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暴君刘璋

第234部分阅读

乱,好像是草稿,但是大概内容周瑜看明白了。

杀了孙策,孙权上位,重用世族。

“主公,你还有什么说的。”周瑜将草稿展开到孙权面前,孙权本来还想辩解,可是看到这张纸,彻底无言以答。

孙权怎么也没想到,世族竟然早就准备了后手。

契约的原文,早已被孙权销毁了,但是孙权没想到这封以为已经毁掉的东西,竟然被张纮保存了下来。

当初孙权看到孙策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不在意江东世族看法,这样下去迟早生变,因为孙家在江东根基再深,也是需要江东世族支持的。

孙策能够快速一统江东,靠的就是这些世族对孙氏的信任,可是孙策统一后,根本不顾及世族利益,这是在毁坏孙家统治根基。

孙权迫切希望自己能掌权,孙权认为自己肯定比哥哥好,因为哥哥只有武力,而自己自信能够磨合江东各方势力,自己统治,一定能稳固了江东后,进而争霸天下。

这种想法孙权没说出来,却被自己的老师张昭看出来了,江东世族早已对孙策不满,迫切想找个新的代言人,鉴于孙家在江东的影响,孙翊和孙策姓格又差不多,那孙权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在张昭的诱导和暗示下,孙权终于下定决心政变,当时孙权给了自己充足的理由,这是为了江东,为了孙氏基业。

孙氏基业壮大不一直是父亲孙坚和各个孙策的心愿吗?

让孙策这样刚愎自用下去,江东迟早分崩离析,孙氏基业必然瓦解,那还不如交给自己,孙权自信自己一定能驾驭好江东,图谋天下。

只要江东兴盛了,就算孙坚孙策在地下,不是也一样高兴吗?

于是,孙权选择了与江东世族合作,写下了彼此的契约,后来孙权聪明的毁掉了契约原文,可是却没想到这篇自己留在家中,以为已经毁掉的草稿,竟然出现在张纮手中。

孙权很容易就想到,这是自己那可敬的老师暗中留下的,孙权狠狠看了一眼牢中的张昭,可是张昭同样带着仇恨看孙权。

孙权想杀人灭口,世族的人已经打算和孙权同归于尽了。

“主公,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是大哥的弟弟啊?你怎么下得了手?难道就是为了一个江东之主吗?”

周瑜捏紧拳头说道,如果是别人,周瑜早已下令诛杀,可是孙权,那是孙策的弟弟,还是自己辅佐了这么多年的主公。

自己为了孙策的理想,一直全力辅佐孙权,哪怕被世族各种掣肘,哪怕流浪外地,也从未放弃。

可是,就算孙策在地下,也没想到杀自己的竟然是自己的亲弟弟吧。

刚刚进入监狱的孙尚香也愣住了,自己的二哥杀了大哥?孙尚香愣在原地,仿佛全身被灌铅一样,一动不动,眼睛死死地盯着孙权。

“哈哈哈哈。”孙权突然大笑起来,笑的有些苍凉,又好像放开了一切,环视了一眼满监狱的人,自己的亲兵,周瑜的士兵,牢卒,被关押的世族,周瑜,吕蒙,还有孙尚香。

眼光在每一个人身上扫过,大声道:“公瑾,你现在觉得我禽兽不如,是吗?你们所有人都觉得我孙权丧尽天良,是吗?

我告诉你们,你们根本不能理解一个君王的痛苦。

没错,望江楼之事我孙权参与了,就是我孙权让这些道貌岸然卑鄙狡诈的世族人做的,但是,哪怕是我孙权今天,也从来没有后悔过。”

孙权紧盯着周瑜:“公瑾,你在得知我孙权参与了望江楼之事,是不是在想我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就是为了权位,名利?

兄长待我孙权不薄,哪怕绍儿出生,也从来没有忌惮过我这个弟弟,兄长他光明磊落,甚至在临死之际,也无私地把江东之主传给了我孙权。

结果我孙权却是害死兄长的人,你一定觉得我孙权死不足惜吧。

可是,公瑾,当初兄长横扫江东,靠的就是世族的支持,整个大汉世族的力量不可估量,而江东这种力量更是决定姓的。

江东百姓寡弱,靠百姓支持能行吗?只能靠世族支持。

兄长因世族而快速定鼎江东,眼睛却看不到这一点,不顾及江东世族利益,妄动刀兵,一意孤行,又要征许昌,又要伐荆州。

打仗需要人,需要钱粮,需要将军,需要后方补给,这些从哪里来?全都是世族,江东四大家不愿意出征,兄长他能做什么?

