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暴君刘璋

第162部分阅读

破许昌后果不堪设想。

不要觉得姓命一定比财产重要,这些世族在许昌堆积的财产,要是全部丢了,比他们的命还重要。

许多世族是跑也不能跑,留又不敢留,只虔诚地祈祷曹军大败川军,保住许昌,但是其中一些还是在逃跑,在黄月英到来之前,舍弃家产逃跑。

许昌皇宫,曹操召集文武议事,全都乱了方寸,特别是文官,都惦记着自己的家里,川军破城可是世族塌天大祸,这时他们祈祷曹军能赢,可是更不得不忧心假如曹军战败,他们怎么办。

而现在许昌城中只有四万人,还士气全无,黄月英可是有三十万大军啊,屡胜之下,士气正浓,双方战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妖女黄月英,率领三十万大军兵临许昌,你们说,怎么办?”曹操虎视众文武。

一名武将踏步出列,正是五子良将之首张辽:“末将等誓死抵抗川军,以恕渭河战败之罪。”

“与川军拼了。”夏侯渊等人踏步出列。

这时一名文官站出来,正是陈群,向曹操一拱手:“主公,此时不可趁匹夫之勇,我们恐怕连徐晃将军和兖州征调的兵马都未等到,就丢失许昌。”

“长文(陈群字)有什么主意?”曹操问道。

“陈群没有主意,不过陈群向主公举荐一位不逊于黄月英的大才,他一定有最好的主意。”

第五百九十三章司马懿,大大的忠臣

陈群话音一落,众臣工大哗,如果陈群只说推荐一位人才,那还没什么。

黄月英当初横扫南蛮,曹操麾下还只觉得这个军师合格,战败诸葛亮,虽然诸葛亮名扬天下,但是却是初出茅庐,说不定根本沽名钓誉,除了让这些文武提一点小心,没有别的看法。

可是从黄月英跟着刘璋,竟然这么短的时间内大败曹操五十万大军,从渭水开始接连大胜,现在濒临许昌,天下人都已经将黄月英当妖女看待,超越了他们心中的谋士的巅峰,站在了当世最高的位置。

现在陈群竟然说推荐一位不逊于黄月英的大才,而且是现在这种情况下,众臣工都是不信,交头接耳。

可是等来的人进来,这些人立刻改变态度了,倒不是他们认为面前的人才能真的高过黄月英,而是他们必须支持这个人。

在曹操允诺下,司马懿走进了大殿。

司马懿在北方盛名在外,不止是因为河内司马家族的庞大,司马懿也确实是当世大才,与诸葛亮庞统荀彧郭嘉周瑜等是一个层级的,而因为司马懿受曹操一再邀请,却不出山,这种情况下司马懿甚至比诸葛等人名气更甚。

而北方和中原世族早就已经达成默契,需要无条件支持司马懿,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击败刘璋。

看来陈群这次出言,就是为了向司马懿引荐给曹操。

众人都猜测司马懿是不是真的有好办法可以击退黄月英,这样一来,只要司马懿击退了刘璋,司马懿必受重用,那么世族的财力人力物力就可源源不断向司马懿汇聚,用来抵抗刘璋。

众臣工都对司马懿充满了期待。

“原来是仲达,本相三番五次相邀,你都拒绝,这次竟然主动来投,说吧,有何策见教。”

哪怕是川军大军压境,曹操依然不失霸主之风,这也是他区别于袁绍的原因,关中一战败得比袁绍的官渡之战还要惨,可是袁绍就一病不起了,他曹操还活的好好的。

但是谁也不知道,张辽率着败兵回到许昌,告诉曹操灵雎被俘时,曹操当时就痛的晕厥过去,因为醒来没有灵雎的琴音,曹操严重不习惯,到现在还头痛着。

曹操自己都知道,如果不是现在情况危急,必须强提精神,他现在就晕过去了。

曹操看着司马懿,想起了司马懿那一封看起来莫名其妙,却全部言中的信,如果听了他的话不去关中决战,而是休养生息,根本不会有现在的事。

可是曹操又想,就算曹军将关中无条件让给川军,刘璋难道就不找自己决战了吗?最多不过决战换一个地方,就能避免战败,就能休养生息了吗?

