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齐天传

第131部分阅读

早为他留了最高的那座峰头。三人到了万寿山,只见玉清宫冷清如初,显然元始只将此宫随意仓促安放,连门前童子都未安置,不知有何急事。

入了玉清宫,见元始将那造化炉放在案上,自己伫立一旁久久凝视,显然是入了神。

玄女道:“还看什么?”

三人进来,元始视若不见,一摆手叫玄女噤声,仍目不转睛看那造化炉。三人知道此刻是参悟至关紧要之际,便都静静在一旁等候。

所幸没过多久,元始长吁一口气,微笑点了点头。

玄女道:“弄什么玄虚?”

元始道:“师姐,你来此有事?”他看了一眼悟空和阴阳,目光立刻定住,这神态和玄女大致相仿,显然心中极度震惊。

玄女道:“无事怎会来寻你,我要问你,你参透造化炉中千余阵法,可有所得?”

元始道:“那是自然,造化炉中没有一个阵法是寻常的,就算天地大阵也不鲜见,我参悟三百余载,称得上是——”

玄女一摆手阻止了元始吹嘘,道:“你可知道擎天玉柱上的阵法?”

元始一怔,哈哈大笑,道:“你我倒想到一处去了,我放下玉清宫,便去了东边青丘山印证,青丘山上阵法,倒和造化炉中几个阵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悟空想了想,又是一喜,道:“难不成要封断反造化的来源?”

玄女道:“你这真是精明绝顶,这便猜出来了?”

悟空道:“若能阻断如来炼制大日如来之身,那真是教他走投无路了。”

阴阳补了一句:“五行神猿若都达天圣,也不惧大日如来,但若真逼到哪一步,这场大战恐怕天地色变,生灵涂炭了。还是元始天尊的法子好些。”

玄女问元始道:“你有几分把握?”

元始道:“现在么,不过五六成,还需多走走看看,此事不容有失。”

玄女沉思片刻,立下决断,道:“既如此,那便兵分两路,你参悟阵法若有所需,尽管与我说便是。”玄女又转头对悟空道,“收集造化,助聪明神猿冲关,就落在你们身上了。”

阴阳道:“我去便可。”

玄女微微诧异,为何不让悟空去,但阴阳所说,自应有其道理,自己怀疑阴阳很有可能突破了天地屏障,有许多事情还要向他请教呢。

悟空道:“好,两法并施,有备无患。”

玄女对阴阳道:“我去齐天岭,其实是寻你的。”

阴阳点点头,道:“我知道你要问什么,但我之所知,恐怕令你失望了。”

玄女道:“你这许多年,去了哪里,总还记得吧?”

阴阳不自觉向上看了一眼,目光穿透玉清宫殿顶,道:“我来的那处,非此天地,却又并非逃出。”

三人听得一阵迷糊,这是什么意思。

阴阳接着道:“那里,似乎是这片天地的边缘,我有种预感,自己似乎能更上一步,出了那方禁锢,但鲲鹏不许。”

悟空一闪念,道:“鲲鹏不许?他可是要你我同去?”

阴阳道:“正是!”

玄女道:“那里,可有反造化之力?”

阴阳道:“有。”

玄女又道:“鲲鹏现在何处?”

阴阳摇摇头道:“我离开时,他还在,现在却不知了。”

悟空问道:“鲲鹏还和你说过什么,你可知道他来历?”

阴阳道:“不知。”

玄女点了点头,道:“这些便足够了,看来反造化之力的确自天外来,既然如此,封住擎天玉柱阵法,便没有错。大日如来若现于世间,唯恐大祸临头,必要阻止如来才行。”

悟空道:“那是自然,那便分头行事了!”

二人与玄女和元始辞别,悟空对阴阳道:“我先去老君处索些仙丹来,再去真武、紫微、弥勒、观音、大禹……”

他还没说完,玄女从玉清宫中追了出来,道:“悟空,险些忘了一件事。”

悟空道:“什么大事?”

玄女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你闭关时,观音曾来过齐天岭,她座下龙女要见你。”

悟空又惊又喜,龙女要见自己?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看来她定然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呢。

悟空道:“就去就去!”

