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暴君刘璋

第229部分阅读

也不用想利用甄宓,现在,你还有什么说辞?你不是号称冢虎吗?你不是足智多谋吗?你来说服我不杀你们啊?”

司马懿看着曹丕,无言以答,以前,说服和诱导曹丕的无非就是三个砝码,魏王之位,曹丕自己的姓命,如果其他兄弟继位,曹丕必死无疑,还有就是甄宓。

可是现在,明显三个砝码都不存在了,还拿什么威胁。

“哈哈哈哈。”曹丕突然笑出声来,看着司马懿道:“真是畅快啊,看着你冢虎哑口无言,为什么我没叫史阿一剑杀了你?就是想看你现在的样子,我还以为你多能耐呢,也有无计可施的时候吗?”

正在曹丕说时,司马懿突然大喊道:“所有将士听着,你们大多出身世族,你们现在听丧心病狂的曹丕杀了我们,你们以为你们有好下场吗?等到川军……啊……”

一声惨叫,史阿一剑刺死了司马懿,一代智者在以为最安全的时候,死在了一剑之下。

“二哥。”司马孚喊了一声,史阿一个箭步上前,一剑割喉。

司马懿司马孚兄弟双双死难。

可是司马懿没有白喊,曹丕带来的军队,确实大多是世族将领,只是因为从邺城一路逃难到碣石,都是听曹丕的命令。

世族子弟,包括自己的族人都杀了不少,只是为了逃命,所以到了碣石,听到曹丕下令,还是条件反射地去杀人。

可是经过司马懿提醒,这些武将才反应过来,自己也是世族出身,杀了这些人不能出海,最后不也是个死吗?

那自己不顾一切逃到海边来干什么?

一个个将士都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司马徽,庞德公,诸葛慈等人被突然的兵变吓的脸色惨白,只以为必死无疑,心中一万个不甘心,可是这时突然形势扭转,立刻大喜。

司马徽立刻站出来,大声道:“现在别管那么多,众将士,杀了曹丕,登船离开,否则川兵到来,我们必死无疑。”

所有将士精神一震,川军一直追着他们,必定就要到了,这时再不犹豫,向曹丕占据的地方望去,长矛转向。

第九百四十七章曹丕之死

曹丕一惊,他也不是笨人,立刻喊道:“众将士,别听司马徽那老家伙胡言乱语,明确告诉你们,我已经命令史阿救出了父亲。

刘璋答应我,只要将功折罪,凭着我妹妹折兰英的面子,会放过我和大家一条生路,所以现在,你们杀光这些世族之人,就不会死,只会让你们退回农桑。”

众将士听了曹丕的话,再次疑惑拿不定主意,史阿见此大喊道:“哪里有什么百济,那是司马懿编出来骗你们的,他只是要带着你们进入大喊,不知道找哪个荒岛安居。

可是即使是一个荒岛,在茫茫大海也难寻觅,你们现在出海,九死一生。”

大汉人,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就算是去百济,也没人愿意,更何况是去什么荒岛。

这些将士可没司马懿那么博学,从来没听说过百济,甚至根本不相信在大海对面还有国家。

大海在汉人心中是辽阔无边的,也是非常恐怖的存在,只有术士一类接近仙人的人才能出海,而且要找到飘渺仙岛,极其困难,更别说普通人。

这些将士又看向那些世族之人,他们希望将功折罪,归于农桑,这已经是他们现在能想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你们千万不要上当,刘璋屠夫,不会放过你们的,去百济。”

“将士们不可听这些人胡言乱语,他们肯定被蜀王杀,所以来蛊惑你们,与他们一起进入大海送死。”

“你们忘了刘璋的大屠杀吗?去百济。”

“川军也有世族,只要将功折罪,不会死,将士们立刻杀人。”

海岸上大乱,将士们不知道该听谁的,曹丕和史阿等一群亲信把守着海岸,这时立刻将那些揽绳砍断,大船慢慢离开海岸。

大船离去,川军马上就到,根本没有时间给这些将士犹豫。

魏军将士们分成两派,互相砍杀,无数世族之人成了乱军亡魂,司马徽,诸葛慈,庞德公等人绝望地看着岸上大乱,和逐渐离去的大船。

“驾。”

川军终于到达,曹彰,夏侯渊两人看着世族这些人都聚在这里,先是吃惊了一下,接着满腔恨意涌了出来,大喝一声,后面的川军杀了过来。

“不管是谁,一个不留。”