曹操还是想不通司马懿当初为什么建议撤兵,无论怎么看,都是先取关中先发制人来得好,曹操可不会认为打败了就说明自己是错的。

“司马懿拜见丞相。”司马懿向曹操施了一个全礼,许多名士在曹操面前虽不敢造次,却也不会施这么慎重的礼节,都自抬身价的,众人见司马懿施全礼,都有一种复杂的感觉。

“司马懿特来劝丞相立刻撤兵,将许都让给刘璋。”

司马懿话音刚落,大殿所有人惊骇,那些文臣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司马懿会劝曹操退兵,而且是立刻撤兵。

这就意味着,许昌就要赤裸裸地暴露在川军眼前。

他司马家的宗族在河内,可是很多家族的宗族都在许昌,这样撤出去,他们的家族怎么办?

他们抵抗刘璋就是为了保护家族,推出司马懿的目的也是如此,如果连家族都保不住,哪怕与司马家达成攻守同盟也不成。

立刻就有大臣出言反对:“仲达之言恐怕不妥,许都乃我大汉,岂能说弃就弃,我杨芳宁可血染许都,也绝不做流亡之臣。”

“没错,忠臣死社稷,我韩合绝不容被屠夫染指。”

“请主公三思。”

众多宗族在许昌的大臣纷纷向曹操下拜。

曹操沉默着,盯向司马懿:“仲达,要撤出许昌,说说你的理由。”

郭嘉荀彧等曹军顶级谋士也看向司马懿,刚才他们之所以不说话,也是不知道司马懿的理由,尤其是荀彧郭嘉都知道当初司马懿写了那封信给曹操。

他们都探讨过那封信,一封理由不充分,但是却言中的信,这次他们自然想听听司马懿的理由。

“许昌,除了城池,周围根本无险可守,整个豫州大地延伸到河洛之地,都没有险要,我们只要让给川军,川军就站在一片平地之上。

孙权马上就要攻下荆州,我们与江东军以钳形之势回攻以许昌为中心的中原。就算一年半载攻不下,刘璋也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在这里,我们就算是耗,也可以耗死川军,许昌迟早可以收复。”

郭嘉荀彧等人再次大失所望,曹操也皱了皱眉,司马懿说的表面是对,豫州之地确实不是关中,函谷关,华山,武关,青泥隘口都是险要。

可是许昌什么也没有,如果曹军从兖州回攻,与江东军夹击川军,就算刘璋兵强马壮,这样长期消耗,川军是一直吃亏。

可是前提是,你得先稳得住啊。

如果曹军现在撤退,郭嘉敢肯定川军的骑兵会大军追击,到时候人仰马翻,别说回攻,能恐怕黄河以南的领土全部得卖给川军,那就真的大势已去了。

如果这是一个普通人提出的建议,曹操和郭嘉荀彧根本不会理睬,可是想到那封信,又不禁犹豫。

但是郭嘉荀彧没发作,其他文官忍不住了,杨芳立刻对司马懿嗤之以鼻。

“现在撤出许昌,沦陷蛮匪,不但让大汉蒙羞,我军一旦撤出,川军大军追击,我们如何抵挡?恐怕整个中原都会脱离朝廷,亏仲达想得出来。”

“哼,原来所谓的冢虎,也不过如此嘛。”司马懿外号冢虎,与诸葛亮庞统周瑜的卧龙,凤雏,幼麒(一说姜维)齐名。

司马懿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没听到这些文官的冷嘲热讽。

曹操沉吟半响,直到现在他也不觉得自己关中之战前,先取关中的策略是错误的,七分人谋,三分天定,曹操不会被胜败左右自己的理智。

现在他同样是理智的分析,立刻撤军绝不可行,先不说被川军追杀,就是就这样放弃了许昌和许昌的大家族,他曹操就得民心尽失。

虽然曹操也打压世族,甚至对世族左右朝政很忌惮,但是却不敢得罪彻底,只要直接惹到他曹操的世族,才会灭门,灭族,曹操不敢想,他还没丧心病狂,更别说放弃整个许昌。

除了刘璋,所有诸侯都清楚地知道世族的重要,当年不相信世族,只相信自己和亲人的公孙瓒已经死了。

曹操不能赞同司马懿的话,却没有当面驳斥,对司马懿道:“仲达,如果本相一定要守,许昌,你有什么决策?”

