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容易让人知道啊”傻不傻啊现在外头都说万岁对孝敬皇后情深似海,他们这些算是知道点底细的有一个信吗
亏得是孝敬皇后死得早,她要是敢活得比万岁还命长,那等万岁咽气前还不定会出点什么事呢。
爷也明白过来了,恍然大悟道“万岁这是想让人知道”
想让大家都知道,他在为弘晖请客的事不高兴了。
圆明园里,四爷似乎心情很好的让李薇赏几个人。
李薇让玉烟拿来房四宝,对他道“爷说吧,我记着。”
四爷在给百福刷毛,看百福乖乖的这边刷完翻个身,耳朵那里痒痒了就往他那边凑,他玩得挺欢乐,一直笑咧嘴露着牙。
“怡王,李璧,张廷玉。”他道。
李薇抄下这三个名字,问“赏什么呢”
四爷又念了一串,多数都是些没什么用的东西。像赏十三爷的就有珊瑚数珠一串,赏她阿玛李璧的竟然还有两块他用过的残墨。赏张廷玉的是最正常的了,赏了张家老太太一尊观音像和几本经书。
李薇抄完念了一遍给他听,他点过头,她才让人去开库房。
给李璧的残墨,她起身去书房拿。其实四爷用东西也没那么俭省节约,像是这种好墨,他有时为了试试就会磨来写几张字。不会说一个墨锭用完了才拿下一个。好墨越来越多后,就有这种用过几次剩下来的,他就会赐给下面的臣。
而且,能得这种残墨赏赐的,那都是在他心十分信任的臣。
亲近的人才不会介意收到他用过的东西。这是他的想法。
李薇觉得只要是他赏的就不会有人敢嫌弃。
说起来这三个人里头最奇怪的就是张廷玉。虽然他在四爷一登基就跟在四爷身边了,可是当时四爷挑他,应该是看在他没什么根基的上头。又曾经在先帝身边侍候过一阵,对御前侍候也算有些经验才留下他的。
四爷会在十三爷和她阿玛后面连他带着一起赏,难道是说张廷玉成了他信重的臣了
比起别人,张廷玉算是李薇有点印象的四爷的重臣了。所以她此刻看到的就是一位重臣的崛起吗
而接任李璧直隶总督的也是一个熟人,他叫李卫。
外面都说这是李家的族人,所以这个直隶总督还是李家的人在干。一般人听到这个都要跟李家划清界线了吧可这李卫居然跑去找李璧,还一口一个族叔,还说他已经写信回乡让家里查家谱了,说不定跟他跟李家还真是五百年前是一家呢。
李薇听到后不知是该做什么表情。
倒是李璧笑呵呵的跟四爷当个笑话说了,四爷也当个笑话笑了。
李薇
她觉得自己有时也有点想太多。
第483章
又是一年新年了。
前几天连着下了好几场大雪,这两天又放了晴。但天气却冻得厉害,屋檐下挂着一串串长长的冰棱。
弘昫找了个新的爱好,就是拿弹弓打冰棱。洞天深处、杏花村和洲清晏的冰棱都让他祸害完了,侍候的太监想出新招,竟然趁夜爬到亭上头浇水,好第二天冻出冰棱来给阿哥打着玩。
李薇知道后让人把那太监罚了一顿。
四爷好笑又不解,“好歹也是他们的忠心,你不说赏倒算了,还要罚”
“不能这样。”她沉着脸说,“弘昫爱打冰棱是游戏,但他们这样万一日后让弘昫习惯了怎么办他会被惯坏的。”一个游戏都有人能千方百计哄着他玩,等他长大这三观就掰不回来了。
四爷见她教育弘昫,说这冰棱就是那么多,少才显得珍贵,不然他要真是喜欢打冰棱,那也不必非要寻屋檐下的打,让人竖个杆上面挂一串葫芦,葫芦装满水再戳一小洞,流一夜肯定能冻出冰棱来。
“你若喜欢,额娘这就让人去准备千儿八百个葫芦,等明天就能让你打冰棱打到胳膊再也抬不起来。”
弘昫又不傻,当然立刻摇头说不用,还很乖的说“额娘,下回我一定骂他们。”
