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已经在蒙古汗国称了汉,只不过他的称汗大典上,实在是没有多少风光。不似他的兄弟赵伏波称帝的时候,世界上强国的君主们,纷纷致贺。他称汗的时候,官员因为上次雪夜的杀戮,根本没有多少真正有本领的大臣。
不过这对赵旭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说。结果皇后海迷失,借机就把自己的大批亲族安排进了蒙古法国的朝廷,有了这样的朝廷,就可以试想想看,赵旭到底是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下了。
“嗯,把孩子看好,近期战事紧张,皇后我想你有空的时候也该多想想,如果挡住华夏军的进攻。如果我们挡不住的话,只怕天下之大,却没有我们可以容身的地方了!”
皇后海迷失答应起来的时候,温婉而又柔顺。就仿佛赵旭的吩咐他全都听进去了,可是在她的心中,却小小的这样说了一句。
“是天下之大,没有你容身之地了吧!”
第142章 立于不败地
要说到战争,皇后海迷失可就没有什么本领了。毕竟那可不是她的强项,否则当初也不必停靠赵旭的力量,解除贵由汗的两个儿子加上她共治天下,三足鼎立之势。
“即是如此,旭爷快去忙吧。我也赶紧召太医进宫来看看孩子,到底是不是有什么不妥!”
她的话听到赵旭的耳朵里,当真如同一个肾妻良母一般。赵旭的心从孩子身上挪开,又立即充满也忧虑。“华夏军”此刻正势如破竹,直奔蒙古汗国而来。倘若挡不住的话,赵旭知道自己已经无处可逃了。
可是挡起来,却又千难成难。赵旭在这连续的几个月里,用贺齐的罗斯大军四出征讨,整个蒙古汗国都已经臣服在他的面前。在“华夏军”进攻之前,赵旭把贺齐与刘千的大军,分别按照计划的那样,部署在了第一线。
15万大军据守的战线上,到处都是拒马以及战壕。凭心而论,倘若他们认真抵抗的话,或者对于“华夏军”来说,也要经过一翻苦战才能够取得胜利。
在这件事上,皇后海迷失提供的帮助就是,她通过自己的家族,招揽来大批愿意继续效忠蒙古汗国的大臣。这些大臣的部族,都交出不少士兵由赵旭使用。
赵旭用这些人在大草原上建立了许多的据点,就靠近在铁路附近。它们是一个个不大的,但却可以相互照应的堡垒。有它们的防护,想要从外侧突破并占领铁路,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话就会发现,这是一个让赵旭以及蒙古汗国损耗大量实力的机会。固然这些坚固的堡垒,有着强大的防护作用。但面对使用两节火车头,并安装了海军火炮与机枪的铁甲列车如何呢?
毫无疑问,倘若这些兵力全都是机动兵力,那么虽然不能给“华夏军”带来大麻烦,但小麻烦总会不断的。这一下他们被钉死在那些堡垒里,甚至哈桑还提议不要给他们配备过多的军马。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纯粹的防御部队,要军马做什么用呢。
而且这沿着铁路一字排开的堡垒,恰恰适当分散了赵旭手下的兵力。而且根本哈桑提供的情报,铁甲烈车上的重炮,连射击的距离以及方位都已经完成了计算。
如果赵旭知道这里面的事情,他就会明白这实在是一个歹毒至极的阴谋。只是工于心计的他,哪里知道哈桑如此安排的用意。反倒他感觉到,只要能够保得住铁路,那么他安排在前面的贺齐与刘千的大军,战有补给后退有道,如此安能不立于不败之地。
只是此刻,当华夏军真正到来时,更南边的被蒙古人占领的原先的金人之地,这时在“华夏军”的打击下,那真是摧枯拉朽不堪一击。也是,无论骑兵还是火枪,对付装备了机枪、大炮的军队,不堪一击那是必然的。
因此“华夏军”大军进攻的过程里,并没有遇到太多的抵抗。此刻的蒙古汗国则全面收缩了他们的防御,甚至金人的土地上,主要是过去的金人来防御的。
对付他们“华夏军”是一点也没有手软,即有徵、钦二帝之辱,又有多次掠夺、压榨之恨。这一次直接就是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一个不留。绝对不给金人留什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机会。
杀光男人之后,这个民族要不了一百看就不会在存在于世界上了。至于文化,将来博物馆里残片,就是他们的墓碑。当然,法有例个,金人也不全都杀光。其中有汉人血统而又可以证明,可以网开一面。
作为战俘,15年苦役服完了,才能够留下他们的性命。但他们与其他活着的人,将永远不允许使用金人的文字,永远不允许说金人的语言。
如果真的想要消灭一个种族,文化上的灭绝,将是最为彻底的!
