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这么没眼力价,我去就成,元帅你接着模糊,若真是要紧事我再喊你。”说完带上兄弟晃着肩膀出去见人了。
没过多久哥俩就缩着肩膀跑回来了,身后还跟着另外三个人:左边是个没有脖子的胖子,四肢短小肚子鼓鼓;右边是姿色普通的中年女子,眼角眉梢隐着一丝英气;正中那个全身上下裹在厚厚的皮袍中,可即便袍子臃肿也掩不住她身体的瘦小,脸色苍白得几近透明,眸子却亮晶晶地满溢神采……
宋阳啊了一声,当真没想到的,帛先生夫妇和瓷娃娃竟然找上门来了!
帛先生一反常态,没像平时那样假惺惺地客气寒暄,更不等宋阳或者瓷娃娃说话,他就抢先开口对宋阳道:“不忙叙话,请侯爷先帮小姐问诊。”
以谢孜濯的体质,是不能上到高原来的,这一路走来身体很是不妥,头痛、发烧、呼吸不畅、心跳不稳……几乎所有高原症状都在她身上发作,先后几次昏厥,可是如今站到宋阳面前,她仍在笑着。
宋阳急忙上前,跟着问脉施针,瓷娃娃不拒绝也不说话,只是望着宋阳,没完没了的望着,除了眨眼时会偶尔剪断目光……半晌过后,瓷娃娃沉沉熟睡了过去,蜷缩在榻上,越发显得瘦瘦小小,长发垂落遮住了脸庞,却刚好露出微微翘起的嘴角。
宋阳蹑手蹑脚地走出帐篷,帛先生夫妇这才上前叙礼,提及来意帛胖子笑了:“什么事都没有……哦,就是因为没事,所以小姐想来找侯爷。”
沙民那边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谢孜濯再待下去没事情做也没有任何意义。依着帛先生的意思是大家都返回大燕,谢孜濯暂时也不要去南理了。燕子坪已经被一把火烧掉,她就算去了南理也没地方落脚,只能去到凤凰城红波府,请公主郡主帮忙安排。
谢门走狗的交情是落在宋阳身上的,去麻烦红波府帛先生觉得不太好也没那个必要。
谢孜濯也不想去红波府,更不想去大燕,她想宋阳了,想要去找他。
“侯爷正在高原扬威,但小姐的身体,不容于这个地方,我本来是不同意的,”帛先生唠唠叨叨:“可是以往吧,小姐说件事情,我若摇头她便不会再坚持,唯独这次……哦,她也不是闹着一定要来,小姐可没有那种刁蛮性子,她就是犹豫着,又说了遍想来找你……唉,不忍心、我实在不忍心再摇头了。”
一直以来,谢孜濯很少会坚持什么要求,第一次坚持是她请宋阳带她去回鹘参加大可汗登基大典;这是第二次,请帛先生带她去高原汇合宋阳。
帛先生不忍再拒绝,但是也不敢盲目行事,特意命令小狗找来个很不错的大夫,备足了药材做好万全准备,又带着名医一路随行。高原上乱成一团,普通人绝难平安穿行,不过这一重对谢门走狗来说倒算不得什么困难。至于提前不与南火联系,这就是谢孜濯的小小心思了,她想给宋阳个惊喜吧。
“另外,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姑爷,”帛先生对宋阳的称呼,从来都是‘姑爷’、‘侯爷’的换来换去:“沙民那边的局面基本是定下来了,对狼子打了大胜仗,又得了回鹘这样强大的盟友,白音王在族人里威信极高,又有班大人全力帮忙,白音王坐定了沙主大位。”
意料之中的事情,宋阳点了点头,问道:“班大人呢?没和你们一起回来?”
