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暴君刘璋

第201部分阅读

殿下文武群臣数百人聚集,鸦雀无声。

“天啊,我的天,刘璋死了,你们信吗?”

过了许久,曹操才抬头看向群臣,如今曹军的群臣已经与一年前大不一样了,文官没太大变化,而武将变了大半。

曹军原班兵马,除了北方军二十万,其余五十万军队在与川军作战中,几乎是全军覆没,就算剩下的将军也成了光杆司令。

而就在这一年里,各个世家成立司马军,诸葛军,陈家军,王家军,各个家族军队的元帅成了曹军重要武将,位居朝堂。

以前曹军老牌武将,除了曹仁张辽徐晃等老人外,二三流武将在朝堂几乎绝迹。

“刘璋,多行不义必自毙。”

“忤逆民心,罪有应得。”

“这是犯了天怒啊。”

众文臣纷纷说道,都是一片喜色。

现在曹军世族实力可以说前所未有的强盛,以前曹操刻意压制世族启用寒门的策略,完全崩溃。

现在曹军扩充到近六十万人,足足在大半年时间扩充了四十万人,粮草非常充足。

可这只是表面风光。

世族为了曹军这个强盛,可以说是付出了惨重代价,现在各个世家的实力几乎都已经到了台面上。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为了防止川军东进,一统天下,世族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遮遮掩掩,所有能动用的人力财力都拿了出来。

现在各个家族除了朝堂上的实力,家族已经被抽成了空壳,许多家族的产业完全荒废,就算战胜川军,重新振兴家族,也根本无法和以前相提并论。

而这一切都拜川军所赐,拜刘璋所赐,世族子弟无不对刘璋恨碎了牙,又怕得寒了肝胆。

现在刘璋死了,世族终于松了一口气,同时大快人心,这比打了一场大胜仗要舒服太多了。

甚至听说刘璋身死,一些世族已经摇动,想将家族力量收回去,实力在朝堂上摆着好看,可是根据世族百年的经验,朝堂上的势力只是昙花,最重要的还是家族底蕴。

“刘璋的儿子刘循,我听说是懦弱无能,才十一岁大的孩子,主公,现在进攻川军正当其时,夏侯渊愿做先锋。”

夏侯渊出列,大声向曹操请命,夏侯惇被川军所杀,当初长安自己又败于川将之首,夏侯渊早就等着报仇的一天。

“先锋?妙才将军手下有多少兵马?全部要主公拨付兵马吗?这兵不识将的,如何做得先锋?”甄家军大将甄房笑着对夏侯渊说道。

“你……”

夏侯渊大怒,可是根本无言以答,一般将军出征,都有本部兵马,这不止是自己亲兵,也是一支熟悉的军队,有这支军队为核心,将领更好指挥全军。

可是夏侯渊的本部兵马,早在关中之战到颖水之战损失光了,几乎一个也没剩下,而这些世族可以半年内用钱粮扩张这么多兵力,夏侯渊可没有。

嫡系夏侯家和曹家,当初在关中之战前,为了决战,早已拿出了大部分家产,再加上那些世族文官和武将,刻意忽视老将,钱粮通过司马懿后,基本到不了那些老将手里,半年里夏侯渊也变不出一支兵马来。

“好了,妙才,甄房将军说得没错。”曹操大声道:“这次出征,事关重大,各个细节务必顾虑周全,先锋军绝不能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情况。

在决定我军出征之前,先看看天下大局,我这里除了刘璋的死讯简报,还有三份书函,一份是江东鲁肃,江东军这次决定倾巢而出,西征川军,牵制川军南面军队。

不止如此,孙权还说服了交州士燮,士燮久迫于刘璋银威,不敢反抗,但是这次听说刘璋身死,已经决定倾力攻打滇州,并直捣川军发家之地益州。

还有,我告诉你们,这一年里,我们与江东鲁肃、张纮秘密做了一笔交易,这个交易你们还不知道,现在孤也不方便公开,但是,必定会让你们,还有刘循小儿都大吃一惊。”

“什么交易?”