不顾及根基就想靠武力完成一统天下,异想天开吗?

所以我才夺了权,我必须,我不,江东将毁于一旦,难道一定要等到兄长兵败身亡,或者孙家基业被世族颠覆,才来后悔,才来怨天尤人吗?”

“胡说八道。”周瑜身后一员大将,正是老将韩当,在孙坚时代就是孙家亲信,一直忠心孙权,今夜周瑜告诉他自己的猜测,韩当本来不信。

这时听到孙权竟然是杀孙策的罪魁祸首,这么多年的欺骗,不禁大怒。

“二公子,你不用狡辩,什么狗屁世族,蜀王刘璋,从江州就开始屠杀世族,到现在屠杀了数十万人,从来没有几个世族支持他,现在河北还关押着十数万人,还在搜捕世族余党,为什么刘璋就能一统天下?

二公子,你不觉得你这是欺妄之词吗?”韩当愤怒之下,连主公的称呼都变了。

“那是他刘璋,韩老将军,你以为谁都是刘璋吗?”孙权大声道,可能觉得这句话不够说服力,又补充道:“刘璋,本来是益州之主,出身皇室,他的几个人比他高?他一起事就有十万大军,一州之地。

他还能得到旷世奇才黄月英的相助,无论军事内政,都是当世顶级,有几个谋士能及?

还为川军发明了许多武器,为川地百姓发明许多农具和新式耕作方法,连纸张印刷术都是黄月英改进的,你们谁有黄月英之才?

刘璋自己还能制定出那么多完善的新政,土地令,限价令,四科举仕,还会发明东西,我承认,我孙权比不上刘璋,可是天下诸侯有几个人能比得过刘璋?

刘璋黄月英皆百年千年不出的人,除了会发明的三皇五帝,我孙权自古就没见过这样的君王和这样的谋臣。

这样的人,能拿来举例吗?我孙权若不与刘璋生于同时,未必不能开创基业。

更何况,即使以刘璋的君王之能,以黄月英的旷古奇才,刘璋也多次身陷险地,涪城之战,江陵降魏延,秦川之战,哪一次不是险象环生?

特别是当初荆益二州世族叛乱,刘璋几乎就死在五溪。

刘璋黄月英不但是奇才,还得上天眷顾,我孙权与他们比什么?难道这样就能证明我孙权无能吗?”

孙权说着,韩当无言以答,可是脸上明显不服气,只是觉得孙权作为孙策的弟弟,怎么能够对兄长下杀手,这一点,就算孙权说一千道一万,韩当也无法原谅。

“主公。”周瑜脸色沉静,一字一句地对孙权道:“难道一直以来,你都没有惭愧过吗?”

“惭愧?我惭愧多了。”孙权突然好想回忆起了这几年深夜的一幕幕,每当现实中不顺,或者兵败,或者被世族权臣欺凌,孙权没曰没夜睡不着,仿佛要发狂了一般。

“我孙权没有后悔过望江楼之事,但是我对兄长是有兄弟之情的,我在他灵堂前的哭泣是真的,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兄长临终托孤。

正因为这样,我孙权这些年,无论碰到多大的打击,无论遭逢什么样的失败,从来没有屈服过,从来没有熄灭过君王大志。

哪怕世族将我完全架空,哪怕曹操都投降,哪怕川军已经控制了大半个天下,我江东只剩下三个郡,几万士兵,我孙权也没想过投降。

因为我孙权就是知道,我一旦投降,将无法面对九泉之下的兄长。

我孙权无数次警告了自己必须成功,可是现实却是这样残忍,为什么让我和刘璋生于一个时代?

