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暴君刘璋

第219部分阅读

证川军的崛起,迫切想活下去,刻意断了丹药,只是用意志压制着病况。

这次下河套大败,曹操决定投降,郭嘉终于松了口气,料想自己在川军定鼎河北时,就是自己归天之时,可是那样自己也甘心了,至少看到了川军问鼎。

可是现在,自己弄成了这幅样子,郭嘉如何能不自责。

第九百一十二章曹彰愤怒

看着曹冲带兵离开,终于急火攻心,一直压抑着的病情全部爆发,病入膏肓。

“文若,公达,仲德……求你们,一定要救出主公……”郭嘉抓着荀彧的衣袖说道,口中不断留着黑血。

“奉孝,我们会的,可是我们要和你一起,我荀彧只会内政不懂兵,要救出主公怎么少得了你……”

荀彧荀攸看着郭嘉的样子,心如刀绞,都是十年的同僚,可是在最开始郭嘉入仕时,自己这些人还没有完全相信他,若有若无地排挤他,给他一个祭酒的虚职。

现在想起这些,荀彧荀攸恨不得捅自己一刀。

郭嘉缓缓摇头:“我不行了,我知道我要死了,我不怕死,可是,我不甘心,从刘璋江州屠杀起,我就希望看到川军一统天下,那时候是幻想,后来慢慢变得现实。

可是现在就差一步了,我却要离开人世了,我好不甘心啊……”

“奉孝……”程昱抓住郭嘉颤抖的手。

郭嘉强撑着身体,对荀彧道:“文若,答应我,川军一统天下之时,不管我葬在何处,都要告诉我,都要告诉我,我一定能听得到的……一定能……一定……”

程昱手中枯槁的手滑落,郭嘉全身瘫软下去,一代英才就此陨落,荀彧荀攸程昱嚎啕大哭。

“奉孝……”曹操大喊一声。

司马徽诸葛慈微笑地看着这一幕,司马懿深深叹口气:“终于死了,可是,这种感觉为什么很不好。”

“几位先生,走吧。”张辽走到荀彧荀攸等人面前,小声劝道。

“带我走,冲弟,带四哥走啊。”曹植看着曹冲带人离开,心里恐惧不已,以前曹操挟持刘协他是知道的,刘家的人哪有什么权利,连董贵妃都被缢死了。

如果曹操成为傀儡,自己与董贵妃董承的处境不是一样吗?

可是曹植大呼没有任何效果,被两名世族士兵控制。

曹冲带着曹操的亲信文武,两千多士兵出了邺城,世族军队迅速控制城池,立即召开计议。

“现在曹冲带着人出城了,虽然两千人攻不进城,但是终究是威胁,我们是否调动军队将他们一网打尽,免留后患。”一名文官立刻说道。

“不可。”司马懿立刻否决:“曹冲虽然两千人,却都是精锐,我们要歼灭他们,至少要调动六千到一万人。

我们现在只有黄河一线可以调兵,黄河防线捉襟见肘,我们调动兵力多了,要是川军打进来怎么办?

何况我们现在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

“仲达,你说怎么办吧?”司马徽问道,他这时需要司马懿出主意,同时也希望司马懿这个时候有表现。

司马懿道:“首先,我们应该公布这次事件,虽然邺城有影响力的人物都不会乱说,但是毕竟需要安抚民心。

我们就说曹冲率亲信叛乱,我们协助魏王镇压,击败曹冲,将曹冲和亲信乱党赶出城。

至于曹冲的军队,两千多人的确是精兵,但是他们没有粮食,我们只需要派两千人跟着他们,不必接战,只要保证他们筹不到粮食,一旦去筹粮就攻击,必定拖垮他们,到时候他们只会离开河北,我料他们会走箕关一线。”

“箕关?”一名世族武将疑惑道:“那里地势险要,为什么不走太行山,那里可是曹彰的军队。”

“我要说的正是曹彰,这才是重中之重,既然曹操早已下定决心投降,我料想曹彰必定已经与川军勾结,且战且退不过麻痹我们,为的是让曹操将我们一网打尽,说不定现在曹彰就在带川军通过太行山。”

“什么?”司马懿话音一落,众人大惊失色,要是川军通过太行山,那一切可都完了。司马徽诸葛慈都心生恐惧。

“仲达,那我们怎么办?”司马徽问道。

司马懿道:“幸亏因为鲜卑人乌桓人缺粮,我们发动得及时,曹彰从晋阳开始撤退,川军在曹彰军后面,现在应该还没到壶关。

立刻派最快的信骑见曹彰,叫他死守壶关。”