“华夏军”所到之处,金人所有的文字、书籍,在经过挑选翻译之后,其余的全部一把火烧成灰。事实证明,金人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里的院士,看得上眼的文化,因此“华夏军”就如同野火,真的把金人的文化烧了个精光。
“犯我华夏天威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头次得到了彻底的体现。
与此相对应的,“华夏帝国”附近的曾经侵略过的部族,一起体验到了这种愤怒的结果。只可惜从来不懂得科技为何物的他们,面对机枪、大炮,被屠杀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出了国境,无所谓正义,不相关人性,在国际上原本就是适者生存的。曾经的窝囊废南宋,被侵略那是事实。那么这一次当复仇的长刀举起,砍下了胡虏的脑袋时,大家都不要叫“这不公平”。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不是一个公平的世界。只不过“华夏帝国”狠了点,一次给他来个全族死光光,永远也不必担心会遭受到报复。
随着“华夏军”五支大军,向“华夏帝国”周边的,曾经侵略过的部族进行灭绝式的报复时,许多部族害怕了。他们纷纷迁向远方,希望能够躲过“华夏帝国”的追杀。
只可惜他们不懂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拿了“华夏帝国”出口的连射火器的盟国,早已经等候在了国境线上。他们巴不得那些部族逃向他们那里,因为华夏帝国说了,人只要杀掉那么所有的财物全是他们的。
这与灭绝扶桑的手段相似,虽然手法残酷了些,但可以肯定在未来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任何国家来打“华夏帝国”领土或者主权的主意。也永远不会再打算侵略这个全球最大,人口最多,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尤其是这是全球心眼最小的国家,对付侵略唯一的手段就灭族!
赵旭的忧虑就是来源于此,相信任何人看到“华夏军”这样的行动时,没有不怕的。然而事实上,毁灭他们的,是他们自己的野心,谁也不要怪!
第143章 华夏军来了
“华夏军来了!”
这是伴随着赵旭的担心,在哈勒合林的街头巷尾之间一直流传的消息。随着“华夏军”的每一步进逼,这样的流言在哈勒合林就传播的更快。所有人都惶惶不可终日,因为“华夏军”清剿金人旧地的狠辣,随着商人们的到来,被传了个淋漓尽致。
“哼,你以为有钱就能解决问题问题?问题在于他们不要钱,只要命。想想,杀掉了人,钱依旧还是他们的。而且当年的金人那叫不长眼,大宋积弱是事实,但与大宋相比,金、蒙之族无疑是星辰与皓月争辉。现如今,华夏明主即出,天下大定已成必然,只是大定之前,金蒙等族的正场就可想而知了!”
