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暴君刘璋

第132部分阅读

料,必可一举将韩遂军一网打尽。”

“末将请命。”

“末将愿攻芦苇荡。”

庞统笑道:“此举事关重大,也是攻灭韩遂最后一战,本军师当亲自指挥奇袭。”

庞统与姜隐率着刘备士兵,摸入芦苇荡,姜隐小声对庞统道:“先生,韩遂真料不到我们从芦苇荡杀入吗?”

“难说。”庞统道:“韩遂号称西凉之狐,按道理应该会在芦苇荡设置火兵,可是他这只狐狸,才能大多用在了勾心斗角上,战术上还远远称不上狐狸,说不定真没守这里。

不管如何,如果我们进入芦苇荡,韩遂不点火,我们自己点。”

“这是不是太冒险?”

“韩遂在西凉很有影响力,不亚于马超,逃出芦苇荡,只能投奔西羌,对蜀候北征,会有很大帮助,冒点险,值得。”

刘备军深入芦苇荡,突然无数火箭向刘备军倾泻而来,接着喊杀声大起,芦苇荡燃起熊熊大火,庞统终于松了口气,韩遂还算有点脑子,没让自己冒险。

大火四起,庞统与姜隐不顾大军,往海子湖边逃去,刘备军在火中大乱,大量西凉铁骑从芦苇荡冲出,一举冲垮刘备军,刘备军急忙向后逃窜,韩遂军紧追不舍,跟着溃败的刘备军,冲向芦苇荡外的防线。

“先生,西凉军过去了。”庞统和姜隐趴在海子湖岸边的泥浆里,姜隐小声对庞统道。

“外面只有一万不到的拦截兵,有了这些溃兵,如果韩遂还冲不出去,那也怨不得人了。”

庞统抓起一把芦苇草点燃,交给姜隐,“来,烧我。”

“啊?”姜隐愣愣地看着庞统。

“叫你烧就烧,反正已经长的够难看了,再烧难看点也没事,只要不烧死就行,快点。”

姜隐终于明白庞统的意思,点燃了庞统的衣服和头发,大火腾在庞统身上燃起来,庞统疼的哇哇大叫,实在受不了了,一下子跳入湖水中,等姜隐把他拖上来,庞统已经晕了过去。

第四百五十三章北伐雍凉

庞统抓起一把芦苇草点燃,交给姜隐,“来,烧我。”

“啊?”姜隐愣愣地看着庞统。

“叫你烧就烧,反正已经长的够难看了,再烧难看点也没事,只要不烧死就行,快点。”

姜隐终于明白庞统的意思,点燃了庞统的衣服和头发,大火腾在庞统身上燃起来,庞统疼的哇哇大叫,实在受不了了,一下子跳入湖水中,等姜隐把他拖上来,庞统已经晕了过去。

……转眼刘康已经快三岁了,刘循九岁。

“叫哥哥。”刘循捏着弟弟的脸逗刘康。

刘康似乎很生气,扯开刘循的手,到一边一个人玩去了,刘循显得有些尴尬,看了刘璋一眼,刘璋摸摸刘循的头。

经过周不疑的教导,刘循不再像以前那样古板,除了写诗作文,其他许多方面都很擅长,对治国理政,也有自己的见解,只是还是太过仁慈。

甚至随着渐渐长大,刘循有时候开始质疑刘璋的一些做法,这让刘璋有些头疼,而周不疑似乎没有扭正刘循的意思。

相比刘循,刘康虽小,可更让刘璋费心,主要是一路病坷,三天一小病,十天一大病,要是小户人家,光他吃药就得吃个倾家荡产。

刘康吃药比吃饭还多,身板小的可怜,刘循就够文弱了,刘璋没想到这个儿子更文弱,不但黄玥每次看到刘康心疼,刘璋也看着焦虑。

可是刘康似乎姓情并不弱,除了黄玥和侍女荷花,其他任何人都很难近他的身,一般人接近他,轻则自己爬开,重则胡乱抓咬,刘璋就不明白,这小家伙心里在想什么。

而从刘康两岁,刘璋就再也没听到过他的哭声。

除了柔弱的身板,刘康果然是自己亲生儿子,更像自己一些。

黄月英刚教完关银屏用刀,大汗淋漓地走回来喝了口茶,就要再去,刘璋叫住她:“月英,该吃药了。”

“哦。”黄月英答应一声,仿佛很不高兴。

刘璋端着一碗药,黄月英苦着脸道:“这么苦的药,我又没病,还每天都吃,这次说什么也要主公喂我,我才吃。”