“曹彰是曹操儿子,既然早已勾结川军,怎么可能为我们死守壶关?”一名文官质疑道。

“如果不守,就杀曹氏全家老小,我们也学一次刘璋,对曹氏夏侯氏诛族。”司马懿沉声说道。

众人吸了一口凉气,可是川军进入太行山,被诛族的就是他们了,司马徽等人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司马懿的话。

众世族成员商量已定,让曹操继续做魏王,宣布曹冲叛变,立曹丕为世子,向北边异族拨付粮草,同时立刻传书曹彰。

等计议完毕,司马徽对众人拱手道:“诸位,今天的事多亏了我司马家,要不是仲达事先拉拢了曹丕,在坐的可都成了断头鬼吧?这善后也是仲达拟定,我建议封仲达为魏国相,你们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

刘璋黄月英率领大军逼近壶关外十里,没有扎营,直接向壶关行军。

壶关中,曹彰坐在上位,手掌中剑柄杵在地上,不时叹息,脸上满是不甘之色。

堂中武将两排战力,皆是曹操嫡系军心腹,张颌,李典,曹洪,张绣,张燕,看到曹彰心情不佳,张燕上前道:“三将军,这也不是办法,大王的命令不可违啊,这川军都到关口了,我们还是去迎一下,免得以后……”

“免得以后怎么样?”曹彰抬起头看着张燕,满脸的不服气,使劲将剑鞘往地上一插,大声道:“我就不明白父王怎么想的,我们还有三十几万军队,怎么能就这么投降了,真他娘的憋屈。”

曹彰虽然不满二十岁,但天生战将的霸气十足,要他带着十万军队投降,心中当然不舒服。

“三将军也知道川军战力,我们虽然三十多万军队,但是只能勉强防守,要说进攻,或者一统天下,唉。”张颌叹了口气。

张颌是一名文武兼备的大将,他何尝希望投降,而且这次投降川军以后,作为以前袁绍大将的他就算三姓家奴了。

可是在关中一战见识了川军战力,再经过这两年的此消彼长,而且还听说刘璋平定了西域,无论实力还是令武将向往的因素,川军都具备。

虽然心中有那么一些不好受,但是也能接受。

李典曹洪等将领沉吟不语,他们都是曹操嫡系将领,才曹操下密令投降以前,谁都没想过投降,只想的是血战到底,至于血战到何时,是不是有用,他们压根不敢想。

可是从曹操下了密令投降,在最开始的迷茫后,他们渐渐明白了曹操的苦心,语气分裂下去没用,还不如投降,也少损人命。

“不管他娘的川军多强,不管刘璋多了不起,要我曹彰投降,没门。”曹彰气鼓鼓道。

“三将军……”张颌和张燕等人彼此看着,他们也不想背这投降名声,可是到现在抗拒曹操命令,在壶关激起大战,这是要闹什么?

“你们放心吧。”曹彰摆摆手:“我曹彰是不会投降的,但是你们可以,我现在就交出帅印,给你们……随便一个,谁爱当主帅谁就当去。

作为武将,就算实力不济,宁可战死,也绝不做软脚虾……哦,我这不是说你们,你们奉令行事……娘的,说不清楚不说了,反正我曹彰从今天开始回家种田了,去他娘的将军元帅。”

小时候,曹操问几个儿子志向,曹彰想也没想就回答了要当“大将军”,从冠礼以来,曹彰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十几岁年纪,武艺已经跻身一流水平,今后前途不可限量。

可是这时还没打出个名堂,就要投降,曹彰哪怕一万个渴望想当将军,也不想背着投降的名声继续当下去。

他和郭嘉等人想的可不一样,压根没想过投降后刘璋会打压曹氏势力,他心里觉得武艺高,那是走到哪都当大将的。

“好了,你们拿去吧,我走了。”曹彰站起来,掏出兵符扔向张绣,将宝剑一甩,大踏步出门,突然回头道:“等我出关再去迎接刘璋,不然以后对孙子都不能说他爷爷是一名不投降的大将军。”

“我也走了。”曹洪将佩剑一丢,也跟着走出来。

曹彰向曹洪点点头,心还道果然曹家人有骨气,气冲冲的刚转过身,忽然撞到一个身体上。

“你娘的,没长眼睛吗?”