阴阳道:“搜集造化一事,还是交由我来,你自去吧。”

悟空心急,一个筋斗翻到了灵山落伽山上。观音远远见了,对龙女道:“他来了。”

龙女微微颔首,却皱起眉道:“我说这些,却不知有无用处?”

观音道:“我不知你要说什么。”

龙女叹了口气,道:“但依本心而行吧。”

龙女缓步走下高台,朝悟空迎去,悟空拾阶而上,到了阶顶,恰好和龙女面对面,二人相距不过咫尺。

龙女道:“我叫你来,你便来了?”

悟空点了点头。

龙女又道:“有来,便有去的,我叫你去,你去不去?”

悟空脱口而出:“去哪里?”

龙女道:“佛经说:‘从无始来’。那便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生生世世,无来去,也无始终。”

悟空仔细琢磨龙女这句话的含义,“无来去,无始终”,那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会元之厄?知道天地轮回?”悟空以为自己寻到了答案。

龙女摇摇头,道:“你说的那些大事,我哪里会知道,我只说你。”

说我?我没有来去,也无始终吗?我自然知道我从哪里来的,但我是怎么来的,这却不可和外人道。至于我将去何处,我自然不知。无始终?没有开始,没有结束,这话实在太玄,没头没尾的,我又哪里猜得到?

悟空纠结了好一阵,也没弄明白龙女要说什么。

龙女又道:“你是龙树。”

悟空点点头,这还是龙女第一次和他正面说出自己前世的身份。

“我知你前生,不知你今世,你要自己去寻才行。”

悟空问道:“去哪里寻?”

龙女道:“龙树当年为传播佛法,踏遍四大部洲,他有予有得,或许,那也是你想要的吧。”

“龙树寻到了什么?”问这话时,悟空心里甚是郁闷,造化神猿中,他修为几近最高,但偏偏只有自己对前世却什么也记不起来。他甚至有个想法,是不是自己穿越来的身份使然,那些应该来的,都没有来呢?

第四卷 天机尽 第四九三章 遇龙树

此次和龙女相见,略有不同,之前每次,悟空都会进入一种玄妙之境,而后或旁观、或代入龙树之身。他想想道:“你能不能……叫我再做一次龙树?”

龙女摇摇头,道:“能,但却无大用的。”

悟空道:“为何?”

龙女道:“佛经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当,无有代者。’你纵为龙树,也不过一时虚幻,又能奈何?”

悟空道:“你知道龙树要寻的是什么吗?”

龙女道:“我知道,他要追寻佛经大义!”

咦,竟会如此?悟空知道,佛经本身并无过错,一切恶事都是恶人为之,但龙树传播佛法,居然是为了追寻佛经奥义,由此看来,龙树也并非全受如来摆布呢?那自己,应该怎么做,难道还要沿着龙树的道路走下去?

不!龙女见识毕竟有限,她之所知,不过是限于龙树一人,龙树受这天地所限,误以为佛经所说,便是这天地至理,但自己却不然。悟空隐隐觉得,龙树所追寻的,其实乃是一个“理”字!天地之理,万物之理!

龙女见悟空痴痴模样,以为他入了情障,于是道:“佛经说:‘以一切法及诸有情皆毕竟空无差别故。’”

悟空一怔,龙女这是开导自己呢,这可真是误会了,莫说自己不是龙树,纵真是龙树又能如何,无数大事要做呢,哪里有闲心谈情说爱。而想到这里,悟空不禁起了疑问,龙树本是如假包换的造化神猿,造化无性,怎会动了情思。他看了看龙女,暗道,这丫头莫非是单相思么?