如今沙族大局已定,当初宋阳答应过班大人的,要把他带回南理终老。能埋骨故土,这是老头子最后的心愿了,可是这次他却没跟着帛先生一起来,未免有些奇怪。
“这位老大人了不起得很,”帛先生挑起了又短又粗的大拇指,语气里满是赞叹,就是让人分不清他是真情还是假意:“他知道南理现在的状况,觉得自己在这个时候回国,无益于大局,说不定还会平白添出些乱子来,决定先不回来了。”
班大人是什么人,他自己心里很清楚,只要自己一回国,旧日的门生、势力免不了又围拢过来,班大人自己肯定是不会加以理会,但这其间免不了又会惹出些事端,如果国内局势平稳自然无妨,可如今南理国难当头,这种无聊事情能免则免,是以明明老头子心中盼极了能回国,仍然决定暂时留在沙族中。
第一三七章 找死
一场大睡整整两天,谢孜濯才苏醒过来,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看见了宋阳,明显的,她吃了一惊……缓了缓精神,谢孜濯终于想起如今身在何处,随即她又笑了。
宋阳轻声问:“觉得怎样?”
一双手臂伸出被窝,瓷娃娃摆了个大力士的姿势,可笑更可爱。她用动作回答了宋阳的问题,嘴巴要用来笑,没工夫说话……起床洗漱、吃了些东西又喝了宋阳亲手煎熬的药汤,瓷娃娃彻底恢复了精神,别人都识趣,这个时候没人来打扰他们。
说说沙民、说说班大人、说说之前在犬戎的战事,瓷娃娃双手抱膝、坐在厚厚的毛毯上,随口说着那些事情,无关紧要、未来无关、更无关她的思念,只是每次目光接触的时候,她一定一定会给宋阳送上一个笑容。
宋阳也在笑,开始的时候他的样子落在瓷娃娃眼中,惬意而满足,可是看久了谢孜濯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付老四的笑容透着份古怪,好像看到了什么可笑的东西。
瓷娃娃纳闷,不自禁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问:“怎么了?有不妥?”
宋阳不隐瞒:“两团红,看着好笑。”说着他彻底放开了自己的笑容。
军旅之中没有女孩儿家用的那种精细铜镜,是以瓷娃娃刚才洗漱时没太看清楚自己的样子:一觉醒来后,两团高原红就拥上了她的脸蛋,不难看,但可笑。
按照医经上的道理,初登高原双面飞红,是心肺受重压的反应,不是什么好事。可是瓷娃娃身体太弱,之前就连病兆都无法显现,一路走来始终脸色苍白,这就好像有淤血吐不出要比着呕血还要更严重一样的道理,经过宋阳的调理,至少她的心火能发散出来了、至少比着原来好了许多。
笑了一阵,宋阳道:“现在是无妨,不过你的身体,还是不能在高原上久待,要尽快离开。”
瓷娃娃点点头:“正好南火撤军,我随你一起走。”
宋阳闻言大是奇怪,瓷娃娃来了之后就一觉睡了下去,这其间她没和任何人接触,又怎么会知道撤军消息,当即脱口问道:“你怎会知道?”
不过话问出口,宋阳自己就反应过来,燕军秘密集结的消息都是人家谢门走狗通知南理的,既然知道南理北境紧张,凭着谢孜濯的心思,自然能猜到南火准备撤军。
见宋阳能明白,瓷娃娃也就不去解释什么,而两人间的话题也就此转到了现今中土的乱局上来。
“草原上,燕兵最终还是打赢了狼卒,燕北的祸患基本消弭,犬戎一时半会是威胁不到他们了。”谢孜濯轻轻开口:“中土乱成这个样子,至少有大半的原因要着落在景泰和燕顶身上,现在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去乱中求胜?在得知燕兵大破狼卒后,我猜了三场战事、三场景泰要打的仗,如今验证了一项,另外两个猜测还要再等等看才会有结果。”
宋阳饶有兴趣:“说来听。”
“燕军会打上高原,不是为征服吐蕃,而是为了重创回鹘的远征军。如今放眼中土,有资格与景泰争雄的就只剩下大可汗这一家了,燕人不会眼睁睁看着回鹘做大,只待时机一到他们便要动手的。但是在和回鹘开战之前,燕应该会尽量先做好另两件事:剿灭谭归德一部叛军,平息内患;拿下回鹘在南方的盟友,出兵毁掉南理。”
瓷娃娃稍稍加重了语气,又把刚才的话总结一遍:“景泰的三场大战:攻谭帅平内乱、侵南理绝后患,最后便是争雄回鹘、逐鹿中土。”
这个女子,或许是天生就继承父亲的锐利眼光,又在相府中长大,耳濡目染从付丞相处学到了看待事情时的正确角度,她手中又握有大把的情报资源,再加上她那份平静冷漠的心思,所以目光很不错,尤其于审时度势一项。
燕皇帝的三个打算,瓷娃娃的三个猜测,如今已经真正得到证实的是燕军即将攻击南理。
宋阳还没听够,又问瓷娃娃:“能不能仔细说说?”
