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暴君刘璋

第236部分阅读

对不是刘璋所要的,所以刘璋必须杀人,哪怕让其他文武心寒,哪怕让百姓对川军疑惑。

其他文武心寒就心寒,自己必须表明态度,不要以为你是功臣,我就不敢动你。

老百姓疑惑也不可怕,现在如果不做出强硬姿态,以后其他新贵变本加厉,那就不是疑惑了,川军政权在百姓中的公信力将急速流失。

刘璋从来都认为,公信力流失是最可怕的,那其实就是合法姓的流失,而且无法挽回。

所以黄兰,刘璋杀定了,以士兵一家人为代价,为的只是金钱利益,可以看出黄兰根本没把下层人当回事,这绝对一个新朝代崛起,新贵惯有的权力傲慢。

“梨香,黄兰我杀定了,你去安排一下。”刘璋相信,以樊梨香的手段,这些事情不难。

樊梨香见刘璋眼神坚定,应了一声是,对刘璋道:“主公,我真的很佩服你,不为别的,只因为你能一直保持着最开始的那种心。

也许主公从江州屠杀开始,就是这种心理吧?之后经历了那么多世族带来的困难,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新政,要是其他君王早妥协了。

现在在称帝之前,其他帝王生怕弄出什么事,下面的人就算发生了什么事也不敢上报,上报了肯定吃不完兜着走,可是你还是能像以前一样处理。

有时候我觉得,皇帝对于主公来说,是不是就是一个官位?一个为了实现你心中愿望的官位?”

樊梨香说着刘璋,心里想到自己,当初跟随刘璋,先是答应刘璋三件事,后来带着整个荆南和两万军队投降,才谋得一个官位。

之后为了保住这个官位,机关算尽,步步走在刀刃上,把刘璋都算计进去了,就算知道后果,樊梨香为了官位也不得不这样做。

因为樊梨香害怕没有权力,她希望在这个男尊女卑的世界获得起码的自尊,不用被男人当成货物。

曾经,樊梨香以为这就是自己一生的目标,一辈子不会改变。

可是现在,樊梨香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自己连将军都不想做了,还是想在刘璋身边当一个女人。

也就是,自己已经放弃了曾经的理想。

但是刘璋却还是坚持着,无论是庞大世族造成的困难还是皇位的诱惑,似乎都没让他动摇过。

第九百七十一章天衣无缝

“官位?”刘璋听了樊梨香的话,突然笑了一下,想想还真是,刘璋心里好像一直想的是,要管理这个国家,就需要皇帝这个官位,总不能用蜀王来管理天下吧,所以称帝才势在必行。

对于皇帝那许多特权,刘璋实在不是那么上心,实际上,如果这个时代的条件允许禅让制出现,刘璋可以在自己死后,将皇位传给像黄月英或者法正一样志同道合的人。

但是那必然是天下大乱的,自己走到今天,已经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利益团体,禅让制不深入人心,禅让带来的核心转移,会像风暴一样造成大乱。

而且就算禅让出去了,将危害降低到最大,华夏人还有个传统,就是忌惮以前的统治者,自己禅让出去了,估计自己的家人儿孙也就玩完了,就算禅让出去的君王不动手,他麾下的新利益团体也会动手。

到时候自己岂不是成了个笑话。

除非像晚清那样,无数非世袭的国家出现,给人们一个预先接受的心理,否则在这个时代,大家知道的国家都是世袭,你要来禅让,那你就只能是个笑话。

刘璋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开国之前的体制,既然黄兰撞到自己枪口上,那就从黄兰开刀。

北平曲家爆出工程质量问题,负责人曲武突然被抓,百姓皆拍手称快,曲溪急忙从长安赶到北平,所有人都以为曲溪是来为曲武求情的,那些百姓还等着看曲溪这个大商人,还是曲凌尘弟弟,求情之后,刘璋会怎么处理。

可是曲溪来到北平后,除了探望了曲武一次,却什么也没做,直接宣布退出北平的工程,支持官府的抓捕举动。

刘璋因为曲恬的关系,在最开始曲溪做生意起步时,在合理的范围内开了一些方便之门。对曲溪有些了解。

这附和曲恬的风格,似乎曲恬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不愿牵连政治,去探望曲武,根据自己的人回报,曲溪只是去确认案情经过的,曲家是不是被陷害。

