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暴君刘璋

第203部分阅读

”周不疑说道:“据探子回报,曹操只比我们晚几天收到先王去逝的信息,当天就召开了朝议,现在曹军正在集结,看起来这次是要向我们发动全面进攻了。”

“什么?”刘循猛地一惊,毕竟是第一次读力面对这样大的事,而且即将面临一场大战,还是自己登位的第一战,说不紧张是假的,刘循旋即疑惑道:“这么大的事,不疑哥哥现在才告诉我?”

“不止如此。”周不疑说道:“表面与我们结盟,而且实力大为削弱的江东,最近在整顿步军和水师,看起来是要鸡蛋碰石头,对柴桑和我江水水军发起全面攻击。

另外交州士燮,可能是当初受过我们的气,还献上了孟优等南蛮人的头颅,这次是要报仇了,如果士燮进攻,占据滇州以东,我们的西南丝绸之路将中断,蜀中商业损失会很大。

另外还有折兰英,据说十万大军开始向河套汇聚,是要有大动作。”

“这么多路敌人?不疑哥哥,我对军事不太懂,但是听起来好像很危急,不疑哥哥气定神闲,是不是有完全退敌之策?”刘循问道。

“我不过故作镇定而已。”周不疑笑了一下:“先王去逝,敌人群起围攻是必然的,着急也没用,处变不惊才能更好应对。

周不疑略有一些备案,曹军大军进攻是主力,但是我们有函谷关,青泥隘口,只要仔细守卫,长安无忧。

江东孙权,实力本来就被我们眼中削弱,步兵不过六万,水军不过三万,我们水军有十三万,魏延在柴桑步兵有十万,荆州法正有步兵七万,实力相差悬殊,无虑。

士燮的交州有几万军队,蔡洺的滇州府,有边军两万,还可以让各个蛮夷部族助战,但是这样还是不能形成压倒优势。

西南丝绸之路关系商人利益,他们会资助钱粮和人力,这样一来,我们滇州应该就与交州势力持平,蔡洺此人,虽为女子,不过我倒觉得还算放心,只要派一个懂军事的将军过去辅佐即可。

至于折兰英那里,只有我们少数人知道折兰英与先王的关系,折兰英不会来进攻我们,折兰英也已经给了我一封信,说明了这次动兵的目的,她不会对付我们,也不会对付她的父亲,兵锋另有所指,无虑。

而且,虽然折兰英不进攻曹操,但是她却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没人知道我们与折兰英的关系,我们可以假装派军二十万北上,而这二十万人,可秘密通过河内,进入河洛地带,攻下虎牢关,将整个河洛之地和半个豫州全部拿下。”

刘循听着周不疑的话,不确定地道:“如此以来,岂不是曹孙这些军队一路也不能成事?”

“少主公也觉得先王去逝这个危机渡过得太轻松,轻松到让人不敢相信是吗?”周不疑问道。

刘循肯定地点点头,如果爹爹去逝的危机这么容易抚平,刘循确实觉得有点迷茫,好像心里丢失了一块一样,无处着力。

“那就对了,曹操,司马懿,鲁肃,包括交州那个已经七十岁的士燮,都不是好相与的人物,相反,这些人非常可怕。

如果这么容易就能被我们摆平,曹操鲁肃绝对不会动兵,因为这等于白白给少主公你一个立威的机会,曹操鲁肃不会那么傻。

首先是鲁肃,江东世族是最害怕我们川军染指江东的,何况我们的军队驻扎柴桑,已经到了他们家门口,他们这次全力一击,就是为了让江东稳固。

以卵击石,如果失败了,江东就灭了,江东世族就被全部诛杀了,他们绝不可能这么傻。

曹操,明知道我们有两关之险,百万大军难以叩关成功,我们只需要各派十万人把守要津,曹军六十万不能染指关中,可是他们还是要来,那他们肯定不止军事上的准备。

可是,少主公恕罪,不疑现在还看不出来曹孙打的什么算盘,无法确定能击退敌兵。”

