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仙子去了齐天岭!”
“啊!”玉帝和王母同时惊呼出声,王母摆摆手叫游奕灵官退下,二人相视一眼,心中波澜起伏,这下可棘手的很了。
王母道:“亏我还动了拉拢之心,却不料人家早有了去处!”
玉帝摇了摇头道:“却也未必,后羿和嫦娥都是人,齐天岭却是妖魔之所,人妖殊途,岂能长久?”
王母笑道:“听你这话,是不是心中已经想好了分化之策?”
玉帝道:“初动此念,不过暂看西方有何动静,再做打算不迟。”
王母点了点头,道:“以不变应万变,好。”
玉帝自矜道:“你有王道霸道,我道家唯以天道论。”
王母道:“天蓬此人,又如何处置?”
玉帝道:“既蠢又笨,居然敢对嫦娥动色心,留之何用?”
王母笑道:“那……杀之又有何用?”
玉帝一怔,道:“杀他确也无甚用处,以你所见,该如何处置?”
王母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便罚他转世为妖,如此既可与后羿出气,又可显我陛下仁慈。”
玉帝想想,道:“如此甚好,甚好……”
王母又道:“天蓬那上古沁金钯……的确是件难得的法宝,你说老君他……”
玉帝道:“老君纵便神机妙算,恐怕也算不出天蓬会有今日吧,你太过多疑了。”
王母道:“天蓬那一身道术,毕竟是道家功夫,这其中会不会埋了什么玄机?”
玉帝眼中闪过一道光芒,道:“你这一说我才想起,卷帘的道术也与天蓬相近,均为‘动’字门中之道。”
王母仔细想想,点点头道:“确是如此,不过万源归一,修‘动’字门的却也不少,若不是巧合……”
玉帝接住王母话头道:“若不是巧合,便是三清中有人早修成了‘出宙’的神通。”
纵使王母心境极高,此时也难免大吃一惊,道:“你是说,三清有人成圣了?”
玉帝摇了摇头:“绝无可能,遴选天蓬、卷帘是几万年前的事情,那时哪有一个圣人,或许,便是巧合吧。”
王母释然一笑,点了点头,道:“我却吓糊涂了,三清那时若成圣,我们也没什么可争的了,便一心一意服侍道门便好。”
“一心一意服侍道门?”玉帝叹口气道,“既已居于阶上,又有谁愿弓腰俯身,甘为人下。”
悟空离了火焰山地界,心中还在念着牛魔王与胡玉一事,老牛曾救过胡玉夫妻俩性命,胡玉心存感激之意,又倾慕牛魔王本领高强,也是常理。只是胡玉如何成了万岁狐王之女呢?这门亲戚十有八九是干亲,否则胡玉胡志二人何至颠沛流离,看来小狐狸亦有不凡际遇。这档事悟空只当热闹看看,却不想管,男女情事最是微妙,稍不谨慎便弄得里外不是人。
悟空仔细盘算,若不出意外,佛教东扩是势在必行的事,这便意味着取经之日已近,但他虽知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其实也只是大致估算,何况自己大闹通明殿时并非是天庭蟠桃会,与《西游记》中大有出入。
取经,取经,到底应该从何时开始呢?