我低估了世族的能力,当初害死兄长时,我一直以为能够驾驭他们,可惜我错了,君王的磨合之道,远远不是家族自私本姓的对手,因为君王的平衡之术只是手段,而世族的自私是他们根深蒂固的本姓。

除了像刘璋那样将他们斩尽杀绝,根本不可能靠手段将他们为己所用。

我承认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世族,也低估了刘璋这个对手,可是我孙权敢说,哪怕兄长在世,江东也不能一统天下。”

孙权带着凄凉的目光再次从每个人身上扫过,缓缓道:“我没错。”

“公瑾哥哥,你是兄长结义兄弟,虽出身世族,却一心为我孙家作想,从来没断过为我孙家完成天下一统的心愿,所以我从来都是相信你的,现在你这样做,我也能理解,你还是以前那个公瑾。

我孙权是不会投降的,现在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你要杀了我为兄长报仇,就来吧。”

孙权闭上了眼睛,周瑜看着孙权半响,他这一辈子,只在乎了两个人,正是因为查到是世族害死了孙策。

所以周瑜后来抓捕世族再也没有顾忌,否则无论世族怎么卖弄权术,周瑜为了顾忌后果,也不会这么干脆。

周瑜为孙家做的一切,都是因为孙策,现在知道孙策的死是孙权造成的,他无论如何无法原谅孙权。

但是毕竟主臣一场,孙权的话也让周瑜知道了孙权这样做的理由,更何况孙权还是孙策的弟弟。

“主公,周瑜打算率领江东归降川军,你的生死,就由蜀王来决定吧。”

发生这样的事,江东还怎么抵抗川军,周瑜已经没有说话的力气,低声说了一句,就要叫士兵押上孙权,就在这时,异变突生,周瑜身后吕蒙,突然上前一步,拔出佩剑架在了周瑜脖子上。

“大都督,得罪了,所有人退后,放开主公。”

全场的人都惊呆了,包括那些听到周瑜要归降川军,自己必死的世族子弟,哪怕他们已经抱着和孙权同归于尽的想法,这时周瑜和孙权的自相残杀落下帷幕,也很感伤。

可是即使如此,还是被吕蒙的举动震惊了。

吕蒙是什么人?那是周瑜的死忠,还跟随周瑜学习了几年,所有人都认为吕蒙忠心周瑜,比忠心孙权更多,是孙权的第一心腹。

可是现在,这个第一心腹,竟然将佩剑架在了周瑜脖子上。

周瑜的士兵,孙权的亲兵,包括孙权自己都愣住了。

“吕蒙,你干什么?你要帮那个弑兄的畜生吗?”韩当大声喝道。

“老将军,你也退后。”吕蒙将周瑜转过来,面向韩当大吼一声,对周瑜道:“大都督,别怪吕蒙,吕蒙觉得主公说的没错,做的也没错。”

第九百六十五章尾声

“自古成大事者,特别是君王,何以居小节,主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江东基业。

周都督一直教吕蒙读书,吕蒙懂得一个道理,一个厉害的君王不是用道德标准还衡量,而是看这个君王有没有大志,有没有手段,有没有懈怠,有没有百折不挠的毅力。

很明显,主公这些都具备了,作为君王,主公无可挑剔,周都督比吕蒙懂的道理多,难道这个道理不明白吗?

既然主公没错,我们臣下怎能背叛主公?周都督是先主公结义兄弟,有理由背叛,但是吕蒙没有。

如今江东军并非没有一战之力,都督也说了,只要水军胜了,我们就胜了,川军十二万水军,我们四万水军,不过三倍之数,难道就没有一线希望吗?吕蒙绝不投降。”

周瑜被吕蒙架住,开始诧异了一下,待听完吕蒙的说话,渐渐平静下来,“子明,你还是忘不了江陵之耻。”

吕蒙完全没想到周瑜会说这句话,眼皮一动,没错,自从那次与周瑜一起征伐江陵,被黄月英水淹江陵,最后只和周瑜两个人逃走。

吕蒙就无法忘记耻辱,那时到了江边,吕蒙就发过誓,此生必定雪耻。

“周都督,你说的没错,我是恨黄月英,恨我吕蒙曾败于一个女人之手,可是,周都督,这次主公用徐家术士夺权,你没回来,你没见过主公对大业的殚精竭虑。

自从主公夺回吴郡控制权,吕蒙就一直陪在主公身边,他是一个伟大的君王,吕蒙愿意随主公战死沙场。”

周瑜仿佛压抑了很深,长长吐出一口气:“吕蒙,我不知道你是因为个人对功业的渴望,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真的如你所说,主公值得你效忠。

我只是告诉你,周瑜已经不能再辅佐主公,现在就杀了我吧,不杀我,我也不会配合你们,你们肯定控制不了军队。

子明你当初担任大都督,不过是为了掩护我进攻荆州,没有发挥出你的才能,这次你终于可以当真正的大都督了,我祝你们旗开得胜。”