“不疑哥哥不必自责。”刘循说道:“现在曹孙的兵力还没动,不疑哥哥就看出曹孙有阴谋,已经很不错了,可能他们自己都还拿不准要用什么阴谋呢,等探报多了,他们兵马动了,阳谋之下,阴谋也会慢慢显现。”

“少主公英明,不过不疑担心的还不止是军事进攻,现在明面上四路敌军,可是以不疑对兵家战策的了解,只要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都会懂得明暗相辅的道理。

我害怕这四路敌军,全部是用来掩饰必杀的一击,或许还有第五路,甚至第六路敌军,这才是最可虑的。”

周不疑走到地图下面,刘循也跟着看上去,周不疑轻声道:“现在先王逝去,人心浮动,我敢肯定曹操会利用我们的这一弱点,或许内应就是他们的第五路敌军,我们需要有所防范,但是也不能疑神疑鬼,必须谨慎。”

刘循点点头,这种时刻是最敏感的时刻,刘璋逝去,肯定有人不安分,曹操会利用这种不安分,但是川军却不能严密监督,那样一来只会让川军神经绷的更紧,实在得不偿失,这需要分寸。

“有没有第六路敌军呢?”周不疑看着地图皱眉思索:“西羌之地还算安定,滇州人心也归附,五溪更不可能背叛。

西凉在王异治理下,比以前治安好了许多,不太可能生出叛乱,就算叛乱也闹不出一朵花来。

南匈奴驻地现在一片混乱,南匈奴实力被吴俊大部分整编,正在与并州曹彰争雄,打的难舍难分。

袁氏兄弟与乌桓和辽东公孙结盟,鲜卑四路诸侯因为折兰英互相结盟,氐人势力,袁家联盟势力,鲜卑势力,草原三足鼎立。

少主公,这天下还有什么诸侯吗?”

刘循摇摇头:“好像没有了。”

周不疑皱着眉头,过了许久转身:“算了,静观其变,但是少主公最近可能辛苦点,千万不能错过来自除了曹孙外,其他地方的情报折子。”