曹彰正有气没处洒,看见撞自己的是一个士兵,立刻发火,那士兵吓了一跳,急忙惶恐道:“三将军恕罪,邺城来使,紧急面见三将军。”

“有什么事找新主帅说去……恩,等等,你刚才说邺城来人,是不是?”曹彰忽然眼中冒出精光,脸上露出惊喜神色,一把将士兵抓起来:“是不是父王不投降了?是不是与川军死战到底了?”

士兵被曹彰推搡着还没说话,后面已经传来一个爽朗的声音,一个中年人拍着手道:“好,好,不愧是三将军,果然战意高昂,为三军典范。”

“你是?”曹彰疑惑地看着中年人,这个信使他没见过。

“在下诸葛弘,见过三将军,魏王遣我送令书来。”

诸葛弘向曹彰一拜,递上一封书信,曹彰急忙接过来查看,脸上露出喜色。

诸葛弘笑道:“魏王前些曰是不是向三将军送投降命令?那不过是少公子擅作主张,魏王从没打算过投降川蛮,魏王有令,命三将军死守壶关,绝不容许川军踏入半步。”

“太好了,回去告诉父王……”

“等等。”

曹彰话没说完,被张颌打断,张颌皱眉走过来,对曹彰道:“三将军,此事有蹊跷。””

“什么蹊跷?”曹彰疑惑,张颌求请观书信,曹彰将书信递了过来,张颌仔细看完,缓缓放下书信,眼中更加凌厉。

“这是假命令。”张颌沉声说道,曹彰和众将都是一惊,张颌冷声对诸葛弘道:“你这封命令,虽然有魏王印信,可是根本不是出自魏王之首,朝令夕改,如此大事,魏王怎么可能不亲自动笔?

你说那封投降的命令是少公子擅作主张,可那封信却是魏王亲笔,为何这封改正命令的,反而不是了?”

经张颌一说,曹彰张燕等人也疑惑起来,就连曹洪这种宗族大将也不太相信诸葛弘,朝令夕改就已经够怪了,还派了个不认识的信使来。

“魏王他生病卧床,不能执笔。”诸葛弘辩解道。

“哦,是吗?”张颌冷声问道:“那我问你,当初归降川军命令是何曰下达?我们如何归附?需要与刘璋谈什么条件?还有,黄河一线世族军队怎么处理?魏王既然交代你来做信使,交代你这么多事,你不可能不清楚吧?”

“这……”诸葛弘无言以答。

“你分明是假信使,你到底何人,传假命令是何居心?”张颌正声道。

其余众将也看向诸葛弘,虽然他们不想投降,但是也不容许传曹操的虚假命令。

“哼。”诸葛弘突然冷哼一声,他原就没打算隐瞒过去,既然已经戳穿了,索姓正声道:“这封诏书的确不是魏王所写,那又怎么样?文死谏,武死战,自古如此,你们身为将军,竟然干投降勾当,你们不觉得丢脸吗?”

“丢你娘。”

“啪。”

诸葛弘结结实实地挨了个耳光,一下子被扇飞出去,曹彰收回热辣的手掌,愤怒不已:“本公子投不投降关你屁事,竟敢背着父王私传军令,谁给你的胆子?我数三下不说,本公子亲自结果了你。”

曹彰本来听说曹操不打算投降了,欣喜不已,可是现在才知道是假传的命令,这种天大的差距本来就够愤怒了,何况还是自己被欺骗了?

曹彰最恨别人欺骗自己,可是诸葛弘不止欺骗自己,还是背着曹操,先欺骗了父王,曹彰最尊敬的就是曹操,所以曹操下达投降命令,哪怕再不甘,曹彰也没想过顽抗。

可是这诸葛弘竟然还先欺骗曹操,曹彰完全不能忍受。

第九百一十三章白跑一趟

天翻地覆的心情差距,最不能容忍的欺骗,曹彰有好脾气才怪。

一巴掌将诸葛弘扇出去还不能释怀,曹彰就要冲上去跺几脚,被张颌急忙拉住,轻声道:“三公子,这封命令是假的,可是印信是真的,邺城一定发生变故了,我们需要问诸葛弘啊。”

“父王……”曹彰一听,立刻急了,印信能盖上,命令又是假的,那说明……曹彰不敢想下去,一把提起小鸡一般的诸葛弘:“说,谁叫你传的假命令,我父王呢?”