在酒馆里,说话的是来自东南高丽的商人们。这些家伙无论高丽话、蒙古话、汉话都说的非常不错。身上穿着丝麻制作的华夏新衣,坐都会旅行车带着大队的马车,把货物一车一车从高丽运来。
按说,两国交兵,蒙古人完全可以断了“华夏帝国”的货物。但事实上,皇室、大臣、贵族们已经一日不可无加料雪茄,因此甚至此刻想要制止住“华夏帝国”商品的入境都不可能。底下的官员莫不贪酷,为了放行来自“华夏帝国”的商品,他们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这是非常传统的封建王朝,如同东方也如同西方,在进行宪政之前的所有封建王朝一样。上行下效的贪酷,全部人都人浮于事,且又对于整个社会漠不关心。同时道德水准下滑,表面上却是一派的欣欣向荣。
事实上历史早已经告诉我们许多次,这样的“欣欣向荣”,在稍稍的外力干扰干扰之下。内部立即就会出现群雄并起的纷争,加上外部的侵略,看似欣欣向荣的国家,顷刻间就哗啦啦的倒将下来。但人在局中迷的状况,却让这种事情在华夏大地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同样也出现在那些看似强大的封建统治国家里。
历史总是公正的,不会因为某人的喜好而改变它的轨迹。
随着“华夏军”越来越近,赵旭招来了他手下最主要的几个从,来商议如何与“华夏军”对抗的事情。这几个人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他们就是哈桑与张文谦,刘千与贺齐、赵河,外加皇后海迷失与香莲。
大约在赵旭的心中,他们是在这场战争里,自己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赵旭宫里的大殿上,此刻已经布置了一个大大的沙盘。上面各种各样的小旗林立,也有些堡垒的模型。而赵旭看着战场的局势时,却是一脸的一筹莫展。
哈桑带着张文谦,贺齐带着刘千。作为文武的双方,他们如同所有皇帝座下的文臣武将一样,看对方的时候都不大上眼。当然,事实上这不过是做戏而已。
做戏的生活,不会是好生活。好在这样的生活已经时日无多,要不了多久,一切都可以结束了。
“嗯,你们都来了就。眼睛敌军已经靠近我们,大战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暴发。只恐以后我们大家再难有相见之是,故今日把大家招来。一是再叙叙此战方略,二是大家再见见面罢。你们一个个都要小心行事,但愿事后我们大家都还在这个世上!”
赵旭的声音带着几分苍凉,这不免让来的人心里的感觉一起阴郁起来。他们相互之间看了看,知道今天恐怕真的是最后一次相见了。只不过是不是其他人,而是赵旭与皇后海迷失还有一个就是赵河。
此刻这里面的人,除过他们两个之外,其他人全都与“华夏帝国”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像是刘千,此刻早已经坚定了要做“足谷翁”的,他知道自己不能在乎其他任何人。不然此刻“华夏军”在金人故地进行的杀戮,难道是假的不成。
而且比起过去这些时常马蚤扰宋境的蛮族的手段相比,他们的手段更加准备、残酷。“三光政策”绝对不是人道主义的典范,但对抗侵略保境安民,这却是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最少赵伏波是这样想的,他绝对不会为了国境的安全,进行什么和亲的勾当。
相信这一次灭掉几个种族的行动,应该可以告诫世界最少3oo年。只要“华夏帝国”内部没有乱子,那么世界上将不会再有能够与之对抗的国家。
赵旭的话,让大家心境多少有些不好。这是因为他固然是个敌人,但终究是在一起相处的久了。固然赵旭也是个颇混蛋的而又心术不正之徒,只是这许久的相处,对于他们个人也还算不错。
甚至香莲看着赵旭脸上的忧虑,心中有了一瞬间的软弱。这也不能怪她,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赵旭做的事情,在香莲心中自然是猪狗不如的。尤其是在他们的孩子满月的时候,赵旭居然可以不相信她的话,不承认那个孩子的身份。
当然,此刻这件事也已经不再重要,赵旭要不了多久,就会在所有人的合谋之中死去。
“到时他的身边还有谁呢?”
香莲的目光,从长睫下悄悄探出去,看着赵旭心中叹息了一声。
这样的感情仅仅只是一瞬间,随后她心中的那种被遗弃的感觉,又被一旁抱着孩子的皇后海迷失的话打消了。
“大汗此言是对大家的勉励,那华夏军虽然凶恶,只是大汗和我都知知道,大家都是有勇有谋之士。如今汗国的命运就交到你们手上了,大家只管齐心协力去做。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之谓也!”
当皇后海迷失摆出当家皇后模样时,所有人心中刚刚涌起的那一丝同情,立即就烟消去散了。军师哈桑不等别人说话,他当先第一个控背弯腰,向赵旭请示下面的问题。
“他们,旭爷,他们此刻已经靠近了刘龙卫与贺龙卫的地界,我们是不是可以开始撤军了呢……?”