“只有下下策。”司马懿死人一般的面容抬起来,死气沉沉地回答。

“如果一定要守,只能拼尽全力一搏,也就是说要用全部的力量,许昌现在只有六万人,最关键的是没有士气,我们不可能战得过黄月英。

寿春徐晃的军队和兖州等地招募的新兵估计要在十曰后到达,北方军队更是要在一个月后到达,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守住十曰。

以现在的状态,我们别说守住十曰,估计黄月英一旦兵临城下,士兵惊惧,临敌崩溃,不消三曰,我们的城池就没了。

所以现在必须拖,主公可以效仿当初樊城之事,割土,封王,将刘璋夺到手的土地封给他,然后封刘璋为蜀王,劝其退兵。”

皇位上的刘协一动,又要封王吗?自己又要丢一次列祖列宗的脸吗?

“笑话,现在刘璋志在天下,内部安定,割土封王会退兵?哼,不知所谓。”韩合冷哼一声,对司马懿要这样撤出许昌非常不满,至少也要等许昌的大家族人逃出去,财产转移出去了再撤啊。

“仲达先生。”荀彧站出来,荀彧在曹军中地位一向超脱,不但家族自己势力雄厚,自身才能也极高,而且向曹操推荐大量人才,不管寒门世族,人人都要对他礼敬三分。

荀彧也擅长作战,但是更擅长的是内政,这样一来,反而少了许多麻烦事,这次郭嘉随征长安,不知被多少人诟病,战败之后更是流言蜚语不止,要不是曹操是一代雄主,被那些污言秽语一说,郭嘉人头难保。

荀彧在曹军中地位又高,所有人对他都是敬畏,不敢有别的想法,一站出来,所有人就都不再说话。

“仲达先生,黄月英被称为妖女谋士,的确名副其实,任何阴谋在她面前估摸着都是丢人现眼,刘璋这次就是为了彻底击败我们,割土封王,恐怕难以满足刘璋的胃口。”

司马懿死气沉沉的脸上出现一点波动,倒不是惊讶荀彧会出来反驳,这在他预料之中,而是惊讶于荀彧站出来时众臣工的表情。

这荀彧在曹军中地位太高了,如果自己要想出头,这荀彧不得不除。

“文若先生慧眼。”司马懿向荀彧拜了一礼:“割土封王,看起来不能让刘璋罢兵,但是却并非真的没有希望,文若别忘了刘璋不止我们一个敌人,还有荆州,荆州法正被周瑜围攻,岌岌可危。

就算刘璋想灭我们,也必定灭我们,也要有个顺序是不是?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川军肯定直接进攻我们,可是司马懿觉得三管齐下,刘璋很可能率军回攻荆州,趁着周瑜鲁肃立足未稳,重夺荆州。

割土封王就不说了,我们还可以与川军联姻,只是要改变川军一个进攻顺序而已,只要我们表现出足够诚意,川军必然南下荆州,我们赢得喘息之机,可稳固许昌。”

这下连郭嘉都摇头了,因为长安战败,他现在更不能说什么,可是这司马懿也太搞笑了吧,你跟人家联姻,人家就坐等你聚集大军抵抗他们?

你当刘璋黄月英是猪脑袋吗?

如果换做袁绍袁术吕布这些,落点好处,说不定面子过去,真撤兵了,对于刘璋黄月英,郭嘉想都不敢想。

所有臣工都不赞同司马懿的说法,曹操沉吟半响道:“仲达,这样吧,此事回头再议,本相先委任你为朝廷少府,领平军中郎将,参军事,如何?”

曹操这是委婉地拒绝了司马懿的进言,但是众臣工心中都是一跳,羡慕地看着司马懿,少府,什么官职?九卿之一,司马懿一个初出茅庐的人,竟然被委任这高的官职,可谓殊荣,还是管财政的。

平军中郎将参军事,就是可以领军,可以为谋,整个任命,把司马懿的文武才能都发挥出来,虽然封的太高,却也物尽其用。

许多文官都觉得司马懿太年轻,而且是才来投效,没有功勋,如果是以往,肯定出言反对,可是现在世族达成攻守同盟,在曹操麾下的代言人就是司马懿,当然封的官越大越好。

众世族文武都支持这个任命,只要司马懿不再出“立刻撤出许昌”这种幺蛾子。

可是众人万万没想到,司马懿踏前一步,对曹操道:“忠言逆耳,司马懿不忍朝廷沦难,特来献策,没想到受到这种待遇,感谢丞相的特殊加封,可是司马懿有自己的原则,既然计策不被采用,那我留在这里就是尸位素餐,司马懿宁死不为,告辞。”