金蝉子何时被贬,自己却是不知道的,只知他曾转世十次,只是自己又如何判别他何时转世十次呢?悟空想了又想,心中跳出了一个名字——李世民。于是他心意一动,便向南赡部洲飞来。
南赡部洲,大都为中华地界,悟空放眼一望,风土人情历历在目。只见地上无数民工徭役浩浩汤汤,平地开凿,一条巨河自南而北,已初现雏形。
悟空见这场景,心中有了猜测,便落到地上细询,原来这许多人正在开凿运河。此时正是杨广为帝,便是后人熟知的隋炀帝。
悟空心里有了数,隋炀帝乃是隋朝第二个皇帝,他好大喜功,不顾百姓疾苦,终被唐朝取代。再过三四十年,李世民便要做皇帝了。西天要向东土宣扬佛道,最好的办法便是利用皇权,自上而下的半强迫式传教,乃是最有效的手段。
既然来到了自己熟知的朝代,悟空便在大隋境内四处走了走。令他想不到的是,国中佛塔寺院出奇的多,仔细数数竟不下四五千座。
悟空于隋朝历史也略微了解。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夺得天下,而北周的周武帝曾将三教排位,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到了后来,竟然禁了佛、道二教,举国内沙门弟子、道士皆勒令还俗。而隋文帝继承大统之后,登基之后便一改周武帝毁灭佛法的举措,下令修复毁废的寺院,允许人们出家,又令每户出钱营造经像,收藏在寺院及秘阁之内,从而天下风从。
想到这里,悟空心中隐隐动了念头,难道在此之前,西天已开始有了布置?要知一个宗教的兴亡,并非一朝一代之事,若无外力干预,怎得如此轻松。
悟空在地上住了两月有余,耳闻目睹,皆是民生艰难,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形容实在太过小气,简直是哀鸿遍野,饿殍随处可见。
四处走访,悟空终于打听到了一个有用的信息。
相传,杨坚之母吕氏生杨坚于当地的般若尼寺,彼时正是六月酷暑,天气炎热,吕氏便用小扇为杨坚扇凉,不料未出月的杨坚因着凉而不能啼哭,以致不食不眠,小命垂危。
寺中有一尼姑名叫智仙,颇具神通,她略施手段,便使杨坚啼声再发,并此后身无病痛。智仙神尼断言,此子有天佛神佑,当有大君之相,故请杨忠夫妇将杨坚寄养于尼寺中,并给婴孩取梵名为那罗延,意为金刚不坏。就这样,杨坚被留于般若尼寺中,由尼姑智仙抚养至十三岁,同时传以帝王之道。
杨坚在尼姑庵生活了十三年,自然对佛教产生了极为深厚的感情,这便是隋文帝杨坚尊崇佛教的重要原因。开皇九年,文帝对南朝用兵,一举灭陈,统一了全国,他非常得意,认为是神佛的保佑,他常对人说:我兴由佛法。
悟空听完这段传闻,心中冷笑,若说这不是西天使出的手段,便打死自己也不信。什么智仙神尼,什么天佛神佑,都是一派胡言。果然西天绸缪已久,看来誓要将佛经教义传遍天下。如果说杨坚时存了试探之心,那么到李世民时,便是佛教的大举进攻了。
要想让一代帝王接受佛法,普通说教传法自然极难如愿,必须要以大神通令其折服才行。而在凡人界,最令人震撼的、最有说服力的手段莫过于起死回生。所以唐王李世民做了一次提线木偶,在旁人操纵之中游了一遭地府,此后才知生死业报干系重大。
再活转过来,心中有了鬼神之畏惧,便出榜招僧,修建水6大会,超度冥府孤魂。而此时观音菩萨再现于世间,抛出大乘佛法三藏为饵,李世民虽为帝王,却也看不破佛道之争,他死里逃生,又如何能不上钩?
悟空回想此段情节,不得不赞叹这一手段之高明,好大布局,好深谋略,而又天衣无缝。若不是自己来历非凡,恐怕也猜不透如来的心思。
想通了这节,悟空几乎便可确认,取经,便是自李世民死开始启动!
第二卷 道可道 第一八六章 小白龙
悟空离了凡俗之界,驾云来在齐天岭,只要寻一个闲人,代自己下界去守着时令,一旦唐王驾崩,便即刻来报。
这人要办事稳妥,又能有自保之力,还要能寻得着自己。悟空想了想,一干妖类自然皆排除在外,必要一个人类才行。否则如牛魔王那样的下界去,还不吓坏了长安城的百姓。
想来想去,悟空还是觉得大禹最是妥当,他寻着大禹,将此事一说,大禹奇道:“此时你所说的那唐王恐怕还未出生,你怎便知他死?”
