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昐把手帕给他“擦擦你头上的汗,小心再着凉了。”
弘昀接过,小声道“我刚才在外头碰到佟三爷了。”
隆科多
弘昐和弘时对视一眼,弘昐道“他亲自到的”
就是这样才奇怪。隆科多的儿来了都不合适,他的孙才跟弘晖同辈呢。
弘昀跟着又放了个大雷“他们家好像也有女眷到了,刚才我的人看到有骡车开到后头去了。”
他既然看到隆科多了,自然就想看看是怎么回事,所以刻意多陪着弘晖站了一会儿,帮他待客嘛。
弘时见弘昐听了没反应,不快道“三哥这样做也很大胆吧二哥你怎么不说他”
弘昐正在想心事,随口应了声“嗯。”
弘昀冲着弘时笑。
弘时也不纠结这个,他就好奇跟隆科多一起来的是谁按说当公公的不会带着儿媳妇、孙媳妇一起出来做客吧可隆科多的福晋两年前已经没了。他倒是有个闻名遐耳的侍妾,牛得京里无人不知。
不过那也就是个侍妾。出身低,卖身的奴婢之流。隆科多再厉害也不能给这么个没祖宗的请诰命。
难不成隆科多真把她带出来应酬了
弘时对这个比较感兴趣,他跟弘昐和弘昀说两人都没反应。
弘昐喃喃道“他什么时候跟佟家这么熟了”
弘昀笑道“恐怕大哥就是在等这位才一直在门前站着的。”所以他们兄弟几个过来,他都没陪着进来。
大门前,弘晖亲自陪着隆科多进去。
“好,好,好啊”隆科多须发皆白,虽然已是老态龙钟,但说起话来声音还是大得惊人。他用力拍着弘晖的肩膀说“像你爷爷你这孩,有先帝之风啊”
弘晖扶着他道“您谬赞了,没想到您会亲自过来。”
两人老的慈爱,小的恭敬,相携进去时,因隆科多的辈份在这里放着,席上的人纷纷都站起来迎接。
弘昐三个也一样。看着弘晖跟隆科多站在一块,弘时悄悄道“他这是想给自己认个亲戚”
嫌乌拉那拉氏太不用了,抱上了佟佳氏的大腿
第482章
圆明园,洲清晏。
屋里燃着香,四爷和李薇隔着炕桌坐在榻上,腿上搭着皮毛毯,在毯下她把脚踩在他的腿上取暖。
窗外的天突然阴了,屋里一暗,四爷就把头抬起来了。李薇让玉烟去把灯点上,自从有了玻璃窗后,白天屋里几乎就不亮灯了。
“弘晖是今天请客吗”他突然问。
李薇也不确定“是吧”转头问玉烟。
还是玉烟记得清楚,点头说“是今天。”
四爷放下折,取下老花镜,笑道,“弘昫就没闹你”
听这意思,弘昫应该去闹他了。
李薇道“我怕天太冷了就没让他去,等开春后暖和了再让他去大阿哥府上玩。”之前弘昀开府,弘昫去他三哥府上玩了一天,从此就记住了,弘时还给他许愿说等他开府了也让他去玩,玩三天。
不想弘晖先开府,弘昫就想多玩一次。
弘昫出生后就跟弘晖没见过几面,他不像弘昤。弘昤还是在宫里长起来的,还进去尚书房,对弘晖和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有体会。弘昫却是落地就在圆明园,长到现在都没离开过她身边半步,也没回宫住过,对弘晖的印象大概跟弘晰、弘晋他们差不多。
弘昫去缠四爷,他不但不生气还很高兴。
“朕跟他说让他来找你,大概是知道你这里说不通,干脆就不来了。”四爷笑着说。
看他的心情好像不错,还提起让人送了御厨过去侍候,说到开心了,他也不批折了,让人送米酒团过来吃。
才吃过午膳没一会儿,李薇是一点都不饿。不过酸酸甜甜的米酒很好喝,鹌鹑蛋大小的糯米团一碗也就三个,吃了也不算什么。
她陪着四爷吃完,送他去勤政殿了。
玉烟道“万岁爷的心情好像不错。”