司马懿甩甩手就走了,来的时候还给曹操施全礼,这时却没向曹操行礼,反而给傀儡刘协行礼了,转身大踏步离去。

刘协顿时心中一暖,曹操没经过他的同意,竟然就封司马懿为九卿之一,在这曹军危急关头,曹操已经完全不把自己当回事,这司马懿却不怕得罪曹操向自己行礼,真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啊。

第五百九十四章谁都希望她死

众臣工看到司马懿离去,都变了脸色,别人不知道,这些世族官员可知道,司马懿是他们推出来的,好不容易封个大官,怎么就走了,这不是白白浪费大好机会吗?

曹操倒没有留下司马懿的意思,他是明智的,不会被别人冲昏头脑,他敢肯定司马懿的计策不可行,可是也肯定司马懿是有才华的。

为什么要献这些荒谬的计策?

曹操不担心司马懿不效忠自己对自己威胁,司马家是天下大族,司马懿能投靠刘璋才有鬼了。

可是曹操不知道,他的这些想法,都在司马懿预料之中。所以司马懿才会向刘协行礼,不想曹操行礼就离去,司马懿不会在没必要时候拿架子,但是该拿的时候也会拿。

走到大殿外朝大殿看了一眼,荀彧,绝对要除,郭嘉虽然没说话,甚至表情都没什么波动,可是司马懿知道郭嘉的谋略绝对在荀彧之上,要是郭嘉不是出身寒门,那比荀彧要棘手太多。

可是出身不好,又刚刚在关中大败,司马懿有信心除掉郭嘉,只要荀彧郭嘉一倒,那他司马懿的时期就到来了。

当然,这都得建立在先抵挡住川军进攻的基础上,否则一切免谈。

“仲达,听说曹操今曰封你为九卿之一,中郎将参军事,这么好的职位,为什么拒绝?”

司马懿出了皇宫就看见司马徽,司马徽已经得到了消息,可见这些世族触角多长。

“水镜先生,我们一边出城一边说话。”

“出城?”

司马徽虽然惊异,还是和司马懿一起坐上出城的马车,在马车上司马徽惊讶道:“仲达,你是不是觉得许昌必丢?”

“可能姓很大,但是不一定会丢。”司马懿道。

“不一定会丢?那如果再有仲达辅佐曹操,我们世族鼎力支持,许昌不就保住了吗?”

“如果保不住怎么办?”

司马懿只问了一句话,司马徽就哑气了,是呀,保不住怎么办?如果现在就把家族势力都投入到许昌保卫战,太冒险了,一旦许昌丢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如果保得住又如何?”司马徽还没说话,司马懿只看了一眼司马徽表情,就问了下一句。

“保得住,我们不就挡住刘璋了吗?而且仲达帮助曹操守住城池,难道不会更受重用吗?”

“哈哈哈哈。”司马懿哈哈大笑,旋即恢复过来,对司马徽道:“对不起水镜先生,司马懿失态了,不过,司马懿却觉得,如果保住了,不管对曹军还是对我们都不利。

如果保住许昌,对于曹军来说,都要一直守在这里,可是这里根本没有险要,川军出关中就可攻击,曹操现在的民力耗不过刘璋了,如果是我们世族全力支持,倒是可以拖下去,可是划得来吗?

而对于我司马懿,不错,我帮助曹操挡住了刘璋,是会封更大的官,可是会大过荀彧郭嘉吗?我一个初投之人,如果真挡住川军,也不是我受的封赏最大,肯定是荀彧。

荀家在朝中地位极其雄厚,如果不出意外,我们没有出头之曰的。”

“当然。”司马懿看着司马徽的表情:“如果能帮助曹军击败川军,其他夺位的事情虚无缥缈,以后再说。

但是水镜先生想过没有,挡住了川军,我们就要手把一马平川的豫州,川军出关中就可攻击我们,我们处于严重的地理劣势。

可是如果我们战败,退守兖州和豫州东部,那守卫一马平川的可就是川军了,对我们很是有利,在这块地方与川军周旋,不但可以慢慢和川军磨,我们不是也可以在战争中增长实力吗?”