“你想听我便说。”瓷娃娃的笑容清清:“不过……其实也真没什么可值得仔细去说的。燕人准备攻打南理已经是明摆着的事情,不用啰嗦;景泰想要剿灭谭归德,皇帝打逆贼,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关键在于,燕人如何能找到叛军的藏身之处和燕军准备如何打这一仗。我已经请帛先生传书谭归德,要他小心防范,哪怕是我猜错了,这样的乱局里小心些总不会错的;另则,我们谢门走狗已经开始做事了,去找北方燕军有无可疑动向,不过只凭以前的那些手段不够,帛先生打算动一动他的宝贝须子,事情正在进行中,暂时还没结果。”
说到这里,瓷娃娃的脸上显出了一丝得意的神气,谢门走狗的实力远不止看上去那么简单……谢胖子身后还另有旧党隐于朝堂,这么多年过去,有些被景泰抓了出来、有些在权力争斗中败下阵来、有些干脆老死病死,但也有人仍在静静蛰伏,他们才是帛先生最宝贵的须子、才是谢门走狗真正的力量所在。
谭归德的叛军对谢门走狗意义重大,无论如何也要保住这支武装的,所以帛先生这次要动一动须子了。
“另外就是回鹘的事情了,景泰随时都可能打上高原,这算不得秘密,”瓷娃娃继续道:“但景泰什么时候才会发动雄兵,这是谁都不知道的事情,不止我们,怕是就连景泰自己现在也还没有个准确的定议,总之,他在等时机……等番兵对回鹘军队最大程度的消弭。这件事我也和大可汗说过了,他会小心的。”
不是传书,是亲口茭代,瓷娃娃来找宋阳的行程是先从沙民营地进入回鹘,再自回鹘折转向南踏上高原。
大可汗虽然没有御驾亲征、带着士兵一起杀入吐蕃,但也没在国都皇宫内中享清福,他在回鹘的西关坐镇,瓷娃娃路过那里时自然要去打个招呼,见面时她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奉上,请在高原驰骋的回鹘大军务必要重视东侧燕军的动向。
回鹘国内也有高人,大可汗身边不乏贤才相助,就算瓷娃娃不去提醒他们也会留意,但再如何小心、再怎么‘留意’,也只能是燕军先动、回鹘再加以应对,终归是被动的。想要掌握主动还得靠情报,这件差事自然又落到谢门走狗身上了。
于亲于仇,谢门走狗帮回鹘都是义不容辞之事,瓷娃娃答应大可汗会关注燕国西疆中集结的大军,但是也明言在先,不保证能事先探到什么的,就算有宝贝须子,也不可能样样事情都能探到。
现在回鹘已经放缓了进攻的速度,稳扎稳打保存实力。
事情说完,瓷娃娃把宋阳的手拉过来、放到她蜷起的膝盖上,然后把下颌垫了上去,舒舒服服的样子。
对宋阳,瓷娃娃一向都很有信心,不过这份信任和小捕那种以为宋阳什么都行、能包打天下的盲目崇拜不同,她知道宋阳的本领在哪里,也知道他做不好的事情是什么,刚刚讲过的那些‘大势’就是宋阳的弱项,而宋阳做事的时候,一般来说也不需要太了解这些‘背景’,想得越多,对他的束缚就越大。
瓷娃娃不是想给宋阳补课,她只是喜欢和宋阳说话,和他有些话题,和他唠唠叨叨,总是很愉快的。
可是这一次,一向不太关心大环境的宋阳却听得很入神,瓷娃娃收声之后他又思索一阵,再开口时暂时岔开了话题:“燕国攻打南理的事情,你怎么看?”