“这个我知道。”刘循说道。

“阴云密布啊。”周不疑说了一句,这个天下人才辈出,无论任何人,不管你多么奇谋,就算是黄月英也不敢藐视天下英雄,周不疑更加不敢。

现在曹操孙权摆明有阴谋,自己却不知道,知道肯定曹孙会联系内应,却不敢严密监视,只能点点滴滴的分析,深深感到应该有第六路敌军,却不知道敌军在何方。

周不疑以前藐视天下,现在真正开始主事,发现这个天下比自己想象的复杂。

战报相继传来,曹操孙权,皆以川军残暴不仁,挟持皇后为名,整军出师,向川军杀来。

南边6逊总领水6大军,开向柴桑,渡过双方的军事缓冲区。

中原曹操以张辽为主帅,荀攸为军师,统军四十万开向颖水以西,这是一年以来,曹军第一次越过颖水。

折兰英十万大军集结河套,在河套举行祭天大典,军师诸葛亮,大将阿科等人齐聚,杀气腾腾。

士燮自领交州牧守,统领交州五万军队攻向滇州。

天下风云突变,而川军就在四路敌军进攻的时刻,举行了刘循登位大典,大典上展示山河破碎图,十一岁的刘循拔出佩剑,直刺苍天,正式向曹操孙权宣战。

此战天下瞩目,天下人都等着这场战争的结局,川军这个新主,是立威于世,重现先蜀王刘璋辉煌,还是一败涂地,曹军进入关中,江东军进入荆州,川军彻底衰落,直至灭亡。

这不止是关系到天下谁属,汉末大乱进行到今天,所有人都已经明白,川军与曹孙的战争,是两个体制之间的战争。

这不是纯粹的军队之战,而是阶层之战。

川军内部新兴的商业阶层,拥护土地令的平民阶层,拥护四科举仕的书生阶层和寒门官僚阶层。

对阵曹孙辖下的集人才,人力物力土地,官场于一体的传统世族阶层。

若川军胜,曹孙更将岌岌可危,未来天下将以四科举仕,土地令,商农相辅的制度管理无疑,大汉将迎来一个新的体制。

若川军败,将再也没人敢挑战传统世族阶层,川军的一切,包括先主公刘璋在内,都成了历史的笑话,大汉将不会有任何改变,继续以世族做中流砥柱,继续带着历史前行。

第八百三十八章信使到达长安

刘循长剑缓缓高举,台下川军文武,张任,马超,黄忠,樊梨香,王双,关银屏,庞德等将领,西凉军,蛮军,川军等军士齐声呐喊,声震长安郊外。

许多关中百姓观看,都默默祈祷川军大胜,他们大多都是以前的流民,在一年时间里,川军大力安顿他们,他们好不容易才定下居来。

商人纷纷捐钱捐粮,他们基本都有产业在关中,若关中变为战场,后果不堪设想,川军败了,他们更没好曰子过。

祭天大会后,刘循立刻召开军议,誓师只是做给士兵和百姓看的,真正战略部署才是关键。

武将还没到来,刘循对一旁周不疑道:“不疑哥哥,一会还是你来说战略计划吧,我怕有什么错漏。”

周不疑根据整个形势,制定了战略部署,并让刘循在军议上宣布,这是刘循第一次指挥大战,而且是一场遍布天下的大战,川军全部军队都会动用。

只要军议结束,天下硝烟弥漫。

这次大战对川军实在太重要了,关系着川军以后的走势,若胜,川军渡过了刘璋去逝的危难,若败,川军基业风雨飘摇,甚至更严重。

“少主公,不,主公,这次军议必须你来主持,这是你对曹操鲁肃的战争,也同时是你对自己的战争,如果这道坎你都迈步过去,你不可能继承先王遗志。”

周不疑对刘循说着,同时拿起一叠册子,里面全都是周不疑自己写的战略部署,周不疑拿着这些册子对刘循道:“主公,这些我拿回去销毁,这场战役就是你指挥的,主公记住,这场战争不是一场地域争夺战,是川军大业的生死之战。

还有,主公,不要再叫我不疑哥哥,从现在起,我是你的臣子。”

周不疑说完将册子揣进怀中,刘循深吸一口气,没说什么,他现在也知道这是自己必须面对的,哪怕自己不愿意,也必须面对,如果让父亲大业中途夭折,那比这可怕一万倍。

“主公。”周不疑突然道:“不疑没有将这些册子当场销毁,主公不怕不疑将这些册子留下,若胜,则据功,若败,则推给主公吗?”

“不疑哥哥,这时候我心里很紧张,别消遣我了,无论从哪方面分析,利益,智慧,还是姓情,不疑哥哥都不会这么做。”

刘循的眼睛只看向大殿门外,张任已经跨入门槛,刘循脸色绷紧,看上去是很紧张。

周不疑听了刘循的话,静静地看向刘循,他知道刘循确实有一点紧张,但是那种紧张是身上巨大的责任造成的。

从刚才刘循那句话,周不疑看出了刘循的智慧,或许是与先王刘璋不同的处事方式,虽然他心里还是紧张,但是理智一直在他身上,自己这些年的教授没有白费。

而刘循的话,不止让周不疑觉得刘循有理智,更多的是感动。

刘循比刘璋多了一些人情味,理智的时候更多的会兼顾情感,就像这些册子,如果是刘璋会怎么处理?

人主有人情味,有利有弊,乱世的时候,弊大于利,如果因为这些人情味,导致了在乱世的失败,那自己在教育中一味的忽视这种人情因素,就是错的,先主刘璋就是完全正确的。

可是,真的会那样吗?

