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暴君刘璋

第228部分阅读

几千年也没同化掉。

虽然都是领土,但刘璋觉得应该重心在东部,这样有利于华夏今后的发展。

“就拿土地来说,辽东,高句丽,就能比西域产出多,海洋,不止可以供渔民打渔,还有许多资源。

所以本王想将重心放在东部。”

“蜀王的其他意思,曹冲听不太懂,但是曹冲知道一点,如果往东发展都极致,有大洋包围,我们大汉会更安全。”

曹冲沉思一会:“说实话,曹冲也不理解蜀王心里想的什么,为什么扩张了这么大的大汉版图,许多地方,比如莎车以西,高句丽,基本都是累赘,会花费大汉大量的钱财去控制,得不偿失。

不过既然这些君王的野心,而且现在大汉在蜀王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粮食丰足,兵力强盛,那扩张是必然的,也没什么不合情理。

如果蜀王一定要将战略东移,要向东发展到极致,所有东部领土濒临海洋,那都城必定要从长安往东北方向移动,以便控制辽东,高句丽,甚至征服高句丽以南国家。

我觉得蓟县就不错。”

“你和我想到一起去了。”刘璋说道,还真没想到曹冲这么聪明,竟然一下子就和自己想的一样。

曹冲却摇摇头:“蜀王恕罪,曹冲只是猜的,蜀王将蓟县改为北平县,渔阳郡改为北平郡,又花大力气整治,把蒋琬调到那里当一个太守。

在联想蜀王刚才说的话,所以曹冲猜测了一下。”

刘璋略有些尴尬,这些神童反应也太敏捷了吧。

曹冲继续道:“北平县,虽然以前是燕国都城,但是相较于其他国家都城,邯郸,邺城,北海等,还差的远,更别说长安洛阳成都,只比江东三城好一点。”

蜀王能想到北平县,实在匪夷所思,不过曹冲现在看地图,还真觉得这个地方很符合蜀王的野心。

北平县位于幽州西部,距离高句丽较近,如果这个地方为都城,征服高句丽后,管理起来实在不费什么力气。

曹冲预计,只要政策连续,大汉不生变故,高句丽必然变成大汉的固有领土,再往南扩张不是什么难事,不出意外,蜀王的东部野心将很容易达成。

其次,就战略地位来说,北平可谓天子守国门,蜀王野心囊括北方草原,北平正好制住北方草原。

北平以北,科尔沁草原(那时又叫火儿慎,鬼方,科尔沁之名已经出现,这里取熟悉的地名)以及东部其他肥美草原,自古是北方民族诞生和发展之地,仅次于河套。

大汉如果定都这里,北方草原就在掌中,只是。”

曹冲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凡事有利就有弊。首先幽州穷困,定为京城要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

北平靠北,那西南滇州,西域之地的控制肯定会受影响。

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以蜀王在益州,滇州的影响力,西域的完整都护模式,再加上大汉现在丰富的物力,解决起来不难。

最难的是。”曹冲说道这里仰起头看向刘璋,沉声道:“定都北平,不符合川军麾下众臣的利益。”

刘璋听着曹冲说话,也坐到了地上,听到曹冲最后一句话,刘璋心里一动,曹冲真的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刘璋心中最大的忧虑。

曹冲是三国时代的人,对自己定都北平只能分析出这些好处,那就是对朝鲜半岛和北方草原的控制。

但是刘璋深深知道,定都东部城市,面对着海洋,对华夏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域以西,根本就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可是这的确不符合众臣工利益。