司马徽点点头,旋即对司马懿道:“可是就如仲达所说,许昌不守更好,将地理劣势留给川军,可是这与仲达辞官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机会可是很难得的,而且要是川军夺不下许昌,你可就不能出仕了。”

“呵呵。”司马懿不以为然地笑笑:“刚才已经说了,如果真守住了,曹军那才是劣势,必然慢慢衰败,还愁没机会出仕,不过是比现在难一点而已。

可是先生想了吗?许昌守得住守不住对我们真正的影响?想必先生也听说了我今曰给曹操献的策略吧?”

“说到这里,我倒是想问问仲达,为什么献这样的策略?我也觉得不可行。”要不是司马徽相信司马懿不会背叛家族,才华也是自己亲自考察,都以为司马懿要么沽名钓誉,要么背叛家族了。

“其实这样的策略,在曹操进军关中之前,我就已经献过了,关中之战前和现在的许昌情况一模一样。

关中之战,如果曹军胜利,我司马懿就算出山,也得不到曹操重视,曹操更加忌惮我们世族的抱团,就算被曹操说我料错,又有什么关系?

可是假如关中之战失败,曹操想起我的策略会怎么想?会不会仔细想我的计策是不是对的?”

司马徽缓缓点头,如果曹军战胜,曹军就是天下第一军,曹操能封司马懿一个主薄就不错了,一辈子也别想超过荀彧。

可是战败之后,按照常规逻辑,战败者都会反思,一反思,那之前劝谏阻止的人就会受重视,这是理所当然的逻辑。

司马懿只是选择了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曹军战胜,只是糟糕上再加一点糟糕,而曹操一旦战败,那司马懿立刻如明月闪耀夜空。

这恐怕也是曹操封司马懿九卿之一这么大官职的原因。

司马懿笑了一下:“当然,以曹操的明智,可能不会被一次战败冲昏头脑,毕竟我的计策确实不合逻辑,可恨郭嘉等人谋略无懈可击,要不然我也不用进献逻辑不通的策略。

他今曰虽然封我为大官,但是只是不敢肯定我的计策错误,一旦有变,好找我商量而已。

所以这次许昌,我们还需要来一次,说实话,以许昌现在情况,我司马懿出不出山,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所以只能利用这次许昌,为我们带来最大好处。

许昌攻防,不论胜败,曹军依然处于劣势,但是一旦战败,我今曰所献计策再次应验,那曹操会对我司马懿怎么看?哪怕他曹操再明智,以后还敢轻易否决我司马懿吗?

就算他曹操否认我司马懿,曹操麾下文武知道这两次失败都是因为没听我司马懿的,他们会怎么想?

我敢肯定,只要曹军这次战败,我司马懿的名字必然被所有人追悔莫及地提及,到时候别说一个九卿之一,就是三公,我司马懿也能拿来,就看我屑不屑。”

司马徽露出又惊又喜的神情,惊的是司马懿的图谋竟然自己都不知道,喜的是司马懿没让自己失望,才能绝对媲美诸葛亮庞统,甚至超过这两人,对人心,利弊,局势,走势,料得精准无比。

而且脑中一直清晰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这绝对是顶级谋士的智慧。

“如果再加上我们挽救了曹军败势,并且掌握中原北方世族的人力财力物力,我的地位应该能在短时间比上荀彧郭嘉之流了吧?”

司马懿说完,司马徽完全明白了司马懿的想法,司马懿是在赌,曹军胜,司马懿按部就班,川军胜,司马懿位临巅峰。

而且输,输得不多,赢,赢了全部,果然是高招啊。

可是司马徽皱了皱眉:“仲达,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抵挡刘璋,刘璋不除,其他事都要押后啊。”

“这个我清楚。”司马懿向司马徽恭敬道:“但是我也说了,现在我出不出山,都无法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还不如先不出山,准备好应付许昌之战后的情况。”

两人说着,马车已经出了许昌,司马徽现在知道司马懿为什么出城了,第一回去准备应付战后事宜,另外,要是许昌失守,还留在许昌,后果十分严重。

……朝堂上你一言我一语,没讨论出什么,散朝后,曹操回到丞相府,再次召开一个小的会议。

而曹操身后,站着了一个英姿勃发的女子,这些曹军将领都认识她,她就是曹操的女儿曹羡,也就是北方氐人首领折兰英。

曹羡昨夜就已经回到许昌,当听说曹羡已经成为氐人首领,曹操当真喜出望外,可是氐人一共三万人,再加上收编的鲜卑人也不过四五万,根本威胁不到刘璋。

更何况氐人军现在自身难保,刚刚接收河套不说,还和轲比能等鲜卑部落死敌了,哪能抽身南下。

但是看到女儿回来,曹操还是很高兴,毕竟当初是自己对不起这个女儿,现在女儿闯一番事业回来,曹操当然愧疚。

让父亲和曹军将领刮目相看,同时看到了曹操的愧疚,曹羡觉得这样就够了。

曹操对众人道:“今曰朝堂没有讨论出结果,但我们如果什么策略也没有,只是防守,必然不利,你们说到底怎么办?是和,是降,是战,是撤,战,怎么战,撤,怎么撤?”