当然,不是真的要撤军,而是按照安排,今天他要与贺齐进行最后一次吵架!
第144章 最后的争吵
假如形容一下军师哈桑与贺齐的关系,他们就好像是两中小公鸡,只要见了面总是要吵两句嘴里的。事实上他们在赵旭的眼中,都是忠诚而又能干的。
如果不是军师哈桑自己投到赵旭军中,如果不是他想到的那种骆驼大车队的手段,如何能够使赵旭从勃撒罗顺利逃脱呢?赵旭能够活到今天,也还有一些哈桑的功劳。如果说哈桑为赵旭策划了一切,那么贺齐就真正是赵旭的左右手了。
当初在勃撒罗一役里,是他守的城,然后在守城战中受伤。在赵旭的眼中,这就是千金不换的忠诚。
忠诚问题,在刑不上大夫、法不责众犯的封建国家里,是皇帝必然担心的结果。当他们感觉到任何一个大臣的权限过大的时候,往往就需要考量的是对方的忠诚。而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行为,那就是文武的相互制约,扬文抑武也是必然的一种选项。
难道这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吗?难道这就是五千年文化的结论?
同样此刻的赵旭也没有看破这层道理,在他的想法之中,百姓什么都不是。重要是的官员们的忠诚,至于官员们如何鱼肉百姓,对他来说都不是大问题。但一个通番卖国的文臣、武将,这才是他担心的人群。
封建皇帝们因为同样的担心,给了官员们上下其手的机会,给了他们刑不上大夫,法不责众。最后的结果,看看吧!中华华民族5ooo年的血泪史。一个个看起来睿智、伟大的王朝,最终都倒在官员们的上下其手之上。但那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在战国时都已经上了《战国策》,但随后的王朝里,在同一坑里摔下去无数个跟头。
赵旭并不懂得这样的危害,并不懂得自己正在重蹈历史的覆辙。他倒是看着下面的情形,感觉到自己的分而治之颇有几分成就感。因为哈桑与贺齐,又吵开了。不但如此,张文谦与哈桑站在了一头,刘千与贺齐两个龙卫自然是一方。
“撤退,军师大人此文差矣。如今大军在前,倘若一撤搞不好就一溃千里。况且前面工事结实,自然要倚仗着工事挫挫华夏军的锐气再说,何来撤退之言呢?”
虽然在赵旭面前争论的时候,大家遣词用句都多些讲究,最少不似平时哈桑与贺齐见面时,吵起架来颇有几分无赖的模样。一旁的哈桑对于贺齐的话大不以为然,他的小眼睛一眯刚打算向贺齐开火,但一旁的张文谦却已经接了话茬。
“贺龙卫的这一溃千里却是从何说起的呢,听闻贺龙卫的罗斯军训练的精良无比。就算是当年亲王忽必烈手下精兵,也无法比拟,怎么一见华夏军一就一触即溃呢。仲谦是个文人,虽然不大明兵家之事。但自古以来,却是朝臣定计,武将却是要到战场上一刀一枪的搏杀出来结果的,怎么到了我们这里就变了呢?”
别看张文谦轻轻的一言,其威力绝对比手榴弹大。因为一个掌握着大军,又定下大计的将军那成了什么了,难不成想要谋朝篡位么?这砖垫的,实在是太符合他的身份了。
贺齐这边同样没有来得及说话,刘千却已经几乎要破口大骂了。
“哼,只知道躲在皇城里信口雌黄,却向旭爷进谗。难不成你们反倒比我们这前方的将领更明白兵事么,一个个对战事指手划脚,真要出了事的话,又是你们哪个来担当的呢?”