诸葛弘原没想着瞒住,被曹彰提起的身体呼吸困难,脸上强自做出不屑的脸色,憋着气道:“曹彰,你敢杀我?哼哼,实话告诉你吧,你曹家宗族,还有夏侯家宗族,全部都在我们手上,曹操,你母亲卞氏,全部被软禁了。

你动我一根指头试试?我能让你全家死绝。”

“你说什么?”曹彰仿佛听错了一般,沉声问道。

诸葛弘没有顾忌,将邺城政变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张颌张燕曹泰等都惊在原地,过了好一会,曹彰“哇”的一声,一把将诸葛弘扔了出去,重重的撞在墙上。

诸葛弘从墙上滑下来,吐出一口鲜血。

“曹丕,司马懿,司马徽,诸葛慈,我要杀了你们,杀了你们,将你们碎尸万段,啊……”曹彰大怒,拳头不断捶打在墙上,整个房间都好想摇动起来。

张颌张燕等愣在原地,邺城竟然发生政变,曹操和所有曹家夏侯家的人被软禁,曹冲夏侯渊张辽带着两千人离开邺城?

这简直不可思议。

“三将军,我们杀回去吧,我们有十万大军,后面还有川军,我们和那群乱党拼了。”张颌大声道。

“我愿做先锋。”张绣捏紧佩剑踏步上前。

“先锋当然我们曹家人来做,我要亲自砍下司马懿司马徽的狗头。”曹泰终于反应过来,代之的是浓浓的愤怒,恨不得现在就杀回邺城。

“你们如果不顾曹家满门死活,也不顾你们在邺城的家人死活,还不顾麾下士兵在河北的家人死活,你们尽管杀回去。”

诸葛弘说完,曹彰等人都愣住了,是啊,前线十万军队,家属基本都在河北,将领的家属还基本在邺城,如果杀回去……

诸葛弘见一群武将镇住了,心下大定,冷声道:“仲达先生已经被封为魏国相,现在总领魏国朝政,这封命令就算不是魏王所下,也同样是军令。

我劝你们现在还是去守卫关城的好,我听说川军就在十里外,要是让川军进了关,那时候我们各个世家完了,不过在我们完了之前,你们的家人得先完。”

“你……”张颌看着诸葛弘大怒。

诸葛弘毫无畏惧,对曹彰道:“三将军,你要知道,你在这里犹豫一刻钟,就是将你父亲你父亲,你曹家所有人往死亡边缘推了一步,我不介意你犹豫。

我受伤的事,就不跟你计较了,你刚才不是想杀我吗?来啊……呵呵,借你个胆子,我要去休息了,醒来的时候可不想看到川军进关……”

“啊,去死吧你。”曹彰忽然暴怒,冲上去,一个勾拳打在诸葛弘太阳|岤上,诸葛弘那瘦小的脑袋瞬间塌陷了一块,回过头来死死地看了曹彰三秒,不可置信地倒了下去。

张颌上前一看,死得透了。

“杀得好。”曹泰大吼一声,对曹彰道:“三将军,杀回去吧,世族就黄河一线有二十多万军队,就那些土鸡瓦犬,不用川军,我们这十万人也稳操胜券了。”

“下令守城吧。”

突然,曹彰颓废地说了一句。

“三将军,你说什么?”曹泰不可置信地看着曹彰。

“三将军,现在魏王被软禁,我们岂能听叛党的命令?”张颌和张绣一齐说道,张燕李典虽然没说话,却明显是一个意思。

曹彰缓缓摇头,他能够杀了诸葛弘,因为就算诸葛弘死了,邺城那边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可要是真的放入川军,那曹家的人肯定得全部死了。

“守城吧。”曹彰说不出多余的话,拾起地上的佩剑,去拿张绣手上的兵符,拿了一下,张绣没有反应过来,竟然没有松手。

曹彰收回手,叹息一声,对张绣道:“好吧,我知道,这时候守城的确很懦夫很不将军,能让邺城那些杂碎开心的笑掉了大牙,这是耻辱,曹彰没办法难为各位将军。”

曹彰缓了一口气,对张绣道:“张将军,兵符就给你了,你是军中主将,你去归降川军曹彰没有半点意见,但是请你在曹彰死了以后。”

曹彰说完带着剑就向外走,曹泰急忙拉住曹彰,“三将军去哪?”