悟空对龙女笑笑道:“你说的有理,我此生高来高去,就连取经那十万八千里都未走完,真该去看看天下众生,或许便有所得呢。”

龙女点点头,道:“佛经说:‘诸法无高低,诸法无来去’。”

龙女言辞有限,张口便是“佛经说”,悟空不由得听得厌烦,道:“若无事,我便去了。”龙女点了点头,转身回了莲台。

看着悟空远去的身影,观音喃喃道:“造化神猿,当真古怪。”

“嗯,是有些古怪呢。”龙女道。

刚出灵山,但见阴阳坐在云上等候,悟空诧异,阴阳神猿来这里作甚?正好他也有事要问阴阳,于是迎前道:“为何不要我和你一同搜集造化?”

阴阳手向下指,道:“你看芸芸众生,有何感想?”

悟空被问得一愣,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阴阳接着道:“你欲做拯天救地之人,无非为了天下众生,但你可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

悟空道:“一样米养百样人,这岂能一概而论?”

阴阳道:“去看看这天地吧,或许,今后再没这样的机会了。”

说完,阴阳直投灵山,他自然是去寻观音和弥勒,要索些造化灵物。

悟空却又开始思索,本来阴阳不说,他也是要入世间走一遭的。自己初登阴阳之境,修为虽高,却也需时日稳固,以现下状况去和阴阳出天,实在有些忐忑。还有一点便是,自己虽际遇非凡,平日接触的非仙即圣,但他委实知道,仙圣之悟,归根结底来自俗世之理,地上的先圣大儒,高僧道者,其实并不逊于神仙半点。

遥想当年在三界之中,老君不是也不得不遵守约定,将孟轲自善恶界放出,这其中虽有了自己助力,但自己却知道,孟轲乃有“亚圣”之称,闻道或早或晚,终会成一代旷世大儒。唉,人寿有时尽,距出三界也不知过了几百年,孟轲恐怕早已枯骨成灰了,这也是无奈之事。

带着满腹杂陈,悟空化作人身,落在灵山脚下。

当年如来为治世之尊时,灵山脚下仍是佛门掌控之地,哪有一个凡人敢入,而如今弥勒治世,灵山举足即登,山脚下俱是寺庙居士之所,香火烟气弥漫。

悟空也无目的,随意行走,不觉间行到一处大寺院,这座寺院名做“大乐禅院”,山门紧闭,门前聚集着许多人,指指点点,不知在争论些什么。

悟空见了热闹,便凑上去看,听了一阵,得知详情。这座寺院乃是一东土和尚所建,在世已有百年,这东土和尚本是凡人,此刻怕早已不在了。

这和尚当年自东土跋山涉水而来,到灵山听尊者佛陀讲法,某一日忽有所悟,便定居在灵山脚下,凭一人之力建起了这座“大乐禅院”,这和尚也被人称作“大乐禅师”。

那时灵山脚下还算清静,并无几家禅院,相距也甚远,大乐禅师对佛经法义开示分明,时日久了,大乐禅院规模越来越大,渐渐达千人之多。

而随着周围寺院越来越多,佛门“辨正”之风也越来越兴盛。须知自灵山传下的佛经虽都一般模样,但经法意义深奥,且文字言简意赅,往往生出多义来。因此各禅院传经播道,偶尔便有不同,更不用说一些胆大妄为的信众对佛经抄写时随意增删了。

若是如此也还生不出事端来,但偏偏有这样一群信众,今日在这家禅院听讲,明日又换一家闻道,听得久了,便听出不同来。这些人有脚有口,自然要将心中疑惑说出来。

凡有信仰之人,都是卫道之士,自然容不得心中正道被扭曲歪解,而众禅院明里暗里通了信息,却一起将目标对准了大乐禅院。

为何如此,皆因树大招风之理,大乐禅院规模最大,占地最广,又离灵山最近,不寻他些麻烦,简直天理难容。

而这其中还有另一个原因,那便是:人人皆知,灵山弥勒尊者所居殿堂叫做“大悲殿”,尊者尚自“大悲”,你居然敢叫“大乐”?简直是大逆不道!