周不疑想着,看着刘循,心道:“不疑此生定竭诚辅佐主公,用时间证明不疑和先主谁对谁错。”

张任,黄忠,高沛,杨怀,王双,樊梨香,关银屏,祝融等武将踏步而入,蒋琬等文官立于一旁。

“拜见少主公。”高沛,杨怀等武将已经下拜,可话一出口,就感觉到了不对,张任对刘循拱手一拜:“末将张任,拜见主公。”

“拜见主公。”高沛等人也终于改口,可是总觉得别扭。

“好了,众卿平身,如今魏王曹操,江东鲁肃,交州士燮,各派大军攻我西川,情势危急,你们……”刘循正说着,突然外面一名士兵飞跑进殿,一进来就倒在大殿,进气少出气多,已经差不多力竭了。

众人看到这个场景,都大惊失色,刘循立刻绕过帅案,正声对士兵道:“怎么回事?可是敌军突袭,州郡失守?”

众人也都和刘循猜测一样,这个时候如此仓惶,只有这一个可能,周不疑心里猛地一惊,难道曹操真有第六路大军,而且这么快就发起了攻击?

“不……不是……是主……主……”

“给他喝口汤。”刘循立刻吩咐道,这时周不疑放心下来,刘循在军议之前紧张,或许现在心里还是很紧张,但是控制的很好。

宫女很快端来一碗鸡汤喂士兵喝下,士兵喝了两口,缓过气来,立刻禀道:“禀报少主公,各位将军,主公没死,死而复生,现在正带大军赶回。”

“什……么?”

士兵说完话,整个大殿落针可闻,刘循沉默了三秒,说出了两个字,高沛等武将都盯着士兵,脑袋乱哄哄的,完全不记得刚才听到了什么。

“是主公,主公没有死,现在正带大军赶回。”士兵再次重复道。

“你说什么?乱传消息,还是如此大事,可是要诛满门的。”高沛大声说道。

“就算诛我全族,我也这样说啊,我是主公的东州亲兵啊,主公死而复生第二天,就派我回来传讯了,路途千里之遥,玉门入关后因为通报的消息没人相信,战马补给不顺利,耽误了许多时曰,今天才到达,还请少主公和诸位将军恕罪。”

众人这下听清了,也彻底震住了,刘循手在颤抖,突然急声对士兵道:“怎么回事?不是说爹爹都已经下葬了吗?怎么会死而复生,消息果真确认无误吗?爹爹他现在在哪?身体怎么样?”

士兵道:“主公的确已经下葬,但是是假死,是莎车女王拉提亚用异术救了主公,并且去除主公多年顽疾,小人是亲自见到主公,也是主公亲自吩咐小人报信,消息准确无误。

小人离开后,西域之事还没结束,主公还在等征伐月氏军队的黄月英军师,现在应该正带大军赶回。”

士兵清楚的说着,也不顾这么多人,实在是体力消耗过大,咕噜咕噜的将一大碗鸡汤全部喝了。

张任叫士兵下去休息,好生调养,对刘循说道:“主……少主公,消息应该无误,主公没有发生不幸。”

刘循喃喃道:“爹爹他没死,没死,病也好了,爹爹没有抛弃循儿。”刘循说着,泪水一下就滑了下来,众将现在都看到刘循很镇定,可是只有周不疑知道,刘循是装出来的,为了让众将安心,他不得不强作镇定。

实际上刘循好想哭,现在的泪水是积攒了这么久的悲伤,在得到刘璋死而复生的消息,终于再也克制不住情绪。

众将都慢慢从震惊中恢复过来,高沛突然哈哈大笑:“我就说嘛,主公吉人天相,一定没事的,主公一定长命百岁,不但要统一天下,还要大汉四海升平,川军之威,震慑胡虏夷寇,哈哈哈。”

杨怀等武将跟着笑起来,张任马超黄忠脸上终于去了这几曰的紧绷,脸上露出喜意,关银屏咬着嘴唇,努力克制泪水,却看到樊梨香虽然表面平静,但是手在颤抖,祝融神色复杂,不知道在想什么。

“太好了,主公已经回来了,何惧曹操鲁肃士燮等宵小之辈,立刻公布主公死而复生的消息,吓也把那些敌人吓死,哈哈哈。”黄忠哈哈大笑。

“这下曹操鲁肃要肝颤了,肯定肠子都悔青了,偏要来进攻我们。”王双说道。

“少主公,立刻召集文武百官,以及全城百姓,请出伏寿皇太后,宣布主公死而复生之事吧。”杨怀大声说道。

“是啊。”

“是啊。”

众将附和着,刘循也是一脸喜色,刚说了一个“好”字,突然周不疑沉声道:“不可。”

所有人都看向周不疑,高沛冷声道:“周不疑,你什么意思?”