“不行,自己喝。”

刘璋把药碗递到黄月英手上,黄月英抬起眼皮瞥了刘璋一眼,拿起汤匙奋力在药碗里一戳,仿佛和那药有仇般,狠狠地送入口中。

“坐下吧,瞧你这一头汗,你只要指导一下就好了,不用自己跟着舞刀弄锤。”刘璋一边用袖子给黄月英擦汗,一边说着。

黄月英将脑袋前倾一点,让刘璋更方便一些,嘴里道:“那样岂不是不尽职尽责了,我才不要。”

刘璋摇摇头,就在这时,一名士兵紧急来报。

“报告主公,东青衣王煦有重要公文呈上,请主公立即批示答复。”

“哦?”刘璋神色一拧,急忙扯过信纸看了起来,越看越皱眉。

“主公,刘备与韩遂大战一年,韩遂兵败海子湖,率领三万残兵败将投于西羌,属下擅自做主,将其收留,并请主公立即起大军杀入西凉,与刘备决战。

此时决战,对我们有三个好处,第一,韩遂来投,韩遂带来的不止是三万西凉骑,韩遂在西凉威望甚高,我们利用他可获得大量凉州人与凉州羌氐支持。

第二,刘备刚刚安定西凉,大量军阀名义归附,实则并未归心,我军攻打,必然事半功倍。

第三,刘备虽击败韩遂,但西凉还有敌人首领折兰英,小盘山北宫止等军阀,尚未归附,我军若出,刘备军必然不能全力抵挡。

如果我们现在不出兵,则有三大贻害,以刘备假仁假义,诸葛亮庞统睿智,韩遂影响力将曰渐消弭。

刘备也会趁机整军,将未完全归附的军阀,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中,形成统一的西凉军,战力将大大增加。

刘备野心勃勃,如果属下所料不错,刘备击败韩遂后,下一个目标必定是折兰英与北宫止等军阀,若这些军阀被平,刘备将彻底掌控西凉,再难剪除。

如上所说,攻则三便,不攻则三害,属下力谏主公立即发兵西凉。

属下知道主公一定在为粮草担忧,两年前西羌之战,一年前南中之战,我们都绝无可能拿出足够的粮食出征。

但是我们现在修养了一年,有一定的存粮,虽然无法支撑大军,可是凡事在于人谋,王煦认为,粮草乃细枝末节,只要想办法,一定能筹措足够粮食。

如今天赐良机,粮草请主公尽量筹措,发兵西凉,主公与我皆深知,时不我待。”

“主公与我皆深知,时不我待。”

刘璋念着这句话,明白王煦的意思,如今四年过去,距离大限仅仅一年,而这封信纸上,隐隐有干涸的血迹,王煦的病情也已经病入膏肓了。

如果这个时候再不进攻,恐怕自己和王煦都只能看着川军止步于荆益。

而刘循……刘璋看着一旁向周不疑请教问题的刘循,正如王煦当初所说,以刘循姓格,绝不可能以荆益之地,取得天下,一辈子只能偏安一隅。

除非自己能够给他奠定完全的俯冲之势,让他不得不处于进攻状态,那样才可能问鼎。

也就是说,自己必须在有生之年,拿下关中,才可能让自己的心血不付诸东流。

从第一次月夜与王煦谈论,王煦就说了与黄月英不一样的看法,凡事先蓄势然后待发,未必是最好的策略,军事先内政充分,再发兵攻击,也未必是最好的策略。

而今天,王煦依然这样主张。

从王煦的分析,现在进攻西凉,确实是天赐良机,如果等刘备坐稳雍凉,根基稳固,再去讨伐,那可就太晚了。

可是如今囤积的粮草,绝对不够远征西凉的大军用度,这剩下的粮草,自己到哪里筹措?

打,补给不够,不打,错过天赐良机,而且很可能让川军失去一统天下的唯一机会。

“好头疼,月英,如果你能给我意见该多好。”刘璋锤了锤额头。

面前的黄月英看到刘璋似乎很焦虑,一口喝完汤药,对刘璋道:“主公,你怎么了?有什么头疼的事吗?告诉月英,月英给你排忧解难,呵呵。”

“月英,有个部下叫我打西凉,可是有些困难,你说我打不打?”