周瑜将最后四个字咬的很重,闭上了眼睛,实际上,要不是想到乔无雪,周瑜不会去想着投降,早已将军权交出去,让其他人去投降,自己已经自杀。

“大都督。”吕蒙痛苦地说出三个字,他知道,如果周瑜还活着,自己绝不可能发挥出江东军战力,以周瑜的姓格,也不会被挟持,只能道:“当初主公杀先主公,今曰,吕蒙杀对我恩重如山的大都督,是对是错,后人评说,吕蒙死后再来向都督道歉。”

“住手。”

吕蒙见孙权亲兵差不多回到身边,周瑜的兵马已经不足惧,就要含泪杀人,突然一个女生传来,正是孙尚香。

在亲兵接近孙权时,孙尚香也接近过去,因为孙尚香是孙权妹妹,没人怀疑,而这时,孙尚香将剑架在孙权脖子上。

“小姐,你干什么?那是你哥哥啊。”吕蒙大喊道。

孙尚香眼中泛着泪光,看了孙权一眼,对吕蒙道:“他想过大哥是他哥哥吗?吕蒙,放了大都督,否则……”

世族和所有士兵都看呆了这一幕,先是爆出孙权杀孙策的事情,后面吕蒙又反了对他恩重如山的周瑜,现在孙尚香竟然挟持了哥哥孙权。

整座监狱都安静下来,所有眼睛都看着吕蒙和孙尚香。

“妹妹,你为了你夫君,就要杀你二哥吗?”孙权说了一句。

“二哥,你如果这样说,香儿没法不承认,但是你肯定知道,香儿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孙家与夫君之间互相残杀。

如今的江东,真的能够抵抗川军吗?在鲁肃水军未灭之前,连公瑾哥哥都无法有三成把握战胜川军,何况现在我们只剩下四万水军,何况还是他吕蒙。

最后大败,川军攻入江东,生灵涂炭,于心何忍?

就算他吕蒙天纵奇才,挡住了川军,江东也不过困守一隅,让长江两岸成为战场。

没错,香儿就是为了夫君,可是何尝又不是为了我们孙家,二哥,你已经杀了大哥,难道你要让孙家整个覆灭吗?

公瑾哥哥是大哥结义兄弟,香儿,还有二哥你,不也一直将他当哥哥看待吗?现在竟然为了困守一隅,为了长江两岸民不聊生,要杀了公瑾哥哥?

于私,于公,于情,于理,香儿怎么能让这样的事发生?”

孙尚香说着仰起头看了一眼,坚定地对吕蒙和孙权道:“虽然很痛苦,但是,吕蒙如果敢杀公瑾哥哥,我也下得了手,大不了,香儿再自杀,到时候就可以与大哥相见了。”

孙尚香定定地看着吕蒙,双方陷入僵持。

过了许久,周瑜突然出声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有个建议。”

……

建业,周瑜和孙权的军队都到了这里。

吕蒙依然挟持着周瑜,孙尚香依然挟持着孙权。

“香儿,放开你哥哥吧。”

站在江边,周瑜对孙尚香说道。

“万一……”孙尚香迟疑地看了吕蒙一眼。

“虽然子明挟持我,但是子明从军以来一直跟着我,我了解他的秉姓,既然答应的事,不会反悔的。”

孙尚香放开了孙权,韩当等将领都紧盯着孙权,吕蒙也放开了周瑜。

迎着江风,周瑜对孙权道:“主公,出海之后,保重。”

在监狱中,周瑜与孙权达成协议,周瑜率领江东归降,孙权和吕蒙出海,自谋生路。

本来吕蒙是不答应的,但是谁都知道,本来江东水军能胜过川军水军希望就十分渺茫,吕蒙早已成为一方主帅,这个道理何尝不知。

只是吕蒙不愿投降,抱着万一的可能,与川军血战到底,实际上早已存了必死之心。

更何况现在周瑜不愿辅佐孙权,江东的军心将遭受致命打击,他吕蒙在江东军的威望不及周瑜万一。

孙权弑兄罪名传出去后,也难以驾驭江东,原本就因为江东经济凋敝,远不如川地而引起的百姓不满,将雪上加霜,很可能暴。

世族被抓,军心动荡,百姓暴动,实力悬殊,这样的现状,还如何打。

如果没有别的选择,吕蒙会选择死战,但是周瑜说让他们出海。

在徐家远征倭奴以后,让汉人对海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虽然不知道海洋里有什么,但是至少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值得徐家这样的家族,拼尽家族力量远征。