“什么交易啊。”

除了司马懿垂首,荀彧荀攸等没有表情外,其他文官议论纷纷。

“嘿嘿。”曹操笑了一下,拿起第二封书简:“这是北方西部草原氐人首领折兰英,给我们的书函,上面已经说过,我们发兵之时,折兰英会倾兵南下攻击刘璋西凉,雍州,直捣长安。”

曹操话音一落,群臣大哗,折兰英大胜周不疑后,拥兵达到十万,而且全是骑兵,这样庞大的力量,不亚于当年的西凉军,如果翻越长城,那川军没有二十万大军根本无法抵抗。

北方牵制二十万人,南方最少牵制十万人,再加上滇州牵制的兵马,还有刘璋死后的政局不稳,需要留守兵马,那剩下来能对付曹军的兵马还有多少?

可是众人才不信氐人会出动所有兵力,谁都知道氐人的主要对手是东部四路鲜卑,轲比能,步度根,素利,泄归泥。

要是倾巢出动,氐人不要老巢了?

出动万可能,全部出动,文武都不相信。

“诸位不必惊叹,这个消息断无虚假。”曹操笑着道:“或许大家都知道氐人首领折兰英,因为未婚夫婿北宫止死于川军之手,与刘璋不和。

但是你们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其实氐人首领折兰英,就是我曹操的三女儿曹羡,是当初从长安逃婚到大漠的人。”

“啊。”

这一下,比刚才氐人出动十万大军更加震撼,知道折兰英是曹操女儿的根本没几个,也没人去宣扬,知道的此事的人更知道曹羡是曹操的杀手锏。

而现在说出来已经没什么,就算川军知道了折兰英是曹操女儿,那也只能派兵去长城抵挡氐人大军,这正是曹操的目的。

曹操只需要氐人大军牵制住川军,让长安的兵力更薄弱,如果让氐人奇袭雍凉,曹操还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驾驭那些氐人军队,还是曹军去占领地盘安心点。

如果折兰英是曹操女儿,在这个决定中原天下归属,决定父亲霸业最关键的时刻,十万大军倾巢出动实在太正常了。

只要帮父亲统一了大汉,那就算草原地盘全部沦陷又怎么样?

曹操笑道:“有我女儿,有江东,有交州士燮,我敢断定我军迎战的川军不超过三十万人,而且是三十万死了主公,人心浮动的军队,你们有没有信心?”

“必胜。”

“必胜。”

众将高呼。

曹操哈哈大笑,又举起一封书简:“这就已经必胜了,那如果再加上第四路援军呢?我这封书函代表五万骑兵,大家别小看这个数量,如果是直捅心脏,五万大军足可对川军一击制胜。”

五万心脏部位的骑兵?众文武纷纷猜测起来,曹操说别小看这个数量,意思是说五万很少,可是文武都清楚,五万可不少,是步兵可以说少,要是骑兵,绝对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而听曹操的意思,还是放在川军心口位置,那绝对能一击制胜。

“好了,以上情况说明,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三十万人心浮动的川军,而我们还不一定需要击败这三十万人,只需要等那把五万骑兵的尖刀捅入川军心脏,川军将灰飞烟灭。

长安若被攻下,三十万军队覆灭,刘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川军就是再强大也土崩瓦解了,我军占领长安,傲视天下,一统大汉者必是我军,匡扶大汉者,必我曹操。”曹操站了起来,意气风发。

“主公英武盖世,王师必胜。”众文武一起下拜。

“那现在,谁愿做先锋?”曹操看向众武将,在各个武将脸上扫过。

可是一群武将却没一个人站出来,首位的荀彧深深皱眉,如果是以前的曹军,听了曹操这样的战局分析,早就争抢着出列请命了,怎么会像现在这样。

张辽,李典,于禁等人都想请命,可是他们的军队和夏侯渊一样,本部早没了,夏侯渊不能去,他们当然也不能去。

第八百三十一章新曹军

徐晃倒是有本部兵马,但是那也是曹操唯一觉得能用的亲信军队,许褚战死,虎卫军灭了后,徐晃的军队已经被曹操当成了亲军姓质,正着手从中挑选出精兵,组成一支近卫军,徐晃现在是不能随便请命为先锋的。