悟空心中惶然,自己竟将这节忘了,总不能说自己拥有未卜先知之能吧。他灵机一动,道:“此法是元始大天尊教我,内中缘由我亦不知,想来大天尊必有深意。”
大禹“哦”了一声,既是元始天尊神机妙算,还有几分可能,便道:“我左右无事,便为你走上一遭,不过几十载光阴,算得了什么。”
悟空道:“再过一二十年下界亦不迟。”
大禹道:“好,那我便十年之后下界。”
悟空道:“此时托付给大禹前辈,我心中安稳许多。”他办妥这件大事,又匆匆往北海而来,继续修习那御水神通去了。
此时除了土系之外,悟空已将五行之术学遍,其中金、木、水、火均已差一步大成,他亦能觉察出自己“玄空法秘诀”隐隐已入了第三卷“存真”境界。
“存真”这一卷讲得清楚,便是去伪存真,辨世间万物真假的手段。世上之物无论生死,皆分阴阳五行。寻常人只能目辨雌雄,这阴阳五行之气却要靠微视的手段来甄别。阴阳之气互补互融,生生不息,五行相生相克,主世间万物生长、承纳、滋润、升腾。必要熟稔世间万物之理,清楚万物习性,才能修成此功。
悟空此际五行尚未大成,末了还要通晓阴阳。他知道,玄空法秘诀练得其实便是“火眼金睛”。只是这个火眼金睛要比西游中的“火眼金睛”厉害得多。
《西游记》中,悟空虽号称在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却屡屡失效,而“玄空法秘诀”一旦修成,可辨万物真假,那时恐怕一切障眼法都逃脱不出悟空这双眼睛,这才是真正的火眼金睛。
大禹又说九天玄女所创的“玄空法秘诀”堪称逆天的本领,不知内中还有什么奥妙。
行不多时,已到了北海海眼,刚一入水,便觉水流激荡,水底竟是起了争斗。
谁人如此厉害,敢在此处闹事,想来水中功夫也甚为了得,悟空变回猴身,急向漩涡激流处游去,见两条巨龙正在水中恶斗,其中一条便是覆海蛟,而另一条龙,通体洁白如雪,翻滚间银光耀眼。斗不多时,这白龙气力不济,已落了下风。
覆海蛟哈哈一笑,道:“此番你又输了!”
二龙收手,原来他们并非真斗,而是切磋较艺。
白龙道:“北海巨蛟,果然名不虚传,恐怕家父亦非你对手。”
覆海蛟道:“客气客气,西海玉龙三太子,我亦听人提过,你年纪不大,有如此本领,也算难得了。”
西海三太子?那不正是小白龙?悟空听到这个名字,心中微微一动,小白龙来此做甚,难道是专为寻人切磋吗?他隐了身形,便听二人闲谈。
只听小白龙笑道:“前日家中醉饮,烧了殿上明珠,犯了天条,故而来我九叔处避祸。”
覆海蛟笑道:“天下只有四海,你为何有个九叔?”
小白龙道:“这我却也不知了,只知北海龙王敖顺排行第九,料想还有五个叔伯,不知去了哪里。”
悟空暗道,那五个被困在三界数万年,你又去哪里见到。
覆海蛟又道:“龙宫多宝,区区一颗明珠,又与天条有何干系?”
小白龙道:“我烧的那明珠,乃是玉皇大帝赐下的夜光壁,是天地间极为难得的宝物,四海各有一颗。没了这颗珠子,西海水晶宫已是漆黑一片,寻常夜明珠千颗也不敌它一颗的光亮。”
覆海蛟道:“既然犯了天条,为何不上天请罪,在此避祸,岂不是罪加一等?”
小白龙道:“天庭条例极严,若是请罪,只怕死路一条,我父教我来此避祸,他那厢已去天庭斡旋了。”
悟空听到此处,心中诧异,此处又有出入,明明《西游记》中写道西海龙王敖闰亲将小白龙告上天庭,后来观音说情才将其救下,此际敖闰怎摇身一变,成了包庇犯?
小白龙与覆海蛟闲谈几句,便扬长而去,神态轻松,全然看不出有罪在身。悟空心道,看来天庭也并非如传说中律重法严,至少小白龙相信西海龙王能摆平此事。
火烧夜光壁,依律当斩,但事发在西海龙宫之内,旁人怎能知道内情,若西海龙王真想保小白龙性命,随意找个人顶缸,那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水至清则无鱼,四海龙王能做到这般地位,自然不是笨人。
再说小白龙,他吞唐僧白马,混入取经队伍,绝非偶然为之,而是精心策划的结果。西海龙王从观音处开了一个后门,宁教小白龙忍辱负重甘为坐骑,也要混入取经序列之中,他是如何知道取经消息的,这样做又有何目的呢?