悟空听了这段公案,觉得也有些趣味,佛门辩论,称得上是锱铢必较,且看大悲大乐之间如何辩解分明。

这时,只见“大乐禅院”山门微启,开了一个缝隙,这缝隙仅容一人出入,从里面钻出一个小沙弥来。这小沙弥礼数周到,出来时便弓着身子,先给门外中禅院僧人施了个礼,然后才抬起头来站直身子。

悟空一见这小沙弥,脑袋嗡地一下,这小和尚,居然和龙树有九分相似!若不是知道自己便是龙树转世,这世上不可能再有另一个龙树出现,还真道是龙树当年假死呢。这是巧合,还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呢?

旁边有一人道:“昨日便是他,这沙弥已应对了百余日,无人能辩得过他,当真厉害。”又有一人道:“你哪里知道,他是大乐禅院守经阁的小和尚,真正厉害的主儿还没出来呢。”

“守经阁的便这么厉害?叫什么?”有一人问道。

那人答道:“叫什么来着,那名字甚是古怪……哦,对了,叫龙树,龙树和尚!”

悟空根本无需留意,灵山脚下虫鸣鸟叫皆入他耳,一听说这个小和尚也叫龙树,他不由得又是一惊,难道这个真是龙树?悟空使玄空法秘诀仔细看去,这小和尚半点法力也无,全然一具凡人之躯,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世间还有这般巧合之事,可真是奇天下之大哉。

龙树和尚站定,下面其他寺院来的和尚一字排开,双方对施一礼,显然是论证要开始了。

第一个和尚生得胖大,他向前迈了一步,站在龙树和尚面前,张口便道:“人生在世,是苦是乐?”

龙树和尚道:“乐!”

“非也!”胖大和尚早有准备,他知道龙树和尚定会这般回答,接着道,“须知,万物春夏繁荣,秋冬衰忘;宗亲欢乐,皆会别离;财宝车马,五家(即水、火、盗贼、官府、不肖子孙)分之;妻妾美色皆是爱憎之根。爱乐则生忧,贪欲则生畏。若无贪欲,便可无忧无畏,凡夫处世则不免招灾惹祸,危身灭族,忧畏无量。殊不知三途八难、苦痛万端,皆由贪欲爱乐而起……”他这一篇论道浩浩汤汤,自己说了一刻钟,龙树和尚只仔细聆听,面不更色,淡然神情,倒似是一个有德高僧在听弟子询道。

待到胖大和尚终于说得口干舌燥,最后问了一句道:“还乐否?”

龙树和尚仍淡淡道:“仍是乐。”

胖大和尚一怔,他情不自禁手指着龙树和尚,喝道:“弥勒尊者殿堂尚名‘大悲’,你这间小禅院,如何敢称‘大乐’?真是不分大小!”

龙树道:“佛性无大小之分,弥勒尊者之殿虽为‘大悲’,但他终年笑口常开,笑面弥勒,何悲之有?”

胖大和尚体型和弥勒倒是有几分相似,但论起佛法来实在太过贫乏,前面两问是有备而来的,龙树和尚好整以暇应对得天衣无缝,他便无话可说,只得悻悻然退下,站到了后排去。

第四卷 天机尽 第四九四章 造与化

龙树和尚并无丝毫自矜神色,恬淡如初,目光平和看向下一个质问者。

第二人是一位老僧,留着一缕长须,手里持着一串念珠。他慢悠悠对龙树和尚道:“素闻大乐禅院所讲佛法与别处多有不同,敢问有何不同?”

龙树和尚道:“并未听过别处讲法。”

老僧道:“这倒奇了,难道你的佛法是无根生出来的?”老僧貌似忠厚,却笑里藏刀。

龙树和尚面露肃敬神色,向西方施了一礼,道:“小僧有幸,听过弥勒尊者传法,有道是‘佛法无根无源,存善即为佛子’,你说佛法有根,根在哪里?”

老僧一怔,佛法根在哪里?自己哪里知道。但他却硬着头皮道:“自然在西天灵山弥勒尊者处!”

龙树和尚问道:“佛经可是弥勒尊者写的?”

老僧一翻眼睛,道:“那是自然。”

龙树呵呵笑道:“这位高僧莫非欺我年幼?可知今世乃是未来之世,才由弥勒尊者治世。五百年前,佛祖如来还是治世之尊,再往前溯三万余年,乃是上古燃灯佛治世,你说佛法是弥勒尊者所创,那燃灯佛手中拿的,难道是一卷白纸?”

