念先帝,根本无心庆祝圣寿。”
“万岁刚刚登基,不欲大肆庆祝。”
最叫李薇说不出来的就是像三福晋或七福晋一类的,都是去过长春宫,然后还一定要再来翊坤宫走一趟。这叫重复劳动好吧你们去过长春宫,就不用来翊坤宫了。
四爷不办圣寿的事是有口谕的,理由也都说得清清楚楚。这些人有的是不死心,一定要再看看皇上这边还有没有空可钻。
而三福晋和七福晋她们的目的就是想问问太妃了。
毕竟自从四爷登基后,他们就没有见过太妃了。七福晋虽然干巴巴的,但也把意思表达清楚了。就是皇上不是说他们可以把太妃接回府里奉养吗怎么接有没有什么章程
皇上您先划下道来,兄弟们好照办啊。
三福晋除了问荣太妃的事,更多的是想试探下册封世。李薇推说这都是国事,她是后宫女眷不便插嘴。三福晋又说要见端惠公主,李薇就让人把端惠请过来,让她们母出去说话。
等三福晋告退后,第二天侍候端惠的嬷嬷悄悄过来跟李薇说,端惠回去后悄悄哭了一场。
“早上起来被角有点潮气,眼睛倒是没红没肿的,精神也不坏。”嬷嬷道。
李薇让嬷嬷小心侍候着,别掉以轻心。
相比较起来,七福晋就对立不立世的事没什么兴趣。
李薇跟四爷学过后,也好奇的问他关于太妃们,他是怎么打算的
四爷的打算就是第一,郡王才能够奉养太妃。不到郡王的兄弟们努力向郡王冲锋吧,朕这里好多差事没人干呢,都来跟朕要差事吧。
说到这个时四爷得意极了,翘着二郎腿笑着说“朕等着他们给朕上折。”
李薇明白了,这群兄弟按说都要封的,一年不封,两年不封,三年不封,最后嘛这个名声就不好听了。但他又不愿意封得太轻松,让他们什么都不干就一个个郡王亲王的干上了
太妃加郡王,就是吊在兄弟前头的诱饵,让他们拼命向前奔。看你们为了亲额娘和郡王的爵位,还不肯努力报效皇上
第二个就是虽然太妃出宫奉养了,但四爷还是会给太妃们发份例,等于还是宫里出银养着太妃。太妃出宫奉养更多的是为了天理人伦之情云云。
四爷这是怕有人说为了省银,才不想养太妃们的吗
李薇多少有点能感觉到。但说实话养太妃们并不花钱。四爷核定的太妃的份例还跟她们做妃时一样,一年三百两。
三百两,够干什么呢
东宫除了宁寿宫外,其他几宫的太妃加起来一年也花不到五千两。这算钱吗
不是李薇太豪,就是账册看多了,各种大数字从眼前滑过,给太妃的三百两真的不算多啊。所以也不怪宜太妃现在还常常告病,宁寿宫也时不时的派人过去看看,让她安心养病。
李薇觉得太后现在一定挺乐呵的。
四爷的生日之后,很快就变冷了。几乎是一夜之间,外面就滴水成冰。
李薇听到他起来的动静,也爬了起来。他回头说“你接着睡,还早呢。”
她披上羊皮袍下了床,拉着他看外面屋檐下挂着的一排冰溜,在黑夜和灯笼的光的映照下,这一排冰溜都跟水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