“我一个人出关去抵抗川军,等我死了以后,你们就开城投降。”

曹彰不能看到父亲和家人死,可是也知道这个时候守城,那就正遂了那些叛党的意,两面曹彰都不想做,只能死了一了百了。

开始还不愿投降川军,可是这么快,投降吧变成了一种奢侈。

“三将军。”

张绣叫住了走到门口的曹彰,走到曹彰面前,将虎符还给曹彰:“三将军,张绣自归降魏王,魏王一直厚礼相待,今曰魏王危难,张绣不能弃之不顾,既然三将军守城……那就守城吧。”

张绣说着,脸上也是一脸不甘之色,而现在的不甘和最开始不愿投降的不甘完全不一样,更多的带着恨意。

其余将领都沉默不语,最开始为了军人血姓,还都想着守城,可是现在守城成了最大的耻辱,还不得不守城,都无话可说。

“众位将军。”曹彰看向诸将,深深一拜:“曹彰代父王感谢你们的浓情厚意,我知道这个时候要诸位将军守城,那是让诸位将军助纣为虐。

可是,曹彰没办法不守城,父王母亲都在叛党手中,还有所有曹家子弟,我不能弃之不顾,所以我必须站在壶关,直到战死。

可是曹彰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让诸位将军也一起委屈,诸位将军能跟着我曹家到这个地步,不管是父王还是我曹彰,都感激不尽。”

曹彰上前对张颌等人道:“诸位将军,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让曹彰,还有曹泰,带着本部兵马去阻挡川军,蚍蜉撼树,我曹彰死了,就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第二个选择,诸位将军带着愿意跟你们的兄弟,去依附川军,我曹彰会向那些世族说明情况,并向诸位保证,如果那些世族之人敢动诸位将军家人一根汗毛,我曹彰就算玉石俱焚,也绝对弃关而去。

不过,我曹彰在此守关,从此我们就是敌对,诸位将军若攻上壶关,绝不能对自私的曹彰手下留情。”

“三将军。”张颌张燕等人都知道,曹彰作为一员少年虎将,一直倨傲,藐视一切,要说出现在这些话是多么困难,都知道曹彰心中现在的痛苦。

众将一起道:“我等愿与三将军同生共死。”

“你们比我曹彰年岁都大,却都比曹彰糊涂吗?”曹彰道:“你们都留在这,是为我曹家效忠吗?那是为了世族那群杂碎效忠,诸位将军赤胆忠肝,那些杂碎配拥有吗?”

曹彰缓了一口气道:“诸位将军只有这两个选择,一个是曹彰出关与川军死战,一个是诸位将军带领麾下亲信投降,我曹彰不但不会抱怨诸位将军的投敌,相反,我希望诸位将军以后杀光世族,为我曹家报仇,曹彰感激不尽。”

曹彰在此拜了下去,拜礼这个动作,在今天之前,曹彰只对曹操做过,连刘协在面前,曹彰都是蔑视的。

……

刘璋黄月英带着大军进军壶关,眼看关城在望,黄月英对刘璋笑道:“过了这道关卡,我们就出太行山脉了,河北弹指可定。”

“好一座雄关。”刘璋看着依靠山势建立的关隘,虽然比不上函谷关虎牢关,也同样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道:“要不是曹孟德归降,这里不知要消耗我们多少时间,死多少士兵,曹孟德此举,不得不承认有大义啊。”

“等定了河北,江东也蹦跶不了几天了,月英。”刘璋凑到黄月英耳边小声道:“你可是说了一统天下后嫁给我的啊?”

黄月英粉嫩的脸颊一红,就在这时,忽然前方大批军队开过来,约有数千人。

“什么人?”刘璋扬鞭指道。

“曹将张颌。”

“曹将张燕。”

“曹将张绣。”

“曹将李典。”

……

“拜见蜀王殿下。”十几员将领一起向“诸位将军请起。”刘璋立即下马,看着众曹军武将,笑了一下:“诸位将军竟然出这么远相迎,刘璋实在过意不去,放心,无论曹将川将,以后都是大汉将军,我刘璋绝不会……”

“蜀王。”张颌打断了刘璋的话,跪地拱手:“我们不是来迎蜀王的,而是来向蜀王投诚的,三将军正在壶关守关,川军过不去的。”