老僧心思正好被龙树和尚说中,他以为龙树菩萨年轻,便要蒙他一蒙,不想却被当中揭穿,于是羞赧退了下去。

悟空在旁听得心中一动,他知道,燃灯佛乃是上古佛,亦被称作过去佛,如来是被叫做现在佛的,而弥勒恰被称作未来佛。这些在佛经中均有记载,龙树知道,也不稀奇,而龙树和尚所说的未来之世,却是第一次听说呢。悟空不由得隐隐觉得,这个龙树和尚没那么简单了。

自己千年来也没来过尘世几次,怎么偏偏今日落地,就遇到了这个龙树和尚,现在若说这是巧合,自己心里也不信了。

老僧退下,第三个僧人随即站出,这和尚生得瘦小,两只眼睛却骨碌乱转,一看便是心思灵巧之辈。

瘦小和尚语声尖利,叫道:“龙树,我有三问。”

龙树道:“师兄请指点。”

瘦小和尚道:“你可信因果?”

龙树和尚道:“信。”

瘦小和尚道:“那你说,天地因何而生?”问出此问来,瘦小和尚面露得色,此次连纵十数家寺庙禅院,要来诘问大乐禅院,这个难题他可是处心积虑想了好久的。他在寺中问过方丈师祖,无人能答得出,不信龙树小小年纪,能解天地难题。

龙树想了想,道:“天地因人而生?”

瘦小和尚早料到龙树可能会这么答,紧接着道:“岂有此理,人皆知先有天地,后生万物,若说因人而生,岂不乱了次序?”

龙树抬眼上望,道:“人皆知盘古开天,如何不是因人而生?”

瘦小和尚冷笑一声道:“盘古乃开天大神也,你居然说盘古是人,真是胡言乱语!”

龙树微微一笑,反问道:“何为神?”

瘦小和尚一愣,他应变也算快了,答道:“无所不能者,即为神!”

龙树和尚道:“你怎知盘古无所不能?”

瘦小和尚道:“这天下事,还有比开天辟地更大的吗?”

龙树忽然失神,停顿了一下才喃喃道:“有的,有的,只是你不知而已。”

他声音虽小,但听在悟空耳中,真似天雷滚滚一般,龙树和尚,一定知道些什么的!他究竟是谁?

瘦小和尚和龙树又辩了几句,只是二人似乎各说各的,龙树所言,都是什么天啊地啊,入啊出啊,众人都听不懂,然后前来攻讦的众僧便一起起哄,只道龙树和尚输了。

龙树也不作声了,只漠然看着众人丑态,待众人都安定下来,龙树才缓缓道:“这位师兄只说有三问,我依次答了,有什么不对吗?”

众人一想,瘦小和尚的确说了这话,那三个问题,龙树确是一个不漏,后面再问的,龙树纵是不答也无妨了。

瘦小和尚还有些不服气,但却被第四人拉了下来。第四个僧人踌躇满志,上前便问道:“素闻龙树师弟所学广博,所知并不限于佛法,我倒有一个难题萦绕于心,今日特来请教。”

龙树合掌道:“好说,师兄请问。”

这僧人道:“师弟参悟佛法,是为的什么?”

龙树道:“为修行。”

僧人又道:“天下修行法门万千,何故只修一门?”

龙树道:“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僧人问道:“弱水三千,大道亦是三千,只取一瓢,岂不是得一漏万?”

龙树道:“现下只取一瓢,一瓢一瓢,迟早取尽弱水三千。”

众人听了一惊,龙树也实在太过狂妄,原来他不囿于佛法一门,竟要修习天下大道!