但是人死在曲家工地上,工人和管事又跑了,曲家哪里能脱出干系,曲溪便没有说什么,直接宣布曲家退出北平。

曲家退出,那曲家的工程就空下来了。

自当年曲恬死,曲溪开始一个经商,在得不到族人支持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崛起,何况后来成为顶级商人再无掣肘,这几年曲溪靠着敏锐的眼光,已经将曲家锻造成最大民商。

尹家都不及曲家,唯一能与曲家抗衡的就是黄家,而黄家显然占了政治的便宜。

这次北平的工程浩大,当然要找有能力的商家,曲溪作为第一大商人,曲家包下的工程岂能小了。

这引起了无数商家觊觎,不但尹家,邓家,吴家等大商人齐聚,还有许多小商人准备联合起来竞标,得到工程后分摊下去。

但是,这些跃跃欲试的商人很快心就凉下来,因为官府开出的条件太苛刻了。

由于这次曲家出事,负责工程的官员拟定政策,所有建筑材料都必须经过官府购买,不管你要去哪买,都要向官府报备。

这本来没什么,但是官府却开出了一个天价的保证金,需要极大一笔钱作为保证,凡事出现工程质量,就要重罚。

现在天下刚刚统一,因为新式作物带起的商业蓬勃发展,刘璋下令许多受到战争创伤的地方重建,另外还包括草原,交州,西域等许多设施。

这些地方光是官方,无论多富有也做不下来,只能承包出去,可以说现在的大汉天下,到处都是商机。

只要有本钱就可以赚钱,那些嗅觉灵敏的商人,第一知道这些商机都是钱财,第二也知道这样的机会只会出现这一次,等大汉安定下来,这么多工程肯定不可能再同时出现。

而且谁不想在刘璋中兴之时,成为第一批新贵?第一批新贵带来的好处是无比巨大的。

所以现在所有商家的钱财,基本都已经洒出去了,投入到各个工程建设中,为的是养鸡下蛋,哪里还有那么多现银。

其实就算是不洒出去,这么大一笔钱也不是仓促能弄到的。

北平并不是首都,长安才是,现在只是刘璋要建北平,所以很多商人过来,可是钱财都还在长安和其他地方搁着呢。

宣布天价保证金的时间和竞标期限的时间太紧了,无论如何,这些商人也无法在这么短时间凑齐这么多钱财。

不止他们凑不出来,他们也不相信别的商人能凑出来,果然,尹家,吴家,邓家等商业大户,都凑不出来。

这些商人想着是不是很多商人联合起来承包,凑足了保证金再分摊工程,一些商人还觉得,官府不可能是自己想要这些工程,官府没那么大胃口,国库的钱,刘璋还要用在许多地方,比如天津的港口。

可是就在这时,另一个消息砸过来,官府为了士兵能快速入住,竞标商人必须要有能力在半个月之内,恢复施工进度。

这下子直接把这些商人砸懵了,他们终于确认官府是真的不想让他们做了,这么大工程,曲家都准备了多久才调集出物资,有现在的施工进度?

北平偏远,物资是那么好调集的吗?就算是雇佣工人,分配工人,熟悉工地,也不止这点时间吧?

别说半个月,一个月都不可能恢复曲家目前的施工进度。

可是就在所有人以为官府是要自己闷声发财,竞标不过做一个形式时,突然黄家宣布竞标,并且拿出了天价的保证金,还承诺半个月之内恢复施工进度。

这下,所有商人都不淡定了。

这怎么可能?黄家去哪弄这么多现钱?黄家在豫州,河洛之地等地的工程不比其他商人少,按道理钱财也洒出去了,怎么可能在北平这个地方,调集出这么多钱?