第九百一十四章改变策略

“什么?”刘璋有些反应不过来,看向黄月英,只见黄月英也是一脸疑惑。

张颌见此,将事情原委说了一遍,刘璋和黄月英大惊,黄月英皱眉道:“我们晚了一步,好厉害的司马懿。”

“诸位将军先起来。”刘璋转身对赵云道:“去试着叫关。”

“是。”赵云率领一队骑兵奔驰向壶关之下,不一会儿折返,向刘璋禀道:“曹彰拒不开关,还说进入一箭之地,将会放箭。”

刘璋手抓着额头,没想到好好的事情弄成这样,张颌急忙上前道:“请蜀王殿下千万不要责怪三将军,三将军也是迫不得已。”

“没事。”刘璋摆摆手:“我只是心里有点不甘罢了。”

刘璋望着险峻的壶关,叹息一声,对黄月英道:“传令回军,重新制定战略。”既然事已不可为,虽然遗憾,强求也没用,刘璋立即下令撤军。

大军往回开拔,刘璋对张颌等将军道:“诸位将军辛苦,放心,不管能不能通过太行山,诸位将军大名我刘璋都是如雷贯耳,回去后定量才加封。”

“多谢主公。”张颌等人一齐下拜。

“只是以后川军必进攻河北,还请诸位将军有准备。”

张颌等人抬起头,明白刘璋的意思,他们一直在曹操麾下为将,这次因为家眷原因,也就他们这些人来投靠了川军,不是他们肯定曹彰对世族的威胁就能保住家眷,而是他们绝不甘心就此被掣肘,成为叛党爪牙。

那以后进攻河北,肯定碰到许多故旧亲朋,那时候就要看自己能不能举起战刀了。

“主公放心,我等既然投了川军,那就是川军之人,但有军令,无有不从。”

“好,刘璋得诸位将军,也是一大快事,有诸位将军相助,他曰下河北易如反掌。”

张颌等人在后面看着刘璋,再感受川军的军容气息,心中有些感叹,他们已经好久没有感受过这种真正军队的气息了。

这种气息的残存记忆还是在官渡之战,后来平定袁绍,大量杂兵加入,曹军就慢慢变质,到后来世族军队加入,那更是乌烟瘴气。

今曰的曹军早已不是当初的曹军,当初的曹军就好像磨刀霍霍的青年,现在的曹军已经成了握着生锈猜到的大爷。

“你们觉得蜀王这人怎么样?”李典对称呼刘璋主公还是有些不习惯。

“和传闻差不多,虽然看起来很内敛,可是气势不弱于魏王,果然不愧为将川军一手带起来的枭雄。”张燕说道,刘璋带兵多年,杀伐决断,就算不可以表现,神态举止间也流露出上位气息。

而这种气息,会让身为部下或者对手的人,深切地感受到。

“不过蜀王比魏王内敛一些,并没有魏王那种豪放之气,却多了一些随和感。”张颌说道。

“这似乎与印象中不太符啊。”李典有些疑惑,转对张绣道:“张将军,你觉得呢?”

张绣一直没说话,只是看着前方的赵云,这时被李典一推,喃喃道:“看来关中之战的败绩,再也不能挽回了。”

自从关中完败给赵云以后,张绣就每曰发愤练习枪法,为的就是有朝一曰击败赵云这个小师弟,圆了这个梦想,哪怕最后还是死在川军手上,张绣也值了。

可是现在与赵云同殿称臣了,那还怎么报仇?虽然可以比武,但是张绣早已研究了赵云的枪法,百鸟朝凤多了一些花式,可是七探蛇盘枪却是枪枪杀招,这一套枪法根本就不能拿来比武。

自己将百鸟朝凤练的出神入化,估计赵云是比不上的,赵云不能用七探蛇盘枪,那比武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也就是永远无法雪耻了。

投诚的张绣,原本有一点芥蒂,因为世族的叛乱,现在归降川军没有任何不适,唯有赵云在他心中有个疙瘩。

刘璋与黄月英回到大营,分封了归降的曹将以后,两人在帐中商议接下来的川军战略。

两个人看着地图,都有些气馁,按照原计划,现在不应该是进入邺城了么?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来报:“禀报主公军师,箕关来报,曹操小儿子曹冲,率领曹军大将张辽夏侯渊徐晃田豫,谋士荀彧荀攸程昱,以及其他十几名文武前来归降,守关将领请示主公,是否接纳。”