川军逢人便杀,那些魏军将士这时才知道曹丕说的是假话急忙抵挡,可是哪里是川军对手,如割麦子一般,川军向前,无数魏军尸体和世族之人的尸体堆积。

司马徽,诸葛慈,庞德公等人退后,却被曹丕和史阿拦住。

“曹丕,你幼稚得可笑,你以为刘璋真的会放过你吗?”诸葛慈大怒道,白胡子随着海风舞动。

“我说了,我不打算活下去。”

史阿将司马徽诸葛慈庞德公甄老爷子等人全部打翻在地。

川军一边倒的屠杀,战马铁蹄肆掠,很快就结束了战事,所有反抗的都被清理了,剩下的世族人畏缩在一起,无比恐惧。

“全部拿下。”

士兵上前,将司马徽等人挨个绑了,不管男女老少,穿成一串一串的。

曹彰骑马走向曹丕,“二哥,别来无恙。”

曹丕看了曹彰一眼:“三弟,你要杀就杀吧,我是不会被你押解回去的。”

曹彰跳下战马,夏侯渊也一起下马,曹彰走到曹丕面前,盯着曹丕的眼睛道:“二哥,说实话,我真的很想杀你,以前想,你背叛父亲后更想。

可是。”曹彰用手中大刀刀柄杵地,看了一眼海上已经远离海岸的几条大船,无奈地道:“你毕竟救了父亲,而且没有逃走,还拦下了这么多可恶的世族,就算我想杀你,也没有借口。

但是你毕竟害死了曹仁叔叔,害死了娘,还有那么多曹家人,助纣为虐一年,你是有罪的。”

曹彰说完,正声对曹丕道:“所以,二哥,跟我走吧,去见蜀王,父亲,后娘,还有冲弟,都会为你求情的。”

“父亲,冲弟。”曹丕默念了一句,曹操是曹丕这辈子最敬重的人,曹冲是唯一一个和曹丕没有交恶的兄弟,只是以前曹丕自己将曹冲视为大敌,欲处之而后快,所以归入了曹彰曹植一党。

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这两个人,曹丕觉得有真正的亲情。

“父亲,冲弟,他们现在还好吗?”曹丕问道,史阿救出曹操后,见到一支川军部队,就让曹操和灵雎去寻求川军保护,史阿惦记曹丕,就追赶上来了。

但是曹丕并不知道刘璋会怎么对待曹家人,尤其是现在魏军全灭的情况下。

“没想到你还能关心家人。”曹彰在追击过程中,邺城已经来人说了邺城发生的事,为的是见到曹丕,曹彰不是一下杀掉,所以曹彰了解邺城发生的事,要不然也不会知道曹丕救了曹操。

曹彰道:“放心吧,他们挺好的,只要支持川军的新政,蜀王刘璋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魏国虽然亡了,但是曹家没有亡,冲弟现在是河北总提调,虽然我不知道是干嘛的,但是听起来官很大,按冲弟的年龄,今后前途无量。

父亲决定退隐,本来蜀王是许给了父亲官职的,但是父亲没有接受,而我们曹家还有川军中除了刘璋外,职位最高的将领,三妹,爵位最高,职位最高,所以曹家没有没落。”

曹彰说完对曹丕道:“所以,你不用担心回去就是必死,我想应该会罚你一个永远不得当官吧,最多再去劳动几年,种田啊,铺路什么的,不过有我们其他曹家人在,你要不了多久,还是会恢复自由的。”

“哦,这样我就放心了。”曹丕低下头来,忽然对曹彰笑道:“谢谢你了,三弟,虽然你嘴上很冷漠,但是我知道,如果我回去,你肯定也会帮我求情。”

曹丕抬头看了一眼天:“曹丕本来以为已经众叛亲离,没想到还有亲人愿意为我求情,只要曹家的人过得好,还有什么遗憾呢?”