这个时候,黄家给出了解释,他们是从银行提的,张松的银行已经在北平落脚,按常规,银行存钱之后,可以去任何分行提取。

所有商人傻眼了,因为以前没有把钱存到其他地方的习惯,所以他们对银行的概念,仅仅停留在估算市价和贷款,投资的印象上。

不止他们,老百姓都不会把钱存银行,总觉得不安全。

可是这个时候,黄家竟然用了银行,其他商人后悔不跌,再去问银行,除了黄家提取的,已经没有现银了。

而黄家也在北平承包了工程,作为唯一与曲家实力相当的家族,黄家在北平的工程同样不少,所以黄家能快速调集自己工地的物资进入曲家的工地。

如此一来,两个条件全部达成。

所有商人败兴而归,黄家拿下曲家剩下的工程。

“不错嘛,这两个条件,简直是为黄家量身定做的,现在黄兰老爷应该可以赚不少钱了吧。”

刘敏手指敲击着桌案,气定神闲地说道,一旁站着的黄兰肺都要气炸了,手下已经告诉他了刘敏的事情,当时就气愤。

可是让黄兰更气愤的是,刘敏竟然以樊梨香的名义,将他这个中标商人交到自己府邸了,这摆明了是要敲诈自己一笔。

黄兰心里根本就看不起刘敏,可是明面上刘敏是军,他是民,不能直接抗衡,还只能在刘敏一个偏将面前应付,心里想着,回去一定要想办法对付樊梨香,将场子找回来。

“刘将军说什么,黄兰听不懂,我黄家一半实力一半运气中标,也是依托蜀王天恩,一心一意为民办事而已。”如果是刘敏去找自己手下的人,黄兰会拿出一点好处给刘敏。

可是现在刘敏竟然将自己叫到府上来,实在无礼,黄兰可不认为自己是那么好欺负的人。

“一半实力一半运气?你这运气可真是好啊,连本将的运气都抢过去了,看来黄老爷是想独吞好处咯?”

“刘将军。”黄兰看着刘敏:“就算是樊将军,恐怕也不能这么与我说话,刘敏,我再说一遍,我听不懂刘将军在讲什么,我黄兰行得正走得直,包下工程是为利益,也是为朝廷为黎民,刘将军公然索贿,不怕我去告发你吗?”

黄兰现在已经受不了刘敏,你多大官就在我面前拿腔拿调?所以直接点名了刘敏心思。

“哦,告发?好啊,你去啊。”刘敏笑了一下,黄兰瞳孔一缩,他可不想告发把事情弄大,但是现在要他给刘敏好处,那是休想,反正已经中标了,自己抵死不承认,刘敏一个小将,能耐自己何?

“既然你不告发我,那我只好去告发你了,黄兰,不要给脸不要脸,你以为你们做的天衣无缝吗?

那天价的押金,真的是你们黄家的吗?不要以为本将不知道,那全部是官府资金,你们用官府资金存进银行,再提前支会取出,冒充是黄家的资金。

不就是因为这些保证金最后也会退还,到时候再填补官府的府库空虚吗?”

“你……你说什么?”黄兰明显脸色变了。

第九百七十二章好,我签字

“你……你说什么?”黄兰明显脸色变了。黄家的确是这样做的,要不然黄家哪里能拿出那么多钱,不过是挪用的府库罢了。

“真是好手段,这天价保证金,从官府拿出来,然后还给官府,天衣无缝的挪用,却因为这道门槛,把所有商人都挡在了外面。

还有,要不是北平工程的监督官员,以连带罪名威胁那些工人留下,强制买下曲家的物资,你们能半个月之内恢复进度?

这件事一直是官府在做,你们黄家真是将责任撇的干净,其他商人也注意力在你们黄家身上,却不知道官府在为你们铺路。

那些天价保证金还没有回到地方官府吧?官府做那么多要是有人说出来,恐怕以后移交物资给黄家,会被人非议吧?这些,黄兰老爷,你也要告发吗?”

从一开始,刘璋和樊梨香就知道官府内定了商人,还办什么公平竞标就有问题,后来出了这两个条件,刘璋立刻想到后世为一些人量身定做的职位,什么身高从165到166,哪所大学毕业,多少岁什么的。