这僧人又问:“佛法浩瀚无边,有生之年只怕你也学不尽的。”

龙树道:“天下事无非有二,一为事,一为理。同样一件事,佛法能解,道经亦能解,儒家卷帙亦能解,何必穷首皓经,只学透,不必学尽。”龙树这么一说,悟空几乎可以肯定,这个龙树和尚,便是龙女口中所说的那个要探寻天地至理的龙树菩萨!只是,龙树菩萨已被玄女杀了,其魂魄造化均已被玄女纳入花果山仙石之中,现在自己才是龙树的后世呢,这个龙树又是从哪里来的?悟空真有捉住这个龙树和尚好好问他一遭的冲动,但左右龙树也跑不了,但看他还能说出什么惊人之语。

这僧人听龙树说的玄虚,显然胸中志向非自己所能及,不由得叹了口气,道:“唯有叹服!”

龙树毫无得意神色,施礼道:“师兄客气了。”

众僧人虽多,但士气已堕,后面几个僧人所问的,都是些浅显问题,又怎能难得住龙树,不过半个时辰,这十数人便败下阵来,垂头丧气各回寺院去了。

渐渐围观的过路百姓和慕名而来看龙树风采的僧侣也都散了去,此时东天渐生起一轮圆月来,仍将地上照的通明。

龙树看了一眼明月,叹了一句:“炉中一梦锦绣,醒时明月依旧。”

这句话听得悟空浮想联翩,龙树和尚,也知天地为炉,自道梦中初醒,这个梦,他梦到哪里去了?

大乐禅院门前,仅余龙树和悟空一人,龙树看了看悟空,却不说话,步下石阶,远离禅院,向东行去了。

悟空禁不住问道:“哪里去!”

龙树也不回头,道:“传法,学道。”

悟空追上龙树,道:“你我同行如何?”

龙树看看悟空,反而呵呵笑道:“同行?你要做什么去?”

悟空道:“我要寻此天地至理。”

龙树道:“那也没什么的,天地至理,无非两个字而已。”

“哪两个字?”悟空不解道。

“这两个字,你再熟悉不过了——造化!”

“什么?造化?造化是天地至理,这又从何说起?”

龙树道:“盖天地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至理,物之自然者,惜可甚哀。”

悟空问道:“这又与造化何干?”

龙树道:“万物有生有死,便是天地至理。须知,有生为造,有死为化,这岂不就是——造化?”

悟空还是第一次听说,“造化”二字还能如此解读,不由得抚掌笑道:“妙,妙哉!”

龙树道:“你看了我许久了,你知道我是谁?”

悟空点点头,道:“你是龙树。”

龙树道:“都知我是龙树,这有什么稀奇。”

悟空道:“你非龙树和尚,而是要寻天地至理的龙树菩萨,上溯至前世,你曾为灵明神猿。哈哈,你当你能瞒得过我么?”

龙树菩萨一脸迷茫神色,用莫名其妙的眼神看了看悟空,道:“你说些什么,什么菩萨神猿,我从没听说过。”

这下轮到悟空茫然了,他以为自己猜的绝对没错,龙树和尚若不是龙树菩萨,那他怎会知道这许多辛秘?

旁的不说,单就他对盘古的论调,和自己当年在三界中和大禹的对话何其相似?

“世间原本无神,愚人多了,也便有了神。”在悟空眼中,天地间诸多佛祖仙圣,其实不过是法力高些而已,就算是盘古,在世人眼中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但谁知道他在天外又是什么角色?

龙树刚才反问那瘦小和尚“你怎知盘古无所不能”,若非有前世记忆的缘故,他怎会有如此石破天惊的想法?

但龙树若真是前世的龙树菩萨,便和自己有极大渊源,没有理由骗自己呢。

悟空问道:“好吧,你只当我得了魔障胡说八道,那你告诉我,你是谁?”

龙树道:“你倒也并非全都说错,我便是要寻天地至理的龙树,只是我不是菩萨,而是一个凡人。”

“凡人?你不是和尚了?”悟空问道。

龙树道:“什么和尚道士,不过浮华外表而已。人之存世,皆为内心道义未泯,若为其他缘故,那便落了下乘了。”

悟空道:“这话倒有滋味,只是说来容易,对升斗小民而言,每日衣食尚且照顾不周,哪里还有闲心悟道?”