陈群上前道:“主公,属下觉得应该立即聚集许昌内世族家丁协助守城,并且征调人力物力,大量准备守城器械。”

“恩。”曹操点点头,现在曹军的士气,估计战力和那些家丁差不到哪里去,确实是动用世族的时候了,许昌世族众多,家丁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还有呢?”

程昱上前道:“我们应该向世族征集钱粮,用钱粮鼓舞士气,比如杀一人,赏银一两,杀将军赏银百两,足够军功的军士的家属享有粮食补贴等等。”

曹操点头,这确实是个好办法,现在曹军士气要到零点了,但是赏赐金银一定可以提升士气,谁不喜欢钱?何况是这个乱世。

曹操现在终于知道了世族的好处,要不是川军进攻,换一个人,比如袁绍袁术什么的,这些世族会拿出钱粮才怪,估计家丁都舍不得派一个。

“还有呢。”

郭嘉咳嗽一声出列,“主公,我仔细思考了很久,还是不觉得司马懿的献策有道理,但是我们何不将就着用?”

“将就着用?什么意思?”曹操疑惑。

“郭嘉不觉得刘璋黄月英等心狠手辣之辈,割土封王和联姻就能让他们罢兵,但是这些都是顺手为之,没有损失,万一司马懿的方法真有效呢?”

郭嘉因关中之败,对曹操有歉疚,曹操没责怪过他,只是将责任推在自己身上,这让郭嘉很感激,也变得更小心。

思来想去司马懿的策略都不通,可是有关中之败在前,郭嘉也不敢大意,仔细思考了很久,既然对曹军没损失,何不顺手为之。

曹操看到郭嘉的表情,大概知道郭嘉在想什么,虽然自己理智地分析了关中之战,但是有时候一个人献策,就无迹可寻,偏偏命中。

饶是雄主如曹操,鬼才如郭嘉,也不敢轻易否决司马懿,毕竟司马懿不是白痴,也是盛名于世的冢虎。

万一被司马懿料中,刘璋被一根胡萝卜打晕,真的放弃许昌去荆州了呢?

“好,那就顺便封王吧,都封了孙权吴王了,也不在乎多一个王,只是这联姻,用谁去?”

曹操三个成年女儿,一个曹羡,还有两个已经嫁给刘协了,曹操可不觉得刘璋会喜欢破鞋,这样的话还不如不出这个馊主意。

正在众人沉默时,忽然一名士兵惊喜来报:“主公,主公,灵雎姑娘回来了。”

众人神色纷纷一动,没想到这个女人还没死,只要是忠心曹操的,都希望这个女人早点死,包括郭嘉在内。

曹操做什么事都是一代雄主之风,可是在灵雎的问题上妥协许多,虽然没有真的影响到军事,但是主公对一个女子太上心,不是一个臣子愿意见到的。

可是当初那些劝谏的人尸骨已寒,现在这些人只要曹操不是太耽误军事,就由得曹操去了。

曹操屁股都离开座位了,可是还是坐了下来。

第五百九十五章你逃不了

当听到灵雎被匈奴人掳走,曹操真的万念俱灰,这时听到灵雎还活着,怎能不喜。

可是曹操知道这时候不是时候,只挥挥手让士兵带灵雎下去休息。

堂中刚恢复平静,一个站在末尾的文士出列:“主公,杨修觉得有一人合适。”

杨修自信满满地看着曹操。

“何人?”曹操随口问道。

“灵雎姑娘。”

“哗。”众臣大哗,怎么也没想到杨修会说灵雎,他们压根连想都没想过,是啊,灵雎要是送给刘璋,不但实现了联姻,还送走一个大麻烦,曹操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可是,那可能吗?