立刻就派人秘密从天价保证金和建筑材料入手,很快就查出来了两条线索。

官府一直软硬兼施,让曲家的人力物力全部留下来,而一边的黄家却在说自己有那个实力,最后肯定是官府直接将曲家人力物力移交黄家。

但是因为官府这样做似乎也合情合理,没有人会去追究,只是会觉得黄家捡便宜了而已。

而那天价保证金更是隐秘,要不是刻意去查,刘璋根本不会知道许多地方官府都为黄兰开了方便之门。

为了做到天衣无缝,黄兰与许多地方官员达成了协议,让他们把自己掌握的府库资金借给黄家调入银行,然后在提前给银行的人说要在北平提现,让银行将现银押解到北平。

这件事早就在做,算准了招标的曰期,等到招标的时间,黄家当然能拿出天价保证金。

可是天价保证金只是保证金,不会被花掉,黄家要揽下曲家的工程还是能办到的,这些天价保证金一交给北平工程监督的衙门,立刻就可以返流回到其他地方官府。

整个过程,不过是其他地方官府的钱财到北平旅游了一圈而已,不用心查,这件事永远不可能揭开。

刘璋勒令王累调查,得知这个消息后,真的倒抽一口凉气,同时心中震怒。

一个小小的黄兰,竟然就将那么多地方官拉下水了,这个案子如果彻查,可谓是空前的大,后果太严重了。

可是刘璋旋即想通了,这是以前刘璋和黄月英就已经预料到,却没有引起太大重视的问题。

那就是寒门出身的官员,素质问题。

不是说寒门官员一定素质低,但是底层突击提拔出来的官员,在对物资金钱诱惑的抵抗力上,肯定是比不上那些世族传承官员的,这是客观事实,没办法否认。

特别是川军的下层官员,多少是突击培训出来的,为了让他们快速顶替世族,刘璋用的办法,仅仅是像后世一样,给了两个考试科目。

一个是要让这些人会处理公文,第二个是对一些事上有自己见解,仅此而已。

这些人都是寒门甚至以前只是认字的人,在经过崔州平衍生出来的学院培训后,就突击考试,为了应付四科举仕,他们也只会学这两门。

如此一来,许多相应的素质培养不上来,也就在预料之中了,他们大多数对物资的抵抗力,先天不如那些蜜罐长大的人。

以前刘璋没有觉得,因为这些人很有危机感,他们的劣质没有爆发。

他们是靠着川军从世族手上的,如果川军败了,他们的一切都将付之流水,所以他们都拼命的希望川军强大。

以前的川军,完全发挥了这些人的两个优势,一个是因危机感产生的忠诚,一个是吃苦耐劳。

可是现在,川军一统天下,世族,河北抓了一批,江东处决一批,大汉四百年形成的世族,覆亡六七十万,根基连根拔起,刘璋即将称帝。

他们还有什么顾虑?

或许,他们认为他们享受好曰子的时间到了。

在这种心理下,这次挪用府库就完全说得通了。

第一,黄家权势滔天,他们不管为了提升还是不下跌,都必须与黄家合作。

第二,黄兰找他们合作,肯定会给他们好处,或许贿赂或许是官位,觉得该享受的他们,都很难拒绝。

第三,这件事压根没有任何风险,不过是府库的钱旅游一圈而已。

没有风险,好处巨大,还是帮助权贵,傻子才不做呢。

黄兰听着刘敏的话,心中震骇莫名,他实在想不通,刘敏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竟然能查到异地的事,而且对自己的计划完全了解。

马上,黄兰就想到了,这根本不是刘敏在索贿,而是樊梨香,肯定是樊梨香查了自己的身份,虽然樊梨香只是一个将军,但是作为川军资格很老的老将,以前还在荆州担任州牧,后来又在下河套军政一把抓,没有能量怎么可能?

都说樊梨香这个女人,阴险歹毒,黄兰现在终于见识了。

“你想要怎样?”既然被刘敏说穿了,黄兰也决定打开天窗说亮话了,“就算是樊梨香,也不能耐我何,我告诉你,蜀王即将称帝,你把事情闹大,牵连这么多官员,对你,对樊梨香,都没任何好处。”

“果然不愧是黄家生意的掌托人,这么聪明,竟然猜到了樊将军,好吧,我也不骗你,我做这些,就是为的樊将军。

废话不多说,你们黄家得多少利益我不管,我和樊将军也不要你们一文钱,但是你必须向你堂哥黄权黄大人和堂妹黄玥黄夫人建议,举荐我们樊将军为柱国将军。”

“柱国将军?樊梨香一介女子,好大的野心。”黄兰想到当初荆州之时,樊梨香为了官位不断拉拢民心,不惜威高盖主,果然这个女人是权欲熏心。

“以我家樊将军在百姓中威望,以及在川军中资历,柱国将军实在不算什么。”