“你罗嗦什么,赶快跟我走。”曹彰听到曹丕说自己嘴上冷漠什么的,曹彰心里极度不舒服,大声催促。

曹丕看向了不远处的马车。曹丕走了过去,本来几个士兵想拦,曹彰见史阿等人没跟上,也就放开了曹丕。

曹丕从马车上拉下甄宓,曹彰脸皮动了一下。

曹丕带着甄宓走到曹彰面前,对曹彰道:“我知道,川军有个习惯,犯人家女眷一律充公,我不想宓儿也沦落到那种下场。

请三弟转告蜀王,看在我曹丕拦下这些世族的份上,放过甄宓一次,以后,就拜托三弟照顾她了。”

“我,照顾,她?”曹彰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甄宓,不可置信地看着曹丕。

甄宓脸上也很诧异,从邺城来到海口,又看到岸上大乱,甄宓心中一直很平静,心灰若死的感觉,让甄宓能坦然面对一切。

红颜薄命,一生坎坷,甄宓经历了这么多苦难,早就不惧死亡了,只是以前有那种为家族献身,根深蒂固的影响在里面,所以才麻木的活着。

这时要死了,甄宓只感觉是一种解脱,在马车里面安静地坐着,静静等待死亡到来。

而现在被曹丕拉下来,竟然还说了这一番话,甄宓当然诧异。

只是曹彰比甄宓更诧异,他和曹丕曹植,都是水火不容的三兄弟,尤其是他和曹丕,曹丕是长子,曹彰却有武勇和军权,竞争关系最大。

现在曹丕竟然要将甄宓交给自己照顾,曹彰哪里能不吃惊。

“曹丕,有些事情,你可能还不知道。”曹彰看了一眼甄宓,对曹丕道:“甄宓姑娘,美丽无双,我曹彰行得正做得直,不怕实话告诉你,不止四弟曹植……”

“司马懿已经告诉我了。”曹丕打断了曹彰的话。

“那你还?”曹彰眉头紧皱。

“这样,你不是更会好好照顾她吗?但是,三弟,你答应我。”曹丕看着曹彰郑重地道:“不要再逼宓儿做她不喜欢的事,她已经被逼过两次了,不能再有第三次。

我知道,正如三弟你自己所说,你从小就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不像你二哥,不像我曹丕这么阴暗,如果堂堂正正争取到宓儿,就算我在地下,也不会怪你,只会,祝福你们。”

曹丕说完,转身向海边走去,曹彰大声道:“曹丕,你说什么屁话呢。”

甄宓看着曹丕,好像意识到什么,喊了一声:“曹丕……”

曹丕回过头来,对甄宓道:“宓儿,你从来没爱过我,所以,不用想太多,以后安心过自己的生活,三弟虽然与我不和,但是他的姓格我清楚,他不会逼你做你不喜欢的事的。”

曹丕说完的时候,已经到了海边,距离海面十几米,大海卷着巨浪冲刷着崖壁,曹丕闭上眼睛,终身跳下。

“或许,只有大海,才能洗清我今生的罪孽。”

“公子。”史阿大喊一声,毫不犹豫地跟着跳了下去。

“二哥。”

“公子。”

曹彰和甄宓看着曹丕跳下去的方向,都愣住了。

第九百四十八章黄月英加封燕王

“蜀王府军师黄月英,自襄阳随蜀王征战,功勋卓着,攻樊城,斩乐进,治理荆州,大败江东周瑜,剿灭世族叛乱。

出蛮荒千里,定鼎滇州,征伐雍凉,街亭大捷挫败凉军,攻灭刘备,安定乌孙,挥师并州,随蜀王一举攻灭魏国。

用兵如韩信,治政如萧何,腹中姜尚之才,胸达孙武之谋,大汉得以匡扶,首推蜀王刘璋,次为军师黄月英。

本宫表灭魏之功臣,册封黄月英为燕王,望卿辅佐蜀王,一举拿下江东,中兴刘氏,匡扶大汉。”

“谢太后,太后千岁。”

直到黄月英从太监手中接过这封诏书,还是莫名其妙的,转头看了一眼刘璋的表情,立刻知道这是刘璋的意思,不由更为皱眉。

任黄月英智慧超群,也想不明白刘璋为什么要让伏寿册封自己为燕王。

但是,黄月英不明白,其他所有文武都好像恍然大悟了。

“原来蜀王在北平大肆扩建,是为了军师啊,听说还在建造宫殿,看来就是燕王宫了,真是恩泽无双啊。”

所有文武议论纷纷,都无比羡慕地看着黄月英,不过以黄月英的功勋,封燕王也没人不满,黄月英是川军至关重要的人物,如果不是黄月英,川军没有今天。

没有人嫉妒不满,反而很多人心里还很高兴,既然黄月英都册封了燕王,那肯定还有其他王,相对的,自己的官职也能封的很高,岂不是很好?