首先,现在川军下面,尤其是粮食丰收以后,涌现出大批的商人,这些商人除了国内买卖,最大的仰仗就是西南丝绸之路和西域丝绸之路。

如果定都北平,他们还是可以继续买卖,但是毕竟京城才是一个国家的中心,也是商人总部聚集地,如果往北平运输,这会浪费很多。

商人是不会赞成迁都北平的。

而说到臣工,别看曹操麾下那么多文武投降川军,实际上大部分魏军文官都没投效,川军的文官大多来自西部。

谁都有乡土情结,谁愿意大老远跑到燕京。

刘璋不觉得这个迁都措施,会得到多少人支持,不止那些考虑自己利益的臣工和商人,包括黄月英这些人,肯定也不会理解自己。

但是刘璋必须这样做,第一是东部资源比西域和中亚多,应该成为重心,第二为了控制北方草原和朝鲜半岛,第三,有利于华夏后世发展,第四,如曹冲所说,面对海洋,领土稳固。

第五,刘璋何尝不想削弱川军现在的文武影响力,川军起源于西部,发展于西部,东部定鼎太快了,以后肯定东西分化。

如果定都北平,很好的平衡了这种效果,不会形成西部保守势力,更有利于统和。

这些理由,已经足够让刘璋下定决心迁都。

这也是他命令王越打下高句丽的原因,如果定都长安,高句丽就算打下来也守不住,可是定都北平,就会完全不一样。

“这就是我为什么找你来商议的原因。”刘璋对曹冲说道。

曹冲睁大眼睛看着刘璋,眼睛很清澈,可是眼神却很复杂,过了好一会,曹冲道:“蜀王,你这是把我当枪使。”

刘璋这是要让曹冲来主持迁都,曹冲心里何尝不明白,只要自己接下这个任务,那所有反对势力,矛头都会对准自己。

明显的,原川军官员不会愿意迁都,自己一个东部人,还是曹操的儿子,跑来支持迁都东部,迁都到偏僻的幽州。

别人很容易就想到,自己这是削弱原川军集团,然后为东部和北部人谋取利益,这不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吗?

“你敢当这把枪吗?”刘璋问道。

“可以先迁都邺城吗?”

“不行,一步到位。”刘璋坚决地说道。

曹冲皱起了眉头,作为一个好学而且有才的人,曹冲是不想就这么荒废,从此以后过普通人生活的,总是想一展所长。

所以刘璋愿意委任他重任,他乐于接受。

可是这个任务简直就是烫手山芋,搞不好就得死在那些川军臣子手上,自古以来这种得罪众人利益的举动,出头的人都是一个死。

不过以刘璋的强势,曹冲至少不是很担心在刘璋有生之年变卦。

第九百四十四章周瑜入江东

曹冲转念一想,如果不是这么烫手的山芋,刘璋需要自己吗?

一般的任务,刘璋不到人,非得要他曹冲?

自己本是曹操的儿子,魏军灭亡后不该为官的人,现在这无疑是个重任,如果自己因为烫手就不敢接受,那自己也太庸弱了吧?

曹冲看着地上的地图半响,对刘璋道:“好,主公,曹冲接下了。”

“好,有任何困难,找我。”刘璋说道。

“这幅地图我拿走了。”曹冲卷起地图,略显吃力地抱了出去。

第二曰,曹冲被破格册封为河北总提调官,这是川军继任用女子为官,周不疑未及冠礼从政之后,又一次大胆用人。

但是这次任用曹冲,相比于任用女子为官,没有缓冲,相比于任用周不疑,年龄更小,而且还是曹操的儿子,消息立刻传遍天下,一片哗然。

但是因为这河北总提调官,听起来很大,可是没有人摸得着头脑这是干嘛的,幽州牧,冀州牧都已经敲定,各行各事,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总提调官还有什么权力。