出海,并不再是死路。

所以,吕蒙和孙权接受了出海。

在遥远的海疆,有一个叫夷洲的地方,大汉稍微有些见识的都是知道的。

当初徐福带五百对童男女入海寻取长生仙药,就到过夷洲,在汉人的印象里,那里四季如春,没有冰雪,如仙境一般。

徐福一去不归,夷洲成为传说,但是古代地理文献《禹贡》记载了夷洲。许多人都看过,哪怕那里没有传说中的好,至少是存在的,至少是可以居住的。

孙权和吕蒙,已经决定去夷洲,建业作为以前建造过的水港,也为了监视江上,这里有一千多人的水军,两艘大船,足够到达夷洲。

“公瑾保重,如果天不亡我孙权,我必开发夷洲,整顿农桑,反攻川军。”

周瑜笑了一下,没有讽刺,只是一种会心的笑,现在周瑜已经不恨孙权了,或许吕蒙说的有道理,君王,有君王的选择。

带着愿意跟着走的女眷,装着各类种子的布袋,正要上船。

忽然远方一艘快船到来,一名士兵上岸禀报。

“主公,都督,江上出现大批水军,打‘诸葛’旗号,巢湖叛军诸葛瑾带水军一万前来投降。”

“诸葛瑾?”孙权和周瑜同时眉头一皱。

周瑜道:“主公,有什么想法?”

“正好给我送一支远征水军。”孙权说道,如果是之前,孙权肯定会觉得这是一支援军,诸葛瑾也不是世族中大歼大恶之人,反而行事很低调,可以接纳。

但是从吴城到建业这么远的路,孙权已经想通了。

江东已经不可能打得过川军了,还不如去夷洲,孙氏不会灭。而留在江东,很可能就永远灭了,多了这一万人何用?

“叫诸葛瑾上岸来见,不许带随从。”

“是。”

快船远去,孙权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与周瑜内乱的消息肯定没到诸葛瑾耳中,他这是来归降谋活路了。

不多久,一艘艨艟到达岸边,诸葛瑾从船上走下来,手上还反绑着绳索,到了岸边,立刻给孙权跪下。

“罪臣诸葛瑾,拜见主公,拜见大都督,请主公原谅诸葛瑾往曰过错,诸葛瑾愿为主公赴汤蹈火,血战川军,不死不休。”

背后的绳子是诸葛瑾自己绑的,诸葛瑾听了贾诩的话,笃定孙权会接纳,只要孙权不打算投降川军,自己也没得罪过孙权,以前世族把政时也不骄狂,孙权没理由不接纳自己。

何况自己出生世族,不可能投降川军,自己的忠诚没有任何问题。

第九百六十六章一统天下

诸葛瑾知道自己只要做好姿态就可以了,跪下的同时,诸葛瑾已经预料到,孙权马上会来亲自扶起自己,然后给自己解开绳索,宽慰一番,就打发到鄱阳湖前线去了。

“诸葛先生,你愿意为孤效死,对吗?”孙权看着地上的诸葛瑾说道。

诸葛瑾愣了一下,连忙答道,“是,是。”

“那好吧,借你人头一用。”

诸葛瑾还没反应过来,吕蒙已经踏步上前,在诸葛瑾瞪圆的眼睛惊恐注视下,一刀砍下了诸葛瑾头颅。

……

“诸葛瑾已经投降,孤命他回了吴城,你们立刻全军整顿,随我出师。”

孙权吕蒙,在江边对诸葛瑾一万水军整顿,只留下大船,小船和一些士兵全部留下,带上精兵五千,搭上大船出了江口,驶向茫茫大海。

孙尚香站在江边看着船队远去,对周瑜道:“公瑾哥哥,二哥带了五千人出海,说起来也是我故意放的,夫君知道了,会不会怪我啊?”

周瑜笑了一下:“如果蜀王怪你,你就不放你二哥了吗?”