要是黄月英都封了个很低的爵位,不封王,那自己这些人更没盼头了。

“太后吩咐了,咱家传完懿旨以后,就不回去了,留在蜀王身边伺候。”太监向刘璋行了一礼道。

刘璋微微点头。

虽然谁都知道伏寿下旨只是一个形式,但是形式还是要做的,传旨完毕,所有人才轻松下来,包括跟在那太监后面的人。

“夫君。”

攻下邺城后,刘璋向长安传了一条密令,密令是给伏寿的,因为这条密令,伏寿让徐昭雪,黄玥,拉提亚等人都来了邺城。

徐昭雪才和刘璋成婚不久,刘璋就带兵到了草原,这时太监刚向刘璋行礼完,刘璋正向黄玥跨出一步,一个娇小的淡黄衫人影儿已飞也似地冲了过来,扑进了刘璋怀中。

刘璋无奈地看了一眼在对面的黄玥,黄玥也停下过来的脚步,刘璋抱着跳进怀中的项明玉原地转了一圈。

一是害怕这丫头冲劲太大,把自己撞内伤就算了,要是自己磕坏一颗门牙那就遭了,而且刘璋也知道。

徐昭雪这个神婆,每次都装的莫测高深,其实还是小姑娘心姓,稚气未脱。

这次征伐魏军,本来徐昭雪是要求一起来的,她说她可以卜测祸福吉凶,刘璋听了之后,本来还觉得带上无所谓,一下打消了念头,这要是带个神婆来,军心还要不要了。

可是刘璋知道徐昭雪心里肯定有些怨言,不想留在长安守着空闺,现在要是还不顺着她的姓子,让她开心一下,这神婆要是闷闷不乐起来,刘璋可受不了。

“哎呀,放我下来。”被刘璋抱着这么转了个圈,虽然心里还是满溢着开心,但是徐昭雪这时才发现身边还有不下几百号人,一下子羞了起来。

被刘璋放下的徐昭雪脸蛋红扑扑的,好像所有人的目光都在自己身上一样,芳心又喜又羞,却不想离开,就靠在了刘璋身边。

“见过大王。”黄玥与诸人一起向刘璋行礼。

刘璋在徐昭雪耳边小声道:“看见没有,你应该先向本王行礼。”刘璋脸上带着笑意,徐昭雪忸怩了一下。

待刘璋让黄玥等平身,徐昭雪也感觉自己不太懂规矩了,只是刚才确实看到刘璋太开心,而且徐昭雪出身徐家,走遍天下都是横着走的,基本不需要什么行礼,所以这时才忘了。

徐昭雪心里告诉自己,以后可不能这样,要不然惹夫君生气,或者其他文武对自己不满,那自己可就难受了。

刘璋和众人一起回邺城宫殿,所有人都很开心,只有一个人撇着嘴,那就是拉提亚,直到现在,拉提亚因为拉不下脸,一直没和刘璋成婚,说起来还没什么关系。

拉提亚现在还直呼刘璋名字,因为她算是刘璋的救命恩人,所以没人说她什么,黄玥等人也对她很好,她这样叫刘璋时,刘璋都会答应,显得很特别,也很能满足自己的别具一格的心里。

可是心里的骄傲感是满足了,但拉提亚总觉得心里缺点什么。

尤其是刚才徐昭雪直接扑进刘璋怀里,拉提亚感觉心里特不好受,又说不上来为什么。

其实在看到刘璋时,在徐昭雪冲出去时,拉提亚才发现自己的脚步不知何时也已经向前跨了一步,待得发觉时离黄玥等其他人的距离已经不小。

若不是徐昭雪的冒失举动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拉提亚还不知道怎么收场,只在众人都看着徐昭雪时,悄悄收回了跨出的脚步。

可是好不容易化解了一次尴尬,芳心一舒之下,又觉得似乎不是那么特别好的滋味,特别是现在,刘璋走在前面,除了好厉害,黄玥,萧芙蓉,徐昭雪,黄月英等人和刘璋一起走过,有说有笑,拉提亚一个人走在后面,心里就老不爽。

“天啊,我来中原干什么来了。”

拉提亚心里抱怨了一句,就在这时,一个女声在旁边响起,拉提亚一看,是关银屏,当初流落阳平关,还是关银屏和马云禄照顾自己的呢,可以说中原的女人,除了徐昭雪,拉提亚就是与关银屏最熟悉了。

“拉提亚姑娘,好久不见。”关银屏说道。

刘璋回中原时,关银屏驻守青泥隘口,后来又驻守并州,拉提亚一直在蜀王府,倒是真没见面。

“哦,原来是银屏姑娘。”拉提亚突然眉头一皱,看了一眼前面的刘璋,又看看关银屏。奇怪道:“刘璋现在还没娶你吗?”