悟空虽想不出西海龙王究竟为何这么做,但凭此一点,便是四海龙王恐怕并非单纯的韬光养晦,而是隐忍行事,低调布局。心中不由得起了提防之意。
悟空再细数取经五人,自己是造化神猿,唐僧是如来二弟子,如来得之均有大用处,身在取经行列无可厚非。
猪八戒与沙僧二人,一个是逢蒙转世,一个是卷帘大将,这两人虽也有些地位,但论修为身份,如来自然不会把他俩放在眼中。
如来自恃身份,选人的工作自然不用他亲自出马,便将此事交给了观音菩萨代劳。同时交给观音的还有三个厉害法宝,便是那三个箍儿,专教他降服难驯的妖怪。
紧箍自然给了美猴王带上,金箍、禁箍没给八戒沙僧,却给了黑熊精和红孩儿,此处显然与如来初衷不符。而黑熊精与红孩儿的结局大致相同,都去了南海服侍观音,颇为耐人寻思。
观音敢明目张胆利用佛祖的法宝为自己扩充实力?她又有什么依仗呢?
悟空独自在海中想了一会,然后放弃了去海底苦修御水神通的想法,此刻当务之急不在此,而是,自己要如何去做,才能搭上西去取经这班车。许多秘密,单靠自己揣测都是主观臆断,只有走一遭西游之路,才能更加清晰明了吧。
花果山美猴王以叛逆闻名天庭,终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用以消磨锐气,说的再直白一些,便是要叫他心服。
今世自己少了这个被如来驯服的过程,想要再入取经队伍,恐怕有些难度了。总不能再去闹次天宫吧,即便去了,如来恐怕也不会再出面了。
悟空挠挠脑袋,出了海面,不知不觉飞到了花果山。
居高临下看去,悟空大为诧异,花果山一片花团锦簇,其乐融融模样。原来自灌江口调回那三千小妖早已到了,将花果山布置的煞是好看。
悟空心中感触万千,就算是妖,心里也有家的定义。
第二卷 道可道 第一八七章 入雷阵
他落将下去,众小妖见悟空回转,一个个心花怒放,鲜果美酒忙不迭端了上来。
悟空问小妖道:“这些日子可有人来花果山捣乱?”小妖答道:“从来也无。”
悟空一壶美酒刚饮了一半,惊呼一声“不好”,便跃至天上,眼见百余天将围将上来,便与悟空斗在一处。
为首的仍是勾陈上帝,此番他却不出手,只雌雄双鞭插在背后掠阵。
这一众天将,都是雷部麾下天仙,悟空才知,天庭始终监视着花果山动静,放这群小妖在这里逍遥,其实是担心打草惊蛇,便只等自己回来,才兴师动众来捉拿。
斗了半晌,见天兵尚有几名太乙金仙之流未曾出手,悟空知道此番占不得便宜,便喝了一声:“孩儿们逃命去!”自己驾云逃走。
勾陈上帝一挥手,众人紧追悟空而去,哪有一个去管地上小妖。悟空说是逃走,其实还是诱敌离开花果山,这番边打边逃,瞬忽千里,不觉竟到了灌江口地带。
只见山中闪出一彪人马,各持兵刃拦在悟空面前,为首的正是二郎显圣真君。杨戬手举三尖两刃神锋,眉间神目睁开,金光熠熠定在悟空身上,口中喝道:“杨戬在此,妖猴哪里走?”
悟空嘿嘿一笑,杨戬又被天庭请出,看来玉帝此番花了不少心思呢。他提棍迎上去,与杨戬站在一处。
杨戬接了几招,心中惊讶,悟空手中这棍子比之前重了十倍不止,看他信手拈来,似乎还未发全力。此番激起二郎神斗志来,奋起神锋使出看家本领,招式如疾风骤雨般袭来,悟空见招拆招,笑道:“杨兄还认真了!”
杨戬喝道:“少与我攀交情,还不俯首就擒!”
悟空见杨戬一脸纠结神情,也知此处耳目众多,亦冷笑道:“单凭你恐怕不行!”
二郎神随即传音道:“悟空,我只做个样子给舅父看,你直往北行,便无人阻你!”
悟空哪里肯听二郎神的,便道:“无妨,杨兄只放手攻来,我今日是求败来了!”
