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齐天传

第42部分阅读

何时如祝融蓐收那般,触及五行本源的,才叫真正会了。”

悟空道:“原来如此。”

二人行不多时,已深至三四千丈,悟空心中暗骂,这鲲鹏忒狠,无冤无仇,怎好将这几条倒霉龙压如此深?

正想着,只觉岩石渐热,大禹道:“怕是到了熔岩处了。”果然又行百丈,二人穿破岩层,入了火海当中。悟空啧啧称奇,三清果然了得,居然知道地下有火,便也仿了出来。

此时大禹道:“有此一说,土乃五行之根,果真如此。看着土中,有火、有水、有金、有木,果然有容乃大。”

悟空仔细咂摸,确是如此,看来五行之术的确应用甚广,说不得自己要去寻那后土娘娘,虽不知是敌是友,但碰个运气也好。

二人自然不惧火,便如鱼得水一般穿行,少顷,便见火中一条数十丈长巨龙,如同死了一般卧在熔岩当中。

悟空二人近前查看,这巨龙忽地抬起头来,见有人到此,一阵狂喜,整个身躯活了起来,搅得熔岩,火海翻浪。

悟空发现,这巨龙动静虽大,却总出不得身周百丈方圆。它盘旋几圈,又垂头丧气,巨目中落下一滴泪水,在熔岩中瞬间便化作无形。

大禹道:“看他模样,身周是有禁锢无疑。”

悟空施展玄空法秘诀,仔细看了半晌,果然这巨龙身周百丈,有一层若有若无的圈子罩着,有形无质,极难看出。

这时巨龙吼道:“你二人可是来看我笑话的!”

悟空此时已经看出,这圈子是运用造化之力所设,自然是鲲鹏作法。他见巨龙咆哮,喝道:“若想活着出去,趁早闭嘴!”

巨龙见悟空是来救他,又是一阵狂喜,只不过再不敢发声。

悟空漂至近前,用手轻触这圈子。鲲鹏甚是小气,这圈子所耗造化微之又微,但却是极纯正的造化之精。悟空心意一动,便将这圈子收了。

巨龙得脱樊笼,一时间如癫似狂,在这火海中游了几十个来回,然后才拜倒在悟空面前,道:“小龙敖恩,叩谢恩公。敢问二位恩公高姓大名,容我日后回报。”

悟空道:“小事小事,三界生灵尽返天地,我求得大天尊,特来救你脱困,无需多谢。”敖恩又拜了几拜,方昂首长啸一声,破岩朝天而去。

大禹又带悟空出来,只见镇龙塔已自腰中断折,斜插在地上,巨龙已不知去向,便连老君也不见踪影。

二人又奔下一处镇龙塔,这处塔立在本我界西方一念原上,此番情形大同小异,救出那龙名唤敖恭。悟空心道,看来都是姓敖的一家子,不知与四海龙王有没有亲戚。

接下来轻车熟路,二人又将剩下那三条龙救出,只海中那座镇龙塔稍麻烦些,悟空施展御水神通,倒也花费了颇多时间。这三条龙,乃是敖靖、敖难、敖圣。

救出最后一条龙时,悟空终于问起缘由,果然与鲲鹏所述大同小异。这五条龙原本都是元始天尊御下九龙,敖圣乃是九龙之首。

元始天尊创了本我界,教他五个入内搅乱阴阳,这五条龙向来对元始俯首帖耳,可他几个哪里懂得何为搅动阴阳,只在界内兴风作浪,便以为这便是搅动。元始见五龙愚笨,扰了界内生灵,便一怒之下将其封在地底。

至此五龙尚不知是鲲鹏之举,还道是元始天尊之力,悟空自然不会说破。

悟空问道:“你可知道敖广?”

敖圣一惊,道:“敖广乃是我二弟,他现在何处?”

悟空道:“他是东海龙王,那敖钦、敖顺,也都是你兄弟了?”

敖圣道:“正是!当年我兄弟九人,奉祖龙之命为元始天尊御驾,却没想到落得如此境遇!”悟空听他语中似有怨念,倒也难怪,活脱脱被压在地上几万年,任谁也难以平了这口怒气!

敖圣又道:“今日脱困,却与旁人无干,只恩公情分,我此生铭刻在心。祖龙误我!元始害我!”