“死定了。”瓷娃娃想也不想,直接给出答案:“看上去南理出路就在于尽量坚持,坚持到景泰想要对付回鹘大军的那个‘时机’出现。在景泰眼中,南理与回鹘孰轻孰重,哪个才是他真正的强敌,再简单不过的判断了,他不会因为和南理的战事未停就放过打击回鹘的大好机会。到那时大燕会在高原、南理两面作战,由此南理的压力也会就此缓解一些……可是就凭南理现在的情形,坚持得到那个时候么?怕是折桥关一开打,用不了一两个月凤凰城就发不出阵亡抚恤、调不出重战恩赏,没钱少粮,仗还怎么打,又何谈坚持?所以南理死定了。”
“就算南理真能坚持到回鹘和大燕开战,也是没用的。两座强国在高原上一打起来,南理的压力就会减轻?只是想当然吧……就这么说吧,景泰是想在与回鹘开战前先把谭归德和南理两个麻烦解决掉,可是当对付回鹘的时机出现,就算燕还没能解决掉这两个麻烦,景泰也无所谓的,莫说两线作战,就算再加上谭归德,大燕三面开战,凭着他的国力也完全能负担得起。所以南理仍是死定了。”
谭归德的力量和犬戎对大燕的威胁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南理的现状更不用说,所以这两线的战事对景泰而言,并不会牵扯太多的精力,能提前解决掉最好,如果没能及时铲除掉这两家,对大燕来说不过是后面的战事会更吃力些,但仍在他能力范围之内。
说起南理未来的战事,自然要提到高原上的南火,瓷娃娃并不隐瞒,也不怕打击宋阳:“前面说过的道理,打仗不止靠人,还得靠钱,你带回去了几万兵,同时也带回去了几万张嘴,朝廷又得多开出几万份军饷。不是凤凰城不想养你们,是南理根本养不起你们,现在你在高原上横冲直撞,今天抢了藩主明天抢了富翁,自给自足逍遥痛快,等你回到南理,难道还能抢自家百姓么?再说,就算你敢抢,也抢不到什么的,在银钱这一重上,南理就快垮了。”
“也不止南理,要是被景泰找到了藏身之地,谭归德就凭着手上那几万人,一样坚持不了太久;还有回鹘,虽也强大,可是比起大燕终归差了个档次,没有了吐蕃和犬戎的牵制,凭着回鹘自己对抗燕国凶多吉少……总之燕国现在稳稳占了上风,至少现在我还看不出有什么扭转乾坤的机会。”瓷娃娃耸起了肩膀,但表情上、目光里并无颓丧,只是就事论事。
宋阳明白她的性子,但仍忍不住玩笑道:“看你一点不着急,真不觉得你没办法。”
“真的没办法。”谢孜濯摇头一笑:“不过我想要的是景泰和燕顶的人头,这与大燕是不是能统一中土不相干的。有你帮我,我不担心的。”
宋阳笑了笑,他也没有灰心的意思,不过不再说话,又开始低头思索起来,不知在想什么事情,瓷娃娃不打扰,就从一旁静静望着他……
好半晌过去,宋阳才重新抬起头,目光里还有些混沌,显然他还没能想出结果,暂时也不再多说什么,又帮瓷娃娃问过脉象,确定她的身子暂时无碍、哄着她睡下后便起身离开。
回到中军帐内,宋阳传出了一道军令,着南火暂停撤退的诸般准备。此令一出诸将尽数纳闷,面对金马等人的询问,宋阳也没解释什么,只是请大伙给他两天功夫,容他仔细想一些事情。
宋阳是头领,大伙也不再多问,反正撤军的事情也不怕耽误这两天。
转过天来,宋阳还没能做出个决断时,两道来自大燕的重要消息同时被送到帛先生处,一个是大好消息,宝贝须子发挥大用,探到了真正的机密军情:攻入犬戎的燕军主力正悄然回撤,长戈所指正是谭归德的老巢。瓷娃娃的第二重猜测得以落实,景泰探到了谭逆的所在,秘密调运草原上的远征军回国,要打谭归德一个措手不及,彻底铲除这桩心腹大患。
帛先生收到的第二个消息就大大的不妙了,来自‘谭逆’的一封信。
信笺由谭归德亲笔所写,他身在病中,老帅自忖时日无多了。
虽在病中,但谭归德并不糊涂,他又何尝不明白,只待自己一死,追随在自己身边的叛军便会不攻自破。他没时间了,自然也就再不存‘机会’之说,所以谭归德不打算再躲、再等,一定要在死之前发动叛军,真刀真枪地和景泰打上几场。