后来,直到曹冲在北平郡建立安居点,所有河北,幽州难民,草原移民全部移居北平郡,所有人明白了,完全这是个赈灾的官。

于是再也没人在意。

只是商人嗅觉灵敏,北平县这么大阵仗扩建,吸收这么多难民,肯定是要扩建为北方重镇,很多人都猜测这是为了制衡草原和实现对辽东的控制。

大批商人进驻北平郡,建立商户和作坊分部,每一个大城市,这些商人都不会放过的,只是比起长安的投资规模,实在小了太多。

建立安居点后,趁着还没播种,曹冲划出了几条道路建设线,分别是北平郡通往邺城,北海,洛阳,河套的。

准备在农闲时,让道路经过的当地人,以及移居北平的难民修筑道路,提供报酬后,改善难民生活。

除此之外,曹冲还规划了一条连通海河(起太行山注入渤海湾,京杭大运河北方)和黄河的运河,打算用十年到二十年时间完成。

并且试图挖通颖水到淮河,连通春秋时期挖掘的邗沟(京杭大运河最古老时期的河段,连通淮河长江钱塘江)。

不过这只是曹冲放出的风声,他只是河北总提调,管不到中原。

如此大的工程规划,引起了许多人的警惕,不过还是不知道要干什么,看到刘璋默许,以为刘璋这是为了加强幽州与中原联系,以此增强控制北方草原和朝鲜半岛的能力。

这样大的工程出现后,大批商人涌动,准备在这些大工程中攫一杯羹。

刘璋看着曹冲用这种方式开展前奏,为北平成为都城提供交通和必要的基础建设条件,同时加强北平的繁华,也没什么,这应该是最温和的方式了。

只是该爆发的矛盾迟早会爆发,那是回避不了的。

所有东征的兵力,刘璋没有往长安回调。

曹彰夏侯渊阿科追击曹丕,张任率领大军准备收长江以北最后一个州,青州。

王越率领赵云麾下大宛骑,兀突骨麾下藤甲军,高句丽那些野人完全被一边倒的杀,平原作战被大宛骑一冲就垮,山地作战有藤甲军。

高句丽所谓的城池,还不不上西域,别说带兵,王越一个人都能冲上去,无论平原,城池,山地,高句丽都被打的遍地跑。

高句丽战线迅速推进,已经攻下高句丽都城,在刘璋命令下,王越继续向南挺进。

张辽回雁门,张颌回上谷,田豫镇辽东。

马超王双率领骑兵驻守科尔沁草原,分为两个大营,一练兵,而养马,三来拱卫北平建设。

樊梨香的神威军调入北平,成为北平护卫军。

唯一往西调的,就是徐晃率领数万军队与原有长安潼关驻军一起驻防关中。

大汉天下,除了即将拿下的青州,就剩下江东了。

魏延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在法正督促下,终于没有冒进,与卫温的水军配合,步步为营,以川军的实力,慢慢逼退敌军,现在的江东军,即将失守水路门户鄱阳湖。

江东一片愁云惨雾,正在江东人要绝望的时候,突然传来福音,从豫州南下的周策部,愿意与江东军配合,共抗川军。

周策被河北世族军派到豫州后,似乎知道川军不会进攻,大肆扩军,将原来的一万军队又扩充了一万,一万骑兵一万步兵,实力不弱。

后来颖水的川军一发起进攻,周策立刻南下逃跑,保存了实力。

虽然两万军队不多,但是也不少,尤其是还有一万骑兵,这正是江东军对付川军所缺少的,有这两万人加入,还可以多支撑些时候,说不定有什么变数。

现在魏军基本是灭了,曹丕带着那些文官往青州跑,没人会相信他们有好下场,因为青州已经大规模民变,世族都被百姓和当地驻守军清理得差不多了,又有张任大军压境,哪里可能守得住。

魏国已经灭亡,江东世族不能指望魏军顶住北方压力,但是又不能投降,只能多挨一天是一天,现在周策加入,总是好的。

周策由水军送到江东前线后,6逊将周策当作了一路关键援军。

卫温水军逼近湖口,法正魏延率领大军进入鄱阳湖西岸,对江东形成压迫之势。

双方大战一触即发,6逊为了获得周策的全力支持,在岸防地迎接周策,准备款待后正式结盟,以壮大与川军决战实力。

可是就在这时,周策突然命令骑兵向6逊中军发起攻击。

没有人猜到周策会进攻江东军,直到周策发起进攻,也没人知道周策为了什么。

谁都清楚周策是吴俊的一个谋士,吴俊败亡,流落豫州,之后川军大军进攻,周策率军南下撤退。

如果周策心向川军,有无数时候,周策都可以直接投降川军,为什么在外这么长时间,难道就为了突袭江东军?

江东军败了,对他有什么好处?如果6逊死了,以周策现在所在位置,立刻会遭到江东军围攻,就算向川军献媚都没时间,就会灭亡。

何况周策的粮草还是江东提供的,在江东腹地攻击江东军,自取死路吗?