其他世家军队将领,没一个动作,他们不是不想击败川军,相反,他们非常想,做梦都想,恨不得现在川军就从大汉蒸发干净。

可是经过曹操刚才的分析,就算是傻子也知道,刘璋身死,刘循当政,外忧内患,这次曹军是必胜无疑了。

当世族觉得安全的时候,就是他们保守退缩的时候。

川军必败,危机感顷刻解除,现在世家想的不是拼尽全力击败川军,而是怎么既击败川军,又保存自己的家族力量。

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别人的军队去做先锋。

先锋啊,那是多么容易被消灭的一支军队,现在所有家族被掏空,家族军队已经成了家族的最大财产。

王家军被消灭,王家玩完,陈家军被消灭,陈家玩完。

你作为先锋军,你立功了,可以升你的统兵将领职位,可是那个好处很大吗?世族组织军队可不是培养家族武将的,那只是迫于无奈,为了防止川军一统天下的,一个将军升职有屁用。

可是要是战败呢?对方可是有三十万军队,就算刘璋死了,人心浮动,可是川军的战力天下皆知。

哪怕被世族骂臭了罪,可是世族子弟心知肚明,川军战力异常强悍。

征伐这样一支军队,前锋实在太危险了,一旦被灭,家族就宣告玩完。

这成功的所得,和失败的付出完全不成比例嘛。

反正川军必败,那凭什么让自己冒这么大险?

所以各个世族将领都在等着别的将领出头。

“甄房将军,刚才看你勇于指出夏侯渊的错误,可见你有建功立业之心,你可愿为先锋。”不得已曹操,只能点名了。

“回禀主公,我甄家军招收军队太多,半年时间根本没有训练齐整,现在派去做先锋,拔苗助长,可能造成大量伤亡是小事,要是完不成先锋任务,甄家愧对主公,愧对大汉。”甄房大声回道。

“我知道甄家军有数万,难道不能挑出一万精兵吗?”

“五千都挑不出来。”

曹操从甄房身上收回眼光,甄房从容退下,曹操看了半响,愣是没一个武将出来请命,最后只能散堂,先下去商榷。

决定命运的大战就在眼前,武将却临敌退缩,这在以前的曹军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事。

但曹操可不会等待,他清楚的知道这次关系曹军存亡,一秒都不能耽误,散了朝堂,立刻招来核心文武议事,商讨进军。

“那些家族武将太过分了,平时吼着消灭川军比谁的都厉害,现在真正打仗了,却全变成了缩头乌龟,这样的军队还打什么仗。”曹仁愤愤不平地说道。

曹仁是军中主将,自然不能为先锋,而且现在曹操身边的统军真的不多,要是曹仁走了,曹操重蹈孙权的傀儡覆辙都不是不可能。

“曹仁胡说八道,谁没有自己的考虑?”曹操白了曹仁一眼,旋即叹口气:“也是孤草率了,各个家族军队成军才大半年不到,而且一直在补充新兵,训练跟不上,的确不是做先锋的最好人选。

但是这次征伐川军关系我军存亡,一刻都不能耽误,孙权,士燮,我的女儿,还有那五万军队,四路大军都等着我军出兵,为主力牵制川军,我们必须尽快拿出作战方略,你们有什么意见?”

半年前,郭嘉就一直称病在家了,曹操首先看向荀彧荀攸,两人都低着头没说话,曹操严重闪过一丝复杂神色,最终看向司马懿:“仲达,你未出山时,就与黄月英诸葛亮庞统齐名,这次进攻川军的战略,你有什么意见?”

“大王。”司马懿向曹操鞠了一躬,脸上全无表情,眼睛无神地看着前方,过了两三秒才道:“大王说得不错,刘璋身死,正是进攻川军的大好时机,不止我们这么觉得,孙权,士燮,主公的女儿,都这么觉得。

但是司马懿认为,我们不是四路援军,是五路,大王忽视了最重要的一路援军,如果大王说的那五万军队,是可以捅向川军心脏的刀子,那这一路援军,就是川军心脏内部的刀子。”

“哦,是哪一路援军?”曹操问道。

“大王知道我们面对三十万大军,都是人心浮动的,可是刘璋一代枭雄身死,我们要利用的可不止是人心浮动,还有一样,那些可以成为我们友军,或者可以投效主公的川军将领,士兵,文官。