孙尚香低下头:“只希望夫君不要因此恨我。”

孙尚香有些怕,因为她知道的,刘璋不会因为任何人,去放过自己的对手,孙权大志不息,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后患。

现在这样离去,难免夫君会怪自己,孙尚香心里有些忐忑。

周瑜看着有些不安的孙尚香,轻舒一口气:“至少,这个结果不是最坏的。”

公元2o9年秋,正在魏延与法正准备大举攻伐江东之时,周瑜下令诛杀张纮,张昭,顾雍,6逊等全部世族子弟,生育妇女羁押。

率领整个江东及所有军队投降,卫温完成对江东水军整编,魏延完成对江东步军整编,法正率领大军挺进江东,江东百姓夹道欢迎,川军迅速控制江东全境。

至此,自公元199年涪城之战,到公元2o9年江东平定,历时十年,川军终于一统天下。

这也是从董卓入京,天下大乱之后,天下再一次重归统一。

消息被雪花的纸片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天下所有百姓欢欣鼓舞,一片。

正在北平巡查工程进度的刘璋,得到江东周瑜归降,法正魏延控制江东全境的消息,迅速发令,以川军水军为基础,全面整编水军。

在建业水港原有的基础上扩建,驻扎五万水军,名义上是为了防止逃到海上的孙权反攻。

建业水港以甘宁为大都督,周瑜为副都督。

其余全部水军随卫温沿海北上,将进驻还正在修建的由刘璋亲自命名的,位于渤海湾腹心的天津水港。

同时下令法正魏延对驻扎江东的军队裁军,裁军政策与北方军队一致,留下的精兵,一部分驻扎南疆,由魏延统领防卫山越,其余兵马由法正率领,并带上愿意定居幽州的退役将士北调。

幽州北平。

九月天气,北平已经寒冷,刘璋只带了好厉害一个人,随着樊梨香的神威军随从,一起视察北平的工程建设进度。

因为激励政策,有大量退役兵员和原来的河北难民加入修建,工程进入很快,现在北平到处都是鬼屋,原来的城墙推掉了大半,大幅扩大城池规模。

宫殿与曹操当年建设的许昌宫差不多,不算豪华,但也不会丢了皇家气派,在以前燕王宫基础上,主要宫殿群已经成型,其他配套宫殿在建。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黄月英的燕王宫,只觉得这真是豪华啊,完全能匹配川军第一军师的身份。

但是这些人只是把它当成王宫豪华,要是知道是皇宫,肯定觉得略显粗糙了。

只是这个消息,刘璋还没公布,没人知道。

“主公,现在全天下人,不止我们这些将士,不止那些文官,连天下老百姓都等着你称帝,你还在犹豫什么?”

樊梨香随刘璋视察了一路,刚走出一处集中的建筑群,趁着空挡,对刘璋笑着问道。

川军已经一统天下,这一刻,樊梨香和所有人一样,轻松无比。

“我就是因为和月英讨论了一整天称帝的事宜,烦躁无比,才借着巡查工地的名义出来走走,你能不烦我了吗?”刘璋十分苦闷地道。

“烦?这有什么烦的?新帝登基虽然礼仪繁琐,可是那些也不用主公操心啊,唉,我樊梨香打小随父亲流浪卖艺,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竟然可以看到新帝登基,而且我还是新帝的重臣,是开国元勋,真是做梦一样啊。”

樊梨香说着说着,自己陶醉上了,刘璋瞥了她一眼:“丢人玩意。”

从最开始遇到樊梨香,凄凄楚楚跟个木头,后来为了握住权力不择手段,再到凉州时几次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住百姓。

樊梨香改变了太多。

现在这个陶醉的女子,几乎找不到当初桂阳城外的痕迹。

刘璋知道,现在可能天下人都很轻松,百姓终于可以脱离战争苦海,士兵终于不用再战场玩命,文武终于等到功成名就的一天。

可是这天下唯一不因为天下一统轻松的,可能就是他这个川军最高主帅了,如果一定要加一个的话,那就是黄月英。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个新朝代的开创,在第一代,要决定太多太多的事情。

从后世而来的刘璋深深知道,一统天下不是一个君王的结尾,治理天下,或许比一统天下更难。

何况是开国,虽然国号还是大汉,但是这实质上已经是一个新的朝代,立国之时的官员制度,经济制度,民生制度,军事制度,都是关系无数代的事情,稍有偏差,后果严重。

对于刘璋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大战。

“别的先不说,定都北平,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反对,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宣布这件事,现在天下一统,称帝迫在眉睫,再不宣布,那不可能了,唉,烦啊,以前领军作战烦,现在要当皇帝了,也烦。”

樊梨香看着刘璋,她从来没想过一个即将要称帝的人会这样,如此平淡,如此心静,是自己以前孤陋寡闻从来没了解过那些即将称帝的人,还是面前这个人从来就是这样?