敖圣一声怒吼,腾地飞在空中,盘旋几圈道:“自今日起,我弃了敖姓,改作姓万,自此之后便与龙族再无半点干系!”

他这一吼不要紧,却将悟空惊了一个趔趄。姓什么?姓万!

敖圣若改作姓万,那岂不是成了万圣?

难道他就是后来的万圣龙王?

悟空按捺住心中震惊,问道:“你为何要姓万?”

万圣道:“姓一姓万都是一样,天下万姓均可,只是再不姓敖!”

悟空此时回想万圣龙王所作所为,他交好牛魔王,显然与天庭一系不谐,盗佛宝,又有使西天交恶龙族之意。岂不正合了这曾经的敖圣、如今的万圣身份?至此,悟空几乎便可确定,这个万圣,绝对就是九头虫的岳父——万圣龙王!

望着万圣远去的身影,悟空心中实有说不出的滋味,这天地间许多大事,自然是由那些大人物来决定的。元始纵使能救界内亿万生灵,终究还是为了自己功德着想,绝不会对被压的五条敖姓巨龙心存半点内疚,这,便是上位者的思维。

万圣,但愿,你好自为之吧!

大禹见悟空不知神游何处,道:“此间若无事,便走吧!”

悟空道:“好!”身子却是不动。

“可还有事?”大禹又问道。

悟空终觉有什么不对劲,却想不起来。

此时只觉地面轰隆隆微响起来,渐渐响声越来越大,后来竟震动起来。悟空才想起,地底五龙被放出,这地便不稳了,地动乃是初兆,再过几日,恐怕这地便要塌下去。

大禹道:“可叹三界,万年之功,终将毁于一旦,所幸其中生灵尽得脱逃,幸哉幸哉!”

听到大禹这话,悟空如同被人剖开天灵盖,再浇上一盆冰水。“……其中生灵尽得逃脱……”尽得逃脱?

今世有我悟空入了三界,又幸入鲲鹏之腹,寻得上古神人,如此才建成八荒宇道阵。“生灵尽得逃脱”这几个字看似容易,其实却是千难万难。

而在那《西游记》中,三界根本就没出现过,悟空自然未入其中,自然也无此结果。但是,为何九头虫、万圣龙王、虎鹿羊三位大仙、黑熊精、六耳猕猴……都在那天地中呢?

是谁?

是谁将他们移了出去?是三清?

不!老君说得明白,那鲲鹏所设的禁制唯有造化所生,才能破掉。

是鲲鹏?

鲲鹏曾说自己不问世事,这个可能性也是极小。

假设,这天地毁,万物亡,还有几人能剩的下呢?九头虫、黑熊精、六耳猕猴均已是太乙金仙,或可保全性命。万圣龙王只太乙散仙,又困于禁制当中,能否活命还两说。至于虎鹿羊三人,那是绝无可能活命的,只能是有人出手相救。

这个人到底是谁呢?要识得三清,要知道三界的存在,要有救人之能……想来想去,悟空也没想出个所以然。

悟空自我安慰了一番,只当是三清随意救了几人,顺手将他们几个抓出来罢了。至于万圣龙王……唉,还是不通。

悟空知道,自从自己进入这一世界起,便走了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因其不同,故而许多问题怕是永远没有答案的了。

想通了这节,但求尽心便好,也无甚遗憾。

第二卷 道可道 第一七三章 离三界

三界之中,此际一片末日景象,海水倒卷,山崩地陷,烟尘满天,距离三界将毁还有百十年,但这段日子内,此地也不宜久留了。

悟空与大禹匆匆寻到了牛魔王、麒麟、祝融等人,却不见三清与五龙,想是早出去了。

牛魔王带众人直上阵法中,绕到了清微天上。

眼见浮云遮望眼,麒麟吐了一口长气,道:“未料此生,竟能再回天地之中,竟有重生之感。”其实何止是他,大禹、祝融、蓐收、句芒都是一般无二的想法。

悟空唯恐他们再说些感激的话,忙对牛魔王道:“哥哥,你带诸位前辈去与后羿赤松子会合,我自回花果山去了。”

大禹不知悟空打算,道:“怎的?你竟要独自行事?”

悟空道:“不好细说,让牛二哥与你讲吧。”说完一个纵身下了清微天,直奔东洋大海而来。

好一片汪洋,汹涌巨浪翻滚,竟是无风自起。

仔细看去,竟有两条恶龙在内中翻滚大战,那条青龙,可不正是万圣!而他那对手,正是东海龙宫之主,东海龙王敖广是也!