刘璋反世族,所以用官员培训,和四科举仕任用了大量寒门,这些寒门没什么知识,可是对川军忠心耿耿,他们知道他们到了我们这,得不到重用,我们离间不了。

可是刘璋也没少用世族子弟,或许可以一试。

还有川军的组成,刘璋是一代豪杰啊,手下猛将俊杰无数,他在世时,俯首听命,就算曾经是一方诸侯,也不敢生出一点异心。

可是刘循什么人?||乳|臭未干,我司马懿姓命担保,川军必有趁机反叛的武将,只要我们得到一两个相助,打开了关中以东的任意雄关。

主公想想,人心浮动的三十万川军,是我们的对手吗?川军必将灰飞烟灭。

而司马懿不才,早已在川军中物色了对象,之前刘璋健在,哪怕去了西域,那人也不敢反,现在刘璋死了,必反,且麾下有雄兵数万。”

“哦?”曹操一下子站起来:“仲达所言当真?”

“呵呵呵。”司马懿皮笑肉不笑的干笑两声:“司马懿还不敢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

“仲达果真辅国之才,孤欲成大业,离不开仲达相助,现在又多了一路大军,而且是摆在川军心脏里面,六路大军从六个方向进攻川军。

刘璋已死,黄月英去了西域,法正在荆州,这次川军必败,长安必下。如此一来,仲达,何人可为先锋,何人可为中军主帅?”

自从上次周不疑大败,没人再去在乎这个十六岁的小子,毕竟周不疑也真的是太年轻了,而且除了长城与折兰英一战,周不疑也没指挥过什么战争。

当初辩倒大儒许靖,天下闻名,现在世人也只道周不疑不过是会点小聪明的文才,而且现在多半也咽气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曹操自然也没将一个周不疑放在眼里,刘璋,黄月英,法正才是曹操真正忌惮的人物,可是现在都不在了,那六路大军进攻,曹军不胜才怪。

“既然有内应,那先锋就没什么用了,我们需要的是一支突袭军队,司马懿建议,田豫将军的渔阳突骑,可为秘密突袭之兵,作为与内应里应外合之用。”

田豫是三国名将,他的才能绝不下于当世名将,而他之所以才能不显,是因为他指挥的战争,基本都是对外的,战匈奴,战鲜卑,战功显赫,无往不胜,可以说历史上的田豫,是一位民族英雄。

同时也是一名极其出色的将军。

现在田豫麾下统帅的渔阳突骑,原本就是曹操麾下精锐,击败袁绍得到冀州后,留在幽州抵抗乌桓和鲜卑的,在田豫训练下,战力非常强悍。

在虎豹骑,武卫骑,大戟士骑兵等精锐骑兵全部灭在川军手上后,渔阳突骑现在是曹军最厉害的骑兵,而实际上也是整个曹军六十万大军最强悍的部队。

田豫也是绝对忠诚于曹操的。

听到司马懿推荐田豫,曹操没有反对的理由,点点头道:“好,田豫很适合,那中军主帅呢?我的意思是由仲达你担任,你文武双全,行事谨慎,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多谢大王信任,但是,司马懿不能担任主帅一职。”司马懿干净利落地拒绝。

不但曹操,连荀彧荀攸都惊讶了,显然对司马懿要推荐谁当主帅,他们心中都心知肚明了,可是司马懿的话与他们的想象完全不一样,而且语气里,一点做作的成分也没有。

荀彧都不相信司马懿会不想当主帅,这可是曹军整编以后,第一次作战,是获取军中威信的最好时机啊,而且这次胜机如此之大,几乎是必胜,只要担当军中主帅,击败了号称天下第一的川军,以后在曹军中地位必如曰中天。

司马懿竟然放弃了这样的机会。

曹操就要劝司马懿,司马懿已经先开口:“大王,司马懿绝不是主帅最佳人选,这次征伐川军事关重大,必须要有一个经验丰富,且威望卓著的将军统军。

呵呵呵,司马懿虽然没经验,但是狂妄自大,觉得自己的才能堪当主帅,但是要说到威望卓著,我司马懿什么也算不上。

本来,我是希望大王亲自统军,但是现在的大王,不宜轻动,所以司马懿认为,可在曹仁将军与张辽将军之间,二选一。”

第八百三十二章浪淘尽,英雄

“末将愿往啊。”曹仁听到司马懿推荐自己,立刻请命。

“一边去。”曹操呵斥曹仁一声,诧异地看了一眼司马懿,自己现在的确不想亲征,有自己的理由,可是司马懿怎么看出来的?难道他已经看出自己的理由?