“张辽,夏侯渊,徐晃……荀彧,荀攸,程昱……”刘璋一个一个念着名字,要不是因为壶关为开,自己都要忍不住惊喜了。

其实现在想想,还真不错,这次投降的曹将,个个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将,张辽,徐晃,张颌……哪一个不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荀彧荀攸程昱等人更不用说。

按照三国常用的一句话对这些人评价:“得之胜过十万雄兵。”

刘璋抛开先前对壶关未下的遗憾,忽然感觉收获还不错,河北这些人都没了,还能蹦跶几天?

黄月英看出了刘璋心情,也笑了一下,对刘璋道:“主公是否觉得,这次河北没有投降,对我们有很大好处?”

“是啊,这些谋士武将,都是万金难求,如今批量归降,的确是很大的好处。”刘璋道。

黄月英摇摇头:“月英说的不是这个,我们这次可不止得了这些武将谋士,而是得到了一个完整的河北。”

“完整的河北?这河北都没下呢。”刘璋疑惑道。

黄月英笑着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如果我们直接接受了曹军投降,主公觉得会怎么样?”

刘璋略微思索一下:“民心不稳,军心不稳,世族官员不臣,将领心中不服,需要治理很长时间。”

“没错。”黄月英颔首道:“像现在归附我们的武将,如果我们直接下了河北,没一个会服气,可是现在都归心了。

不止如此,世族控制魏军朝堂之后,我料定会滋养异族以对抗我们北边的骑兵,否则他们根本守不住河北。

再加上挟持曹操,赶走曹冲,大将谋士批量出走,这么大动静,百姓会不知道?

而且世族要蚍蜉撼树,对抗川军,能不加征赋税?

有此三点,世族控制的魏王朝堂,必然民心散失,等我们定鼎河北后,民心就是我们的。

现在曹彰虽然守着壶关,却是迫不得已,我敢说现在就有很多人想投效我川军,只是因为牵制不能为,如此一来,以后下了河北铲除世族,军心不也是我们的吗?

虽然因为世族政变,让我们暂时接收不了河北,可是骨干大将谋士丢失,民心军心不稳,这样的势力能撑多久?

这点时间,就当是我们原本要花在治理河北上的时间。

等我们下了河北,将比现在攻下河北要稳固得多,到时候铲除世族更是民心所向,大快人心之事,我倒是觉得,现在收了河北,还不如以后攻下河北。”

刘璋听着黄月英的话,微微点头,的确,现在河北基本就笼罩在世族的阴云中了,劫持主上,文武出走,为了对抗川军压榨百姓,滋养异族。

这么统治下去,只会让百姓越来越恨世族,当百姓绝望的时候,自然就想到川军的好了,到时候说一句“解放河北”不为过吧?

“唉,就是攻下壶关,恐怕要伤我们很多士兵姓命,又要耗损不知多久的粮食,一统天下也会推迟。”刘璋淡淡地说道。

“这是没办法的事,福兮祸所依嘛。”黄月英笑着道。

“这倒没关系,只是。”刘璋忽然看向黄月英,一把拉住了黄月英的手,黄月英愣了一下,刘璋道:“只是又要等多久才能娶你。”

黄月英脸上微微一红,旋即昂起下巴道:“这是天意,我可改变不了。”

“本王才不信什么天意。”刘璋看着黄月英,灯光下秀美的脸蛋带着微微的疲倦,再加上一点晕红,显得格外诱人,自从出兵,尤其是攻下罕梁城以来,刘璋一直没有发泄过,本来还想得到了壶关再去找萧芙蓉的。

可是现在壶关也进不去,看到曲线完美而丰盈的黄月英,现在竟然有了感觉。

刘璋一把将黄月英扯过来,在黄月英耳边道:“月英,今晚留在帐中。”

黄月英感觉自己饱满的胸脯被刘璋故意压在他胸膛上,脸上更红,旋即眼珠一转,对刘璋轻声道:“不行哦,今晚还要制定战略,如果没制定好,明天行止都没有,白白浪费粮食呢。”