悟空隐于云间,看了半晌,却是越看越惊,这东海龙王,竟不比覆海蛟稍逊,亦是太乙金仙的修为。想起他们在《西游记》中任凭神仙驱使,若非眼见,谁能料得到竟如此厉害?

不过想想也是,泾河龙王九子小鼍龙能与沙悟净斗得不分胜败,如西海龙王太子摩昂却只分分钟便将小鼍龙拿下,虽只出手一次,但其修为可见一斑。摩昂的弟弟小白龙亦能与奎木狼斗上许多回合,自然也不是庸手。

照此推论,他们的父辈四海龙王厉害些也属常情。

但是,为何四海龙王低调的如此异常呢?

俗话说,事出无常必有妖。四海龙王除了降雨,平时还在做些什么?万圣口中的祖龙到底是何人?这个祖龙是不是五类之王中的万鳞之长呢?

悟空这边思绪未定,万圣与敖广战斗已歇。两人各据东西,在风浪中搭起话来。

只听万圣道:“我等身负祖龙血脉,岂能甘为天庭走狗?”

敖广冷笑道:“你不愿也罢,只是你既已改姓了万,祖龙二字,你休要再提!”

万圣怒道:“不识尊卑的小子,枉我称你做兄弟!”

敖广道:“此一时彼一时也,龙虽能翔九天,终不过为人驾驭,你还没看透吗?”这话自他口中说出,悲凉莫名。

万圣道:“不是没看透,只是太迟了!”

敖广道:“我劝你隐忍,自有道理,难道害你不成?”

万圣冷眼斜睨敖广,喝道:“隐忍?我隐了数万年了!”说罢展翅西飞。

敖广看着万圣的背影,神情委顿,在海面上呆呆悬了半晌,便一头扎入水中去了。

悟空听万圣口风,仍以龙族自居,知他改姓不过一时之气,再怎么变换也改变不了自己是龙族的事实,但万圣对元始天尊之恨却是难消。

悟空越过东海,直奔灌江口而去。

杨戬见悟空独自前来,自然大喜,当即大摆宴席,强留悟空饮酒。悟空无奈饮了几杯,却道:“而今我是天庭通缉要犯,留我在此多有不便。”杨戬道:“纵便你是我生死仇敌,也先饮几日再说。”

悟空无奈,只得陪杨戬痛饮一晚。

次日,杨戬道:“那玄空法秘诀修得如何了?”悟空道:“也只马马虎虎。”杨戬道:“你看天边有何物事?”

悟空运起玄功一望,只见远天云上密密匝匝,立着许多天兵。便笑道:“我说与你添了麻烦,你却不信。”

杨戬傲然道:“纵李靖到此,也要先上帖子,才可入内。你只安心居住便可。”

悟空道:“如此大为不妥,我岂能在此避祸,于你于我皆无好处?”

于是悟空来到忆君岭,见了四大元帅及七十二洞妖王。这几人按照悟空吩咐,已将所需人马点齐。

悟空见大小妖怪足有一万二千余人,细问才知,杨戬知道悟空用人,将自己麾下许多妖怪划拨过来。

悟空略想一想,但天兵来时,这些妖怪怕是只有逃遁的份儿了,人多却也无多大用处。于是他又仔细挑了三千人,对杨戬道:“杨兄,此番再建花果山,天庭必来围剿,人多却也无用。我只要这三千壮壮声势便可,其余人等,还要劳烦杨兄跑一趟了。”

杨戬听悟空说的也有道理,便问道:“跑一趟?你要将他们送到哪里去?”悟空笑道:“我也不知,你只先寻牛魔王便好,如今他所在之处,便是妖族根本,”

杨戬道:“好!此事我即刻去办!”

悟空又与那三千妖怪道:“待会我出去将天兵引开,尔等小心规避,自寻路回花果山去!如何!”

众小妖道:“自当遵从大王法旨!”