龙树道:“引车买浆之流,未尝无道。”

第四卷 天机尽 第四九五章 知逆旅

悟空不禁好奇,问道:“你生年几何?”

龙树道:“一十有八。”

悟空道:“年纪虽轻,却知许多道理,难得。”

龙树道:“说了怕你不信,我初生落地,便知道许多事了。”

龙树不知道,他面对的这个白衣书生,乃是当今天地间数一数二的人物,龙树眼中无法解释的玄妙事,在悟空看来,都必定有着背后的原因。

悟空一听,立刻犯了寻思,龙树初生便知世事,显而易见是有人在背后操纵。使龙树重生,相貌、性情、行事目的和前世均无差别,谁人会这么做呢?

玄女自称杀了龙树,自然不会虚言,而她已将龙树造化取出,留待灵明再生,又岂会再造龙树?从玄女的角度说,龙树对她并无甚意义,再说,就算是玄女所为,此事也无必要瞒着悟空。

除了玄女,唯一还有可能的便是如来了,但悟空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如来这么做的理由何在,悟空不由得一阵苦笑,自己初入尘世,便遇到了一个难题。这个难题,似乎和自己有着莫大关系,但又偏偏寻不到半点端倪。

悟空想着想着,忽然灵光一现,龙女!龙女会不会知道这件事?她叫自己下界来,莫非是为了让自己遇见龙树?想了又想,悟空也觉得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莫说龙女修为不高,未必知道龙树的存在。就算知道,此龙树也非彼龙树,对前世的记忆,除了那些经道,其余的竟一点也记不起,对自己也无甚帮助。

再说,凭龙女对龙树的情深款款,她若知道天地间还有这么一个龙树存在,只怕自己早就来寻了。

悟空想了想,问道:“你为何要叫龙树这名字,是谁给你取的?”

龙树和尚道:“是我自己取的。”

“自己取的?那总要有个来历才行。”悟空道。

龙树道:“哪有什么来历,我生下来便知,自己就叫龙树的。”

不知不觉,二人已走出甚远,悟空眼见灵山脚下灯火渐渐远去,对龙树道:“你便这么走了,也不和禅院中师兄弟打个招呼。”

龙树道:“来去无碍,有什么可说呢?”

悟空手指前路,道:“今夜虽皓月当空,明日只怕前路黑漫漫一片,你怕不怕?”

龙树诧异道:“怕什么?”

“看不见,怕不怕?”悟空道。

龙树道:“我要去的,便是未知之地,这才是求之不得呢。”

悟空仿佛有无数话要问龙树菩萨,但又不知从何问起,心里憋得实在难受。他见龙树大步流星向东行去,两眼目光坚定,似乎前方便是真理之路,不由得凭空生起了敬佩之意。

如所料不错,前世的龙树菩萨,也是这般在世间行走,龙树菩萨虽被如来那篇经文所困,但心中仍存对大道的向往,这是何等不易之事!

龙树,在这一刻,俨然成了追寻天地至理的象征,而他知道天地至理乃是造化,还在找什么呢?

造化神猿,便是混沌造化孕育而出,神猿若死,仍将重生,即便天地兴亡,亦对神猿无碍。而眼前的龙树和尚,俨然便是前世的龙树菩萨,难道除了造化神猿,旁人亦如此?生生死死,无穷尽也。

想到此处,悟空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来:“我相信,这世上还有另一个我存在,只是,我不知道他在哪里,也不知道,他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

罢了罢了,权且将这个龙树和尚,当作另一个龙树菩萨吧,寻不到的,也不必打破砂锅问到底,该来的总会来。

悟空对龙树道:“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你多保重。”

龙树仔细看了看悟空,微微一笑,点头道:“你要走了?”

悟空道:“要走了。”他暗暗施了个法术在龙树身上,这法术既可护身,又可示警,龙树但遇着危险,他便可随时来救。

龙树忽然道:“施主绝非常人。”

悟空微诧道:“从何说起?”