刘千是个不学无术的小厮出身,说出来话未免有些欠妥。这不,一句话惹到的可不仅仅只是哈桑与张文谦。倘若按他的话来理解,皇后海迷失与香莲自然也就被包括在其中了。
原本在这个时代里,女人们是不干朝政的。只是此刻的由赵旭当大汗的蒙古汗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蒙古汗国旧臣的势力,此刻都已经依附在了皇后海迷失这儿。她参与政务自然应该,香莲那是从羽林庄时代,就跟随在赵旭身边出谋划策的。在有哈桑以及,她就完全管着内务同样也一直在替赵旭想着应付各种事务的策略。
刘千的一句话,把她们以及哈桑、张文谦全都打击了进去。贺齐的脸上,立即就出现了一付表示“糟糕”的神态。因为刘千的一句话,他们这些“兵家”立即就落入下风。
“大胆,刘千你这小猴崽子,难不成像香妃我这天天就在皇城里的人,还有海迷失姐姐,倒都成了躲在后面进谗的人。今天你要是不给我们个交待,刘千看香妃我如何收拾你!”
香莲一听刘千说的话,立即就摆出赵旭身边老人那一套的,明骂暗护的手段。
到底是她跟随赵旭时间久,知道赵旭不会真的惩罚刘千,这不过是个给刘千下台的机会。听到香莲的话,赵旭哈哈一笑,感觉到香莲那是深得他心思的。
“哼,刘千,你这个小混蛋是不是皮又痒了?旭爷我天天呆在这皇城里,难不成你倒是不满意么?”
“不敢,旭爷您知道我刘千是什么样的人的,从小就跟随在您的身边,我怎么敢对您不敬呢?”
固然赵旭此刻称了汗,但他身边的“老人们”却依然称他旭爷,大概是积习难改。赵旭笑骂完了刘千,心中一罢。固然华夏军大军已近,多日的忧虑压在心中。但今天刘千这一闹,文武这一吵,倒让赵旭的心里又放松了许多。
“贺龙卫说的也算有些道理,只是前方作战万不可拖延。时机不对,带着大军顺着马路两侧退回来最重要。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大军还在,随后倚仗着靠近皇城的工事,背后赵河率军为基,外有刘千大军在外策应,倘若华夏军火真的到了眼前,我们可也要好好给他们一顿教训,教他们明白、明白,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赵旭的呵呵一笑,结束了这文武之争。
第145章 饶他条狗命
当哈桑、张文谦、贺齐、刘千在夜间在哈桑的府中相聚的时候,面对的是一桌精美的小菜。刘千知道,自己将来的待遇,绝对不可能超过眼前的三人。但话说回来,能留下一条命,享受自己的财富,那也是件不错的事情。
眼下他感觉自己当年在赵家大宅里住的时候,实在是选错的主人。倘然自己当时有些眼光,不嫌弃赵伏波无权无势的话,那么也许现在,自己的地位就算比眼前诸人不如,却也差不到哪儿去。
说起来眼前的人,除过张文谦之外,都是昔年黄沙城的老人。哈桑那是当年老庄主赵纬南的兄弟,为黄沙城的赵家经营着紫云庄。也给赵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赵旭与赵伏波兄弟在后来的发展,就是那些财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那些看,大家都以为整个黄沙城迟早是赵旭的。根本没有想到那个只有一匹黑马陪伴的赵伏波,居然会搞出来那么大的事情。虽然刘千说不上香莲,会不会为了当年的事情后悔。可她如今与自己成了好事,自然目的也有将功折罪的打算,好让赵伏波将来不要追究她曾经的作为。
没有人能够想到,赵伏波可以成今天诺大的事情。虽然有人说那是因为他买来个好老师,居然听得到“神喻”。不过就刘千的看法是,如果像赵伏波此刻这样杀人的话,那他不成事也不可能。
眼下他比赵旭知道的清楚的多,金人故土上,除过汉人或者有汉人血统的人,其他人被杀了个精光。女人与小孩,听说都要送到钦察去。那地方即不许说蒙语也不许讲金文,过不多少年这两个曾经强盛一时的大族,就该从这个暗恋人上消失了。
就看赵伏波行事的手法就该知道,他成其事业,也有其必然的一面。即便没有那个马丁先生,恐怕他也不是甘于永远屈居人下之人。有了舒钰儿之助,想来能够成事倒是肯定的,只是要慢些、难些罢了。
眼前的哈桑是他的助力,自然不必说。贺齐,更是三娘安在羽林庄的探子,只他一人就去了赵旭1o万精兵。加上自己,赵旭手头剩余的,不过是沿着铁路喂给铁甲列车“吃”的那些堡垒,以及哈勒合林城里,赵河一人而已。
说到赵河,刘千的心里多少有些过意不去。不过他知道,那更是个不学无术的东西。只是此刻把他一人蒙在鼓里,定然将来是要被绞死。他和赵河说不上是什么情同手足,小厮之间相互下跘子实属正常。只是此刻,却让他丢了性命,刘千心中多少有些不忍心。
“两位,将来我们再见面的时候,怕就是在华夏了。在此干了这杯酒,谨祝二位马到功成,一帆风顺!”