悟空匆匆别了杨戬,舞起铁棒腾云而上,径直向北方飞去。为何向北,只因花果山在灌江口东南,他引开天庭众将,小妖们才好自在回山。

悟空刻意慢飞,果然行不出百里,身后便有许多天将蜂拥而至,为首的正是托塔天王李靖与哪吒三太子,身后跟着二十八星宿。

悟空稍稍加快速度,只要将天庭众人引得远些,一直飞到东胜神洲东北处,怕是已近了天边。李靖等人在灌江口周围逡巡了几日,便是要擒悟空,此刻哪里肯放过他,便在后面穷追不舍。哪吒不时提醒李靖:“父亲,小心有诈!”李靖道:“妖猴此际孤立无援,怕是无人救他了。”哪吒道:“见他忽快忽慢,还是谨慎为妙。”李靖道:“我这许多人,怕他作甚!”

此时见悟空终于回头,笑道:“手下败将,还敢再战?”

李靖心中其实有些犯难,这猴子本事大得很,将其战败恐怕都殊为不易,又如何能够生擒呢?只是玉帝有旨意下来,好歹也打上一阵,无论输赢,回去都好交差。

于是他也不答话,一声令下。只见二十八星宿围成个大阵,将上下左右去路封死,当中只余托塔天王与哪吒三太子,四大金刚手持金刚杵,居于四角虎视眈眈。

三太子手持砍妖刀攻上,悟空抬棒迎敌,如意天机棍与砍妖刀一碰,哪吒顿觉臂膀撕裂般疼痛,心中惊骇无以名状。四百年不见,这猴子怎变得如此厉害?

哪吒不敢再攻,祭出混天绫,向悟空缠绕而来。悟空使了几个身法,那混天绫如长了眼睛一般如影随形,灵蛇一般缠来。

悟空索性不躲,任凭混天绫将自己缠住。哪吒见缠住了悟空,大喜过望,急施法术,用混天绫将悟空裹得严严实实。

第二卷 道可道 第一七四章 阴阳错

悟空被裹在当中,仔细查探这混天绫材质,倒似是混着金丝银线,金最怕火,便烧一下试试。悟空心意一动,指尖窜出一朵青色焰火,向混天绫点去。哪知焰火烧在上面,竟丝毫不见变色。

哪吒操控混天绫,自然知道悟空在里面捣鬼,心中暗笑道:我这混天绫虽是后天炼制,却也并非五行所制,岂是你能破了的?

悟空见御火无功,便不再试,他知道这混天绫只是捆人用的,也不着急出去,便在里面等候时机。

托塔天王没料到此番如此容易便将悟空擒住,心中大喜,自己屡次征讨花果山,今日终于立了一功。

“孩儿,好生操纵混天绫,莫叫这妖猴走了!”李靖道。

哪吒道:“爹爹放心,我这混天绫困过多少神仙妖怪,哪里有能走脱的?”

李靖道:“好!那便将妖猴擒回天庭,此番却要为你请个首功!”

哪吒于是御使法宝,想将这混天绫召回。悟空只觉混天绫一动,他立时使了个千斤坠术,此时他手握如意天机棍,那是何等重量,这混天绫如断线纸鸢一般一直坠了下去。

哪吒从未遇到过如此怪事,他急招混天绫,却丝毫不见效用,心中一急,便追了下去,李天王不知发生了何事,他却以为有人相助悟空,大喝道:“天庭擒妖,何人敢来作祟?”也带着四金刚,二十八星宿追了下去。

混天绫裹着悟空,流星一般在空中划过,坠速越来越疾。悟空在里面变幻大小,无论他变作枣核大小抑或百丈高下,这混天绫都随着他身形变化。

悟空也知混天绫越坠越快,此时已觉出混天绫变得灼热,他心意一动,将如意天机棍变作钻头模样,直直向下扎了进去。

他们原本所在之处极高,这一番坠落,却坠了足有半刻钟之久。

哪吒心急如焚,那混天绫是他本命法宝,断然不可失去。

穿透层层云雾,依稀可见悟空向地上一座深渊坠去,哪吒大吃一惊,难道竟是那个地方?只见这深渊深不见底,哪吒急忙默念法决,只见混天绫一层层从悟空身上剥落,如一条蛟龙转向哪吒手中飞去。

悟空摆脱束缚,也只是瞬间之事,此时他却收不住势,一头扎入了深渊当中。

李靖自后面赶上,看哪吒拿着混天绫孤零零立在云头,急问道:“怎叫那妖猴走了?”哪吒道:“不知妖猴使什么法术,这混天绫竟不听我使唤了。”

李靖向下一看,脸色大变道:“九幽!”

哪吒点点头道:“正是九幽。”

李靖道:“你带诸天星宿在此死守,我即刻回报天庭!”