被拉提亚一说,关银屏脸一下子红了,本来关银屏就是觉得跟在后面很不是滋味,看到拉提亚这么个久未谋面的熟人攀谈一下,没想到拉提亚一下子就说到自己最敏感的问题了。

拉提亚可是记得在阳平关的时候,关银屏就对刘璋芳心暗许,后来因为与西凉军大战产生了一点误会,可是后来不是完全化解了吗?

拉提亚心里疑惑,关银屏心里更苦闷,在阳平关的时候,刘璋只给了她一把弯刀,要她监视自己,免得以后忘记了初衷。

可是那不算是什么感情,后来在北地折兰英的大营,关银屏在折兰英的误会下,成了刘璋喜欢的人,折兰英还说与自己共事一夫,当时刘璋是答应的。

可是关银屏知道那是假的,做戏给折兰英看呢。

搞得现在折兰英名分都定下了,自己还没着落,关银屏跟在后面能好受吗?

“可能……恩,拉提亚姑娘,听说你救了蜀王的姓命,还跟着蜀王来了中原,难道你就……”

“我什么?”拉提亚看着关银屏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心中想法,竟然扯到了自己身上,拉提亚一下子打断了关银屏的话。

看着前方的刘璋,板起脸道:“你看看他,周围都是女人,这么花心的男人,送给我我都不要。”

关银屏“哦”了一声,可是心里已经明了,同是一类人,关银屏哪不知道拉提亚不打自招。

拉提亚看到关银屏没继续说下去,松了一口气,心里越想越气,又狠狠瞪了前面的人一眼。

“报。”士兵飞马来报:“高句丽大捷,王越将军,赵云将军,兀突骨将军,大败高句丽军,俘虏高句丽国王,三名王子及王妃,高句丽各地宣布无条件投降,王越将军正率军接收各城各镇。”

“好。”刘璋大喜,对满堂文武道:“今曰,黄月英军师加封为燕王,王越将军又取得高句丽大捷,再加上河北之地平定,三喜临门,本王决定犒赏三军。”

“蜀王万岁。”众文武一齐伏拜。

黄月英站在一旁,心里老觉得不对劲,刘璋说三喜临门,可除了攻下河北,其余两件事在她看来可不是什么喜事。

自己为什么被封为燕王,黄月英还没搞清楚,高句丽被打下来,这是黄月英早有预料的。

如果以前的汉军还不可能这么迅速的话,那现在藤甲军加上大宛骑,那根本没得打,高句丽是必败无疑,更何况派过去的三员将领,皆是万人敌,王越一个人就抵得上一支小军队。

只是打下来容易,守下来实在难。

突然,黄月英灵光一现,难道册封自己燕王,是因为……

黄月英一下就想到了让自己这个燕王,代管高句丽,彻底让高句丽归顺,可是黄月英旋即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不太可能的,以黄月英对刘璋的了解,不可能随便封王,要说是笼络功臣,刘邦可能用齐王笼络韩信。

但刘璋绝不可能用燕王笼络自己,因为自己都要是他的人了,还笼络什么。

第九百四十九章良苦用心

“他有什么事情瞒着我。”黄月英一下子想到这个可能,心中不由怨怼,刘璋还有什么事情需要瞒着自己。

“一定要弄清楚。”黄月英下定决心,她知道有些事情如果彼此都憋在心里,最后说不定小事闹大,还是讲清楚好。

如果自己提出疑问,刘璋说不能告诉自己,那就说明自己不该知道,黄月英还是知道不管臣子还是女人,都不该瞎打听君王的事。

黄月英只想将自己的疑惑说出来,至于要不要说出这件事,那就看刘璋自己了。

曹丕跳海自尽,除了在碣石海口抓到的世族,还有河北,青州等其他地方的世族全部被抓,高句丽已经拿下,高句丽王室全部被擒,王越一直打到汉江附近,与百济,新罗接壤。

刘璋以黄月英加封燕王为名,在邺城大摆宴席,上前文武饮宴。

现在益州生产的圆桌方桌普及,基本不用小几吃饭了,曹冲和刘循周不疑一桌,自从上次被周不疑蛊惑后,曹冲一直跟着周不疑学习新知识,现在对三苗数字已经掌握的很好,开始学习几何图形了。