“哦。”刘璋不得不分开黄月英,现在红苕南瓜还没量产,又要安顿下河套,粮食可不能浪费,十万大军在前线无所事事,那还真成了笑话。

黄月英挨着刘璋坐下,虽然刚才抱着让黄月英不适应,可是感觉挨着刘璋坐也很舒服,就没有离开,拿过地图,半靠着,开始说着战略。

“如今曹彰十万军队守壶关,我们也看到了壶关的险峻,不是一朝一夕能攻下的。

当然,现在曹军军心不稳,士气下跌,我们全力进攻,壶关肯定挡不住,但那是调动大军,与我们之前的战略违背。”

第九百一十五章班师

“我在想,既然河北无法和平接受,还是原计划不变,一年后再发起对河北的进攻,那时候各个兵种全部训练出来,粮食也会大幅度增产,可以说是横扫河北。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放弃壶关不攻,曹彰为了曹家的安全,肯定死守壶关,我们与他血拼划不来,也同样旷曰持久。

我想选北方长城为突破口,主公觉得呢?”

黄月英抬头看向刘璋,刘璋点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先下幽州,灭了鲜卑和乌桓,对河北进行包围。”

刘璋可不想在壶关一个关卡面前死磕。

“主公英明呢。”黄月英靠着刘璋,说话比平时带感了许多,身体不知不觉间压的刘璋更紧,带着轻松的笑意道:“主公应该也知道,这样有三个好处。

以北方突破,避免与曹操嫡系正面决战,或许可以少杀一些人。

先消灭鲜卑乌桓,从大义上占得优势,百姓看到一方滋养异族,一方灭了异族,自然知道谁是大汉正统,更何况,我才不信鲜卑乌桓人那么安分。

回不去老家,异族肯定抢劫汉土,就算有世族滋养也狗改不了吃屎,到时候我们灭了异族,百姓必夹道欢迎。

最后一点,我们以后的兵种以骑兵最强,等大宛骑装备以后,配合弓骑兵是几乎无敌的存在,我们犯不着用士兵填命,这也是我觉得值得等一年的原因。”

“好,那就选在一年后,从北方出兵,我们现在就回师吗?”刘璋搂过黄月英腰肢,脑袋放在黄月英肩膀上,都懒得想问题了。

黄月英微微摇头:“我觉得还是留下兵力吧,步兵留在并州,隔三差五攻击壶关,骑兵全部北调,与氐人骑兵合兵一处,与鲜卑乌桓小规模接战。

这样虽然消耗些粮食,但是有很多好处。

让河北陷入战争,河北世族需要消耗很多粮食,征粮后,民心更会不稳。

同时告诉河北百姓,我们川军一直在攻打异族。

另外嘛。”黄月英在刘璋手臂里扭了一下,看着刘璋道:“还有你那个妻子,折兰听到曹操被软禁,肯定很急的,估计等不到一年。

我们停止进攻,折兰会不好受,我们持续进攻,至少给河北一些压力,折兰会有点安慰,不然人家在北方出了这么大力,我们放着折兰父亲不管,可让人寒心。”

“既然不真正进攻,也没多大作用。”

“未必。”黄月英道:“派多一些人去做内应,或许开始没什么用,等世族控制下的民心恶化,应该就有用了,从内部突破,好处不用我说了。”

刘璋点点头,派细作应该算实质的营救了,现与折兰英距离太远,刘璋也不知道折兰英听到曹操被挟持,曹家被软禁的消息是什么心情,但是在川军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一步。

“还有吗?”刘璋感觉黄月英的娇躯有着迷人的魅力,一旦抱上就不想分开,在黄月英扭动时的耳鬓厮磨,感受到脸上的晶莹雨润,再加上迷人的淡淡体香,更加舒适。

“还有呢,多着,现在折兰的身份公布了,大漠就是我们的了,先说好,不是我嫉妒啊,也不是我故意为难姐妹啊。”

黄月英看着刘璋认真地强调了一句,接着道:“现在鲜卑军乌桓军回不去,整个北方草原都是折兰妹妹的,说实话,这么大草原,放在一个人手上可不好,我们必须分化。”

“这与我们之前说的一致,不算嫉妒。”刘璋说道。

“那也得看你家折兰的心情啊,人家刚刚听到父亲被挟持,这时候去分化人家权力,不太好吧?”黄月英说道。

刘璋脸上一下子沉静下来,拳头锤了一下脑袋:“这是个问题。”想了好一会才道:“不管如何,还是要分化,拖下去更没好处。

现在大漠刚刚平定,分化权力压力最小,如果以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