龙树道:“我在大乐禅院前与众僧激辩,每每口出狂言,施主便有称许之意,我自然看得出来。”

悟空笑道:“岂有此理?”非是悟空自夸,他修为已然通天,变化之术炉火纯青,就算龙树所言动了自己心弦,但做到面不改色还是绝无问题的,龙树区区一个凡人,怎么可能看得出自己心思。

龙树凝重道:“你莫要不信,我观的是心。”

悟空一怔,观心术?这是哪门子学问?

悟空问道:“你善观人之心?”

龙树道:“旁人之心,我也不甚在意。”言下之意,寻常角色,却入不了龙树之眼。

悟空道:“好吧,此时暂且不论,我倒要问你,你说盘古并非无所不能,可有依据?”

龙树道:“自然有的。世人皆道盘古开天辟地无所不能,但依我看来,盘古开天,乃因为此天地所困也,以他之能,恐怕仅可开天,否则,还不脱出樊笼,在此作甚?”

“啊?”悟空心中大惊,龙树这话,可真是惊世之论,若非自己知道他是凡人,还不以为是哪个大神降临,特来点拨自己的呢。

自己怎么就没想到,盘古也是想出此天地的呢?如来所作所为,让自己好大误会。如来要盗取盘古造化之精,借以出天,自己只道盘古一人拥天下造化之精九分之三,自然具备出天之能,龙树这么一说,倒点醒了自己。

盘古不惜造化,他以身为大地,孕育万物,又舍出造化之精化作蟠桃母树,供七神猿享用,更拿出五脏化作的五行之极,给五行神猿修炼,还造就了玄女、地藏和谛听造化一脉。盘古之所作所为,看起来真是不可诟病,他身为造化一脉中最重要的一个,按理来说,不应有异心才对,但存了私心和想不想出天,实在是两回事。

如果盘古也想出天,他这些举动,都为造就七神猿,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灵明神猿,他是要借自己之力出天吗?

悟空回道:“果然高论,佩服!”

龙树又道:“神人之论,你可有别种议法?”

悟空道:“你所说的,便是我心中所想。”

龙树点点头,道:“不想今日竟遇见一个知己,真是难得。”

悟空暗笑道,岂止知己,你不知,曾经你便是我,我便是你呢。悟空道:“天下物种,最可憎的,便是存了高低之分,以致恃强凌弱,不分是非。但有弱肉强食之事存在,那便失却了理,恶之源头,自此而生。”

龙树道:“强弱无妨,恶由心生。”

悟空道:“心中但存正道,恶念便无所遁形。”

龙树道:“世人并非你我,又岂能强求?”

悟空叹了口气,造化一脉还算公正,但这天下绝大多数却都是平常人,除了造化一脉,又有几人不存私心的,就算是老君,还总想着多占些蟠桃炼丹呢,何况数以亿万计的凡人。但凡人却也无错,自己虽“恨私心有所不尽”,但人性使然,又能奈何?

龙树接着道:“人生在世,万般苦楚,当先积苦,方能离苦。又有生老病死,又有求不得,又有怨憎会,又有爱别离,凡人未待参透,却先归于尘土了。”

龙树抬头看了悟空一眼道:“你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可知其内中含义?”

悟空道:“有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又有云: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也。无论神仙凡人,迟早不都归于尘土,有那个能恒久不灭的呢?”

龙树点点头,道:“不错,人皆有向生之意,却又那个不归于尘土?结局却偏偏事与愿违,此为人生之大逆也!”

“造化弄人,天地煎熬众生,便是如此吧?”悟空问道。

龙树哈哈大笑:“说得好,我便要看看,天地为何要如此呢,竟被你一语道出了。”

悟空不由得肃然起敬,龙树要寻的东西,自己又何尝不在找寻,而自己是造化神猿,是踏过圣人之境,登上阴阳境界的大能,龙树仅以凡人之身,却有此大志向,岂能不叫人敬佩?

悟空见龙树意气风发神态,再想起那些和他争辩的俗世僧人,两相比较之下,他心有所感,情不自禁背起了《逍遥游》中的一段文字:“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第四卷 天机尽 第四九六章 遇故人

在悟空?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