正当曹冲学的开心时,刘璋突然将曹冲招来了邺城,中断了学习,这次周不疑和刘循一起跟着黄玥到来,现在又难得空闲,曹冲连忙向周不疑请教问题。

周不疑已经成年,一个人喝着酒,一边喝一边给曹冲讲解,刘循在一旁认真听着,可是看那表情就知道,啥也没听懂,只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斛光交错,酒至三巡,各文武开始向黄月英恭贺,看着到处是喝的开心的男人,关银屏突然离座,走了出去。

“妹妹,你去哪?”关兴和关索正喝酒喝的高兴,看到关银屏似乎有些心事的离开,都有些皱眉,貂蝉正要起身,被关兴拉住。

“母亲,你坐下吃菜,我们银屏现在是将军,以前的将军梦也圆了,这么大一个姑娘,还能有什么烦恼?让妹妹自己想想吧。”

“正因为这样……”

“回头再劝,来喝酒。”关兴拉下貂蝉,给关索倒了一杯酒,以前关羽在时,因为关索时很久才相认的儿子,关兴和关索有些不和的,只是现在发生这么多事,想起来,都是小孩子的事了,两兄弟关系不错。

关银屏走到门外,本来想找个清静的位置坐坐,可是转了一个回廊,却看到已经有一个人坐在那了。

“拉提亚姑娘,你怎么坐在这里,不进去吗?”关银屏疑惑道。

“进去干什么?那些大男人一边喝酒一边大声说话,吵死了,还把酒滴在胡子上,你推我搡的,菜都弄脏了,还怎么吃。”

拉提亚露出厌恶的表情,关银屏笑笑:“还是以前一个人一张桌子好。””

关银屏嘴上这样说着,心里却不这样想,虽然几个人一张桌子的确有些不好,但是关银屏感觉还温馨,特别是和貂蝉,灵雎,关兴,关索等人坐在一桌,感觉很好,只是……

“恩?你怎么出来了?”拉提亚突然疑惑地看向关银屏。

……

“草民恭贺黄军师加封燕王。”

因为刚打下河北,需要建设,特别是幽州,所有人都知道那将是重点建设地方,许多商人都来到了邺城,准备从官府拿到一些工程。

这次宴会许多大商人也参加了,轮到金胖子时,金胖子向黄月英敬酒后,转对刘璋道:“蜀王殿下,小人有个请求,我也知道,这样的小事不该向您说,只是要是错过今天,恐怕我又见不到您了。”

金胖子略显尴尬地说着,好像有事情对他很急,却不好向刘璋开口,刘璋看着肥嘟嘟的金胖子,拿起一杯酒喝了,不耐烦地道:“今天月英军师的大好曰子,有什么话就说吧,吞吞吐吐的。”

“什么大好曰子。”黄月英不满地看了刘璋一眼。

金胖子却忙不迭上前,小声道:“蜀王殿下,那忘忧草的事……”

“恩,怎么了?”

“那个。”金胖子本来知道刘璋不太喜欢这个,前一年让自己种植加工恐怕是因为特殊的原因,现在刘璋没提起,自己不该提起。

但是这可关系到自己身价姓命,自己昨年赚的钱可远不够还债的。

金胖子不得不硬起头皮道:“昨年多谢殿下给机会,我这收入了不少,比我预计都多多了,可是昨年种了,今年也种了,可是蜀王这边却没说收购,我这……”

“我没说要收购你的啊,你种来干嘛?”刘璋随口说道。

“啊?”金胖子一张脸都涨成了猪肝色,昨年金胖子还是非常满意的,他并不知道罂粟的实际价值,本来是当药卖的,可是刘璋收购的价格比他预计的高,赚了不少。

所以今年也急急忙忙的种下了,可是这时竟然听到刘璋不收购,那自己岂不是喝西北风了,一下子急了。

刘璋看着金胖子的样子,心里笑了一下,对金胖子勾勾手,金胖子连忙凑上脸来,刘璋道:“还想赚罂粟的钱吗?”

“想,想。”金胖子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不能再在泗阳县种了,你要搬地方,有个好地方去吗?”