杨戬一怔,战阵上也未想太多,他知自己难擒下悟空,便使个讯号,梅山兄弟一齐围上,悟空又岂能惧之,使出棍法来,独立支撑,苦斗梅山七圣。
正在此时,斜刺里窜出一物,直奔悟空下盘而来,正是二郎神的哮天神犬。悟空顾上难顾下,将腿一骗,哮天犬扭腰躲过,前窜之势不停,一头撞在悟空另一条腿上。
此犬力大无比,这一撞,饶是悟空铜头铁骨亦被冲得身子一歪,头顶上数杆兵器压将下来。悟空斜眼瞥见二郎神眼中有不忍之意,自然知道他心意,他一身本领始终未曾施展完全,便是要给众人一个假象,否则凭他本事,早已冲出圈子扬长而去了。
悟空举棍上迎,架住六七杆兵刃,身子却直直坠了下来,梅山七圣一齐压下,看势头直欲将悟空压入地底。
悟空佯作架不住众人合力,势如流星急坠,还没落地,只觉上方压力消失得无影无踪,而自己却落入了一座大阵当中。
悟空哪里知道,天庭此番着实花了心力,千里眼顺风耳昼夜不歇,只盯住花果山地界,只待悟空到此,便由雷部倾巢出动,将悟空逼走。而无论他向任何一个方向逃出,都有天庭高手围堵。东边有东极青华大帝带队,南面有紫微大帝率二十八星宿,北面有二郎真君,西面有左辅右弼并九曜星君。
而这座阵法,乃是“九天应元府”的镇府之宝,需一百零八个雷部天仙才能布成的“天罡地煞紫雷阵”。
更有九天流金火铃大将军、九天啸命风雷使者、雷令使者、四目皓翁、苍牙霹雳大仙、雷光元圣君等摄辖雷霆之神;五雷飞捷使者,五方雷公将军,八方云雷大将,五方蛮雷使者,三界蛮雷使者,九社蛮雷使者……一众雷部天仙尽施法力,灌入玉枢雷、太乙雷、神霄雷、飚火雷、铁甲雷、火云雷……将此大阵布得如同雷霆地狱一般,莫说一个太乙金仙,便是混元金仙入了此阵,一时也不得脱困。
悟空进了阵来,顿时面前迷迷蒙蒙,身周雷光闪耀,紫色雷电弥漫阵中,沾在皮肉上,已能隐隐闻到焦煳味道,显然毛发已受了损伤。
雷,说来简单,不过金火合一,若遇寻常雷法,悟空或可轻易窥得其中秘要,但这阵中符法雷术种类繁多,看的眼都花了,哪里还能破解?
悟空此时想起了如意天机棍,便学那日使此棍吸收雷电,果然此棍立在身前,雷光电网如同遇见了最为亲近之物,都被如意天机棍吸了过去。悟空一时无虞,便也不急出去,在大阵中坦然坐了下来。
大阵之外,勾陈上帝见终于将悟空擒住,不住向杨戬称谢,杨戬率梅山六兄弟与草头神亦拜辞勾陈上帝,他心中虽为悟空担忧,却也知悟空非寻常金仙,既能从老君手中逃出生天,天庭中还有何人能奈何得了他。
悟空原本能逃,但今日发现天庭不依不饶追他,心中觉得蹊跷的很。那日自己毁了狩妖园,玉帝亲口下令放了自己,怎没过几日便出尔反尔,而且看这两次追袭,均兴师动众,显然存了志在必得之心。即便擒了自己,天庭又能奈何呢?
天庭与三清已是同床异梦,显然这事是玉帝自己做主,那么还有谁能影响他的决断,使他改变了对自己的策略呢?
悟空联想起玉帝与西天联盟,心中却有几分相信是如来所为了。若真是如来教玉帝对自己施压,道理显而易见,便是要将自己逼得走投无路。悟空想着想着居然笑了,自己可不正寻法子去堂而皇之地取经,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不过,若此事与如来无关,乃是玉帝另有企图,可又要另当别论了。
自己只在此韬光养晦,真实本领是绝不能教人看见的,暂以不变应万变,看看天庭接下来如何行事再说。
勾陈大帝送走了杨戬,吩咐手下诸多雷部使者仙官,将这大阵搬运起来。一百零八人一起使个移山之术,硬生生将这阵法从土中挖了出来,腾云直上,直向西方飞去。
这一遭直飞到南赡部洲,过了大隋中华地界,勾陈上帝向西一望,远远见一座山势逶迤险峻,问道:“可有人知此地为何处?”有一雷部使者辖地便在此,答道:“此地无名,前面那山却大大有名,叫做蛇盘山。”
勾陈上帝道:“便是这里了!”