悟空身上混天绫脱去,便得自由之身,他这法子其实不过一赌,赌这哪吒御不动如意天机棍的分量。当年自己都拿不起来,哪吒修为比自己还差上许多,十有八九无能为力。果然千斤坠使出,哪吒不得不收回法宝。

悟空睁开眼,见两旁山崖呼啸而过,急忙收住下坠之势。停在当地看去,此处已近渊底,已可听到渊内潺潺水声。抬头望去,天只一线,微光透出,到他立身处已所剩无几,若非自己玄空法秘诀有所成就,此地必定是伸手不见五指。

此渊极宽,两边崖壁相距不下千丈,而唯见头顶一线天光,可见此渊极深,不逊于天之高远。

悟空环顾四周,未见一人一物,周围黑魆魆的,崖壁是黑的,崖壁上生着黑色树木,枝杈参差怪异,如鬼王之角,向下看去,渊底水声哗哗,黑石黑水,竟连一丝光也不闪。

悟空见此处异常,便要着意探探,他也不知方向,只顺着水来的方向飞去。

少说也飞了几十里路,终于到了水源处,见崖壁上一个巨大的洞窟,黑水便是自这里面流出。

悟空艺高人胆大,直接入了洞窟中。

行了片刻,便闻有人说话声响,又走几步,只见洞当中伫立着一块巨大的黑色方石。悟空一见这石头,脑袋中嗡地一声响,此地一幕幕前尘过往如走马灯一般在脑中闪现出来,不知是几万年前发生之事……

阎罗殿尽头,矗立着一块巨大的黑色方石,称作幽冥沃石。

沃石正东所向,乃是自鬼界至人间世界的入口——“轮回门”。朝来暮往,无数神仙妖怪凡人的魂魄自这里转生,投往天地之中。

轮回门前,又一座深渊黑魆魆不见底,渊上架着六座奈何桥,分别由金、银、玉、石、木、板所造。

幽冥沃石北面,高耸一座大殿,为第十殿阎罗转轮王所辖。此时,转轮王正端坐于转生池前,手托一金色小幡,凝神察看。

身旁一个小判官凑上前来,笑嘻嘻道:“这魂魄有何能耐,能叫大人瞧上这半天?”转轮王看都不看答道:“这乃是如今天地间第一射手逢蒙的魂魄,玉帝亲自嘱咐我好生照料,你说有何能耐?”小判官吐了吐舌头,倒吸一口凉气:“乖乖,不得了。”

转轮王又道:“你且看好这转生池,莫叫凶恶魂魄逃了。我亲自将这魂魄送过桥去。”判官“诺”的一声应了。小判官偷笑一声:“这新来的转轮王真是外行,哪个凶恶魂魄敢在阎罗殿作乱?”

转轮王手托逢蒙的收魂幡,小心翼翼走出大殿,朝着金桥走去。行至分魂殿前,只见几个小鬼正在那里嘻哈作乐、戏谑笑骂,转轮王大声怒喝道:“哪几个不知死活的在玩闹,少待我剥了你的皮!”

这几小鬼顿时吓得噤声无语,转过身去做事。虽说是做事,心底却是不安,生怕那转轮王过来深究。

小鬼甲轻声问众鬼:“这几个畜生的三魂七魄可拾掇利索了?”

众答曰:“即刻便好了。”

小鬼甲道:“麻利些,好送过奈何桥。”

小鬼乙:“转轮王便在桥上,此时过去找骂不成?”

小鬼甲道:“时辰已到,不送也不成了。”

众鬼一听时辰已到,手忙脚乱将手中的魂魄收好,各自封入一纸幡中,急匆匆奔奈何桥而去。

奈何桥上,转轮王正托着那金幡走在奈何桥的金桥之上,众小鬼心若寒蝉,胆战心惊朝着板桥走去。唯有那小鬼乙,稀里糊涂地上了玉桥。众小鬼眼见小鬼乙走错了桥,却不敢出声召唤,小鬼甲急匆匆下了板桥,跑到玉桥之上,将小鬼乙拉回。

待二鬼急匆匆跑到板桥上,眼见那桥尽头的转生门已开始慢慢关闭。一旦关闭,此时辰转生便告终止。这二鬼手中的魂魄无法投生,将当一世的孤魂野鬼。甲乙二鬼也将以不尽职守之罪被转至阎罗殿第五殿主阎罗王那里接受一世的惩罚。

这二鬼不假思索,拼了鬼命狂奔到转生门前,那小鬼甲稍快一步,堪堪将纸幡塞入门缝,小鬼乙的纸幡刚刚塞入一点,只听轰地一声,六座奈何桥后的六扇转生门同时合拢,小鬼乙的纸幡被斩成两段!