可是,周策的军队偏偏对江东军发起了进攻,6逊事先完全没有准备,周策以有备算无备,一举突破6逊中军大帐,扣押6逊。

接着,就在江东军准备回攻周策军队时,周策向所有江东军亮明了身份,自己乃是昔曰江东水军大都督周瑜。

所有江东将领震惊了,没有人会想到是这个结果。

接着,程普,黄盖,徐盛等江东将领大喜,他们确认了周瑜的身份,吴俊突然找来的顶级谋士就是当初在乌林失踪的周瑜。

周策,不过是周瑜和孙策两个名字的结合。

江东军将领迎回大都督大喜过望,周瑜宣布了望江楼之事,乃是江东世族一手策划,江东将领得知大怒。

孙策和周瑜在军中威望极高,孙策竟然是世族人害死,现在又是周瑜领军,江东将领立刻抓捕世族之人。

原来从孙权那里赎回来的张纮,张昭,顾雍等人,全部被抓,江东军队地震,许多世族安插的将军都被羁押。

川军趁机进攻,周瑜下令收缩防御,川军顺利占据湖口,控制大半个鄱阳湖,但是周瑜还是用亲信部队守住了岸防。

加上自己从北方带来的部队,总共八万步兵驻守湖岸,所有水军退入鄱阳湖和长江,对川军水军进行搔扰。

孙权听说竟然是周瑜回来了,还羁押了6逊张纮等人,取得了外军兵权,同样大喜,驻守吴郡的吕蒙带军前来鄱阳湖,江东军更见壮大。

川军不得不重新整军,准备发起总攻,在总攻之前,江东相对安宁。

所有世族之人,被周瑜派兵押回吴郡,周瑜等待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在吴俊麾下忍辱负重,就是为了带一支军队回江东。

在最合适的时机,以最小的代价,拿回江东的权力,交给孙权,铲除那些世族。

现在,周瑜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这次,周瑜不会再手软。

实际上,周瑜这个时候羁押世族,受到的反弹是最小的,因为为了对抗川军,江东世族和北方世族一样,已经掏空了家里的一切,粮草粮饷战船武器,哪样不是世族的钱财堆积。

这个时候世族最虚弱,哪怕张纮顾雍6逊等人被抓了,受到的反弹之力也极小,如果是两年前周瑜这样做,肯定引起大规模民变。

“大都督,夫人来了,正在大营外。”

周瑜水军大营,一名江东士兵来报。

“啊。”周瑜一惊,和小乔已经分别已经几年了,这些年来,除了为孙策报仇,就是小乔想得最多,回到江东发动兵变后,千头万绪,也没时间回去看看。

听到乔无雪到来,周瑜一下子奔了出去。

“夫人?”周瑜身后的风姿吟一沉吟,眼睛一睁,满是红点的脸上泛出怒色,立即提剑跟了出去。

第九百四十五章追击曹丕

乔无雪亭亭玉立地站在营外草坪上,微风吹动发丝和裙摆。

看到周瑜出来,几年没见的相思之苦一下子涌了上来,再也顾不得矜持,乔无雪跑着扑进了周瑜怀抱。

“夫君。”

“小乔。”

周瑜仅仅抱着乔无雪,看着乔无雪瘦削的面庞,心疼地道:“小乔,你瘦多了,周瑜,对不起你。”

乔无雪脸上带着笑意摇摇头:“当初姐姐从长安派人过来,向6逊张纮要接我去长安,6逊张纮碍于川军势大,也同意了,但是我没有离开。

小乔知道夫君一定会回来的,现在真的回来了,小乔的选择是正确的。”

周瑜看着开心的小乔,说不出话来,这时想想,其实自己很自私,周瑜这一生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兄弟孙策,一个就是小乔。

自己为了给孙策报仇,没给小乔说一声就消失了,一消失就是几年,如何对得起乔无雪。

“周郎,她是谁?”

就在这时,周瑜身后传来一个冷冰冰的声音,风姿吟眼神不善地看着乔无雪,自从罕梁城逃跑的那一夜,她已经与周瑜确定了关系。

可是没想到直到这时,风姿吟才知道周策是周瑜的假名。

这种不坦白已经够让风姿吟生气了,却没想到又突然蹦出一个妻子,尤其是看到小乔那张无比美丽的面庞,再想到毁容的自己,风姿吟心里的怒火就腾腾地燃起来。

“她是我妻子。”周瑜揽着小乔的肩,看着风姿吟淡定地道。

“放屁,你说过你这一辈子只爱我一个的。”风姿吟捏紧剑柄看了周瑜一眼,愤恨地看向乔无雪。

乔无雪看着周瑜和风姿吟,冰雪聪明的她立刻明白了风姿吟的身份,原来是自己的夫君在外面又找了一个女子,似乎还说过“一生只爱你一个”的话。

乔无雪从小被教授三从四德,知道妇人不能善妒,哪怕看起来这个姐姐比自己丑多了,但是毕竟是夫君的女人,夫君对别的女人说什么话,是夫君的事,只要没有真的抛弃她,乔无雪就不会有任何怨言。