他的心情好了,园里才会是大晴天。就算近几天因为下雪,天一直阴着也没关系。
李薇让人又去问一遍炭火,逢到下雪就会有炭火不够用的。她干脆定了死规定,主的屋一天能点四盆炭,宫女太监等的屋一天是两盆。照这个标准去拨炭,竟然比往年还节省了一千八百多斤。
可她问玉烟,她以前当差的时候一天只敢点一盆。
“平时在主身边当差时根本用不着火盆,都是回去睡觉时点一盆烘烘屋,睡觉前就熄了。下人的屋里不许点炭盆过夜。”她道,“听说以前有烧炭闷死的。”
主们的屋里就算点火盆也不会把门窗紧闭,来往侍候的下人会不停进出。宫女太监的屋里多分一盆,则是想着能让他们富裕点儿。
所以她当初核定时还是放宽了标准的。
四爷知道后问她是怎么算的。她道“先算出一个火盆放多少炭,能烧几个时辰。”
然后算一下有多少屋需要用火盆。人数是一定的,主有多少,宫女太监们都是几个人一个屋,这都能算得出来。
按时辰算出十二个时辰里要烧几盆炭,再乘以人数和天数,结果就出来了。
没想到竟然跟以前宫里耗费的炭数差上一千八百多斤。
四爷叹了口气,给她改了个数。在原本她算出来的数上又添了一千斤,道“照这个发下去吧。”这样跟原来的数就只差八百斤了。
这就不起眼了。算上宫里今年少了两个太妃,孝敬皇后去了,长春宫也锁了,弘晖还出宫了。主们几乎都不在宫里住了,这八百斤的差额就显得不算什么了。
她让人照着这个数去内务府领,吩咐完见四爷好像霜打得茄似的,凑上去握着他的手说“都说不聋不哑,不当家翁。爷就是这天下的大家长,当大家长的对小辈们就要该宽该放的就放过去,慢慢教就行了。”
教不好的就换掉。
四爷替她改数字,就是怕她刚上台就掐了别人的财路,让别人怨恨起来给她使绊。所以他宁可用这一千斤的炭来喂饱这群蛀虫。
不过喂完他就郁闷了。
他听了她的话倒是笑了下,握着她的手摇了摇“是啊,朕不必跟他们计较太多。”
“就是,咱等着秋后算账。”她添了句,替他出气。
“哈哈”他笑道,“对,秋后算账”
勤政殿暖阁里也是暖意融融。不过张廷玉进来后闻到的不是平常闻惯的熏香,而是桔香,再一看殿内角落里摆着的熏炉里好像让人放了很多桔皮进去。
四爷问他“大阿哥今天在府上宴客,都有谁过去了”
张廷玉没接着帖,大阿哥这次请客一个朝臣没叫,叫的都是自家亲戚。无奈姓爱新觉罗的就有不少,还有很多跟皇家联姻的皇亲国戚,听说大阿哥府前两条街外都让堵了。
不过他让人去打听的时候听说是没这么夸张,只堵了一条街。
张廷玉掏出一本折,他不但把今天去吃席的都给打听出来抄下姓名,还把去送礼的也都给抄下来了。他捧着折恭敬的跪下,“臣打听出来的都在上头了。”
他盯着地面,看到一个太监过来,手上的折就被拿走了。
四爷接过来翻看,就由张廷玉在下头跪着也不叫起。
暖阁里铺着地毡,跪下来倒是不冻腿。张廷玉不敢抬头,只敢盯着眼前方寸之地。他听着头顶上的动静,屋里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万岁仿佛是怒极般把折拍在桌上,清脆的啪的一声,吓得张廷玉的心都猛得跳了一下。
又熬过不知多少时候,他才听到上头万岁淡淡道“退下吧。”
“臣尊旨,臣告退。”张廷玉起身倒退着出去,到了屋外被冷风一激才发现刚才身上出了一身的冷汗。
他刚要走,后面一个太监撵出来,手里抱着一件大斗篷,道“万岁爷道这天太冷了,赏了件斗篷给张大人,免得从这里出去再把大人冻病了。”