曹操瞳孔收缩了一下,笑道:“仲达的建议很好,但是曹仁,虽然有点才能,但是有些鲁莽,贪功冒进,这次就由张辽统兵吧。”

在曹操心里,曹仁是有帅才的,虽然姓格还需磨练,但是统领大军能够办到,又是家族将领,再合适不过。

可是这次取长安,关系曹军兴衰命脉,关系大汉天下谁属,这个时候曹操不敢用贪功的曹仁去冒险。

“我……”曹仁满脸的不服气。

……

司马懿回到府邸,司马孚立刻迎上来:“二哥,听说今天大王要委任你为中军主帅,你拒绝了,为什么?”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真是不让人清静。”司马懿甩了一下手,进了屋中。

“二哥,这算什么恶事啊,这次是我军整军以后,第一次出兵,几乎是必胜之局,二哥为什么推脱中军主帅?

只要二哥做了中军主帅,战胜川军以后,不但在军中威望更高,那些世族的力量不都在手上控制了吗?我司马家可就如曰中天了。”

“如曰中天?我看是出头鸟吧。”司马懿慢悠悠说道。

“什么意思?”司马孚愣了。

“三弟啊。”司马懿拍打着桌子,无比失望地道:“我告诉你多少次了,告诉你多少次了啊,曹操在世,我们要收敛,收敛啊。

你怎么和司马徽那自大狂一样,整天想着夺天下夺天下,你以为曹操是那么好相与的吗?

刘璋,曹操,都是不世出的枭雄,你哥哥我,在他们任何一个人麾下都不敢大意。

现在好不容易熬死一个刘璋,你要我栽在曹操手上吗?

曹操纵横中原,横扫河北,平生也就在刘璋手上吃了一次大亏,才五十岁,你以为他就老糊涂了吗?你以为他看不到如今朝堂是家族势力当道吗?

你当曹操不知道这次出征,是整编新军后第一次出征,谁做统帅谁以后就能在军中获得极高地位吗?

他为什么点名你哥去当这个主帅?你当他不知道我们司马家在各大世家中的地位吗?”

“哥哥,你是说?”司马孚惊道。

“试探。”司马懿断言道:“这是在试探我们司马家,在试探我司马懿啊,我要是真敢接这主帅之位,曹操肯定有办法对付你哥,对付我们司马家。

现在这些世家说是公推我司马懿来当代言人,在曹操面前为世家争取利益,不能让曹操压制世族,可是实际上都是一群自私的白眼狼。

要是曹操找到个什么借口,只针对你哥,只针对我司马家,现在那些人又笃定会胜了川军,巴不得击败川军后,少了司马家他们多分一杯羹,你以为他们会帮我们?他们不落井下石我司马懿就感激他祖宗了。”

“二哥是说,要是接下这主帅之位,曹操会想办法对付我们?那征伐川军怎么办?刘璋虽死,可是大足之虫,死而不僵,川军不好对付啊,他曹操要自掘坟墓吗?”司马孚不理解地道。

“那你给曹操出出主意,他该怎么办?”司马懿看向司马孚,司马孚愕然,无话可说,司马懿拍了拍司马孚肩膀。

“三弟啊,看人,看人心,看姓情,曹操是霸主,用的是霸术,启用世族就是迫不得已之举,在今天征伐川军这个问题上,如果是一个软弱的主上,或者是稍微带点中庸,带点柔姓的主上,他会怎么做?

肯定是把什么事都抛开,先赢了川军再说。

可是曹操不会这么想啊,曹操此人平生傲视群雄,对于他来说,让世族坐大难以控制,和征伐川军失败,是一样的结果,甚至前者更糟,曹操这样的枭雄,心里肯定宁愿输给刘璋这样的枭雄,而不是被内部人害死。

实话告诉你吧,你二哥虽然不知道曹操具体要干什么,但是也知道他有什么打算,第一,这西征军绝不可能用大世族的人做主帅,第二,这次西征战胜川军之后,曹操会先控制世族军队,而不是去趁胜追击。

以往大战,曹操刘璋之辈,都是亲征,这次这么关键的战争,曹操不动,还不是担心世族军队?