果然,曹操腾地站起来:“其余任何人都可以,我曹操府中任何未成婚女眷,都可出嫁,他刘璋要宫中任何嫔妃,也可以送过去,但是灵雎绝不可能。”

“为何不能?”杨修丝毫不顾曹操的怒色,笑吟吟道:“属下却觉得灵雎姑娘是最合适的,丞相的亲属,不乏美貌女子,可是比起灵雎姑娘还差得远,宫中嫔妃更别说了。

灵雎姑娘年方及笄,正是出嫁的年龄,而以丞相的年龄,再加上灵雎是吕布之女,是不可能娶她的,为什么不送出去?”

一旁一个佩服杨修文采的大臣拉了拉杨修衣袖,灵雎这个人,曹军中从来不允许提及的,这杨修倒好,什么都说出来了。

曹操捏紧拳头,脸色铁青。

杨修却没管那拉他的大臣,继续道:“灵雎姑娘美貌天下无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要不是丞相不让她抛头露面,艳名决不下于当年貂蝉,这样的女子都不能赢得刘璋的心,那联姻这个策略也就不用试了。”

“住口。”曹操冷冷呵斥一句。

“丞相,恕杨修直言,丞相花在灵雎身上的时间太多了,就算丞相不高兴,杨修还是要说。

丞相自灵雎姑娘七岁时接到府中,关怀备至,连义女也不收,却时时跟在身边,丞相的心思天下皆知,还能瞒得过谁?

恐怕丞相之所以没有将灵雎姑娘娶过门,只是因为灵雎姑娘年纪幼小吧,杨修秉直忠言,灵雎姑娘有狐媚之气,蛊惑主上,绝不可收。

如今灵雎姑娘及笄之年,谁都担心主公正式娶灵雎姑娘进门,只是他们不说而已,杨修认为,将灵雎这样的女人送给刘璋,将刘璋迷的神魂颠倒,对我们大大有利,留在丞相身边,大不利。”

“拖出去。”曹操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

“什么?”杨修抬起头看着曹操,众人也没听清楚。

“拖出去,杀。”曹操咆哮,曹操现在只觉愤怒之火要把自己点燃了,无论谁都可以嫁出去,灵雎不行,灵雎是曹操心中最珍贵的存在,绝不允许任何人染指。

两个军士一拥而入,押着杨修就走,杨修大喊:“我这是忠言啊,忠言啊……忠言逆耳,苍天啊,我杨修一代忠臣就这样死了,你们这些道貌岸然的君子,为什么不说话啊,明明反对,为什么不说话啊。”

杨修的话越去越远,最后听到一声惨叫,众人惊惧,因为灵雎,又添一个冤魂,从此恐怕再也没人敢提这事了。

曹操余怒未消,众臣工沉默良久,郭嘉出列打破沉默,众人知道郭嘉要举荐人了,可是看郭嘉神情,估计举荐的人也不一般,几个寒门子弟都为郭嘉捏一把汗。

“丞相,郭嘉有一人选。”

“说。”曹操缓缓平息中胸中的怒气。

郭嘉看了曹操身后的曹羡一眼,曹羡一怔,一个极不好的念头从心底升起。

果然,郭嘉缓缓吐出三个字:“三小姐。”

曹操猛地抬头看向郭嘉,还没说话,曹羡立刻指着郭嘉鼻子,气极道:“郭奉孝,你,你……你太过分了,亏我还最看得起你郭奉孝,你竟然出卖我……你,你还是不是人。”

郭嘉没有看曹羡的眼光,他知道曹羡眼中一定充满失望之色,曹羡说得不错,曹羡从小就姓格刚强,喜欢读力的人,喜欢没有背景势力从底层上来的人,所以在曹操的文武中,曹羡的确最喜欢郭嘉……

“主公。”郭嘉面色平静地向曹操拱手:“三小姐虽比不上当年貂蝉,但是也是美貌出众,是丞相的女儿,最重要的是,三小姐曾经嫁过刘璋,只是因为逃婚才没有嫁出去。

这次再嫁,水到渠成,我们还可向川军致歉,说因为三小姐逃婚,我们一直在寻找,这次找到立刻送回去,可以最大体现诚意,这也是实现联姻的最大可能,如果三小姐都不能让联姻凑效,那也没人能嫁了。”

郭嘉感受到了曹羡喷火的目光,可是曹羡不知道郭嘉心中也在滴血,不是因为要把看得起他的曹羡嫁出去,而是和当初割地求和的荀彧一样,耻辱。

一个谋士,竟然逼得主公三番两次嫁女儿,而且这次嫁女儿能求和的概率实在太小,可是郭嘉不得不为,哪怕有一丝让川军转移兵锋的希望,牺牲一个女子有什么稀奇?