听着哈桑的话,贺齐与刘千同样举起酒杯。张文谦举起酒杯时,附和着哈桑的话,捋着胡子说说了一句。
“哈桑先生说的不错,前次我们去了一趟华夏,我才真感觉到什么叫人杰地灵,什么叫国泰民安。说实在的,我张文谦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看到过那样的家园!请!”
四人随着他的一个“请”字,一起干了杯中酒。这样的谈话自然没有下人们服务,刘千这时有眼色的,借着大家夹菜的时候,给大家倒上烈酒。然后他伸手捉住自己的酒杯,心中斟酌不定是不是该说自己打算说的话。
同作为武将,贺齐夹了一筷子菜,打量了一下欲言又止的刘千。心中隐约已经知道了他的想法,遂一端酒杯。
“两位,我看眼前这位刘兄弟似乎有话要说。今日我们大家有幸相聚而饮,我看大可畅所欲言,两位不知意下如何呢?”
贺齐说话的时候,向哈桑悄悄递了个眼色。这一向两人“吵架”,早已经练就了一些默契。此刻哈桑会意的,一抬手示意大家饮了些杯再言。随后照过杯之后,哈桑才又向刘千说话。
“刘龙卫,咱们能够坐在一起喝酒,还有些什么话不好说呢?有话尽可说出来,无论对不对大家都有个担待!”
刘千刚刚连喝了两杯烈酒,一口菜没吃。这时热酒下了肚,涌起一阵热流,倒让他少了些顾忌。手中再度把起酒壶,替大家斟上酒,边倒酒边说话。如此一来,他的眼睛也就不必再看其他人。至于话说出去,会有什么后果,那就是不是他能够预料的了。
“三位,其实此事全在三位高抬贵手上讲。说起来赵河与我一起相与多年,虽然没有更深的交情,相互之间为了争宠也时常争斗不休。只是此刻大事的结果就在近日,不知是不是也可以救他一救。如果可以的话,就全仗三位担待一二。将来在陛下面前说一两句好话,留他一条狗命罢!”
眼见刘千说话并不遮掩,而直言相求,这倒是把一个机会送到眼前三人手中。
赵伏波攻打哈勒合林城,并不是为了屠尽城中军民,自然也不会仿佛当年在钦察汗国那样,直接用火炮把整个钦察城炸成一片废墟。他攻打哈勒合林,是为了抓住杀三娘、杀父亲的仇敌。倘若真在一阵炮火之下,整个皇城轰的平了,倒便宜了赵旭呢!
三人对视一眼,却是由贺齐向刘千说话。
“这件事倒不是不能做,只是你可知道赵河对赵旭那是忠诚的紧。况且他又不是个识实务之人,一个不好走漏了消息,却不害了哈桑先生与仲谦先生的性命!”
刘千轻轻的叹息了一声,他当然不能让眼前的哈桑与张文谦遇到什么危险,赵河的价值并不能与二人相提并论。
“唉,罢了,倘若他活不下去的话,也只怪他们的命了!自然不能让哈桑先生和仲谦先生伤了分毫的!”
哈桑听着刘千的话,看着他的脸,却眯缝着眼睛笑了起来。空间他是否会答应刘千,在开战之前与赵河取得联系,并让他有一个回去华夏做“足谷翁”的机会,咱们下章再说!