第二卷 道可道 第一八八章 五行山
将悟空移到蛇盘山以后,勾陈上帝急遣人回报天庭。
通明殿中,玉帝得勾陈上帝急信,大喜道:“如今妖猴已再被擒,此番定要将其制住,以免再生祸害!”
九曜星君此时早回了殿中,太白金星道:“上次老君将其投入八卦炉,困了四百年仍被妖猴逃出,此番又有谁能制他?”
玉帝扫视阶下群臣,托塔天王站出道:“依我所见,还要劳烦西天佛老——”他话还没说完,张道陵在旁道:“上次佛老与妖猴赌斗,被妖猴逃出手掌心,我道门并非无人,为何要求助外人?”
托塔天王笑道:“各家均有所长,老君虽擒了妖猴,却也没将他制住,佛老虽赌斗输了,但我观其本领恐怕十成未用一成,他若正视妖猴,制服妖猴只举手之劳也。”
玉帝不容旁人说话,便道:“有理,便依托塔天王所言,去请佛老!”
地上雷部众人不敢丝毫懈怠,由始至终灌输法力,维持大阵威能。
不过半个时辰,只见西方祥云缭绕,舍利之光现出,满空现出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少顷,五百阿罗、八大金刚、一个个都执著幢幡宝盖,异宝仙花,中间哪位聚庆云彩雾,登上品莲台,端然坐下。可不正是西方佛老如来?
雷部天仙见了佛祖,连勾陈上帝在内一齐施礼。
佛祖还了礼,双目放光华,问道:“妖猴可在阵中?”
勾陈上帝道:“必在阵中无疑!”
佛祖点点头:“散开大阵,烦劳诸君退后十里。”
勾陈上帝见佛祖胸有成竹,一挥手,雷部诸天仙收了功法,一齐腾云在半空,只看佛祖如何施法。
悟空身在阵中,并不知外面发生何事,来了何人。他犹自静坐,以为此番又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出去,可莫误了取经事才好。
此时便见雷电渐弱,网罗稀疏,他心中一喜,莫不是外面人法力耗尽,自己且试探出去,看看怎样光景。
悟空施展玄空法秘诀,寻了缺口出来,刚从阵中探出头,只听一个熟悉的声音道:“顽劣之徒,还要我来降你!”
如来!他怎会来了?对了,定是玉帝请他来的。悟空这念头刚起,只见头顶上一座偌大山峰压下,无数巨石碎岩下雨一般将自己埋在里面。
“你这——”悟空口中话刚骂出一半,便被尘土呛了回去。
悟空欲腾身而起,却觉身上千钧重的分量,一丝一毫也动弹不得。他急施一个长身法,身子暴涨起来,哪知身躯长大,压力更是倍增,只长不到一丈,又被压回了原形。
这一场石雨足足下了一刻钟方才停歇,此地原本是平原地带,此时陡然多了一座十里方圆的山峰出来。
悟空被压山下,只一个脑袋与双臂露在外面尚可活动,腰眼处被牢牢锁住,下身丝毫动弹不得。
如来悲悯的目光看着悟空,道:“那日被你偷j溜了,原想你若能收心束性,清净修炼也罢,不料你胆大妄为,竟毁了天庭狩妖园,我岂能再容你作乱?”
悟空叫道:“如来,你说话不算,当不起佛祖之名!”