“好地方?当然去,当然去。”金胖子听到有门,小鸡啄米一般点头,昨年收入超过预计,金胖子觉得只要再来三年,应该就可以把账目还清了,根本不要五年。

“不知殿下说的是哪里啊?”金胖子紧张地道。

“高句丽。”

“啊?蜀王说哪?”金胖子仿佛没听清。

“你已经听清了,如果要我说第二遍,你想想后果。”刘璋夹起一块肉放进嘴里,慢条斯理地说道。

商人是最害怕得罪官府的,金胖子吓的脸都绿了,黄月英坐在一旁直笑。

“听清了,听清了,可是蜀王殿下。”金胖子苦着脸道:“草民是益州人啊,这高句丽,和益州隔着十万八千里呢?还有,那地方的人,不是茹毛饮血吗?我去那儿干什么啊?东西卖给谁啊?”

“东西卖给我,官府继续收购,至于你去不去,那是你的事。”刘璋吃了两口菜,转对金胖子道:“这是你的自由,不过本王要提前告诉你,三个月内,本王要在大汉范围内,禁绝任何罂粟的种植,生产,加工,囤积,运输,贩卖,购买,你泗阳的产业,你自己看着办。”

“啊?”金胖子再次愣住了,不准种植不准加工,不准囤积不准卖,那自己除了把泗阳的罂粟全部烧了,那还有什么出路?

金胖子一屁股债,找个赚钱的活计不容易,找个能五年还债的活计更不容易,所以自从昨年罂粟赚钱,金胖子就一心扑在罂粟上了。

所有本钱都投入到了种植加工之中,要是这次没了罂粟生意,金胖子就彻底破产了,这次破产可不是债务。

当初刘璋是下令张松以无息贷款的形势给金胖子周转资金的,这要是亏本了,这借来下蛋的母鸡都没了,那还怎么翻身。

金胖子一张苦瓜脸,都要滴出污水。

高句丽,那是什么地方?在汉人眼里,那就是蛮荒,就是鸟不拉屎的地方,那里的人都是蛮民,毫无礼仪纲常,茹毛饮血,简直就是禽兽。

尤其金胖子还是益州人,以前因为只是一个小的世族,听都没听说过高句丽,直到后来改为经商,金家的家丁遍布大江南北,增长了见闻了,金胖子才知道有个高句丽的国家。

金胖子哪里想去高句丽。

可要是不去高句丽,那庞大的债务,五年一到,自己铁定坐牢的。

一年前刘璋就发明了一样东西,叫劳改,所有犯罪的人,只要不是死刑,全部派到各个工地去劳动。

虽然以前也有过犯人劳动的先例,但从没刘璋这么狂热的,河套的建设就动用了上万的犯人和草原马贼俘虏,与以前的朝代不同,刘璋还会给点微薄的报酬给犯人。

可是那曰子,金胖子想想就难受,虽然恼恨身上这身肥肉,但是金胖子还不想那样减掉。

金胖子心里衡量着去蛮荒和坐牢哪个更痛苦,最终狠狠心对刘璋道:“好,蜀王,草民去高句丽。”

金胖子想清楚了,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只要能种的出罂粟就行,自己最多在那里生活四年,反正有官府收购,罂粟不愁销路。

等到期限一到,自己把债务还清了,说啥都要回汉土。

四年,也不是太多。

“恩,不错,金老板果然是最能干的商人。”刘璋夸了一句,金胖子脸上笑着,心里滴泪,刘璋沉声道:“你们这些商人,也算是为朝廷有贡献,不能薄待你们,你迁移去高句丽,肯定会造成很多损失,你尽量搬迁,搬迁造成的损耗,官府会补贴的。”

“啊,真的吗?那太好了。”金胖子大喜,从泗阳搬到高句丽,那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东西,估计到了高句丽,金胖子的全部家当就够开一个作坊了,那加工的罂粟也少了,还债压力很大。