在信中谭归德对谢门走狗的多日相助和宋阳当初的相救之恩奉上谢意,明言今生时日无多恩情无以为报,只盼着来世再能与几家‘反贼’联手,大大的做出一份事业。
老帅很明白,他临死前的起兵、作乱,充其量只是给景泰找找麻烦,不可能真正伤到对方什么……字里行间难见昔日铁血元帅的威风豪迈,只有无尽唏嘘,再大的仇恨与雄心,终归还是敌不过时间。
哪怕敌人再强大,只要情报准确部署得当也有的救,可是老帅时辰将至,真就没得挽回、全无余地了。
另外,谭归德还专门提到一件事情,他有一个心腹,本来也是位将军,手下统领着一座大营,不过此人和他关系隐秘,不为外人所知,是以谭归德起事时并未将之招致麾下,而是让他按兵不动继续当他的燕国将领,充作伏兵留待日后堪当大用。可惜,还没等‘伏兵’派上用场谭归德便大限将至。
至于谭归德死后,此人是继续做伏兵还是真正回归燕军,还是未知之数,在信中老帅没透露此人是谁,只说如果日后此人联系帛先生,不用太意外;若他不想再当反贼,老帅也无意勉强什么了。
谭归德的信笺落入帛先生手中时,始终藏于燕北的叛军已经全面发动,主动跳了出来,与燕国本地驻军恶战不休,根本就没等到从草原回归的燕军来剿灭他们。
叛军突然发难,燕兵措手不及,短时间里谭归德打得有声有色,但是不难想象的,区区几万人马终归掀不起什么风浪,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就会被缓过手来的燕军横扫一空。
谭逆完了。
帛先生接到的消息当然会送到宋阳处,看过谭归德的亲笔信后,宋阳长长吸了一口气,这一天多里始终纠结在目光中的犹豫一扫而空,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对正在帐中的谢孜濯、帛先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谢孜濯闻言明显大吃一惊,脱口道:“这是找死。”
就在这个时候帐外亲兵来报,前阵子才返回南理的镇西王,忽然又折返回来,一行人现在已经抵达辕门。
宋阳早就接到过国内传报,镇西王这次是来宣旨的,没什么正经事,南火打得不错凤凰城隔三岔五就会降下嘉奖,当然,小皇帝只是不停给有功将领升官,真正的金银赏赐一两没见到。
不过王爷来得比着预想中的还要更快。宋阳神情一喜,立刻迎了出去,什么恩旨嘉奖的都是些虚头功夫,宋阳全不在意,必不可少的一番繁文缛节过后,他把王爷请入帐中密谈,把自己刚刚作出的决定和有关想法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镇西王。
老王爷戎马一生,是南理最最出色的统帅,宋阳正好请他来商量。
在听了宋阳想法之后,老丈人和娃娃亲的反应完全一样,先是大吃一惊,跟着脱口而出:“你这是找死!”
如今的镇西王在宋阳面前已经不再端着那份威严,相处时更像长辈对晚辈,一家人的样子,是以宋阳也挺放松,笑着应道:“万一没找着呢。”
第一三八章 权力
宋阳的想法很简单:军队不回南理了。
不仅不回去,还要继续前进,向着高原内6一路打进去,一直打到吐蕃与大燕的接壤边关,再掉转矛头……打进大燕去。宋阳要让自己手上这把南理之火,到燕国境内去烧。
这个念头乍一听,简直匪夷所思,以南火的兵力,凭什么能打进燕西雄关?即便真的被他们打进去,只凭着宋阳手上这几万人,又能掀起什么风浪。燕国是中土世界最强大的帝国,军容强盛布防合理,每一城每一营都是多年经营的结果,南火孤军深入,不是找死是什么。
不过,南火本来也没活路了。
从宋阳到军中诸位将官,任谁都能明白,南火现在在高原上威风八面,除去蝉夜叉、山溪蛮这些真正的‘实力派’之外,其余绝大多数普通将士完全是靠气势撑起来的。现在撤军,匆匆回国、而且还是去往南理北境,且不提朝廷的军饷、慰劳这些东西,单说一路千里迢迢,等他们到了地方,威武之师早就变成了疲惫军队,对上人数远胜且准备充分的燕军,会是个什么下场大家都心里有数。
可是国家有难,在外的军队又岂能不回去救国?