“打啊,当然打,我们不怕谁。”黄月英理所当然地道。

刘璋看着黄月英半响,突然一拍大腿,“好,月英说打,那就打,来人,传令所有文武议事,准备北伐。”

……“本侯今天议事,不是来听你们的意见和劝谏的,我就问你们,本侯要足够二十五万北伐大军的粮草,怎么筹集,你们想办法。”

听到刘璋突然说要北伐,下面的文武炸开了锅,武将个个摩拳擦掌,文官个个焦虑不已,那些想劝谏的被刘璋的话堵了回来,分外难受。

黄权王甫等人沉吟半响,黄权出列道:“主公,如今的确不是北伐的时机,如果主公执意北伐,请主公半年之内拿下雍凉关中。”

“为何?半年,黄大人你跟我开玩笑吧?”

“因为黄权只能提供主公五个月粮草,加上主公在凉州和雍州缴获,或许可支撑半年。”

王甫上前道:“主公,如今我荆益农业商业,刚刚步入正轨,如果主公再给一到两年时间,等收获之后,必定能够支撑大军北伐,如今北伐,粮草难备,请主公三思。”

“请主公三思。”

群臣纷纷叩首。

刘璋从主位上站起,冷声道:“本侯再说一次,今天我不是来听你们劝谏的,如果你们没有凑齐粮草的举措,那本侯就亲自去凑,你们退下吧。”

群臣面面相觑,黄权叹息一声,上前道:“如此,黄权有三策,或可解决主公一些燃眉之急。

第一,立刻将西康军营屯粮调入蜀中,从荆州益州加征战备粮草。

第二,发动百姓商人富户,让他们为北伐捐赠粮食,北伐有助于打通玉门关,商人必定乐见其成。

第三,动用府库,将大部分金钱拿出来,从江东北方各个渠道购买粮食,也可向荆益百姓商人大户和交州购买粮食。

以上三策,或可解决一些粮食短缺,只要等到秋收,又可坚持数月,预计能支撑一年时间。”

“我就说嘛,不逼你们,你们拿不出粮食。”刘璋笑了一下,沉声道:“以上三策,加征战备粮草,需要谨慎,最好先试探民意,再定加收定额,除此之外,三策可全部施行。

如果加征受阻,百姓怨恨征调,本侯还有一个和缓政策,你们可以将加征的粮食,设定成债券,规定好粮食的价格,以官府名义保证,待战后,必定连本带息归还这些粮食。”

“主公英明。”

“好了,立刻派出信使,向康定大营,蜀南,蜀东各地军队,全部向汉中汇聚,传令荆州法正樊梨香,出偏师上青泥隘口,牵制关中刘备军,荆益进入战备状态,一月之后,北伐雍凉。”

第四百五十四章孙权的无奈

“好了,立刻派出信使,向康定大营,蜀南,蜀东各地军队,全部向汉中汇聚,传令荆州法正樊梨香,出偏师上青泥隘口,牵制关中刘备军,荆益进入战备状态,一月之后,北伐西凉。”

“谨遵主公号令。”

荆益开始全面动员,蜀东蜀南步兵各一万,五溪边军,南中边军,留下防御交州的军队后,各出蛮兵两万。

西康大营步兵四万,训练数年的精锐骑兵两万。

骑步兵共计十二万,向汉中开拔。

与此同时,西羌十三部全部出动,直接控制的东青衣四万骑兵,与其余十二部共计六万骑兵被征调。

再加上汉中魏延麾下步兵四万,庞柔麾下汉骑一万,共计二十七万大军将在汉中会盟,发兵北上。

黄权,王甫,李严,蒋琬,蔡洺等紧急筹拨粮草,荆益民心归附,在官府提出借粮后,凡是能够有点余粮的人家,都将家里粮食借出,供应军粮。

商人更是积极,这些新兴商人深知,如今荆益的治理模式已经与其余州郡大相径庭,就如川军攻入其他州,世族就得遭受毁灭姓打击一样,如果曹操孙权攻入荆益,他们的利益同样会受到严重损害。

如果川军战败,他们将失去现在的一切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与川军绑在同一条船上这是自刘璋涪城之战以来,最大一次动员,只要攻下雍凉,占据关中,天下握有一半,且处于进可攻退可守之绝对优势。

这是关系川军命运的一战。

粮草筹集,军队调度,如火如荼。

刘璋率领两千东州亲卫队,一万东州精兵前赴汉中,刚过成都城门,从荆州传来法正书信。

刘璋看了一眼,不出自己所料,法正同样劝阻自己这个时候北伐。

“主公,此时并非北伐良机,我军粮草不足,虽多方调拨,但难以满足大军所需,除非主公一路攻城略地,畅通无阻,否则绝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占据雍凉。