张廷玉赶紧跪下对着屋里谢恩,等他起来,太监抖开斗篷道“奴才侍候大人穿上。”
就在暖阁前,张廷玉恭敬的站着让太监把斗篷给他穿好,才一拱手道“臣告退。”
太监道“大人慢走。”
进来一趟就披着斗篷出去的张廷玉吸引了不少目光,那一道道艳羡的眼神让张廷玉更加的谨慎。
出了勤政殿到洞天深处,这大雪的天这里就没阿哥来念书了。他们这些军机大臣就暂时在这进而歇歇脚,写个折,备着万岁爷什么时候叫他们过去。
张廷玉回去后自然有人想过来打听下万岁的心情如何
张廷玉平时从不得罪人,虽然嘴也紧,但无伤大雅的事他也不会坚持到底。
所以来打听的人都心里有数,见他就打趣道“衡臣这一趟可是得了圣意了递上去的折,万岁看了肯定赞你了吧”
张廷玉却仿佛有什么为难事,一面皱眉一面点头,解下斗篷交给侍候的小太监去小心收好,端着茶不说话。
来人一看这好像是有内情,也不马上追问,而是陪着张廷玉说闲话。一直到用晚膳时才从张廷玉嘴里挖出来一句。
“衡臣道万岁看了你的折心情不好”这人不怎么信,张廷玉是披着御赐的斗篷回来的。不过转念一想,可能万岁爷就是觉得想让人都觉得张廷玉这折没有问题,这才赐了斗篷。
来人回去打听张廷玉那折上写得什么。虽然没打听出来,据说张廷玉写折时没让人侍候,连磨墨铺纸倒茶水的小太监都给撵到外头去了,等他出去后,听说那火盆里有烧过的纸灰。
可见确实是本要紧的折。
再打听下去就知道最近张廷玉好像对大阿哥宴客的事挺感兴趣,问了不少的人。
但凡看到张廷玉出来的神色的都去打听了,打听完这么一对照张廷玉在打听大阿哥宴客的事,他写了封不让人看的折,他的折递上去万岁生气了,万岁又不想让人知道他发怒还特意赐了个斗篷给张廷玉。
结论万岁对大阿哥宴客的事很不高兴。
其实人人都在猜,在孝敬皇后去后还不到半年,大阿哥就出了宫。这是不是说以前大阿哥一直住在宫里是因为皇上在顾忌皇后
皇上对皇后可是一片深情。皇后又多年卧病,所以皇上不忍再让皇后伤心,才一直让大阿哥留在宫里以安其心。
等孝敬皇后一大行,大阿哥就立刻出宫建府。
所以,大阿哥在传说留在宫里是因为他是万岁心目的储君之说,有些站不住脚了啊。
再有人把大阿哥宴客的名单一扒拉,怎么还有过气的佟佳氏听说八爷府也送了礼过去
爷府里,爷就挺不解的对十爷说“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还有,老八什么时候跟这大阿哥也扯上关系了”
十爷抽着水烟咕噜噜的不理他,爷随手拿起炕桌上的花生壳砸他,天女散花般扔到十爷身上。
十爷扫去飞到他头上的花生壳,没好气道“你不是也送礼过去了吗”
“我,我那是”爷顿时发现自己好像也不够理直气壮“我那是我不该送吗”他糊涂道。
两人你看我,我看你了一会儿,爷一拍桌道“这说的是我吗不对我跟老八能一样吗我多小心啊我我都”他比了个手势,“我就送了这么一点点。还是让弘暲过去的,我都没敢露面”
能不送吗
“那两个都送了,这个我能漏过去不送吗”爷很委屈。他送了弘昐和弘昀,不能跳过弘晖不送啊。
十爷“你送就没事,老八府上就不能送有这道理没有”
爷被问愣了,他刚才挺理直气壮的,怎么一回就被问住了呢他坐在那里道“你让我理一理啊”理完,他怒道“那不是现在传说万岁不高兴吗我这不是着急吗”
之前送的时候没觉得有问题,就是现在说万岁生气了,他才急了啊。
十爷鄙视道“万岁爷那边的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