四爷含笑看着,等她放了弘昫出去,转头居然真的让人去做人造冰棱。
“朕还当你不打算惯着他呢。”他笑道。
“这东西不费银,回头做出来了让他们比着打着玩,都习惯了也就不打屋檐下的了,省得再把窗户打破了。”这两天各处送来说窗户被打到破洞的事可是层出不穷的,除了勤政殿那边能幸免,别处没有弘昫不敢去的。
因为要过年,园里读书的小阿哥们都回自己家了。弘昫一个就寂寞了,特别是弘时把弘昤叫走帮忙后,他就更没人玩了。
养了这么多儿,每个都有这一阶段。只要等到弘昫也大到哥哥们也愿意带着他就行了,在此之前大概有两年他要自己一个人玩。
人造冰棱第二天就做好了,园里的太监们做得比她说的还要巧妙。他们寻来园弃而不用的旧竹,切成一段段的再劈开,斜架在一高一低的两个杆上,上端吊一葫芦往下流水。一夜过去果然造出了上千个晶莹剔透的冰棱。
不说让弘昫打着玩,就算只是这么立在园里都能当一景来赏了。
李薇想起了水帘洞。
弘昫昨天灰溜溜的出去还当要夹着尾巴当几天的乖孩,没想到额娘还真给他造出了水帘洞。
李薇领他去看,道“让人爬到亭上浇水,一浇就是半夜。而且去浇水的肯定不是到你跟前来卖好的大太监。小太监们在这种天气里冻病了,园里再没有医药,一病而死都是可能的。”
弘昫并不傻,一听就明白了。
他道“他们还要可能会从亭上栽下来摔死。”冬夜寒冷,他们在亭顶上肯定不能像他出门一样点上七八盏灯笼。黑洞洞的,亭顶又是斜面,再加上他要浇水,亭顶上还可能结冰。
脚下一滑就有可能是一条人命。
如果说昨天挨骂,他还以为额娘只是担心他变成纨绔弟,今天才更能体会额娘的担忧。
“你们天生就是龙凤孙,不知有多少人要来讨好你们,他们削尖了脑袋钻到你身边来就是为了讨你们一乐。可是他们不是白白这样做的,他们今天讨你的欢心,改日就要统统从你身上赚回来。”
李薇揽着弘昫的肩,带他走过沿着湖边立着了数百个杆。
“咱们不能只等着别人来奉承,咱们要学会自己找开心。”她道,“你爱打冰棱,与其等着底下人想出花招来侍候你,不如你先想想怎么才能又不出事,又能开开心心的玩。”她拍拍弘昫的脑袋,“动动脑,比什么都强。”
说完,她告诉弘昫等过了十五,他可以请朋友来陪他一起打冰棱,还能比赛。
剩下的她就交给这孩自己去想了。
今年过年,她给四爷提议不要再劳动太后往圆明园跑,不如他们去畅春园陪太后。太后年纪大了,他们这些小辈辛苦一趟不算什么。
四爷道“好,朕听你的。”
到了新年这一天,李薇在畅春园陪着太后坐在楼上看戏,太后身边围着的都是皇室三代和四代。正热闹着听说四爷来了,太后愣了下,叫来李薇问“皇上今天过来了”
她听说的是今年太冷了,所以让皇贵妃带着孩们过来陪她,四爷还在圆明园。
李薇确实跟四爷说的是第一天他留在那边,初二再到畅春园来陪太后。她这边一愣,太后就看出来了,道“你也不知道啊。”
方姑姑早就在外面说皇上到的时候就下去了,此时匆匆上来,一脸的喜色掩都掩不住,走到太后面前跪下道“娘娘,万岁爷带着众臣和阿哥们来给您磕头拜年了”
太后一瞬间喜得眼睛里连连闪光,她对李薇道“你们啊,真是,何必这样劳动万岁呢”
李薇也赶紧说“皇额娘,万岁可没跟我说,想必是万岁爷念着皇额娘,想给皇额娘一个惊喜”
大年初一正是适合这样的大场面。
太后匆匆下楼,根本也来不及换衣服了,凝春堂外早就跪满了人。
四爷身后带着十几个阿哥跪在屋里,等太后坐定就磕头给太后拜年,山呼千岁。
外面的外男太多,李薇只能避到偏殿去。不过她在这里都能听到外面的声音。