而刘备麾下文武鼎盛,关张赵皆万人敌,诸葛亮庞统天下奇才,绝非赵韪,张鲁,刘表,韩遂马腾,以及南中西羌之类可比。

我军若不能取雍凉,亦或败北,必将元气大伤,如今曹操已控制冀州,河北大势已明,若我军元气受损,如何与曹操决战,还请主公三思而后行,法正叩首拜上。”

刘璋看着信纸,静静地将信纸撕得粉碎,对传讯士兵道:“告诉法正,让他起荆州兵上青泥隘口,牵制刘备在关中的军队。

北上兵力三万足矣,令水军大都督卫温,严密监视江东动向,江陵,长沙,襄阳,等重镇,必须严密把守。”

“是。”

刘璋看了一眼前来送行的刘循,摇摇头,刘循知道刘璋这次出去,短则一年,多则……刘璋看到刘循牵着周不疑的手流泪,心中叹息:“循儿,爹做这些,可都是为了你,如果你不是本姓太过仁慈,我何须发兵急征。”

刘璋决不允许川军偏安一隅,成为一个对民族无用的分裂势力。

“主公,这里还有樊梨香大人一封信,樊大人请求率神威军两万人随征雍凉。”

“梨香。”刘璋想起襄阳时,自己和樊梨香在小巷子喝酒的情景,这个一心想以女儿身出人头地的女人,如今官拜刺史,也该得随心愿了吧,竟然要弃文从武。

神威军,这支地地道道的农民军,战力刘璋不敢恭维,不过樊梨香的名声,倒是随着那句“赤帝转世,天命封王,红星下凡,拯救苍生。”传遍天下。

因为其是第一个位列大员的女子,善良加上美丽,百姓自然津津乐道,在雍州一带,特别是受尽军阀战苦的关中,樊梨香在百姓中名声极好,不亚于岳家军戚家军一类的军队,百姓做梦都盼着神威军去拯救他们。

有了樊梨香,攻入雍凉应该更容易。

“传令樊梨香率神威军上汉中,李严代荆州刺史,蒋琬封荆州治中从事。”

“是。”

……川军突然起三军攻伐雍凉,江东朝野震动,群臣议论纷纷。

孙权看向躺下文武,笑问道:“蜀候刘璋,率马步军与南蛮,五溪蛮,西羌胁从军,共计三十余万,攻伐雍凉,川军6上之兵可谓倾巢出动,诸位,我们当如何应对?”

老将黄盖立刻出列,大声道:“主公,川军虽与我江东结盟,但是前有先主公孙策,少将军孙翊之生死大仇,后又有江陵三万儿郎葬身鱼腹,我军被迫割让巴丘。

之前川军势大,我军无可奈何,但如今刘璋倾巢出动,正是我江东军复仇之时,只要刘璋北出汉中,与刘备交战,我军可趁势入荆襄,报仇雪恨。”

“笑话,黄公覆,你以为我江东儿郎是你复仇私器吗?”

张昭瞥了黄盖一眼,缓步出列,向孙权拜礼道:“主公,黄老将军之言大谬,实乃贻害我江东。

刘璋虽起大军攻伐西凉,但是其中一半是羌兵和蛮兵,荆州步兵除樊梨香神威军外,法正只带走三万军北上,江陵,长沙,襄阳防御严密,更何况还有卫温十万水军,我江东军如何能取胜?

不但不能取胜,我军本与刘璋为盟,如果背信弃义,岂不是被天下人耻笑?如今山越部落叛乱频繁,这才是我江东发展之心腹大患,属下建议,主公趁此良机,狠狠打击山越嚣张气焰。”

“打击山越?本末倒置。”程普看向张昭,不屑道:“什么山越叛乱,徐盛朱桓等将军早已经收服山越,还不是因为你们撕毁与山越军盟约,否则山越岂会叛乱?”

“程德谋,你说话恐怕过分了吧。”顾雍出列道:“无论与山越结盟还是被迫毁盟,我等无不是为江东安定大局作想,反观你们。

你们怎么不想想,当初张昭大人力谏不可西征,你们却一定要西征,最后周瑜三万大军覆灭于江陵,若非如此,我江东岂会如今天般疲弱?岂会任人宰割?”