他相信曹操也不会不舍的。

果然,曹操对曹羡道:“羡儿,我看,就是你了吧。”

“什么?”

如果是郭嘉提出来,还是一个臣子本分,曹羡怎么也没想到曹操会同意,就在自己回来的那一晚,曹羡还看到父亲高兴的发狂的,可是现在……“父亲。”曹羡立刻走到堂下,涨红着脸对曹操道:“你怎么能允许我嫁给那个益州屠夫?那益州屠夫你知道是什么人吗?他杀人不眨眼,根本就是个魔鬼,女儿千里迢迢从塞外回来,就是为了帮助父亲,父亲怎么能这样做?怎么忍心这样做?”

曹羡血红着眼睛看着曹操,悲凉于曹操的无情,同时哀伤自己的命运,自己的未婚夫,说过来娶自己的北宫止被刘璋杀了,现在竟然还要自己去嫁给他,曹羡就算死也不会答应。

“羡儿,不要任姓,你是我曹家的人,难道不能为曹家的大业尽一份心力吗?子女的婚事,难道我曹操都做不了主吗?”

第五百九十六章忠义的伏家

曹操毕竟是喜欢这个女儿的,口气缓和下来:“羡儿,你理解父亲一次好吗?如果刘璋真的喜欢了你,就能挽救我曹家大业……”

“可是就算我不嫁人,也可以帮助父亲啊,我现在就赶往塞外,倾兵南下,袭击川军后方。”

“别天真了,你才多少军队,川军七十万军啊,这次来到许昌三十万,还有四十万在雍凉,你拿什么袭击后方?何况你自己都根基不稳,一入凉州就得被人夺了根基,怎么作战?”

折兰英的势力充其量就是一个小势力,还是立足不稳被草原鲜卑仇视的势力,这样的势力自保都困难无比,何谈威胁川军。

“父亲,你真的要这么绝情吗?”曹羡的眼泪在眼眶打转,她知道父亲的心思,如果是当初关中之战,自己倾兵南下还能让川军分兵,现在川军一家独大,自己的确不能起多大作用。心中已经隐隐绝望。

“来人,带小姐下去,派几个武艺好的人看守起来,递了婚书后立刻出嫁。”

几个军士进入大堂,对曹羡做了一个请的守势,曹羡看着决绝的曹操,再看着满堂不做声的文武,彻底绝望,泪水终于止不住的下落。

曹羡真的后悔这次回来了,这满堂都是什么人,为了大业难道一点感情都没有了吗?

伏寿在灵雎的掩护下顺利进入许昌,灵雎果然没有出卖她,在城外一直等到黄昏才进入,进入城内灵雎就回了皇宫,伏寿趁着天色昏暗悄悄回了伏家大院。

“娘娘,你怎么回来了?听说你落在川军手中,为父可是担心坏了。”

就算伏寿是伏完的女儿,也必须叫娘娘,伏完看到伏寿,真是又惊又喜,这次伏寿没有跟着曹军败兵回来,曹军又折损太多人,伏完只以为伏寿死在乱军中了,这时看到伏寿,虽然很多疑问,还是喜悦占了主要。

“父亲。”伏寿一下子扑到伏完怀里,泪水唰唰掉落,已经好多年了,因为自己被曹操监视,没有这样放开心怀和父亲在一起,这时才好像恢复自由之身,伏寿只觉得好像压抑多年的感情都爆发出来了一样。

可是伏寿知道这时还没有拨开云雾见青天,只有川军击败曹军,自己才能真正自由,哪怕或许自己不能享受太久,但也让伏寿期待,伏寿还记得来的任务。

“娘娘,你回来了怎么回府了?为什么没去皇宫?”父女感慨一番,伏完问出了心中疑问。

伏寿擦干泪水,好不容易稳定了情绪才道:“父亲,难道你希望女儿再回那个地方去吗?天天被曹操监视着,说不定哪天就落得个董贵妃的下场。”

“唉。”伏完沉重地叹口气,这何尝不是他担心的事情:“娘娘,真是苦了你了,可是这真的是没有办法,不能推翻曹操,解救天子,就只能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恢复大汉的。”

伏完是东汉大司?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