小鬼乙见此情形,顿时瘫倒在地上,小鬼甲拿过小鬼乙手中的纸幡仔细查看,纸幡内仅存二魂七魄,那主运的命魂已被生生割离!

“这下,连孤魂野鬼也不如了,二魂七魄只能做个行尸走肉。”小鬼甲喃喃道。

此时,金桥上的转轮王已将逢蒙的魂魄安然渡过,只见板桥两小鬼凄凄惨惨,一个如瘫了,另一个如傻了一般,便知必定出事了。

阎罗殿第一殿,秦守王铁青着脸,手上端着那只余二魂七魄的纸幡,看了看却笑道:“倒也不妨事,不过是一只寻常家养的公猪,不过这小鬼失了职责,也该照律处罚。”

转轮王道:“那是自然!”

转生门外,无数收魂幡随风飘荡,有金有银有玉,煞是好看。众多收魂幡出得转生门,便各奔四大部洲,寻找待宿之主。唯有一残缺纸幡优哉游哉,如无家浪子,似沧海孤帆。

不知过了多少时日,这残缺纸幡竟附在了另一纸幡之上,两幡合一,直奔凡人界而来。

第二卷 道可道 第一七五章 造化池

悟空此时自混沌中清醒,只觉左眼中星点微微一闪,便又暗了下来。他心中奇异,此次与那红孩儿的梦境更不相同,却是自己旁观数万载前此地发生的事情,而自己这个星点一闪,是否与此有关呢?

这星点虽存在于自己左眼中,但也只初现时见过一次,后来再没闪过。今日又是毫无征兆地一闪,便将自己带入这个似梦非梦的境界。

自己平时也曾试过,可从未感觉到这颗星点的存在。听大禹说,灵明神猿眼中有星,显然这便是自己的特征之一,星点再闪,是不是说明自己离觉醒又迈进了一步呢?

回想方才这个梦境,悟空几乎可以肯定,那逢蒙,便是未来的猪八戒,如今天庭的天蓬元帅无疑了!

逢蒙,上古后羿之徒,后羿消失后,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射手,看来天资着实聪颖脱俗。这样一个精明的人,转世后居然与猪有了纠缠不清的缘分,却原来根由在此。那公猪的命魂附在逢蒙的招魂幡上,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呢,有关魂魄之秘,恐怕唯有进了地府才能探出究竟来。

于冥都地府,悟空倒也不陌生,当年莫名其妙被拘了进来,知道现在还不知是何人在背后作祟,今日来此,正好一遭探明因果。

悟空使个隐身术,如风般飘入洞中。

他所在处自然是冥都第十殿,转轮王之殿。此殿居于幽冥沃石外,正东直对世界五浊之处。设有金银玉石木板奈何等桥六座。

各殿鬼魂在大小地狱中历尽劫数,洗净一身罪孽之后。再由转轮王核定这人兽三魂七魄的归处,发往四大部洲何处。是男是女,是寿是夭,是富贵贫贱,均有定数,再令其投生去也。

看了此殿,悟空继续前行。便是第九殿平等王之殿,此殿俱是敲骨灼身、抽筋擂骨等许多地狱,纵悟空心硬,也看的胆战心惊。

依次又走了七殿,皆是铜蛇为链,铁犬作墩,断筋剔骨,堰肩刷皮的所在。悟空一路吸着凉气过来,直到第一殿秦广王处驻足。

秦广王之殿,别无稀奇处,倒有一面镜子令悟空看了许久。

此镜放在一座高台之上,称作孽镜,这台子自然便叫孽镜台。台上一块巨大匾额,上写“孽镜台前无好人”七个大字。

每有一人阳寿耗尽,便由小鬼引至孽镜台前,此镜映射出来的,便是这人的一世罪恶。秦广王手持朱笔在上,然后按照这人犯的罪恶,批下条文,然后由鬼差带到相应地狱去受刑。

悟空在此看了几十人,竟无一个好人,或欺凌弱小、或残害善良、或忘恩负义、或大逆不孝、或贪利忘义、或虐待畜牲、或挑拨是非……皆有不可恕之罪过。

悟空摇头叹气,离了孽镜台。

又往第二殿而来,楚江王之殿,共有十六座小地狱。分为黑云沙、粪尿泥、多铜斧、斫截、寒冰等等,每座狱中又有一浩大血池。

血池之中,盛的却又并非鲜血,而是散发着浓郁造化气息之物。

悟空于造化最为敏感,这一个大血池,足足有数里方圆,他正琢磨这许多造化从何处而来,又为何聚集此处?