“你……休得对周大都督不敬。”徐盛等一干年轻将领立刻出列,对顾雍怒目而视。

一名阴气的声音大堂门口响起,“各位老大人倒真是识得大局,为我江东作想啊,要不是各位大人家里将多余的粮草,以两倍价格卖给川军,我江东没有今曰繁盛啊。”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是一守门的白脸小将,提着剑,两眼看着地面,顾雍立刻大怒。

“6逊,你一个偏门都尉,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

“你们敢做,还怕人说吗?”程普黄盖等将领争锋相对。

“好了,别吵了。”孙权肃然看向堂下文武,沉声道:“武将敢于请战,文官着眼大局,乃我江东大幸,无论文武,皆是为我江东未来作响,子敬,我只听你的意见,你说怎么做。”

鲁肃如一名老僧一般,站在武官之首,一直沉默不语,这时听到孙权唤他,沉吟了一下,才缓步出列。

“主公,属下认为黄公覆与程德谋将军,言之有理,蜀候刘璋野心勃勃,即使他与我军没有大仇,我们也必须警惕。

但是属下认为,现在确实如张昭顾雍等大人所说,时机未到,或许现在刘璋倾兵而出,即使荆州留守重兵,我江东军也可一战,但是以川军战力,我军绝不可能大获全胜,最多两败俱伤。

可是主公和诸位别忘了,我们的大敌可不止一个刘璋,还有北方曹操,曹操杀了袁谭,袁氏大势已去,如今能够勉强与曹操抗衡的,只剩下刘璋。

我非常理解将军们的心情,报仇雪恨,是每一个热血男儿都该做的,但是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若我们急于报仇,高兴的是曹操,刘璋若败,江东独木难支,必为曹操所灭。

若以鲁肃认为,这次刘璋北伐,是一个最好的契机,若是刘璋大败于雍凉,我军不但不应该立刻报仇,反而应该结成更牢固的同盟关系,以南抗北,稳定江东,程普将军,黄盖将军,以为对否?”

鲁肃看向黄盖程普,黄盖程普对鲁肃没什么成见,听他讲得有道理,拱手道:“大都督所言甚是。”

鲁肃一笑:“我江东的战将,皆是明事理之人嘛,所以还请张昭大人,顾雍大人,各位文工,与武将互相体谅,这才是我江东之幸。”

“顾雍失态,请主公恕罪。”

张昭,顾雍等文官对鲁肃之语纷纷点头。

鲁肃向孙权道:“主公,刚才我只说了一半,刘璋若败,我军固然当与之亲密联盟,可是刘璋若胜,占据西凉关中,手握雄关,舟船横江,那时大汉天下,暴主独吞其二,不但是我江东大患,更是天下黎民大患。

到那时,我江东军当奋力西征,讨伐刘璋,那个时候不但是武将报仇雪恨,不但是我江东伸展大业,更是为天下苍生谋福,张昭,顾雍,各位大人,到了那时候,你们还会力阻出征吗?”

张昭顾雍等人互相看看,皆道:“我等皆一心为江东大业,非为私利,子敬先生言之有理,于我江东有利,我等岂会阻止?那不成江东罪人了吗?”

“到那时,我张昭愿倾尽家财,助主公讨伐益州暴主,解天下苍生于倒悬。”

“哈哈哈哈。”孙权哈哈大笑,赞赏地对鲁肃道:“子敬啊子敬,你真乃寡人张良,几句话,不但为我江东军点明方向,更难得的是,让我江东文武同心,难怪当年先兄说,江东有鲁肃,可保二十年平安,鲁肃大才。”

“大都督大才。”

“子敬先生大才。”

文武齐齐向鲁肃拱手,鲁肃回礼,波澜不惊。

……孙权到了后堂,十三岁的孙尚香提着剑跑过来。

“小心裙……”

“咔嚓。”

孙权还没喊完,孙尚香一脚踩在自己裙子上,裙子一下子撕开,恨恨地看了裙子一眼,“谁发明的这衣服,还非得女儿家穿,后面拖着一大块,看着就生气。”

孙尚香拔出佩剑,一剑将裙子劈了,孙权笑的前仰后合。

“哥哥,你笑,再笑,你……哥哥。”孙尚香气的脸蛋涨红,腮帮子嘟得跟个鸡蛋似的。

“好好好,我不笑,我不笑。”孙权好不容易止住笑声,又笑了两下:“妹妹,你来找我吗?”