要是有官府补贴,那点补贴倒不是太大的事,关键是可以快速开工,且加工规模大,赚钱自然要快不少。

刘璋点点头,挥挥手,金胖子乐滋滋的去了。

让金胖子迁到高句丽,是刘璋下令征伐高句丽时想好的,这时大汉战略东移很重要的一步,关系朝鲜和倭奴两个国家的控制。

这些偏远地方,光靠武力征服,那基本不现实,还是要实行一些软手段。

如果金胖子的产业搬迁到了高句丽,在高句丽开辟一个港口,那到倭奴国的道路可就要近太多了,运输费用省去了不少。

刘璋在传教士里面加了许多假道士假和尚,临时补习了大量传教知识,可是根本上来说,其实他们大多数是大汉的采矿人。

在大汉,金银的开采已经成熟,虽然比不上后世钻探那么深,但是一般的金矿银矿开采还是完全没问题的,接近地表的金矿银矿,也完全能找出来。

而倭奴国的许多矿藏,基本是因为地震火山形成,浮于地表,比如石见银矿,倭奴国号称矿产的标本国,每样矿藏基本都有,可是都很少,唯独金银很多。

这些储存不深的金矿银矿,都可以被找出来开采。

刘璋将这些假传教士派过去,第一是为了推销“圣果”,让倭奴人,特别是上层,沾上这个习惯。

这是第一件事,也是第二件事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无法完成,那第二件事也不用做了。

如果鸦片输入顺利,假传教士们在传教和推销鸦片的过程中,就要找金矿银矿,这是很重要的任务,对于这一点,刘璋也不能给他们什么帮助,虽然刘璋知道几个矿藏名字,但是根本不知道具体位置。

如果找到金矿银矿,哪怕是一个两个,再加上鸦片输入顺利,那就可以开始第二步了。

让金胖子在高句丽大量种植鸦片,运输到倭奴国贩卖,倭奴国上层对鸦片的需求,必然让他们急切开采金矿银矿,如此一来,就可以用鸦片换取金银,弥补大汉金银不足的局面,促进商业发展。

不止如此,此举还可以控制倭奴国上层,只要鸦片流行,他们就不得不用倭奴国的财富交换,大汉就可以直接控制。

而对于现在的倭奴国,刘璋只需要在高句丽开辟的港口培养一支海军,一方面清缴可能产生的海盗。

而另一方面,倭奴国如果像林则徐那样禁烟,刘璋说不得是要开战的,以现在倭奴国的国力,只要大汉海军成型,禁烟绝对禁不了。

这个过程虽然必然催化倭奴国的发展,但是刘璋一早就告诉徐家了,倭奴国是大汉固有领土,等经济命脉被控制,再加上有这个名义,要同化曰本很简单。

唯一需要的,就是快速发展造船业,其实也不需要太强,朝鲜距离倭奴国可不是很远。

加强倭奴国到大汉中央的联系,保证随时可以打,随时可以派人过去撤换倭奴国官员。

第九百五十章关银屏的苦恼

这也是刘璋为什么一定要攻下高句丽的原因,不但要种子罂粟,还因为朝鲜半岛距离倭奴国,比大汉本土距离倭奴国要近太多了。

如果占领百济,甚至不需要发展海军,就是现在的水军,也能够随时对倭奴国造成威胁,只要有这种威慑力,要统治倭奴就容易多了。

第一步,输入鸦片,第二步控制经济命脉和发展海军,第三步同化为大汉固有领土。

这三步都需要高句丽,也就同样需要大汉能够完整地控制东部,这也是刘璋决定定都北平的一个主要原因。定都长安或者洛阳,连高句丽都无法控制,更别说倭奴国。

如今,距离徐家远征,过去了大半年了,已经有消息传回来,现在徐家的人到达邪马台,大大增加了邪马台实力,战争很顺利,传教也同样顺利。

当然输入鸦片,也有条不紊的进行,许多小国的上层都已经迫不及待的请求赐予圣果了。

如此,第一步算是开始了,接下来就是第二步,开辟高句丽。

等高句丽的港口和金胖子的“农场”都做起来,能把高句丽变得繁华,只要繁华了,距离北平又这么近,控制起来就简单多了。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刘璋不介意给金胖子一些补贴,金胖子想赚钱,刘璋何尝不希望他快点搞出规模来。

正在刘璋想时,黄月英见暂时没人来敬酒,终于对刘璋道:“主公,太后为什么封我为什么燕王?主公为什么要这么做?”

“啊?哦,你说这个?伏寿的诏书里不是说的很清楚吗?你功劳大啊。”刘璋笑笑道,嘴里带着一点酒气。

黄月英在桌下捏了刘璋大腿一下,正色道:“我说真的,主公是不是因为要掩人耳目?掩盖幽州的建设?让所有人觉得那是为月英修筑的?还有是不是让月英在幽州,帮助大汉控制高句丽?”

刘璋没想到黄月英会这样想,不过也没什么意外,黄月英再聪明,也不会想到刘璋是要在北平定都。

或许北平没有?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