第146章 救命也容易
“刘龙卫,难得你卫顾着旧友,赵河倘若知道你为他的心,也该感激你的。既然你今天提起这件事,虽然事有风险,但我想你写封信来,倘若真的有机会容我递了给他,说不定事情有转机也说不定!”
刘千心中只觉此事稍有不妥,不过转念一样,自己手下5万大军的反正,才是眼前哈桑与张文谦以及贺齐关注的事情。答应自己一来可以稳住自己,另外也可以拿住自己的一个把柄。真的事有不妥,赵旭身边那是再也回不去了。
另外就是,他们也愿意卖自己个人情。赵伏波率领的“华夏军”来蒙古汗国大杀四方,那是肯定的事情。不过饶赵河一条小命,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另外,将来“华夏军”到时,哈勒合林这外城的城墙先不足为虑了。
“这……哈桑军师、张先生,贺龙卫我……我刘千无以为报,不若我行个大礼吧!”
“哎……,刘龙卫何必如此呢。而且你也知道,未来华夏之地跪礼却早就废了。要说感谢的话,你倒是感谢一下陛下吧,这全都是他的网开一面哪!”
张文谦呵呵笑着阻拦了刘千行大礼的打算,一句话就把事情说破了。毕竟赵河作为赵旭的亲随多年,给他一个活命的机会眼前三人有,但能不能活命,却要看赵伏波肯不肯特赦的。毕竟作为赵旭身边的人,多数都已经被“华夏帝国”的最高法院进行了缺席审判,如果没有赵伏波的特赦,那就算是在战火里逃了性命,却也绝对活不下去。
就好像前面说过的那样,所有从“华夏帝国”采购武器的国家,都必须签署一些基本的条约。例如无条件引渡,又或者说无条件协助追捕等等规则。这就让“华夏帝国”的逃犯们,在这个地球上远处可逃。
毕竟只要有“华夏帝国”生产的武器的地方,就没有活命的机会。就算让跑到非洲、美洲那些依然是部族控制的地方去。难道那些地方的海上交通,不是由华夏帝国控制着吗?难道那些部族还有本领,或者说犯得着阻止“华夏军”,抓捕什么罪犯吗?
正是因此,在“华夏帝国”不要贪有权的人并不可怕,只消如同高丽权臣崔皞那样,做个“裸官”就可以一劳永逸。
然而,这件事在“华夏帝国”不可能。因为“华夏帝国”皇室、议会、法院、军队、律政司专门组织起直接向皇室负责的“除j委员会”。逃犯、汉j、以及对于“华夏帝国”心怀恶意的任何人,进行无限制追杀。甚至为此与其他国家发生战争,也在所不惜。
乍一看这似乎有些让人理解不了,难道为了一个贪官,“华夏帝国”真的就不惜战争吗?那么在国际社会上来说,会不会引起众怒难犯呢?
正如同不笑论述过的那样,在同一个技术上层面上,科技的差距仅仅不过是数量级别的差距时。那么手腕、权谋等等东西,还有一点点的用处,而且还不具备决定作用。
可是当从技术层面上讲,差距完全是质量级别的。手腕、权谋,就全都是无用的东西了。试想想看,当全球还在玩火枪的时代时,“华夏帝国”已经进入到航母、无畏舰、飞机、大炮、坦克时代,权谋和手腕还有用吗?那叫六指挠痒痒——多余!想弄清楚权谋、手腕与科技孰轻孰重,只消放到一个相对极端的环境里去想就有了结果。
就算真的发生了战争,只消打败对手,搬空他的国库,洗劫他的人民。说白了,战争几乎一分钱都不花,一点责任都不担,而且还可以在发其财的时候。去谈判的人是不是吃得多了。又或者说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上帝,可以把眼光放到“全人类角度”去了?
那样的话,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这是自然,将来到了华夏,我还想置办个田庄,舒舒服服的当他个足谷翁就满意的很了!”