“是啊,哥哥,我求你了。”孙尚香抓着孙权衣襟:“周瑜哥哥来信这么久了,不就是要接嫂嫂去住吗?你为什么不答应?嫂子一个人在那个鬼一样的院子里,好可怜的,妹妹都看着不忍心。”

周瑜在巴陵养病,小乔悉心照顾,周瑜觉得小乔跟着自己受苦,便想着把大乔接过去,两姐妹也好说些话。

可是孙权看了信,却未表态,孙尚香来求了好几次都没用。

孙尚香与两个嫂嫂都要好,看着大乔一个人生活在阴森的院子里,面无人色,心里疼的不得了,只要有空,就为大乔说情。

其实孙尚香自己心里都已经放弃了。

“好,让嫂嫂去吧。”

“啊?哥哥,你说什么?”

孙尚香不可置信地瞪着孙权。

“如今绍儿也大了,不用贴身照顾,嫂嫂去了巴陵也好,只是绍儿是孙氏血脉,巴陵位于江水前线,紧邻川军控制的巴丘,绍儿去了有危险,你给嫂嫂说,绍儿交给专人照顾,她去了巴陵后,好好照顾自己。”

“哎呀,哥哥,你太好了。”能有这个结果,孙尚香已经很满意了,亲了孙权一下,小鸟般跑向大乔的院子。

孙权摇摇头,又叹口气,脸上的喜色荡然无存:“公瑾,今曰那些文臣说,如果刘璋战胜刘备,川军控制关中之时,就是我江东出兵之时,到时候,你当一展雄风,不要再让我失望了。”

上次出兵江陵,孙权抱了极大希望,可是等来等去,结果是失望,彻底的失望,与刘璋曹操不同,孙权要找一个能说服文官的出兵理由太难了,每一次机会,孙权都只能倍加珍惜。

第四百五十五章四足鼎立

孙权摇摇头,又叹口气,脸上的喜色荡然无存:“公瑾,今曰那些文臣说,如果刘璋战胜刘备,川军控制关中之时,就是我江东出兵之时,到时候,你当一展雄风,不要再让我失望了。”

上次出兵江陵,孙权抱了极大希望,可是等来等去,结果是失望,彻底的失望,与刘璋曹操不同,孙权要找一个能说服文官的出兵理由太难了,每一次机会,孙权都只能倍加珍惜。

将大乔送去和小乔团聚,也是告诉周瑜,自己没有将他遗忘。好好养病,只等天时。

……邺城,将军再传捷报,曹军于平原大败袁尚袁熙,袁氏部将纷纷投降。

“哈哈哈,主公,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整个冀州都是我们的了,到时候发兵幽州,一统北方,整兵南下,一统天下。”

众文武兴高采烈。

曹军如今已经鼎盛,只要击败袁氏,就雄霸,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徐州,兖州,豫州,扬州大半,荆州一角,以及司隶地区。

人口是刘璋,刘备,孙权辖下加起来的总和,天下大势尽归曹操,作为一路跟曹操滚过来的文武,岂能不老怀大慰,兴奋莫名。

“主公,如今我军接连大胜,西川刘璋也按耐不住,据报,刘璋大起三军,裹挟南蛮西羌,共计三十余万,杀奔雍凉刘备,雍凉大战,一触即发啊。”一名文官上前禀道。

曹操坐着川商销售的华贵椅子,拳头捶着椅背:“嘿嘿,这刘璋,竟然有今曰之势,三十万大军,刘备有多少军队?”

荀彧上前禀道:“刘备麾下有关中步兵十万,骑兵三万,雍凉北部步兵三万,骑兵三万,西凉步兵一万,骑兵十二万,共计三十二万。”

“那实力相当啊。”曹操笑道。

“非也。”荀彧道:“刘备刚刚拿下西凉,各个军阀只是名义归附,特别是西凉军,骑兵数目庞大,却大多曾经是韩遂的附庸,韩遂投敌,这些人的忠诚,殊难预料。

如今刘备能够完全指挥的,乃是以前的马氏西凉军五万,刘备从石城到长安招安的嫡系步兵八万,骑兵两万,共计十五万,雍州军阀比西凉军阀的忠诚好一点,预计八万,也就是说,真正能让刘备诸葛亮放心指挥的,只有二十三万,低于刘璋的军队。”

程昱上前道:“主公,荀大人对刘备军分析在理,可是刘璋的三十万大军,也未必就能如指臂使,据报,刘璋的三十万大军,有一半是蛮兵和羌兵,这些人的忠诚,未必就很高。”

荀彧道:“蛮兵与羌兵忠诚未必高,但是刘璋对羌人和蛮人的控制非常厉害,恩威并施,羌人与蛮人对刘璋既感恩又恐惧,我认为,只要不是刘璋军遭逢大败,逢遇绝路,这些裹挟的胁从军,都不会叛逃。”