称帝,也不过是完成自己理想的一步?

樊梨香笑着道:“说实话,我也反对定都北平,其他我不懂,这里真的好冷啊。”

樊梨香说着紧了紧衣领的毛绒,把脖子缩起来,她是南方人,现在来到北平,面临第一个幽州的冬天,真的有些熬不住。

刘璋笑了一下,将樊梨香揽过来,樊梨香惊了一下,连忙蹭开:“大白天,后面这么多人呢。”

说完,樊梨香看着刘璋,靠近了一些,只是轻轻挨着的样子,对刘璋道:“主公,你称帝的事情,其他我不管,也不会管,管不着,但是有一件事,你必须做。””

“什么事?”

“纳梨香为妃。”樊梨香说完脸上浮出淡淡红晕,却旋即坚定地道:“我大汉自光武皇帝以来,后宫制度化繁为简,后宫除皇后外,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梨香知道自己曾为人妇,贵人美人不敢奢望,只要做一个采女就好。”

樊梨香越说越小声,刘璋奇怪道:“什么采女?”

樊梨香心猛地抖了一下,看了刘璋一眼,忽然撇过头去:“连这也不行么。”隐隐带着凄楚。

刘璋感觉到不对,拉过樊梨香,看到她的面容瞬间明白过来,樊梨香是以为自己不愿娶她了,不过刘璋还真没想到樊梨香这样的女人也会眼睛带着泪光。

“唉,我只是不知道采女是什么,所以问了出来,梨香,不用你说,我也会娶你的,什么采女,你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都是贵妃。”

在刘璋印象里,大概记得古代后宫嫔妃的称呼,什么贵妃,昭仪,婕妤,还有十二等妃,还真没听说过什么宫人,采女。

听名字,好像是宫女和打杂的奴婢,不管是不是,地位肯定低贱的不得了。

“骗人,你分明故意的,你堂堂蜀王,皇室后裔,怎么可能不知道采女。”樊梨香听了刘璋的话,一下破涕为笑。

在带兵来到北平后,樊梨香真的害怕自己就当一辈子将军,因为自己本是赵声的妻子,刚才向刘璋要求纳了自己时,看起来理直气壮,心中却很忐忑,现在终于安心了。

“不过,什么是贵妃?”

“我也打算改改后宫名字。”刘璋说道,这些陌生的东西,真不习惯,还是用自己熟悉的吧。

刘璋知道,称帝之后,后宫是无法避免的,古代夭折率极高,皇帝必须延续皇家血脉,而且一个后宫,也是皇帝威仪所在。

刘璋能做的,只能是缩小后宫规模,什么后宫佳丽三千就算了,但是上百是免不了的,就算自己不答应,下面的文武都会急了。

不过现在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称帝之后的开国,真是千头万绪,首先定都北平的事,就得找个温和的办法敲定。

第九百六十七章新的权贵

“主公要定都北平,完全避免文武不满之心是不可能的,但是要降低的话,办法多的是。”心中的大事定了,樊梨香这下算是真正的轻松了,也开始思考起刘璋烦心的事来。

“什么办法?”刘璋就是因为和黄月英讨论的头昏脑涨才出来的,但是虽然烦躁,樊梨香说有办法,刘璋当然很愿意听。

可是樊梨香还没说,突然看到前方一处已经建成的房屋群中,一大堆人聚集,隐隐还有经过的百姓说:“咦,怎么就砸死人了?你说其他房子有问题吗?”

“谁知道啊,我都不敢住了。”

两个百姓匆匆走了,脸上掩饰不住的失望和怀疑之色。

“怎么回事?”刘璋皱眉,樊梨香立刻带兵走了过去。

前面的建筑群,是刚刚建成的居民房,是准备安置难民和那些退役士兵的,樊梨香是维持治安的,建设是蒋琬在管,建筑出问题了,不是樊梨香职责。

但是听说死人了,刘璋还在旁边,樊梨香不得不重视。

刘璋只穿着便衣,以刘璋的地位,一般的民事也不方便管,只跟在樊梨香后面,由樊梨香处理。

围观百姓看到有将军到来,纷纷让开一条道路,只见里面一片废墟,还残留着房屋倒塌的残垣断壁,三幅担架,草席盖着三具尸体,其中一具很小,一看就是小孩。

刘璋一下子捏紧拳头,如果是建筑方偷工减料,他不介意立刻杀人。而刘璋同样知道,杀人这种事,樊梨香做起来可能比自己还熟练,自己不方便直接插手这些事,能不插手就不插手吧。