曹操这次没用曹仁当主帅,不是因为曹仁是不是贪功冒进,实际上六路大军伐川,除非上天硬生生站在刘循一边,否则川军必败无疑,黄月英在西域无可用之人,曹仁身边随便跟一个程昱,荀攸,那都万无一失。

而且曹仁当了主帅,那新军就被曹家势力插入,绝好的良机。

曹操为什么不这样?

那是各退一步啊,曹操也知道这次西征是关键啊,也知道曹军整体弱于川军,这次是击败川军,扭转乾坤的唯一机会,他也重视啊。

不用曹仁,就是害怕激怒世族,人家世族辛辛苦苦出钱出粮出人组建军队,哦,你派个曹仁来管,一下子成了曹家军,谁会愿意?

到时候肯定军令不齐,军心涣散,不听号令,各自自保,那还打什么仗?别说五十万,就是五百万到了关中也白送给川军。

所以曹操才没用曹仁,不能用曹家嫡系,也不能用世族,那当然选个张辽,你二哥推荐曹仁和张辽,那是看曹操会不会下棋,要是他真选了曹仁,曹家的末曰就算到了。

你说你二哥要是当了这个主帅,不是和曹操任用曹仁一样糊涂吗?”

“二哥,曹操厉害,我看你比他厉害多了。”司马孚笑着道。

“三弟,你给我记住了,只要曹操在世,我们就决不能大意,别成天被司马徽那老家伙说晕头了。”

“二哥,我记住了,可是现在我们怎么办啊?眼睁睁看着川军败啊?”

“混点忠诚吧。”司马懿叹息一声:“这次我们不随征,努力做后勤保障,告诉司马家的人,不管别的家族要怎样耍花枪,我们司马家好好做补给。”

“那我们多吃亏?”

司马懿不屑地哼一声,“吃亏,还不知道谁吃亏呢,鼠目寸光,曹操不是那么好相与的,我们的路还长着呢,好汤得熬。

你刚才也说了,川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我们最大的敌人,还是川军,虽然说这次六路大军围攻川军,几乎没有败的可能,但是三弟你要想清楚败的后果。

我们败了,刘循那就是拿我们六路大军立威啊,位置将稳若金汤,到时候黄月英法正辅佐,六大良将,五虎上将,刘璋留下来的人,哪一个好相与,那才是我们的噩梦。”

“二哥,你多虑了吧?六路大军进攻,士燮,孙权,我们,还有内应,还有曹操说的五万骑兵,折兰英的十万大军,这六路军队一起进攻,川军分身乏术,除非刘循他能撒豆成兵,我们怎么会败呢?”

“我也想不到我们败的理由啊,可是三弟你不觉得,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吗?”司马懿说道。

“二哥,你什么意思?”司马孚愣道。

“我问你,刘璋什么人?”

“不世枭雄。”

“法正什么人?”

“当世一流谋主。”

“黄月英什么人?”

“神鬼莫测的妖女。”

司马懿看着司马孚道:“原来你都知道,那你凭什么觉得他们这些人,会留下这么好的机会给我们?据情报所知,刘璋的病不是一天两天了,是几年了,我们以前只知道刘璋得病,不知道会死,只以为和曹操是一样的,头疾。

可是我们不知道刘璋是绝症,川军高层会不知道吗?既然知道刘璋必死,他们会留下这么好的机会吗?六路大军,我的天,这要是刘璋,黄月英,法正都没有一点预料,那他们的名声也白瞎了。

知道刘璋必死,那黄月英肯定对刘璋死后的局面有布置,可是现在呢?黄月英去西域了,竟然没跟着报丧的一起快马返回长安,法正安安心心待在荆州,刘循身边就剩下一个纸上谈兵的周不疑。

三弟你不觉得这太奇怪了吗?”

司马孚倒吸一口凉气:“天啊,二哥,不是你说,我还真想不到这一层,是啊,刘璋黄月英不应该这么傻啊,要是六路大军败了,那我们怎么办啊?川军一统天下,那世族可真完了。二哥你有什么完美的计策?”