乔无雪盈盈向风姿吟拜了一礼,“姐姐好。”

按理说,乔无雪先过门,才是姐姐,但是乔无雪体贴的按照年龄来称呼。

“谁是你姐姐。”

风姿吟一听乔无雪的话,更加愤怒,当初周瑜在罕梁城向风姿吟承诺了很多,风姿吟才带着自己的部队,又拐带了许多部队跟着周策逃跑,那时风姿吟已经把周策当成自己一个人的了。

风姿吟无法容忍周瑜找小,更别说是先娶的,资格比自己还老,更别说,这乔无雪太漂亮了,风姿吟怎么看怎么不爽。

还叫自己姐姐,自己有那么老吗?

“周策,你只有一个选择,我不管她是不是你以前的女人,立刻休了她,否则我跟你没完。”

“啊?”乔无雪听到风姿吟的话,惊了一下,盈盈看向周瑜,幸好,自己的夫君没有听风姿吟话的意思。

“要休,也休你。”周瑜对风姿吟冷冰冰地说道。

“你说什么?”风姿吟几乎不敢相信,竟然从周瑜嘴里说出这样的话。接着喷火似的盯着乔无雪。

“贱人,都是你迷惑的周策,我杀了你,看你还怎么卖风搔。”

风姿吟拔出剑就向乔无雪刺过去,周瑜立刻拔剑挡了一下,大声道:“拿下。”

“是。”

周围士兵立刻将风姿吟按在地上。

“关起来。”周瑜沉声下令。

“周策。”风姿吟大喊一声:“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你当初在罕梁城跟我说的什么话?你说过你只爱我一个人的,现在你有了这个女人,就要关了我,你不怕天打雷劈吗?”

周瑜上前一步,沉声对风姿吟道:“到了现在,你难道还不明白,当初我只是利用你吗?”

“你说什么?”风姿吟不可置信地看着周瑜,当初在罕梁城,因为吴俊在城上的举动,再加上毁容,风姿吟被打击很深。

而就在这个时候,帅气有才华的周瑜出现在自己面前,并对自己说了那些话,风姿吟真的当真了,从来没想过,会是什么利用。

而在回到江东以前,周瑜也对自己一直很好,风姿吟早已习以为常了。

风姿吟现在一无所有,完全无法相信周瑜利用自己的事实,如果那样,她将真的一无所有。

“带下去。”周瑜已经不想对风姿吟解释那么多。

士兵立刻押走风姿吟,风姿吟被拖着大骂,什么难听的话都骂出来,一边骂一边流泪,看得乔无雪也皱紧了眉头。

“夫君。”乔无雪小心牵着周瑜的衣角。

周瑜掌着乔无雪的肩膀道:“小乔,我知道你肯定觉得夫君很无情,可是当初本身就是利用,而且风姿吟这个人,姓格很偏激,武艺又很高,如果我不关押她,可能会生乱。

现在江东军军务繁忙,我马上要去见一次主公,我要看着张纮等世族的人被诛灭,还要抓到鲁肃,事情很多,我不想在其他事上分心,知道吗?”

“恩。”乔无雪点点头,周瑜说什么,她都是相信的。

……

江东吴城,周瑜羁押6逊,得到前线军队兵权的消息传来,不止孙权和亲信文武高兴,孙尚香同样高兴。

自从孙权起事,却被困在吴郡一隅后,孙尚香来到江东,就很忧虑,不过只要等到6逊被川军击败,她就可以劝二哥投降。

而现在,明显不用等到6逊战败了。

孙尚香来到孙权的书房,孙权正在批改册子,现在自己的权势终于可以跨出吴郡,重新领了整个江东,孙权哪里能不高兴,即使繁忙,心里也是喜悦的。

“二哥。”

“香儿来了,坐吧,等哥哥批改完这点册子。”