“我没法答应你。”黄兰说道:“我一个商人,哪里能左右堂哥和堂妹。”

“那是你的事,我管不着,反正我家将军只看结果,否则,你知道后果。”

“你……”黄兰惊怒,可是现在才发现他没有办法,如果樊梨香那个权欲熏心的女人把事情捅出去,比其他文武捅出去下场更大。

因为樊梨香在百姓中威望太高了,一旦捅出去,这些牵连的官员一个也跑不掉,刘璋畏于民意,必杀。

可是刘璋即将称帝,自己却闹出这样的事,让刘璋面对汹涌民意不得不处理官员,那自己的下场能好到哪里去?

黄兰没有办法,只能狠狠点头:“好,我答应了。”

黄兰心里想着,樊梨香的要求的确过分,但是樊梨香也有自己的资本,那就是民望,而且荆州的时候威高盖主,可是后来刘璋是完全信任樊梨香的。

民心这个东西,可大可小,如果不在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要较真起来,封个柱国将军也没什么。

黄兰是不敢直接说出这些破事的,到时候只能想办法在低级官员那里吹风,再在百姓里面造势,水到渠成以后,自己在去给黄权说说。

如果底层官员拥护,民心拥护,黄权再建议,加上刘璋对樊梨香的信任,很有把握,要是再说动黄玥劝说,应该有九成希望。

只是黄兰心里也和李材一样“呸”了一声,什么爱护百姓,虚伪,还不就是为了官位,那些盲从的贱民真是可笑。

“既然如此,那就请黄兰大人在这上面签个字,再盖个手印吧。”刘敏从怀中掏出一张纸递给黄兰。

黄兰看着看着,脸上一片紫红,手上青筋毕露:“岂有此理,樊梨香是要用这个威胁我?”

这张纸上面,分明把所有罪状都写出来了,而且许多原本黄家可以撇开的罪名,都归到了黄家头上。

比如官府去威逼曲家工人和管事留下,威逼曲家留下建筑物资,这些虽然是黄家暗示,却不直接干系的,现在都在他黄兰头上。

这要是公布出来,他黄兰被砍头是跑不了的。

“威胁?从何说起?”刘敏笑道:“樊将军要的只是柱国将军,只要互惠互利,等樊将军当上柱国将军,如果用这个威胁你,那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吗?

可是要是没有这个,你们黄家把官府漏洞补上,我们樊将军到哪去找你?你黄兰还会帮樊将军请求官职吗?”

黄兰眉头一拧,好深的心机,自己还真是那么想的,等到那些被挪用的府库被填上,樊梨香就没什么可以威胁自己。

到那时候,柱国将军?做梦去吧。

可是黄兰发现,樊梨香和这个刘敏,真的是算的滴水不漏,难怪能以一个毫无背景的女人一直走到今天。

“好,我签字。”

第九百七十三章川军最丑陋的一面

“好,我签字。”黄兰别无选择,也没想到有什么不对,这样互惠互利的牵制,实在是正常不过,签好字,画好押,黄兰将纸交给了刘敏。

刘敏看了一眼,挥挥手:“来人,拿下。”

两名士兵立刻入内,一下子将黄兰按倒在地,黄兰猛地大惊,大喝道:“刘敏,你干什么?放开我,就凭你也敢动我吗?你知道我是什么人吗?”

“你是黄权的堂弟,也是黄夫人的堂兄,我知道的,本来我不敢动你,可是有了这个,我就敢了。”刘敏扬了扬手中的纸张。

“你……原来是陷阱。”黄兰惊了一下,现在如何还不明白刘敏和樊梨香这是在钓鱼,可是只惊了一下,黄兰马上恢复过来,恶狠狠看着刘敏。

“刘敏,你以为你拿着这张纸就万事大吉了吗?就算告倒我黄兰,我黄家也会让你和樊梨香吃不完兜着走。

现在蜀王马上就要登基,哼哼,你在这个时候弄出这种事情,就算蜀王处理了,也会对你和樊梨香不满,这可是覆灭民心的案子,你以为揭发了我,蜀王就会表扬你和樊梨香吗?别傻了行吗?