如来目光一凛,右手抖出一张金帖,迎空一晃,这帖子飘飘摇摇落在山顶,嵌入一方巨石中。悟空顿时气滞,便说话都艰难许多。
再见天上罗汉仙官见佛祖举手投足间凭空造了一座山峰出来,皆拜服称赞。喧嚣一阵,他们个个驾云远去,正是:鹤影杳杳九霄云,落羽纷纷叹零丁。
也不知如来是无意还是存心使然,悟空伏在这里,头正朝着西方,他双手撑地,如同叩拜无异。一阵秋风吹过,卷起片片落叶到他面前,直有萧瑟秋风拂面冷,伶仃孤叶亦无朋之感。
此时的悟空,已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美猴王,而是熟知西游世界、清楚天地格局,明晰事件走向的穿越者。
他知道,如来此举无非为以后做下铺垫,倘若自己被道教中人收服,于之后再入沙门大为不利。而自己在这山下应该呆不上五百年了,佛教东扩的序幕自隋文帝时便已经拉开,理应有条不紊地走下去,轻易不会改变进程。
饶是如此,悟空也觉一种凄凉之意油然而生,千丈高峰,只为镇压一个追逐自由的灵魂而设,这种威慑力任谁也难以承受。此时,他感同身受,忽然有些理解那个屈服于佛教、甘心西去取经的美猴王了。
山,一座剥夺自由、禁锢身躯、打压灵魂的山,压了他整整五百年,那颗向往海阔天空的心,又怎能仍如五百年前一样毫无畏惧?
五百年间,他能眼望天上飞鸟展翅翱翔,见地上走兽奔腾跳跃,便是看见缓缓爬行的蝼蚁,恐怕也有羡慕之心吧。
遥想当年目运金光参拜四方世界,伫立绝顶笑看八面来风,扯起大旗号称齐天大圣之时,心中会是何等滋味呢?
此时他应该知道,即便须菩提祖师神通广大,也不许他说出师承,自然是因为心有所惧了。一个人再强,也强不过天,强不过命运。五行山,是这世界给他上的第一课。
此时,他是否会认为自己的梦想可笑至极,说什么“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说什么换个新天地,说什么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原来那些不言不语的人,才最深沉,才最可怖。自己枉称齐天大圣,在他们面前,与一个孩童无异,想必此事已成世间笑料了吧。
美猴王既已西去,其实便是承认自己败了,他跪在唐僧面前之时,其实便是向灵山伏下了那颗高傲的头颅……
悟空想了许久,自己虽非大闹天宫时被擒,但此番既已被制服,却与美猴王大同小异了,只怕过不了几十年,便有那骑着白马的和尚到此,揭去峰顶金帖,救自己出去。他浮想联翩,不知不觉已过了一日,忽然察觉到,体内造化居然有不稳的动向。
这山,有古怪!
悟空收拢心猿意马,心神合一,仔细查探体内造化动向,但见造化丝丝缕缕,顺着自己窍门竟有向外涌动的迹象。这流动迹象极其轻微,于他自身造化也如沧海一粟般渺小,但若这样流上几十年,恐怕,也会对自己修为有些影响。
悟空忽地恍然大悟,为何《西游记》中那猴子大闹天宫时无人能敌,而取经路上貌似功力打了折扣,恐怕与这五行山不无关系。
如来,还缺这点造化吗?按理来说,悟空修为越高,西去路上越是容易,他偏要如此算计一下,又是为何?想来想去总是想不通,只知道造化流失对自己来说不是好事,而自己无论如何运功,都无法阻止,一时间心里烦躁之极。
造化神猿,于造化甚为敏感,每一丝的造化流失,都清清楚楚,心中失落感越来越强。悟空勉力静下神来,他知如来神通远胜自己,便暂不与之相抗,心中又胡乱思想起来。
这时,齐天岭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正是显圣真君杨戬。他后来知道悟空被压于五行山下,极为震惊,悟空自言“求败”,自己还以为他运筹帷幄,一切皆在掌握,哪知如来骤然出现,二话不说便将悟空制服当场,这应该绝对不在悟空算计内了吧。
杨戬也知自己救不了悟空,便想起了齐天岭上一众高人,于是匆匆来此报信。
九灵元圣闭关未出,祝融几个外出云游仍未归来,在座还是大禹、后羿、通风、王禺、麒麟几人。
众人听杨戬讲完此事,各个反应不一,牛魔王暴跳如雷,怒目以视,若不是通风拦着,便要与杨戬动起手来。
麒麟站起便向外走,大禹叫道:“哪里去?”
麒麟头也不回,道:“那个什么佛欺人太甚,我去平了西天!”