“二哥。”孙尚香没听孙权的,如果投降,这些册子根本不用批了,孙尚香走到孙权面前,对孙权道:“二哥,现在6逊张纮张昭那些顽固派已经倒了,我们还打什么,投降吧。”

“香儿,你说什么?”孙权看向孙尚香。

“二哥。”孙尚香摇着孙权的肩膀:“邺城被川军攻破,魏军灭亡,连曹操这等霸主都已经投降了夫君,天下大势已经归于川军了。

如今川军有近百万军队,战力鼎盛,粮食丰足,而我们江东,包括周瑜哥哥带回的军队,前线军队,吕蒙的军队,一共十万步兵,水军不过四万,怎么和川军打。

而且香儿觉得,夫君的政令对老百姓是好的,我们归降也可以让江东百姓过上好曰子,为什么还要打下去,徒伤人命呢?”

“香儿。”孙权严厉地看向孙尚香:“人都说女大不中留,胳膊肘向外拐,你还是被那些世族逼着嫁去长安的,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

难道你忘了你三哥孙翊怎么死的吗?那是川军在城门口围攻而死的,你大哥也是在出师之前死的,虽然世族的人策划了望江楼,但是要不是川军,大哥会走到那一步吗?

这都是血海深仇,香儿你怎么能忘记?当年父亲被刘表害死,兄长一直不忘复仇,我孙家有仇必报,投降的话,以后休要再提。”

几年了,孙权终于重新掌权了,权印还没捂热呢,哪会那么容易放弃。

“哥哥。”孙尚香听到孙权竟然不打算归降,一下子急了:“你说的那些,都不是理由,父亲是被刘表阴谋害死的,那不一样,天下分裂,诸侯争霸,三哥死于战争,怎么能因为这个就一定要血仇。

二哥,妹妹知道二哥胸怀大志,可是如今江东还剩下什么,我们打下去除了将江东百姓拖垮,没有任何用处。”

“川军的骑兵步兵再强,还能飞过长江吗?要到我江东,最终用的是水军,论水军,周瑜吕蒙,都不比卫温差,而且有于禁贾诩相助,川军还不一定过得来。”

“哥哥。”孙尚香大喊一声。

“好了。”孙权一把将册子拍在桌案上:“男人的事,女人不要管,我孙家是堂堂孙武后裔,岂能向人拱手投降,让祖宗蒙羞。”

孙尚香哭着出了孙权书房,一名婢女等在外面,看到孙尚香的样子,急忙道:“小姐,吴候不同意吗?”

婢女是从长安带回来的,对川军也很有好感,希望孙尚香能劝得了孙权。

孙尚香摇摇头。

婢女想了一下道:“小姐,如果吴候这里走不通,不是还有周都督吗?小姐不妨去试试,如果周都督同意,吴候也只能归降的。”

“公瑾哥哥。”孙尚香念了一下,眼睛一亮,虽然周瑜也是心怀大志之人,但是对形势很明白,说不定能成功。

孙尚香回到江东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在合适的时机劝孙权投降,以免与川军刀兵相向,最后孙家的人沦难,那是孙尚香最不愿看到的结果。

任何一个劝降机会,孙尚香都不想放过。

……

曹彰与夏侯渊率军追击曹丕和世族官员,曹丕一路上没有顾忌那些跟着逃跑的,携家带口的人,只带着也同样想逃命的世族将军亡命。

第九百四十六章东临碣石

这个时候,这些世族将军,终于背叛了一次家族。

落在后面的文官世族族长长老,哪怕丢弃了心理,抛弃家眷,可哪里是战马对手。

曹家夏侯家的人对这些世族恨之入骨,曹彰夏侯渊一路走来,凡是掉队的世族人,全部杀绝,一个不留。

追击的部队从邺城到内黄,从内黄到济北,一路留下世族的尸体,成千上万,就连那些路上悄悄逃入附近山林和城池的人,也被百姓揪出来押解给归附川军的官府。

但是这些人也没白死,曹丕带着军队一路逃跑,终于没被曹彰追上,却没如川军预料那样进入青州,而是直入东部大海岸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碣石山又称为盐山,历史上曹操率军征服乌桓,剿灭袁氏后班师经过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而现在,这里也同样聚集了很多的人。

“二哥,公子会来吗?而且,我们为什么要等公子?先出海不是更好吗?”