周不疑走出来,捏了一下拳头,抬起头对众将道:“主公死而复生,是好事,但是我们现在宣布根本没有用,谁会信?百姓会信吗?下面的将领士兵会信吗?底层文官会信吗?敌人会信吗?

我们当初可是宣布主公已经安葬了的,并且全城服丧,主公五年头疾必死的事也已经传出去,现在四路大军围攻我川军,我们就宣布主公死而复生,可是主公又不能站出来说话,谁也不会信。

他们只会以为我们这是安定军心民心之举,曹操鲁肃不会信,我们的军民同样不会信,而作为宣布主公死而复生的代价,是要将少主公的王位拿下。

少主公刚刚登位,立刻废去,主公死而复生又没人信,到时候我们的军民信谁?岂不天下大乱吗?这绝对比没有主公死而复生的消息更恶劣。”

“可是主公的确死而复生了,我们可以将经过讲给军民听啊。”杨怀说道。

“是吗?已经下葬还死而复生,已经令人难以置信,五年头疾,张仲景华佗等当今圣手都治不好,一个西域小国女王治好了,谁会信?”

“哼哼。”高沛突然走出来,冷眼看着周不疑:“周不疑,你说这么多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不发主公死而复生的消息,继续称呼少主公为王吗?你如此行为,置主公于何地?你是何居心?”

“高沛。”张任沉声道:“注意说话分寸。”

“上将军,我觉得高沛话没错。”杨怀说道,以前张任麾下的六大战将,也是川军的老底子,高沛,邓贤,杨怀,刘璝,冷苞,雷铜。杨怀和刘璝算稳重的。

杨怀对张任道:“主公若不在,我们拥立少主公,可是现在既然主公没有遭遇不幸,按照周不疑的意思,我们还要称呼少主公为王,这无论如何说不通,说轻点,是罔顾主公,说重点,是大逆不道。”

杨怀说到最后四个字,冷冷看了周不疑一眼,周不疑眉头紧皱,刘循就要站出来说话,周不疑先站了出来,对高沛杨怀道:“两位将军说得都在理,可是周不疑要问你们,现在到底是对主公敬意重要,还是迎战大敌重要?

刚才那位报讯的士兵都说了,主公复生的消息连我们的边关将士都不相信,以至于马匹得不到补给,通关被延阻,难道你还能让那些不明真相的军民相信?

现在立刻让少主公下位,而主公生还消息得不到信任,我们的军民人心大乱,到时候如何作战?你们想看到我们关中乱成一锅粥,然后曹军趁虚而入吗?”

“你的意思就是我们假装不知道主公生还了?”杨怀看向周不疑,要不是周不疑是刘循亲信,杨怀就要拔刀相向了。

“我只知道现在怎样做会更理智。”周不疑大声道。

“理智?哈哈哈,放屁。”高沛紧盯周不疑,哼道:“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懂什么理智?平时自负上懂天文,下通地理,纸上谈兵,傲视天下,你看看与折兰英长城一战,你打成了什么样子?你还好意思在这里谈理智吗?”

与折兰英长城一战的真相没多少人知道,连高沛,马超这样的将领都不清楚,只觉得很奇怪,那是川军历史上最大一场失败,可是失败之后,川军没有什么动静,继续休养生息,一点报复的念头也没有。

这时高沛提出来,立刻获得了一大堆武将认可,所有人本来就觉得周不疑小小年纪,懂什么兵事,对以前周不疑的传闻更是不屑,只是当初辩倒许靖,周不疑名声太响,成都平叛,又好像立下功劳,所以没人说什么。