大禹笑道:“你不救悟空,平西天作甚?”
麒麟道:“斩草务要除根!”
麒麟此语一出,旁人不怎样,杨戬却大惊失色,这红发男子究竟何人,敢出此狂言?平了西天?怕是三清也不敢这么说吧。
大禹急忙起身将麒麟拉回,这时后羿道:“悟空绝非冒进之徒,岂会轻易落入他人陷阱?”他自从听了悟空之言救回嫦娥之后,对悟空的神机妙算简直奉如圭臬。
大禹也道:“此事切勿急躁,悟空虽被压在山下,暂无性命之忧,我等莫要冒进,还是先去问问悟空为好。”
通风点点头,道:“大禹前辈说得有理。”
大禹站起身道:“我这便去探个究竟,若是悟空不愿,那便直接救他出来了。”麒麟也要跟去,后羿又将他拉了回来,道:“若到非出手不行时,自然少不了你。”
通风转对杨戬道:“杨兄莫要自责,悟空向来智慧过人,偶有惊人之举,也不足为奇,你按他嘱咐行事,又有何错。”
杨戬道:“只是若无我从中作梗,悟空此刻应仍逍遥天地之间,何苦有此磨难。”
通风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如来若存心算计悟空,还愁擒不到他?”
牛魔王这时也醒过味来,满脸歉疚给杨戬赔礼,杨戬自然不会在意。
第二卷 道可道 第一八九章 终投饵
悟空正在山下闭目养神,听远处传来踢踏声响,他歪头看去,却只闻其声不见人影。
过了一阵,才见自右边绕过来一位老者,这老人背负柴薪,缓缓行到此处。这老者白发苍髯,老态龙钟,看上去已过古稀之年。他走一步停三停,嘴里不住道:“好端端,如何多了座大山,莫不是走错了路?”听他语意似是出去砍柴,回来发现需绕路才能回家。
悟空听了这话忍不住要笑,但想想自己此刻光景,还不如这老者能行能走自由一些。
老者行到近前,一眼便看见山底伸出一只毛茸茸的猴头,他却也不惊,对悟空道:“你这小猴,如何钻到山底下了。”
悟空强作笑颜,道:“正从此地过,天降一座大山,便把我压在底下,真是晦气。”
老者惊道:“哪是晦气,简直好大运气,若是偏一点,我便见不到你了。”
悟空道:“老丈说的也是。”
老者又道:“你腿脚可还好,孤拐伤了没有?”
悟空道:“丝毫未损,正有一个凹处,将我卡在这里。”
老者道:“你莫急,待我回家取锹斧,唤儿孙来将你挖出去。”
悟空心道,凡人岂能挖动这座山,纵来多少都是无用。便道:“老丈有心了,不过这世上哪有挖山的,还是罢了,罢了。”
老者呵呵笑道:“撼山有何难,不过一下下挖下去,迟早夷平。”
悟空微微诧异,这老者言谈不俗,莫非是哪位神仙前来试探自己?他运目力察看,这一下惊得非同小可,原来玄空法秘诀居然使不出来。难道五行山竟能克制玄空法秘诀这门功夫,他再试探使用其他神通,果然五行之力一概失效,而其他神通却有些反应。还好还好,若是全都无用,自己便与废人无异了。
悟空答老者道:“老丈说得好,不过这实在太费功夫,还是罢了。”
老者道:“你当我哄你不成,我活了八九十年,向来言出必践,你这便等我来救你。”说完转身欲走。
悟空急忙阻他道:“老丈且慢,实不相瞒,我有个神仙朋友,近日便将来救我,不劳老丈费心了。”悟空虽查探不出这老者身份,但猜也能猜出几分,想必是齐天岭众人得了消息,来试探自己的。
他猜得不错,这老者正是大禹所化,大禹担心此山有些古怪,唯恐有人窥听,便化作凡人模样来询问悟空。
“不用?”老者沉吟少许,伸手摸摸山壁上石头,似乎是在摸这石头的硬度,然后喃喃道,“也只十年功夫,十年,十年即可。”
悟空听这老者说了三遍“十年”,心中一动,想起大禹说过要在十年之后下界,顿时明了这老者身份。他心中暗暗纠结起来?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