“刘璋大败之期不远。”荀攸出列,朗声道:“我认为,刘璋此战必败,因为这次刘璋出征,有三大致命的不利因素。

第一,法正在荆州,黄月英在南中中毒,至今没有愈合,也就是川军无谋主,以刘璋之才,或可战胜赵韪,张鲁,刘表等流,但要与诸葛亮庞统对敌,必败无疑。

第二,川军虽强,却是步兵,阳平关一战,西羌一战,川军两次大败西凉军,天下将川军传得神乎其神,其实明眼人都知道,那是靠智谋取胜,而不是真正的对决。

川军再强,也是步兵,这次刘璋共启动三万汉骑,十万西羌骑兵,川军汉骑的战力就不用说,肯定不是西凉军对手,西羌骑兵就算如荀彧大人所说,忠诚可靠,也绝不是西凉骑兵对手。

在我看来,唯独王双麾下四万东青衣狼骑,有一定的骑兵战力,川军骑兵绝不是西凉骑兵对手,因为骑兵的弱势,刘璋将在雍凉吃大亏。

第三点,是川军最致命的弱点,川军在无谋主,骑兵战力不济的情况下,竟然只准备一年不到的粮草,就妄想拿下西凉雍州,痴人说梦,要知道,刘璋面对的可是以诸葛亮庞统为首的奇才,关张赵为首的盖世猛将。

综上所言,荀攸认为,此战刘璋必败无疑,刘璋若败,荆益元气大伤,天下唯一一个能与主公一较长短的诸侯,毁在他愚蠢选择的战机上,天下一统,必归主公。”

“天下一统,必归主公。”

群臣参拜,曹操哈哈大笑:“听荀公达之言,豁然开朗,刘璋向来刚愎自用,我听说这次群臣力谏,连法正都劝阻北征,还一意孤行,不败待何,我还正担心着刘璋呢,没想到他自取灭亡,去一心头大患,哈哈哈哈。”

“主公。”郭嘉缓步出列,曹操立即停止笑声,看向郭嘉:“奉孝,你可是不赞同荀攸之言?有什么话,尽管说来。”

“主公,郭嘉完全赞同公达之言,只是这样的推断,我们已经经历太多。

当初刘璋入涪城,五千对五万,有人说他自取灭亡,当初刘璋入汉中,四万对六万,翻越天荡白水,有人说他操之过急。

当初刘璋声言伐刘表,十万对四十万,有人说他自取其辱。

当初荆益世族心怀叵测,刘璋屠杀数十万人,血染江水,有人说他必定灭亡。

西羌之战,瓦解二十万雍凉联军,西羌完全倒向川军,川军脱胎换骨。

南中之战,深入穷山恶水,降服南蛮七部,开通西南丝绸之路。

凡此种种,事前皆道不可能,刘璋却将它们一个个变成可能,以至于今曰刘璋急速崛起,成为我军最大威胁。

这次征讨雍凉,看似也不可能,但是比起刘璋之前遭遇的困难,可谓小的太多,我们决不可大意。”

郭嘉说完,群臣窃窃私语,纷纷点头,他们也想不明白,为何一直不看好的一个人,却一步步到达巅峰,听了郭嘉的话,哪怕荀攸的分析言犹在耳,群臣也觉得刘璋并不是完全不可能攻下雍凉。

荀彧沉吟一会,上前道:“主公,荀攸分析如理,郭嘉见识广博,但我军大可不必杞人忧天,我军目前的重点还是河北,但刘璋不得不防,主公可以对刘璋做一些布置。”

“我大军远在河北,如何布置?”曹操问道。

荀彧道:“法正带三万荆州精锐出青泥隘口,牵制关中刘备军,属下建议,立即发令宛城张辽,武关夏侯渊夏侯惇兄弟,佯动于宛城,牵制法正,减轻刘备军关中的压力。

另外我们可以将刘备到手的地盘封给他,可以封刘备为凉州刺史,兼领三辅之地,封凉侯,拜车骑将军。”

“如此甚好。”曹操大喜:“有刘备在雍凉撑着,两败俱伤,待我军定鼎河北,挥军南下,当摧枯拉朽,一统天下。”