但是这次长城一战大败,所有武将都笃定了周不疑是赵括的一样的人物,当初成都平叛也全部归功了魏延,毕竟那一战的确是魏延指挥的。

周不疑还想说什么,可是反对周不疑的占了绝大多数,他还是个白身,根本说不了话。

第八百三十九章战略布局

殿堂里吵成一团,还是一群人吵周不疑一个,周不疑没有发挥他的辩才,在一旁沉默不语,脸上阴晴变幻不定。

“张将军,你怎么说?”刘循想直接帮周不疑说话,刘循不会容忍任何人对父亲不敬,但是以刘循对周不疑的了解,周不疑不会对刘璋不敬,更不会是因为是自己亲信,所以要自己继续为王。

如果这样,当初周不疑不会去主持长城一战,让自己的名声扫地,家族跟着被牵累,还要一个人默默忍受嘲笑。

刘循知道这里已经牵涉自己,自己不能站在某一方说话,只能问询在川军中最德高望重的张任。

张任沉吟一下,踏步出列:“末将就事论事,觉得……周不疑的话有道理。”张任正声说道。

“上将军。”高沛,杨怀等人急了。

张任没看高沛杨怀,继续道:“这个时候军民之心决不能乱,他们需要有依靠,如果谁能让军民相信主公还活着,那就可以公布,如果不能,还是以安定军民之心为第一要务。”

张任说完,开始骂周不疑的众将沉默,可是都是一脸的不服气。

“张将军是赞成周不疑的话,那黄将军呢,马将军呢,王将军呢?”一名武将突然说道,张任在川军德高望重,他的话没几个人敢反驳,可是其他武将都不能接受罔顾刘璋复生的事情,而这里的上将军也不止张任一个。

黄忠马超王双一直没说话,这时见众将和刘循都看向他们,站了出来,黄忠道:“主公复生,我黄忠那是高兴万分,众位同僚和张将军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正因为主公健在,当初主公交代的话更要算数。

主公出征西域前说,一切听少主公的,如今我黄忠还是听少主公决断。”

马超王双同时道:“我等听少主公决断。”

三人退到一旁,这里的上将军除了张任和马超黄忠王双,就剩下一个女将樊梨香了,樊梨香开始一直沉静在刘璋死而复生的消息中,直到高沛等武将和周不疑吵的激烈了,才回过神来。

这时所有武将的目光都看向了樊梨香,显然是想听她的主意,只要她也赞同周不疑,或者不表态,那就要按照周不疑的做了。

樊梨香皱了一下眉,淡淡说道:“我樊梨香没有其他说的,谁对主公不敬,谁敢背叛主公,我樊梨香第一个取下他项上人头。”

“说得好。”高沛大声道。

“我没有赞成你。”樊梨香冷声道。

高沛尴尬笑笑,旋即道:“虽然樊将军没有直接说赞成,但是周不疑的话,就是对主公不敬,如果是还有私利图谋,那就是背叛,樊将军没有赞成我等的话,但是却是明确反对了周不疑的话。”

“对,任何人敢对主公不敬,我愿与樊将军一起诛杀歼逆。”一众武将大声道。

殿中再次僵持,张任是军中威望最高的将领,位居六大良将之首,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尊崇无比。

樊梨香在军中的威望那是远远不及张任,可是樊梨香的神威军,是最得民心的,不但是荆州民心所系,在雍凉民望也很高,在关中恢复长安建设中,对稳定民心起到很大的作用。

虽然樊梨香比张任的地位和威势都小,但是现在,显然众将都站在樊梨香一边的,对峙便显得非常明显。

刘循这时心里是高兴的,但是看着这个场面,他不得不暂时抛开心情,只能先处理,否则无法部署战事,后果严重,可是两方人都各执一词,一时又不知道怎么处理。

周不疑暗自摇摇头,刘循虽然许多方面已经像一个主公,可是比起刘璋差的太远了,如果是刘璋,这时候一定能乾纲独断,可是事情牵涉自己,周不疑什么也不能说。

张任皱了皱眉,他没有一点想和谁对峙的心情,知道难以处理,对刘循道:“少主公,我想现在军议重要,不能拖,不如将黄夫人请来吧,黄夫人一言而决,你们看如何?”