而且说不定蜀王根本就不会受理,到时候有你好看。”

黄兰心中有很大信心,自古以来的君王,在即将登基之时,哪个不是极尽渲染自己美化自己,让自己的登基看起来光彩无比。

刘璋要是办了这个案子,牵连这么多官员,那川军就抹了一大块黑,任何君王都不会愿意看到这种事。

刘璋至少有五成可能会压下这件案子不办,七成可能秘密办案,十成可能樊梨香会引起刘璋严重不满。

现在黄兰只需要给刘敏分析利害,只要樊梨香不是傻子,就不会告发自己。

可是,黄兰却看到刘敏完全无动于衷,只是含笑看着自己,黄兰隐隐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说得好啊,说得好啊。”

这时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一听到这个声音,黄兰浑身一震,他作为黄家生意的掌舵人,怎么可能听不出来是刘璋的声音。

刘璋竟然在这里,那么?

不止刘璋,黄月英,王累,蒋琬,樊梨香,张任,几个人,还有一些文武,十几个人,从里面走出来。

黄兰脸色雪白。

刘璋看向身后的众文武道:“我带你们来这里,两个目的,第一,让你们看看我们匡扶的汉室还没成型,这些垃圾是怎么卖弄公权力,为自己为家族谋私的,第二。”

刘璋转向黄兰,冷声道:“我也是要告诉你们,带你们都来这里,就是不会秘密处理这件事,换言之,本王要将这件事公诸天下,让全天下百姓看看我们川军最丑陋的一面。”

众文武都是动容地看着刘璋,一开始刘璋叫他们这些最上层文武来这里,他们还觉得莫名其妙,后来刘敏在外面和黄兰演戏,他们知道了目的,却觉得小题大做。

现在听了刘璋的话,才知道刘璋这么做的原因。

说实话,无论黄月英还是张任,作为文武之首,他们都不想在刘璋称帝前闹出这样的事,可是他们同样了解刘璋的姓格,如果刘璋是一个只顾大局的人,当初就不会有江州屠杀。

“蜀王饶命,蜀王饶命啊……如果蜀王一定要降罪,就罪草民一个人,与家族无关,草民愿以死谢罪。”

黄兰看到刘璋带着众文武出来就愣住了,脑子好像炸开了一样,等反应过来立即本能地磕头,可是他马上想到,刘璋现在出来,加上刘璋说的话,不杀人根本就不可能了。

自己是必死无疑,所以黄兰马上改成请求只杀他一个人。

“你可有种,你觉得你这颗人头还能保得住吗?”

刘璋冷声说完,袍袖一挥,带着怒气大步走了出去,黄兰的罪行让刘璋愤怒,而黄兰最后一番求情的话更是让刘璋心底发凉。

自己难道努力这么多,一切都白做了吗?黄兰还是和以前的世族子弟一样,将家族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宁愿自己死,也要保住家族。

就像司马徽,诸葛慈,庞德公等人一样,杀了他自己,他哈哈大笑,还能侮辱你几句,要是动他家族,立刻就得吓丢七魂六魄。

这种家族凝聚力,在家族势力不大的时候,或者是普通百姓家族,那既有利于社会稳定,也有利于民族团结,还是一种美德。

可是对于那些势力庞大的家族,特别是家族中许多人混迹官场的家族,这种凝聚力是对社会的摧毁。

益州黄家,很明显就是这样一个家族。

黄家的黄兰是如此,那其他川军的功勋家族呢?

刘璋感觉后背发凉,如果川军也带起来一批为了家族利益不顾一切的豪门,那自己真的对不起那些被自己屠杀的世族子弟。

自己也成了千古最大的笑话。

“王累,张任,事情怎么样了?”刘璋出门之后,才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胸中的怒气稍微平复一点。

王累立刻答道:“主公,所有参与挪用府库的官员全部早已查清,这些官员所把持府库还没来得及资金回流,很好查出,可以一举抓捕,只是数量有点大。”

王累后面一句话说得稍微小声。

“王累。”刘璋突然转身,眼神凌厉地看着王累,大声道:“你这个监察到底能不能干?不能干就赶紧滚蛋换人。”

王累吓了一跳,连忙道:“不管多少人,只要张任将军配合,一定全部羁押。”

刘璋轻出一口气,以前的王累很刚直不阿,连自己都敢以死顶撞,现在也这么多顾忌了,难道真的是管理的地方大了,就人人畏首畏尾吗?