只见一鬼差使铁链拘着一凡人元神至此,二话不说便将此人投入黑云沙中。

元神一入黑云沙,如滚热的炭火上浇上一瓢冷水,伴随着一声惨绝人寰的叫声,一道白烟腾起。凡人元神能有几多造化之力,这元神立时化为无形,唯余三魂七魄无意识地孤零零悬于空中。而他毕生造化在空中转了个圈子,似是找到了归宿一般,投入到血池当中。

鬼差将这三魂七魄用招魂幡收起,便往第十殿转轮王处行去。

便在此时,只听外面一人喝道:“天庭造化使者驾到!”

唔?难道这许多造化竟是为天庭所预备的?

天庭使者,非同小可,十殿阎王自然齐去迎接。

秦广王殿上,一员天将身穿黑甲,以黑纱罩面,身后跟着十余个身着盔甲的天兵。这天将手中捧着一个似炉非炉、似鼎非鼎的物事,冷冰冰对秦广王道:“奉玉帝之命,前来收这百年的造化。”

秦广王恭敬道:“十殿阎罗遵命。”早有三司鬼差上前引路,这三司,分别是掌修功德司、掌生死司、掌福注司。

这天将随鬼差来在第二殿造化池中,将手中似炉鼎的物事置于其上,悟空眼见池中造化如水沸了一般腾扬而起,一缕缕钻入那炉鼎中。难道这炉鼎竟是造化炉?悟空心中揣测,不过他立刻便否定了自己的想法,造化炉何等珍贵,岂能由这样寻常的天将看管?只怕也是一个仿品而已。

约摸一炷香功夫,这天将收起炉鼎,又往第三殿而去。如此行过八殿,每殿都只一炷香时分,造化池中造化有多有少,待这天将全都行遍,有几个池中尚余不少。悟空知道,寻常人看不见造化多寡,这一炷香功夫,怕也是上头的规定。

这天将始终冷着脸,不苟言笑,秦广王等人也习以为常,向来天庭辖下向来孤傲得很。办完事后,天将率十余天兵离去,十殿阎王才算松了一口气。

阎罗王小心翼翼道:“上次因造化不足受了重责,不知今次会如何?”秦广王道:“生死由天而定,是多是寡,却也并非我等能定的。”阎罗王道:“这百年间,十殿终日忙碌不得清闲,算起来阳间横死者可比上一个百年多了几十倍不止,你说会不会——”

“会不会什么?”转轮王问道。

“记得上次天庭使者说过,下个百年,定教你冥都忙的焦头烂额。你说人间刀兵之事,可有天庭在其中作祟?”阎罗王道。

“莫胡说了,还不做事去。”秦广王淡淡道。

“是,大哥!”

悟空听得心惊,难道天庭为了获取造化,竟会插手人间战事?若真如此,只派个神仙于君王处获取信任,再献几句谗言,此事甚易为之。可怜生灵无罪,竟惨遭荼毒。悟空心中对天庭恨意又多了几分。

十殿阎王散去,悟空仍在地府闲逛,正行走间,见两名鬼差无事闲聊,他二人说的有趣,悟空便停下听了几句。

这两只鬼差一个在地府当差已久,另一个却是新来的。只听那老鬼问道:“兄弟来此,可要小心办事,此处长官严厉,动辄便刑罚加身的。”小鬼道:“实不相瞒,罚恶司判官生前与我同乡,才给我安排个鬼差,若有差池,想必也能维护一二。”

老鬼摇头道:“不管事的,若是崔判官,或许还可说得上话。”

悟空听的好笑,原来地府中也讲人情势力。

第二卷 道可道 第一七六章 二鬼谈

小鬼又道:“也不怕大哥笑话,初来那日,吓我一跳。那有形无影的东西,叫做……叫做什么来着?”