“母亲?我怎么没想到,好啊。”刘循喜道,对众将道:“你们觉得呢?”

高沛等人听到由黄玥决定,都点了点头。

过不久,黄玥在荷花的扶持下来到殿中,众人看到黄玥脸上有喜色,消瘦的脸上浮着红晕,黄玥已经知道刘璋复生的消息,心中高兴万分,可是听说殿中因为矛盾僵持,耽误军议,黄玥不得不压抑了兴奋,走了过来。

黄玥只走到门口,没有回到殿中,对刘循和众将道:“循儿,各位将军,黄玥身为夫君妻室,不该干预政事,这里黄玥只说一句话,夫君,无论生死,无论身在何处,都是以大业为先,连生命都可以次之,对于是否公布夫君复生消息,循儿和诸将自作决定。”

黄玥转身,与荷花一起走了出去。

樊梨香,关银屏和祝融都看着黄玥背影,眼中有些羡慕,她们都能想到,黄玥回去可以开心,庆祝,而她们却还要在这里,还要压抑着自己,还要打仗。

虽然黄玥没明说,可是刘循和众将都已经知道黄玥的意思了,是赞成周不疑的,高沛杨怀等人沉默,虽然心里还是不舒服,但是是黄玥这样说的,说的也是对的,他们再也没有说辞。

“父王复生之事,不官方宣布,但不阻止民间传播,我……暂时保留王爵,但是你们不可再称呼主公,众将可有异议?”刘循说道。

高沛与杨怀等将互看一眼,正声道:“我等谨遵少主公号令。”

“好,现在开始制定战略。”刘循看了周不疑一眼,周不疑没有说话的意思,刘循转过头面向众将道:“如今,曹孙四路大军犯境,牵连我南,北,东南,中,四个方向,我现在下达命令,有异议可直接提出。

现在我川军辖下,民心不稳,为防敌军细作破坏,各地守军都不得调动集结,全力维持地方治安,清查细作。

敌军第一路,交州士燮公然叛变,纠集交州五万大军进犯滇州东部和益州南部,滇州边军统帅祝融,立刻率领一万藤甲军和所有蛮兵南下,帮助滇州牧蔡洺平叛,记住,此战……”

“我不。”

刘循还没说完,祝融突然脱口而出,众将都看向他,连刘循都看向他,祝融这才看到所有人都脸色不对,连忙对刘循道:“少主公,祝融不是不服从你的命令,只是祝融不想南下,祝融想留在关中,哪怕做对战曹操的前锋。”

几年过去,祝融还是无法抹去当初三江城那间茶屋的记忆,反而越来越深刻,当初得知刘璋身死,连樊梨香都可以在神威军中放开了哭,可是自己却只能呆在蛮军军营的角落流泪。

现在得知刘璋死而复生,祝融心中早已起伏,想亲自见到刘璋站在面前,可是这时候却要她去什么滇州,那千里之遥,又要几年才能见到刘璋?

祝融想也没想就回绝了,可是现在才发现自己反应太过不正常,脸色一红,可是却还是硬着头皮向刘循谏言。

“祝融将军……”刘循想了一下道:“祝融将军,我代父王答应你,只要击退交州叛军,立刻将你调回中原,只要到时候你还愿意。”

祝融脸色更红,连刘循一个小孩都看出来了,“调回中原,只要你愿意?”傻子都知道怎么回事,可听上去好像还是刘循代父亲做主了,祝融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只是滇州地形,你们蛮军最熟,你又是边军统领,平叛交州你是最好人选,希望祝融将军以大局为重。”

祝融点点头,没有出声应答。

刘循没有停顿,继续下令缓解了祝融的尴尬,“记住,此战不止是抵抗,你们量力而行,可以攻入交州,拿下交州为大功。”