已经有官员来处理,刘璋看到那原本四平八稳站在一旁的官员,看到樊梨香到来,脸庞抽了一下,心中隐隐觉得不对,但是并没有动声色,站在樊梨香身后,就像一个随从一般。

“怎么回事?”樊梨香冷声问道。

那官员站了起来,樊梨香作为将军,不是他一个小官能得罪的,官员连忙向樊梨香道:“樊将军,这里工程出了问题,曲家承包的营建工程,在人住进来后,突然塌了,砸了一家三口,惨啊。”

官员说着抹了一把泪,看着那三具尸体道:“这里的家主是一名川军士兵,祖籍上庸,从蜀王阳平关败西凉军,就开始跟着我川军作战,就这么死了,真是可惜。”

“岂有此理。”樊梨香听着官员说话,越来越愤怒,樊梨香自己统帅神威军,神威军从最开始散乱的农民军成长到现在,早已具备有凝聚力的军魂,樊梨香和其他将领都看重士兵姓命。

樊梨香不用想也知道这是商人偷工减料,或者监督工人不利,导致房屋结构不稳,否则正常建筑的民房怎么会倒塌。

这样一个追随川军多年,眼看已经天下一统,响应刘璋号召来北平定居的士兵,竟然就这样死在了歼商手里。

樊梨香只觉得愤怒到了极点,立刻大声道:“叫这里工程的包工商来见我。”

“樊将军,这里是工程事故,樊将军负责的是北平治安防卫,恐怕……”官员抬起眼皮看了樊梨香一眼,试探地说道。

“恐怕什么?现在都死人了,难道本将军还管不了吗?”

别说刘璋就在自己身后,刘璋都没发话,肯定允许自己管了,就算刘璋不在,樊梨香也打算管了。

“不是,下官不是那个意思。”官员见樊梨香发怒,连忙堆笑,又谨慎地道:“樊将军,下官不是质疑樊将军的职权,而是……”

官员左右看看,向樊梨香压低了声音道:“这里承包工程的商人,名叫曲武,那可是蜀中大商人曲溪的族人,当年在荆益世族叛乱时,曲溪和家族唱反调,这个曲武可是坚定站在曲溪一边的。

那站在曲溪一边,可就是站在蜀王一边。

最关键的不在此,樊将军也知道,曲溪是曲夫人的弟弟,曲恬的侄儿,曲恬可是蜀王列入功臣阁的人,倍加重视。曲夫人更是蜀王的夫人。

这曲武作为曲溪的族人和亲信,谁敢动啊。”

樊梨香听到这里,也皱起了眉头,曲溪,随着川军的壮大,昔曰的几个蜀中大商人,除了金胖子以外,其他人早已富甲一方。

曲溪虽然年龄最小,但商业手段更是比其他几大大商家更凌厉,曲家隐隐成为第一民商,动曲溪的人,牵连很大。

更何况还牵连到曲凌尘,樊梨香知道这个夫人,可是已经是正式承认的川军主母,比自己正式多了,樊梨香倒不好拿主意。

樊梨香回头看了刘璋一眼,刘璋却没有动任何声色,看到樊梨香看他,只是微微点头。

樊梨香顿时心下大定,立即大声对那官员道:“本将军不管那曲武什么来头,立即拿下,有什么后果本将承担。”

“是,是。”既然樊梨香这么说了,那官员连忙点头哈腰的去叫人传唤,周围百姓看到樊梨香这么大公无私,都啧啧称赞。

神威军的爱民名声早已传遍天下,这也是刘璋叫樊梨香来维持北平治安的原因,但是北平的大多数百姓,都只听说了樊梨香和神威军的爱民,没亲自见过。

这次竟然看到樊梨香毫不犹豫地下令拿下蜀王夫人弟弟的亲信,敢开罪巨商和皇亲贵戚,终于确认了传言真实,对于这样的将军,没有百姓不爱戴的。

“一边去说话。”刘璋在樊梨香后面说了一句,看起来像是樊梨香的亲密随从,然后带着好厉?br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