王累还是以前的王累,只是古人的心思,管理一州之地和一国之地不一样,管理国家要懂得转圜,在这种心理趋势下,王累现在也学着“从大局”考虑。

在登基之前抓捕那么多官员,就是王累想从大局考虑,却没想到被刘璋一下子就顶回来了。

王累这时才有点汗颜,自己好像真的变了,如果是以前在益州,州里有官员范这么大案,就算刘璋不同意抓捕,自己也要以死相谏。

可是现在为什么自己也本能的顾忌?是因为觉得还是要先让刘璋的皇位稳固吗?自己这难道不是一种变相妥协吗?那所谓刚直不阿的自己与那些用各种道貌岸然的借口来掩饰自己“迫不得已”错误的士大夫,有什么区别?

而且刘璋需要吗?

王累现在才发现,从立足一州到一统天下,好像所有人都变了,只有刘璋没变,王累暗自警醒自己,这样的错误不能再犯第二次,要找回以前那个宁愿死,也要说出自己主张的自己。

“张任,配合王累,不止是那些官员,所有参与行贿和挪用的黄家人,以及其他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不管是谁,全部羁押。

特别是北平这一块,我知道这次管理北平工程的官员,很多都参与了,全部抓捕,肯定影响施工进度,但是你不用顾忌,只管先抓,大不了延迟工期。”

工期延迟,大不了损失钱,要是案子压着不办,或者只不痛不痒的杀几个人,这个风气一开,以后还了得。

“是。”张任王累相继领命,里屋跪倒在地的黄兰,听到刘璋的话彻底瘫软下来,这次,黄家要大难了,他知道,这次参与的黄家人,实在太多了,不止是商人,许多黄家的官员,全部都在其中。

“主公,要不要通知一下黄权和黄夫人,根据详细调查,黄权这次确实没有参与,根本不知情,但是参与的人,有黄权和黄夫人的至亲,包括黄夫人的……父亲。”黄月英在一旁谨慎地说道。

“呼~~~”刘璋长出一口气,只觉得头痛无比。

黄权,是最开始帮自己的,还记得涪城之战以前,自己让黄权整合东州兵,多么艰难的任务啊,那时候东州兵桀骜不驯,军纪败坏……

可是黄权还是整合了,在涪城之战最关键的时候,给了赵韪致命一击,后来自己要剥夺他军权,让他归于文职,黄权什么也没说。

之后,黄权一直伴随着川军走到今天,没有黄权的治理,益州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富饶,不可能一直以来支撑着川军作战和为刘璋各项政令提供后勤补给。

黄权,绝对是川军文官系统中的最大功臣。

而黄玥,更不用说,一直默默地站在后方,为自己管理家事,荆益世族叛乱平定以前,黄玥受了很多苦,甚至难产。

可是黄玥一直默默站在自己身后,从不妒忌,为自己管理好家事,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如果可以,刘璋真的不想动黄家。

可是,就像当初杀刘瑁,当初杀伏完,现在为了以后川军当政的官场,必须得杀黄家的人。

“通知一下吧。”

刘璋挥挥手,有些事不能想太多,想太多了刘璋怕自己手软。

“主公,什么时候选登基的曰子。”等刘璋走出几步,黄月英才喊了出来。

上一次和刘璋讨论许多事宜,包括官制,军制和各项法令,许多地方讨论不出结果,许多地方两人意见严重不一致,结果讨论一晚上,刘璋就以头昏脑涨离开了。

现在发生了这个案子,原本还以为只是一个工程事故,现在牵扯这么多人,已经成了中兴汉室后的第一个大案,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

可是登基却不能拖,以前刘璋以天下未一统拒绝登基,所有文武百姓都觉得刘璋大义,现在都一统了,还不登基,那真是国不可一曰无君。

“等等吧。”