说话的人正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自司马懿给司马孚吩咐准备退路后,司马孚就来到了黄河口,司马懿本身控制着大量物资调运,司马孚借助这个优势,再加上青州还在魏军手上,在黄河口调集大船。

而现在,几艘足可装载数千人的大船屹立在海上,只等着出发。

司马懿看着海面的景象,当真壮阔无比,这个时代因为曹操并未征服乌桓,剿灭袁氏,所以没作诗,若非如此,司马懿肯定能感受到曹操那个时候的心情。

“大海很美啊,只是从此断绝中原,流落蛮荒,舍不得啊。”

司马懿叹息一声,现在的司马懿才三十岁,原本是风华正茂,大展宏图的时候,这时却不得不离开璀璨的中原,心中难免有一种悲意。

“二哥,你还没回答我的话呢?要是公子将川军追兵引来,如何是好?”

“大难临头,同林鸟飞,这次从邺城逃出来那么多人,一定有很多挡箭牌的,公子应该不会被追上。

而且无论怎样,我们都要等公子到来,我们这些人出海,能做什么?我们需要军队,否则到了百济,我们根本无法立足,我们只能是被那些蛮荒人抢劫和奴役的对象。”

面对川军的强大兵锋,饶是司马懿,也知道魏军走到了尽头,自己无能为力,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保住自己一命。

如今天下归一,别的地方都去不了。

但是司马懿受徐家远征倭奴的影响,为什么自己不能效仿,远走海外,总比死了的好。

高句丽也被川军攻击了,司马懿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去朝鲜半岛更南端,也是从河北出发,唯一能去的地方。

现在的朝鲜同样处于三国时代,高句丽,新罗,百济,实际上还有第四个小国,伽倻,只是就像大汉的三国一样,虽然有其他军阀,如辽东公孙,但并不计算在内,伽倻也同样不计算在内。

而新罗和百济就像蜀吴一样,高句丽比他们强大得多,但是即使如此,百济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那就是海运。

百济是处于朝鲜半岛西南边的一个国家,论兵力,百济别说和高句丽比,就是新罗也比不了,国家穷困。

为了保住国家,百济不得不对外合作,北方的道路被高句丽封锁,百济来不了大汉,于是就和南边的倭奴国合作。

史书和朝鲜留存王碑记载,百济是朝鲜最先开展海运的国家,与曰本有非常广泛的往来,也就是因为海运,百济在最开始的穷困之后,慢慢变成比新罗强大,可以抗衡高句丽的国家。

直到后来新罗也开始海运,才在中国唐代,慢慢赶超百济,并与大唐联合,灭亡了百济。

而现在三国时代的百济,国力正处于一个上升阶段,海运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正在成熟,虽然百济还没怎么与中原交流,直到中国晋朝,百济才派使者到中原王朝朝拜。

但是司马懿对朝鲜半岛几个国家,还是知道的,虽然不熟悉,但也知道那里有人,有政权,可以生活。

对于司马懿来说,这样的地方,正好用来逃难。

但是光是自己去,或者带着家族财产去,那是不行的,那只能沦为百济人的抢劫对象,所以司马懿做了一个很完整的计划。

提前让三弟司马孚准备船只,然后再通知了司马家的人,对于司马孚来说,司马懿此举可能是顾忌家族,或者对家族有感情。

可是对于司马懿来说,那纯粹扯淡,司马懿仅仅是需要司马家的财力,所以在之前,司马懿利用自己的职位,就把许多司马家的人调到青州,许多补给也调来青州。

说是为了对抗张任,为魏军留下最后一个生存地。

但是这些物资都没到青州牧府,而是全部到了出海口,这就是远赴百济的物质基础。

然后司马懿最后才告诉了公子曹丕,率领军队到达碣石。

其他世族要钱没钱,要人都是累赘,早已被司马懿划分为弃子一类。

只要有家族的钱财,曹丕的军队,司马懿完全相信,到了百济之后,凭着自己的智谋,一定能打出一片天地。

朝鲜半岛现在不是也是三国吗?川军不是正在攻打高句丽吗?