“太后娘娘都高兴坏了,亲自下来把万岁扶起来呢。”玉烟过去看了回来跟她说道。
三跪叩后,不相干的人都被带到外头吃席去了。四爷不但把人带来了,还把膳房也给搬到这边来了,各种菜连着炉抬上车送到了畅春园来。
李薇本来还发愁这些人来了怎么安排席面,畅春园虽然备得有东西,但像这种席都是前一天晚上把菜都准备好了,第二天现做的只有主们的几桌而已。
她让人去一问,才放了心。
四爷扶着太后到里头来,跟着进来的像十三爷和弘晰这些人看到李薇也都纷纷行礼问安。
李薇还了礼再跟四爷打声招呼就去忙她的去了,这么多人,除了饭菜外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安排。最要紧的就是宫戏的人手不够了,大不了只让人在凝春堂唱给太后听,外面的人干脆只喝酒吃菜吧。
她匆匆出去,张起麟不一会儿找过来说宫戏和侍候的人手也都从圆明园开过来了。
这么说,四爷真是直接把圆明园那一摊都给拉来了。
按说,四爷不是个听风就是雨的人。虽然他貌似看着很冲动,但已经说好的事一般不会有太大改动。说好他是初二才来畅春园,就不会突然改变主意,还没来得及通知她一声。
李薇开始觉得这事不大对了。
张起麟还站在那里,她迟疑了下还是没有问他。
能让四爷突然改变主意,这事肯定小不了。等晚上没人了看他想不想说吧,现在重要的是不能让人看出来,今天绝对不能出纰漏。
她让张起麟回四爷那里侍候着,张起麟问“贵主儿可有话要带给万岁”
李薇“让他放心,外头有我。”
跟着她就看到张起麟仿佛是松了口气,又像是高兴得想说什么,最后他把话吞回去,恭敬道“遵命,奴才告退。”
玉烟和常青一直就在旁边等着,她道“常青去前头,跟弘昐交待下。如今事急从权,有什么事他都可以先决定,不必一一来问我。”
常青应声,她道“你就留在前头听弘昐的,拿我的牌去。”
常青身上带着皇贵妃的印迹,出去就能当她的脸面用。弘昐这个二贝勒在京里管用,但在园里可不管使。
常青去后,玉烟亲手端了茶上来,道“主不必忧心,不过是多几个人罢了。何况席上的菜和侍候的人都被张起麟带过来了,咱们这边使的也都是老人,万岁爷鸿恩浩荡,今天肯定能欢欢喜喜,泰泰平平的。”
李薇接过茶抿了口,就让人把四爷那边宴客的名单拿过来。她之前见过,但这会儿可复述不出这几百号人。
一面看名单,她在心里一面理出头绪来。
首先是车马。这些人是跟着四爷一起过来的,但畅春园这十年间可从来没有接待过这么多客人。何况
她看向窗外,此刻天上又飘起了雪。外面的地上雪化水,冻土成冰,只怕早就是泥泞一片了。
“让陈福过来一趟。”她道。
小太监跑得快,火速把陈福喊了来,李薇在他进门后也不多废话,道“门前只怕都乱成一片泥地了吧让人拿草来把地都给盖上,有积水和泥坑的地方容易陷马陷轮的,在申时过半前哪怕是铲也要铲出一条道来。”
圆明园跟畅春园挨得近,两个园都是一条大道。但圆明园前的路早在下雪前,李薇就想尽办法的让人维护,就是为了过年这几天能通行无阻。畅春园虽然也顺便维护了下,可是怎么都不可能跟圆明园那边的路相比的。
陈福闻言笑道“多亏贵主儿想着,奴才正发愁呢。”
原来那些跟着四爷一起过来的人有不少都是搭着别人的车一块过来,就是想省个功夫。此时似乎是看万岁要在畅春园侍候太后,不回圆明园去了,结果后来竟有不少车马想往这边来。
但畅春园附近的侍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