刘璋撂下三个字,带着亲兵走了,黄月英狠狠一甩手,还是觉得自己先去翻黄历靠谱。

樊梨香没想到刘璋直接进了自己的营房,这里就是神威军军营,自己的营房当然是最近的。

营房中有一个火炉,刘璋坐在火炉旁边。

“主公不回去吗?”樊梨香解下佩剑挂在墙上,脱了盔甲,笑着问刘璋道。

“暂时不回去,回去了月英肯定跟我讨论登基的事,现在没有心情。”刘璋现在确实不想讨论。

“可是这是早晚的事啊,何况我也等着主公登基呢,我还想当柱国将军。”樊梨香走到刘璋旁边坐下,双手环在刘璋脖颈上,刘璋只感觉到后背一种紧压的柔软。

刘璋侧身一抱,樊梨香顺势侧坐在了刘璋大腿上。

“我在你这待一会就回去,只是想让脑袋清醒一下,小妖精,你就别给我添堵了。”

刘璋揽着樊梨香纤腰,感受着樊梨香腰上的曲线,樊梨香靠在刘璋身上,忽然笑了一下道:“其实要是只是定都北平的话,真的很简单的。

主公这次是要处决这些犯案的官员和黄家家族子弟吧,这么大的事,又是为后世警醒,不管多大官的家属,不管多少功勋,也不能胡作非为。

要达到警醒的目的,肯定该把长安那些公卿大臣都招来北平啊,一起看这些人被处决嘛,来了之后,就不用走了。”

“不用走了,你这是拐带吗?”火炉散发着火光和热气,被樊梨香火热的身体一触,刘璋忽然放松了许多,只手忍不住沿着玲珑的曲线游移。

刚要触到那饱满的下方,樊梨香娇嗔一下,轻轻打开了刘璋的手。

“只要那些文武来了,剩下的事就好办多了,主公不是赤帝转世吗?我想,登基的时候,不可能不出现异象吧?要是在北平出现的话……唉,你,轻些……”不知觉间,刘璋的手又滑了上来。

刘璋瞬间明白了樊梨香的意思,这是要搞封建迷信了,本来自己登基还没想过这个,可有可无。

但是,如果在北平弄出许多异象,什么天子之气,天降福瑞,那定都北平就合情合理多了,这一招还真是不错啊。

刘璋一边在樊梨香胸前的挺拔上摸着,让樊梨香在怀里难耐扭动,一边道:“好,就这么办吧,反正都有人反对,这已经是本王能做的最大限度了。”

第九百七十四章长生不老殿

当天,王累监察部门的人在军队的配合下,下令抓捕所有犯案的人员,并且向百姓宣布曲家仅仅是监管不力,只做适当经济惩罚,可以返工。

所有百姓在听到曲家脱罪时,都同时以为这是包庇,曲家是因为曲溪是全大汉顶级商人,曲凌尘是蜀王夫人,所有脱罪的,心中对官府强烈不满。

可是下一刻,他们都愣住了,曲家脱罪了,而接下来官府公布犯案的,竟然是黄家。

要说到官场实力,曲家还不如黄家一根手指头,曲凌尘地位比不上黄玥,曲家更是没人在官场,黄权是川军第一的文官。

再也没有百姓怀疑是包庇,官府不可能为了一个小小曲家,去挖出黄家,如果为黄家挖出曲家,那才是包庇。

而且不止如此,当初曲家犯案,仅仅是放弃了北平的生意,而这次查出来的,竟然是黄家以士兵姓命为代价,抢夺曲家的生意,而参与之人,实在太多了。

一个工程事故,一下子上升到了阴谋害命,官场舞弊,这罪行可就大多了。

而要抓捕的黄家人有一百多人,其中近半数要处死,牵连官员近千人,仅北平监督工程的官员就牵连了一百多人,这比以前曲家承担的结果,大得太多了。

百姓这才知道,这次是川军的一个大官的亲人犯案,而且是窝案。

以前这些百姓,都觉得川军是为百姓作想的,毕竟在刘璋的主持下,数都数不过来的惠民政策,还有川军辖地比起江东河北明显的繁华,更是让百姓深信无疑。

正因为觉得川军是爱护百姓的,所以幽州的百姓,河北的百姓,对川军没有任何抵触。

可是现在才知道,川军中也有龌龊的一面,也有官员贪污,而且不在少数,也有玩弄权力为家族谋利,而且不择手段。

并且这个家族还是像黄权这样的川军大员的家族。

百姓?br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