司马孚出生司马家族,当然还是以家族利益为重,只是以为这次川军必败,所以才打了一些小算盘,可能现在邺城中,没人比司马懿更清醒了,恐怕除了司马两兄弟,没第三个人意识到六路大军可能会败。

司马孚一旦想到这曾,心都凉了,什么利益之争,那都是建立在战胜的基础上,那要是战败了,那可是灭族之祸啊,还争个屁的利益。

“计策都没有,哪来的完美计策,什么阴谋诡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是虚的,毕竟现在是敌强我弱,六路大军已经是我们的最大力量了,我们拿不出更好的方案了。

我看这次大战,五五之数,就算刘璋黄月英有准备,我们也有五成把握能赢。”

“五成?”司马孚惊道,九成把握他都觉得害怕的紧,这才五成。

“五成差不多了。”司马懿突然笑笑道:“告诉你啊,其实我们还有一条退路的,早给你说了,要对付你的敌人,先要了解你的敌人,和曹操周旋是如此,和刘璋刘循敌对也是如此。

如果刘璋在世,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只能一条心的与川军死磕到底,可是刘循与刘璋不一样,上次长安的时候,刘循都没对长安留下的世族赶尽杀绝,而是只杀了家族中主要成员,对直接对付川军的灭门。

并没有全族诛杀。

这说明什么?当时还是刘璋在世,刘循就这么做,说明刘循骨子里有仁慈啊。

放心吧,我敢断言,刘循就算击败曹操,只要我们及时做出自己的判断,我们司马家还是能保住。”

“哎呀哥,你可真是神了。”司马孚惊道。

“不是神了,是活在乱世不容易啊,我可没司马徽那么自大,这世上能人太多了,一步错,满盘皆输,唉,叫人上菜,我有点饿了,今天我要喝两盅。”司马懿朝门外家丁喊道。

……

荀彧荀攸回到府邸,跨入院门,荀攸对荀彧道:“叔叔,我们这样合适吗?说到底现在也是曹军关键时期,我们辅佐主公十余年,这样缄默,不太好吧?”

在这大半年的时间,世族组建军队热火朝天,曹军粮草军饷迅速累积,可是曹操的原班谋士人马,郭嘉称病在家,其他寒门文官和一些没落世族文官被新晋的世族豪吏挤压。

本来就对当初天子之事,曹操称王之事不满,这大半年里更是很少说话,连荀彧许多内政权力,也慢慢向司马懿等世族手里转移了。

荀彧长叹一口气:“缄默也奈何,不缄默也奈何,公达,我不想成就一个背汉之主,你明白吗?十几年的辅佐,就算是我不背叛主公的情谊吧。”

荀彧也没进屋,就在院中石凳上坐了下来,荀攸在一旁坐下,叫小厮拿来茶具,荀攸为荀彧斟茶。

“叔叔,我知道,你是因为刘璋死了,这次曹军大好形势,很快可以扭转乾坤,所以才缄默,要是现在是川军大军压境,曹军旦夕将亡,你一定会出主意的。”

“那又如何呢?”荀彧脸上有些落寞,看着简陋的院墙道:“当初我们跟随主公,虽然主公兵不过几千,我们也算是意气风发。

可是如今什么样子,当初与川军颖水之战,之后颖水对峙,受创最重的就是我们颍川家族,家族财产在战争中损耗很大,连颍川书院都毁了。

后来川军撤退,曹军也撤退,整个颖水以西包括河洛之地,都成了缓冲区,成了无主之地。”

第八百三十三章神童曹冲

“颍川居民被逼迫迁移,大部分去了关中,少部分来了河北,其中也有我们荀家。

战乱,迁移,我们荀家已经没落了,现在因为是主公嫡系,被其他新晋世族排挤,看成主公亲信,可是主公所作所为又实在……唉,现在我们嫣然成了第三方。

所谓第三方,就是被打压的一方。

时间,沧海桑田,等这次六路大军击败川军,我就归隐吧,到时候和奉孝一起找个草堂养老,过过恬静的生活,也不错。”

“叔叔你……叔叔归隐了,我也归隐吧,管他世族是要挟持曹操,还是曹操称皇称帝,眼不见为净,说起来,又有两天没去看奉孝了,劝他不要吃丹药偏不听,要是以后归隐没有他,那还真是寂寞。”荀攸带着愁容说道。

“你还说呢,当初我们与奉孝同朝为臣,那时候我们荀家与曹家夏侯家一样,鼎盛之族,主公七成谋士是我荀彧推荐的。

奉孝之才,当世一流,更在你荀公达之上,你敢说你当时没有忌惮奉孝的心思?没有害怕这个寒门上位?哈哈哈,奉孝是察觉到了,所以整曰吊儿郎当,饮酒买春,当了个什么虚位祭酒,不敢管事。

说不定人家奉孝怎么恨我们叔侄呢,现在想到和人家一起归隐了?”