“元神。”老鬼道。

“对对,便是元神,那元神怎的便成了三魂七魄,你说奇妙不奇妙。”

老鬼声音放低,道:“这话便只对你说,可莫要传出去。”

小鬼不知有何玄机,连连点头,道:“那是自然。”

老鬼道:“据说,那元神中便是那人生前的精气神,入了地狱,这精气神便被阎君收起来修炼了,为何阎君本事大得通天,那是无数人的精气神堆出来的。”

小鬼张大嘴巴惊道:“原来如此。”

老鬼又道:“你可知三魂七魄均有何用?”

小鬼木讷地摇摇头。

老鬼得意道:“我若告诉你,你有何好处与我?”

小鬼支支吾吾赔笑道:“哥哥,我初来乍到,哪有你能看上眼的物事。”

老鬼道:“倒也不难,回头在罚恶司判官前与我美言几句,若能将我调拨到有司当差,此恩此德,我必感念在心。”

小鬼道:“哥哥放心,我也非寡义之徒,几日来哥哥关照感念于心,若得机会,必与判官提起。”

老鬼笑道:“那便有劳了。所谓三魂七魄,在地府中,却是不算秘密的秘密。寻常小鬼,恐怕一生也难得知,我也是机缘巧合,听到有司中鬼差提起,才暗记在心,你且听好了。”

小鬼唯唯诺诺,心中暗骂这老鬼真是啰嗦。

老鬼道:“所谓三魂,其一名胎光,是主命之魂;其二名爽灵,是主财禄只魂;其三名幽精,是主灾衰之魂。”

“主命之胎光,最为重要,久居人身自然便神清气爽、益寿延年;主财禄之爽灵,使人机谋万物,劳役身躯,定人神智聪明;主灾衰之幽精,却主人秽乱之思,使人好色嗜欲,贪吃享乐。”

小鬼听老鬼说得头头是道,啧啧称奇道:“原来活了一世,却不知单这三魂还有恁多玄机。”

两人正说话时,自拐角处摇摇晃晃过来一物,仔细看去,却是一只小猪。

老鬼指着这猪道:“你细见此猪,有何不同?”

小鬼仔细看这猪,歪着脑袋想了片刻,道:“这猪与我们一样,他是一头鬼猪!”

老鬼道:“诚如你所言,还有呢?”

小鬼又想想道:“旁的也没什么,这猪似乎太瘦了些。”

老鬼点点头,道:“你还算机灵,你可知道这头猪在地府呆了多少年?”

小鬼自然摇头,老鬼道:“只怕有几万年了。”

“不可能!难道这猪竟长生不死?”小鬼惊讶道。

“秦广王大人教他不死,他便不死。”

小鬼摇摇头:“不对,难道这猪也能避过三灾不成?”

“咦?你居然知道三灾?”老鬼惊诧道。

“少时也曾读过些道书,只是一事无成。”小鬼道。

老鬼道:“鬼无人形,无九窍,不食五谷,自然三灾不扰。况且,地府之中从无三灾祸害一说,你连这都不知,怎就心甘情愿做了鬼差?”

小鬼苦涩笑道:“喝了孟婆汤,前世尽忘,有些事,我不愿忘,便作了鬼,有何不可?”

老鬼摆了摆手,道:“都道人有情,谁知鬼才是世上最难忘情的。罢了罢了,不提这事,还说这猪,方才说到哪里了?”

小鬼道:“这猪为何如此瘦?”

老鬼道:“世上猪皆贪吃,唯有此猪例外。只因它少了一魂,只有二魂七魄。”

小鬼想了想,道:“可是少了幽精魂?”

老鬼笑道:“说你伶俐,果然不假,再过几百年,只怕你便能做鬼差首领了!”二鬼之后又说了些闲话,悟空便无心再听。

毫无疑问,这猪自然便是几万年前丢了一个命魂的猪,秦广王倒也有趣,竟令这猪轮回在地府之中……

这猪少了幽精魂,少了好色嗜欲、贪吃享乐之念,哪会胖的起来?而它的幽精魂,却附在了逢蒙的收魂幡上!

原来如此,怪不得逢蒙转世成天蓬元帅之后,本性毕现,原来内里竟有一头猪的幽精魂作怪。好色嗜欲、贪吃享乐,果然便是猪八戒本色。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

悟空此时已将地府游遍?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