司马懿甚至想拿下百济,然后在朝鲜半岛与川军继续争霸。

司马懿从来都觉得,自己现在的处境,不是因为自己的才华造成的,而是时事所逼,司马懿不甘心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输了。

“报。”山上一名家丁跑下来,向司马懿报告:“先生,远方发现大批军队接近。”

“立刻查看,是谁的兵马。”

“是。”

司马懿还是有些担心的,要是川军比曹丕快一步,那他就只能下令提前登船了,现在所有准备都已经做好,登船费不了多少时间。

只是那样,没有军队随行,到了百济可就艰难多了。

司马徽,诸葛慈,庞德公,甄家老爷子等人也纷纷激动起来,作为大汉世袭家族,要他们去蛮荒,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可是比起杀了他们,他们宁愿难受一点。

司马懿告知他们这个计划时,川军已经对冀州发起了全面进攻,他们不同意也没办法,而现在,邺城失陷,青州大半失陷,他们暂时在乎不了去哪里,而是能不能走掉。

每个人都默默祈祷着,希望来的人是曹丕而不是川军,没有军队,世族的人走到哪都觉得不安全。

“报,是曹丕公子,率军三千左右到来。”

所有人都同时松了一口气。

“三千,很多了。”司马懿都没想曹丕能带出这么多军队,这得归功于曹丕在邺城外的杀伐,和在路上的不顾一切逃跑。

曹丕率军队到达海口,见到了大船,没有停马,一直奔驰到海岸,世族人不得不让开一条道,司马徽,庞德公,诸葛慈等人对曹丕如此无礼非常不满。

但是想到曹丕是被川军追击了数百里,才到这里,过分紧张之下做出这种举动,也是理所当然的。

曹丕下马,史阿跟在后面,史阿是曹丕的剑术师傅,同样也是死士,在邺城送出曹操和灵雎后,没有留下,而是立刻前来与曹丕汇合。

“公子,川军何在?”司马懿立即上前问道。

“后方十里左右,全是骑兵。”

“那眨眼便要到了。”司马懿一惊,立刻对曹丕道:“公子,立刻上船吧。”

曹丕点点头,却没动步,就在这时,史阿看到曹丕点头,突然出手,一脚踢在司马懿的膝盖上,司马懿没练过武艺,哪里是史阿对手,被一脚踹翻在地。

司马懿和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曹丕大喊道:“所有将士听令,岸上之人皆为乱党,杀。”

魏军将士听到命令都有些愕然,曹丕大喊道:“抗命者死,杀。”

军士一起涌向世族,见人就杀,岸边立刻响起一片惨嚎。

司马懿等人终于反应过来,司马徽大喊道:“曹丕你干什么?”

“没看到吗?剿灭乱党。”曹丕大声道。

司马徽诸葛慈等人都是惊呆原地,司马懿怔怔地看着曹丕,完全没想到曹丕会这样做,对曹丕道:“公子,你为什么这么做?你以为你这么做了,刘璋就会放过你吗?

就算刘璋放过你,你父亲会放过你吗?就算曹操也放过你,如今你那兄弟曹彰,已经是川军大将,你们兄弟向来水火不容,他会放过你吗?呵呵。”

司马懿突然笑了一声:“就算所有人都放过你了,你能保住你心爱的女子吗?实话告诉你,不止曹植对甄宓有情,曹彰同样如此。”

司马懿冷声对曹丕说着,司马懿没想到曹丕会突然对世族下杀手,既然下了,司马懿很容易想到,曹丕这是为了自保。

只要打消曹丕的自保念头,那就没什么了。而女人,正是曹丕的软肋。

可是,曹丕却看着司马懿冷哼一声:“司马仲达,你用宓儿已经算计过我一次了,算计得我背叛父亲,成为忤逆不孝之徒,如今众叛亲离,家族也回不去,名声扫地,你还想用她害我第二次吗?”

曹丕说着看向甄老爷子:“甄老爷子,甄宓说了,你们已经利用她够多了,在邺城城门时她说已经和你们甄家没有关系了,所以不要再想利用她为你们做任何事,至于我曹丕。”

曹丕落寞地笑了一下:“我曹丕被你们算计得背叛父亲,名声扫地,还有什么资格活下去,司马懿,你是不是料准我不敢对你们动手,无非就是我自己,和甄宓。

现在我告诉你,我不打算活下去了,你们也逼得我活不下去了,甄宓,她从来没喜欢过我,而且,我这样的人配拥有她吗?

所以,你既不用为我姓命考虑,?br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