不过这又牵扯到了另一重关键:南火回去了,南理便有救了么?
在宋阳从外面回归主队、得知‘燕人蠢蠢欲动、南理又将遭遇虎狼入侵’的时候,他脑子里就有了个模模糊糊的念头,不过宋阳对当下的乱局看得还不够清楚,以这个念头还落不到实处。
但瓷娃娃来了就不一样了,一番交谈下来,一件一件事情全都能给他讲清楚,对宋阳来说,其中真正的关键只有一个,并非南理‘死定了’,这一重他也能看得到;而是回鹘加南理加谭归德,大家绑在一起和景泰拼命,依旧也还是拼不过。
瓷娃娃的话讲得很明白。但她不晓得,当宋阳了解到这个关键后,之前他脑子里那个模糊念头也就迅速地清晰起来:回鹘输定了,南理没救了,南火得自己找机会了。虽然宋阳还根本不知道这个‘机会’是什么……他现在只有一退、一进两个选择。
退的话,撤军返回南理,奋力反抗燕人入侵,可以预料的,南火会杀死许多敌人、会取得不错的战果、能延缓南理的灭亡也能帮回鹘分担些压力,但归根结底也仅仅是拖延,最终燕国胜,回鹘败南火灭南理化为焦土;
进的话,或许一到燕境就被人家剿灭、或许连边关都没法打穿、甚至还有可能不等他们扑向大燕就先被番兵给击败了,毕竟现在就快入冬,高原上的寒冷对南方军队是个极大考验。九成九,南火会死得毫无价值,但是也保存了那么一分的希望,南火杀入燕境能寻到一个奇迹、一个直击要害的机会……
瓷娃娃和宋阳有着一样的仇人,一对娃娃亲夫妻都矢志保持,但谢孜濯只求杀能仇人便心满意足,宋阳却更绝决得多,于他而言,景泰和燕顶的大笑就是尤太医在九泉之下的嚎哭,无论如何,他一定一定不能让那对父子如愿以偿。
可惜,从大局上,不管怎么看大燕都赢定了,宋阳能想到的唯一一点点翻盘的机会仅在于‘斩首’,且不论他成功的可能有多渺茫,至少他要去争取这个机会。
机会会在哪里?宋阳还不知道,能确定的仅在于:既然是‘斩首’,总得去接近敌酋吧。
齐尚想要杀罗冠,至少也得先靠近才行,否则大宗师左一箭右一箭,齐尚死得妥妥的,虽然靠近了也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但不上前就全无希望……一模一样的道理。
一退一进,前者必死无疑但至少不会赔本;后者同样是死局,而且很可能死得全无意义,却也多出了一分争取奇迹的机会,宋阳会选哪个?以他的疯魔和任性,当然选进舍退。
……
镇西王喝了口水,脸上的惊讶渐渐褪去,又把宋阳刚刚说过的话仔细想了一遍,问道:“这么说来,你昨天就做好打算了?为何没有及时传令进军,还在犹豫什么?这可不像你的性子。”
“我有自己的打算是没错的,可是这个‘打算’不光是我一个人的,事关南火全军,我总得顾及下大伙。”
镇西王皱眉,不经意中铁血大帅的气度流露,对宋阳的说法不以为然:“你是统帅,大权在握,难不成你还怕南火会不和你走么,你是首领,你做决定,如此而已。”
宋阳摇了摇头,看样子不想解释什么,可镇西王眼中不揉沙子,不容他岔开话题,继续道:“你的那份犹豫究竟从何而来,一定要和我说清楚。南火不是你燕子坪的私兵,战事也不是你封邑中的买卖生意,你若总是这样,迟早害人害己,断送了我南理八万大好儿郎。”
宋阳一辈子都在被人埋怨做事冲动,没想到这才刚犹豫了一次,又被老丈人给骂了,无奈苦笑了两声,如实应道:“就是因为我是统帅,才更得把事情想清楚……南火军中我大权在握,可‘权力’这个东西,不是拿来对儿郎们摆威风的。我以为的手中之权,是用来护佑儿郎们的。”
这么上纲上线的话,宋阳自己说着都别扭,可他也真正是这么想的。
镇西王挑了下眉毛:“这种说法,你是从何处学来的?”