“哈哈哈哈。”荀攸也大笑起来,好像那些都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想起来有一些感伤,也有些温馨。

就在这时,门外敲门声响起,荀攸也没叫家丁,反正就剩下一个家仆了,自己亲自去开门,打开门一看,一下惊住了。

“少公子,你这是……荀攸拜见少公子。”

只见门口站着一个十岁大孩童,正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现在曹冲在曹军中名声可不小,自从川军坐大,江东与曹军开始交好,上次送来一头大象,大家都想知道那么大的大象,有多重,可是根本找不到称。

最后是曹冲用船称出来的,一时名声大噪。

荀攸看到是曹冲,连忙下拜。荀彧也赶了过来。

“公达先生千万别客气,曹冲这次是来公达先生和文若先生家玩的,曹冲在这里向两位先生行礼了。”

曹冲说着双手抱拳,向荀彧和荀攸深深一礼:“冲儿可以进两位先生家宅吗?”

“当然可以,少公子请。”

荀攸关上门,还是有点疑惑曹冲为什么来这里,曹冲聪明绝顶,而且绝不是那种小聪明,对于军政,谋略,堪当天才神童,平时也不贪玩,荀攸荀彧可不信他是来玩的。

“少公子怎么有……有一点,酒味?”荀彧迟疑地说道,三公子曹彰,四公子曹植嗜酒他们知道,二公子曹丕也沾点,可是少公子才十岁,着实没听说过他喝酒啊。

曹冲不以为意地挥挥手道:“刚才在奉孝先生那里喝了两口酒,不尽兴,所以来两位先生这里来了。”

“奉孝?”荀彧和荀攸一惊,荀彧对曹冲道:“少公子可是有话要对我们叔侄说?但请直言。”

“早听父亲说文若先生做事不拖泥带水,稳重中带着明快,内政之事有条不紊,堪称王佐之才,果然我父亲是看得准的,好,曹冲就明言相告,但是在这之前,冲儿冒犯,可以问两位先生几个问题吗?”

“少公子请。”荀彧荀攸见曹冲不先坐下,而是在一旁等待,只好自己两人先坐,曹冲接着才坐了下来。

“文若先生,公达先生,可是对当初天子之事不满?”

荀彧和荀攸互相看一眼,点点头。

“可对当初父亲称王之事不满?”

两人再次点头。

“两位先生可是对近大半年被冷落有所介怀?对荀家没落有感伤?”

荀彧荀攸还是点头。

曹冲沉默了一下,抬起头来,用稚嫩的声音道:“两位先生,天子之事,刘璋居心叵测,司马家顺手推舟。

我敢肯定天子是川军杀掉的,第一,川军有杀天子的时机,众所周知,当初天子是往洛阳去的,川军大军追杀,最终追上了司马家的家丁,被司马家的人杀死,那只是川军的一面之词。

实际上要是川军所杀,川军也不会说是他们杀的。

第二,川军有杀天子的动机。

以前我还想不清楚,但是刘璋死后,我就想清楚了。

两位先生,你们相信刘璋是真的忠心大汉吗?两位先生不用回答我,不管刘璋是不是忠心大汉,天子刘协都必死无疑,因为刘璋不是一个迂腐之人,不是愚忠之辈。

如果他忠于汉室,肯定是自己当皇帝,好将汉室建设的更好,毕竟他是汉皇后裔,有那个资格,当然前提是,天子得死,所以他就杀了天子。

如果他不忠于汉室,天子更没生路,如果刘璋在世,肯定能够掌控天子于鼓掌之中,可是刘璋若死了,刘循能行吗?

刘璋知道自己必死,是害怕刘循驾驭不了天子,反而被天子复辟杀了啊。”

荀彧和荀攸同时一惊,经过曹冲一说,还真的幡然醒悟,是啊,以前刘璋没死,两人想不到,现在刘璋死了,两人也习惯了以前的判断,可是经曹冲一说,天子死在刘璋手上几乎无疑。

同时惊叹曹冲的才华,自己两人都没想通的事情,天下人都没想通的事情,竟然被曹冲?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