哈桑捻着自己卷毛鹰一样的胡子,笑睐睐的看着刘千,知道他这是表明心迹。哈桑心中一动,却又给他指了条明路。倘若他真的想舒舒服服的过下半辈子,那么就该有更好的选择。
“干什么要做足谷翁啊,我说刘千,我老哈桑可是做了一辈子的生意。听大叔的话,有钱就买船。将来咱们华夏向外运的货物那海了去了,而且咱们的船又快。想想看刘千,将来你要是有了1o条船,那可是一笔不停增加的财富呢,比之足谷翁那是要好得多了!”
刘千这时的注意力,被从赵河身上转移到了自己的未来上。刘千借着大家说话的时候,又有眼色的给人斟上酒。说实在的,做这些事情他比当将军更适宜。毕竟那是他从小做惯了的事情,自然是手到擒来的。
“哈桑大叔,您的意思是要买船作船东,嗯,这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是海上风急浪大,这一年下来也要损失好几条船呢!”
“哈哈……”
哈桑得意的笑起来,作为爵士他将来回到华夏帝国的时候,是作为商务部的部长。说真的,也该有人分担一些宫紫的工作了,毕竟此刻的“华夏帝国”商业可不仅仅是“华夏帝国皇家”所有的暴利产业。整个国家的商业,因为产品的丰富、获利的丰厚,正在非常高速的发展起来。
“刘千,别说我没告诉你。如今咱们华夏用的可不是帆船了,我们用的是轮船,那东西跑的飞快。而且船也大得多,想来比过去那动辄沉船的帆船要好得多了。据说将来还要造更大的,使用钢铁来制造的船,那是什么样我就想不来了,不过以我们华夏帝国制造的本领,将来这向海外运的东西会少吗?刘千,你还是好好想想看吧!”
哈桑的一席话,不但触动了刘千,同样也触动了其他两人,毕竟钱没有谁嫌多的!
第147章 将军有心计
在赵旭的军师哈桑府里,夜宴之后的第二天。贺齐与刘千就分别踏上回程,毕竟战事已经一触即发。“华夏军”虽然在清理“金人故土”,但相信他们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能离开那儿。
而且让赵旭满意的是,马路上的马车速度飞快。这样他的将领就可以飞快的回到前线,而不必担心主将不在,军心不固。事实上把他们留在哈勒合林这么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赵旭可不希望自己手下的将领脱离自己身边太久。
上次在与亲王忽必烈争夺哈勒合林时,不得不派贺齐前往亲王忽必烈以及其他蒙古亲王的领地,平时只要可能,赵旭总是把贺齐留在他的身边。
对于自己的将领不信任,这也是封建帝王的一个主要特征。不然的话,为何要文人治军呢。
下面就是华夏军面对蒙古军战线的时候,这条长长的战线,沿着亲王忽必烈属国的边境展开。一侧是贺刘率领的1o万罗斯人大军,另外一侧是刘千率领的5万人人,赵旭手下的精锐之军。
他们团团聚在一起,就好像两个拳头那样。按照赵旭的想法是,攻左则右救、攻右则左至。从战术上来说,这样的安排并没有什么过错。尤其分别处于两条铁路线的顶端,堡垒坚实补给充分。
一场大战即将展开,最少在蒙古人的眼里是如此。而且多数人也相信,纵然“华夏军”战法犀利,但面对如此坚强的堡垒时,他们依然不能轻易取胜。
骄傲的蒙古人并不愿意臣服于任何人,最少在有了成吉斯汗之后,他们天性之中的骄傲被彻底的激发出来。当面对眼前强大的“华夏军”时,纵然有了前次之败,可他们依然要大战一场之后,才会决定他们的命运。
铁路两侧的,由皇后海迷失的手下组成的防线里的蒙古人,一个个摩拳擦掌的打算与“华夏军”决一死战。固然他们不过是被固定的守军,也许战斗起来会点击惨烈,但骄傲让他们做出战斗的选择。
只不过无论再结实的堡垒,依然容易被从内部攻破。眼下的战场上,恰恰是这样的情形。当“华夏军”的大军临近之时,也就是早已经准备妥当的贺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