来自前世的‘理想主义’,当然没法子去和王爷解释,宋阳随口应道:“我做平民时,就盼着各层老爷能用手中之权,为民谋事为百姓造福,如今自己有了权,自然也就这么去做了,所以才会犹豫……一进一退,都是带着儿郎们去送死,前者是赌一个机会,但输面极大,可能会让大伙死得全无价值;后者则是血洒故土、死得其所。几万条性命的‘价值’就在我手里握着,我到底能用他们换回什么?不敢不犹豫,不敢不想清楚。”
估计是因为‘权字非为取、而是护’的说法,镇西王好像不认识宋阳似的,上下打量了他几眼,最终笑了下:“你这种说法,和我说过就是,不要和旁人唠叨了,没什么好处。”
宋阳心里念叨了句‘不是你问,我和你都不说’,然后满脸认真对镇西王点头,又问:“那您看南火去攻大燕的事情……”
从昨日到刚才,这一天多的时间里,宋阳一直还有些拿不定主意,直到谭归德的信笺传到。
谭部叛军坚持不了多久,后面的战事燕国也就更得心应手,雪上加霜的坏消息,也促使了宋阳下定决心,局势变得更加恶劣,只剩下最后这一拼了。
对宋阳疯大胆的想法,镇西王并不参与意见,只是一句:“你觉得行就试试看吧,你是元帅,你说了算。”跟着老头子岔开了话题:“另外还有一件事,要和你商量下。”
说着,镇西王稍稍停顿,又喝了口水,这才稳稳当当地说出正题:“南火在高原上威风横行,这一路打下来,掠到的战资应该不少吧?”
南火抢到的东西当真是不少,吐蕃的南方本就相对富庶,南火来的时候又正好,秋天里高原上从贵族到平民都在努力存储物资,为度过寒冬做准备,没想到全都便宜了南蛮。
宋阳闻言笑了:“您……是来要钱的?”
“就凭宣旨这种小事,值得我亲自跑这一趟么?”镇西王放下了茶杯:“不过‘要钱’这种说法太难听了,我来找你,主要是想和你商量如何分钱。”
朝廷穷得底掉,国库里空空如也,让人看一眼都觉得凄凉,举国上下勒紧裤腰带,唯独南火在吐蕃大发横财掠劫无数。
如今南理北方又要开战,没有钱无论如何不行,朝廷自然就想到了南火打下来的丰厚战利。
这笔财富不是小数目,若是一股脑上缴,怕是会影响这支虎狼兵的士气;若是任由南火独吞了,朝廷又实在眼红得不行。
其实南理有战律,其中对战利品的分配、上缴的办法都写得明明白白。可战律是死的,人是活的,对南火来说这其中大有猫腻可为,别的不说,单只‘瞒报’两字,就让朝廷只有干瞪眼的份。
所以镇西王亲自跑来这一趟,想和宋阳实打实地商量出一个‘分钱’的办法。
这趟差事也只能靠镇西王出马,别的大臣就算吃了雄心豹子胆,也不敢平白跑来和常春侯分钱。
宋阳想了一下,应道:“有些战利已经被兄弟们分了或私藏,不能追回来的。”
镇西王点头,‘分钱’两个字,上下嘴唇一碰说出来再简单不过,可是所有东西都是南火士兵用性命打回来的,老头子也曾是大元帅,完全能明白道理。若非局势所迫他也不会跑这一趟,对于儿郎们已经拿到手中的东西当然不能再追讨。
宋阳又继续道:“至于其他,全都由您带回吧,我分出一支兵马护送。”
镇西王吓了一跳,他知道女婿会给自己面子,可无论如何没想到女婿竟然这么给面子,宋阳口中的‘至于其他’,就是营中堆放得好像小山似的财物;就是远处那片由吐蕃俘虏代管、军兵小队时时监督的那一眼望不到头的牧群;就是大军身后行进沿途,将暂时携带不便或者实在拿不走的战利品就近封存、配以专人看守的一座座大库……被军卒私分私藏的,毕竟只是少数,真正的大头才是那个‘至于其他’。
给钱的现任大元帅这么大方,倒是来要钱的前任大元帅有些犹豫了:“都给了我,当心你家儿郎的士气。”