“主公英明。”群臣叩拜,声震大殿。

……川军二十万大军齐聚汉中,西羌十万军队,与韩遂三万西凉军蓄势待发。

刘备军紧张不已,本来还准备率军消灭氐人首领折兰英,小盘山北宫止,听到川军到来,急忙派孙乾简雍前往氐人北地大营,北宫止的小盘山,与折兰英北宫止结盟。

刘备受封凉侯,领西凉刺史,兼领三辅之地,拜车骑将军,封赏了讨伐韩遂的功臣后,立即率领大军南下。

吱呀的车轮声在干燥的荒原上压抑地响着,刘备诸葛亮坐在车中谈论战况。

“主公,这次刘璋北伐,看似来势汹汹,实则外强中干。”

诸葛亮云淡风轻,本来刘备对刘璋进犯,忧虑很重,这时看到诸葛亮成竹在胸,心下大定。

“首先是法正,三万荆州精锐,要过青泥隘口就难,更别说还有曹军张辽,夏侯兄弟搔扰,留守长安的关将军,只需少量兵力,就可让法正难以北犯。

然后是刘璋的三十万大军,这三十万大军,犯了几条致命错误,少谋主,骑战生疏,粮草匮乏。

无论哪一条,都可让川军大败,我们可以用我们的优势骑兵,与川军对抗,立于不败之地,就算不胜,我们也可以拖到川军粮草耗尽,所以这一战,我们还没打,川军就已经败了。”

“先生一言,醍醐灌顶,只是我不明白。”刘备皱眉道:“既然先生能看出川军必败无疑,难道刘璋一点没有察觉吗?竟然不顾法正和手下文武劝阻,执意北伐,刘璋一意孤行至厮,当真可怕。”

“主公。”诸葛亮长出一口气:“刘璋不是一意孤行,是此人胸有大志,可惜天妒枭雄,刘璋,只剩下一年寿命了。”

“原来如此。”刘备吸一口气:“看来刘璋是趁着这一年,为他儿子打下一个足够的基础,此人当真见识高远,可是竟然拿我们开刀。”

诸葛亮笑笑:“主公慧眼,我在成都观察过其长子刘循,刘循小小年纪,好学成姓,在神童周不疑教导下,才能更是出类拔萃,治理一方,绝不成问题,假以时曰,就算治理一国,也未必不能。

但是其才非乱世之才,川军有此人执掌,我军无忧。”

第四百五十六章张飞对黄忠

诸葛亮笑笑:“主公慧眼,我在成都观察过其长子刘循,刘循小小年纪,好学成姓,在神童周不疑教导下,才能更是出类拔萃,治理一方,绝不成问题,假以时曰,就算治理一国,也未必不能。

但是其才非乱世之才,川军有此人执掌,我军无忧。

这次刘璋拿我们开刀,虽是不幸,不幸中也有大幸,只要我们击败刘璋,川军元气大伤,刘璋只能接受我们的刘氏结盟,剿灭异姓诸侯的策略。

若刘璋身死,剩下刘循,我敢断言,在刘循有生之年,川军与我凉军,都会永结盟好,我军可放心东征,迎驾天子,还于旧都,主公大业可成。”

“孔明真是眼光长远,大战未开,已经料定今后数十年,我得孔明,真是如鱼得水,何愁汉室不兴。”

诸葛亮笑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过眼光再远,也得先解决当下。刘璋三十万大军进犯,决不可小觑。我们必须全力迎敌,主公你看。”

诸葛亮拿出地图:“这里是陈仓,这里是天水,再后面是渭水,街亭。

祁山险塞,刘璋若要全面攻伐我凉军,不可能以汉中为桥头堡,必找一处根基所在,作为粮草和军械周转之地。

而出汉中之后,唯一能做周转之地的,便是这里,天水。

要到天水,可以从西羌草原出兵,西羌十万骑兵,加上韩遂三万骑兵,规模庞大,但是天水附近多豪族,豪族对刘璋恨之入骨。

羌兵不善攻城,我们又有豪族支持,我军只需派出五万步兵在天水一带布防,十三万骑兵绝对攻不进来。

刘璋大军要到天水,有两条路,一条是北原道,一条是陈仓线,北原道太过狭窄,容易遇伏,我军只需派一到两万人把守,可保无虑。

刘璋大军就只剩下陈仓一线,陈仓本是一处险要之地,可惜,当初刘璋大军撤回汉中,陈仓城全部被拆,百姓移入汉中,变成一片废墟,我军与韩遂一年大战,也无法修复,原来的险关,变成坦途。

但是我军必须将刘璋阻击在陈仓以南,亮说过,我军就算不胜,拖也拖死川军,请主公牢记,我们此次的策略,稳中求胜,在防御得当的情况下,寻找战机,有战机,大败?br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