“南火还要继续往下去打,进入燕境后更得要轻装便行,那些东西不可能再带着,后面我本来就打算把它们启运回国的。”宋阳摇了摇头:“至于兄弟们,我不会亏待他们,再启程前我会封出折子,南火士兵人手一份,凭着此物,待战事结束,人人可找我拿黄金十五两。”
宋阳要给士兵们打白条……但他有这个底气,在南火中他也有这个威信、有这重信誉,莫说军中都是和他并肩作战的将士,就算普通的南理百姓,对神奇侯爷也照样信任有加,他开出来的白条,就是真金白银。
何况对于南火来说,那些物资、牛羊看上去再怎么诱人,也都是带不走的东西,如今换成了盖有常春侯大印的折子,将来能够再折现,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另外宋阳也的确还得起,藏宝图上的大墓现在开出来的不过十之一二,大部分财富还都藏于土下,等着他去取用。
对这种事情的处理,镇西王比着宋阳要老辣得多,思索一阵后,又提出两个补充:一是折子上加盖镇西王的印据,这便等若给宋阳作保了,就算常春侯死了,大家的钱也不会落空,大可凭着折子去向红波府要钱。
老头子果然讲义气,和宋阳一起背了这个大包袱,说出第一个补充后,他又用力叮嘱宋阳:“你可千万别死。”
宋阳笑:“死了也没事,死前我会交代谢门走狗,把我那份盗墓钱送到您老手上,足够您换钱。”
镇西王好像是松了口气,又说出第二个补充:要对南火说明,折子是在将士手中只是个凭据的象征,所有南火士兵出征前都登记造册,若不幸阵亡,宋阳应承下的十五两黄金也会送到他们的父母妻儿手中……就算没了凭据,承诺依旧有效的。
消息宣布下去,南火士兵非但没有反感,反而人人面露喜色,毕竟黄金价值不菲,要知道南理的捕快一年才十两工食银,十五两黄金相当十五年的收入,放到中土各处,也是一笔可观数目了,远胜过瓜分战利品所得。
随后几天里,南火征兆劳力、物资装车,宋阳和镇西王给折子落大印,扣戳扣到胳膊抽筋,镇西王想起来另一件事,一边甩着胳膊一边问宋阳:“要不咱换个法子?战利品你都留下,然后你给我八万份十五两黄金?不用十五两,十两就成,一共八十万两金。”
宋阳气笑了:“也成,不过现在给不了您,您先把这八万张折子带回去给小皇帝看,等打完了仗我再慢慢给您兑。”
镇西王笑了句:“还是算了吧。”又开始盖大印。
等忙完这些事情,镇西王满意而归,本来他只是找宋阳商量分钱的办法,在原来的盘算里南火是要回国的,没想到南火要继续进军,王爷也载得真金白银无数物资返回,凭着这一趟的收获,南理总算暂缓危机,勉强还能再坚持一阵。
南火则继续前进,再度开启战端,一路向着高原中部猛攻前进。
瓷娃娃暂时留在了南火,宋阳曾动念让她随镇西王一起回去,但话没说出口自己先推翻了这个念头,不是‘一套’的媳妇和老丈人,走到一起尴尬可想而知,还是别找别扭了。
而南火重新发动攻势后不久,瓷娃娃就来向宋阳辞行了。
她的行程自有谢门走狗照应,全不用宋阳担心什么,临别之际两个人单独相处,谢孜濯这些天里都在思索着宋阳的行动,现在已经有了个大概的想法,对宋阳说道:“虽然冒险,但并非不可行的。”
宋阳明白她指的是什么:“说说看。”
“燕国强大毋庸置疑,可毕竟是凡人国度,不是天兵神邦,景泰不是玉皇大帝,国师也不能撒豆成兵,景泰的大军终归是靠着燕人凑出来的,不可能无穷无尽。若燕军西出去猛攻回鹘,他的西疆势必空虚,如果能抓住这个空子,南火乘虚而入,不一定是送死的……看上去像是求死,?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