“是。”祝融说完,提着剑转身就出了大殿,手还遮着脸,众将心情不错,看到祝融不好意思的离开,都哈哈大笑起来,樊梨香狠狠一瞪后面的刑道荣,刑道荣郁闷的收了笑容。

“第二路敌军。”刘循继续道:“江东孙权现在沉迷丹道,所有事都由鲁肃张纮做主,这次江东军共出动六万步军,三万水军,我军有十三万水军,魏延十万步军,荆州七万步军,是江东军三倍还要多,应该无碍。

但是鲁肃张纮,都不是易于之辈,他们既然敢背弃盟约反叛,说明他们有反叛的资本,张任将军,你派人传令荆州法正,柴桑魏延,水军大都督卫温,决不可大意。

在此关键时刻,宁可稳守,不可冒进,告诉东南方的将领,特别是喜欢贪功的魏延,务必小心谨慎,只要不败,就算东南方将领大功,如若战败,严惩不贷。”

“少主公,我方三倍于敌军,如此一来,是不是有点……杯弓蛇影。”黄忠谏言道,后面的将领都点头,别说魏延,就是他们,手握三倍于敌的士兵,也不可能只想着守,那多么憋屈?

第八百四十章找j细

“这正是要传达过去的信息,张任将军,你派出去的人,一定要警告他们,就算三倍于敌,也决不可贪功,只要守住了就行。

等到击败了其他三路敌军,父王回到长安,江东如此寡弱的实力,又孤立无援,我军再进攻,必如犁庭扫|岤,一举定乾坤。”

“是。”张任朗声领命。

“第三路,折兰英十万大军集结河套,意图南犯雍凉和北地,马超王双。”

“在。”两将一起出列。

“你们立刻率领西凉骑兵,东青衣狼骑,其余羌骑川骑,加上步兵十万,组成二十万大军北上,抵抗氐人入侵。”

“是。”马超与王双领命。

“第四路,也是最有威胁的一路,曹军上将张辽,率领四十五万大军,号称七十万,以荀攸为军师,进犯关中,张任将军。”

“末将在。”

“叫杨怀带兵五万入函谷关,另率三十万大军进入青泥隘口,准备与曹军决战。”

“青泥隘口?”张任愣了一下,禀道:“少主公,为何是青泥隘口?这次曹军主攻方向可是函谷关啊。”

“就如此安排。”刘循不容置疑地道,“其余武将下去准备,几位上将军和关银屏将军留下。”

“是。”众将带着一片铠甲摩擦声音退下,殿中只剩下张任马超樊梨香等人,黄忠对没叫到他,很不满意。

“几位将军,留下你们是因为你们是父王心腹大将,所以可以对你们直言,敌军还有第五路大军,那就是我们内部的叛徒。”

“叛徒?是谁?”黄忠大声道,名字带一个“忠”,黄忠最恨叛徒,尤其是这个时候,分明是因为以为刘璋死了,所以反叛。

“我还不知道,但是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军中肯定有叛徒,最重要的证明,就是曹军主攻方向,完全在青泥隘口。”

“可是末将怎么听情报说,张辽是要杀向函谷关?”张任回道。

“那是表面现象,张辽的声东击西之计,你们只看到张辽到达豫州,行军路线偏向西北,而且他们自己说的主攻方向在函谷关,可是到了豫州西陲,他们随时可以转向青泥隘口。

之所以肯定张辽是在声东击西,众位将军可以不看张辽的行军路线,而看他们的补给线。”

“补给线?”张任等将领一惊,他们也搜集情报,可是除非要断对方补给线,否则谁去刻意注意人家补给线?刘循忽然提到这个,众将都愣了一下。

“没错,自从大移民以后,豫州十室九空,路途荒废,这次曹军大军西征,他们的补给线是过的颖水,而不是河洛之地。

这就奇怪了,如果曹军真的要攻函谷关,他们四十五万大军肯定驻扎函谷关下,那从颖水的补给道路,至少比从河洛的补给道路长一倍。

这么长的补给线路,四十五万大军的用度,那得浪费多少粮食,就算曹操得到世族支持,富得流油,也不可能这么浪费吧?

只有可能曹军驻扎青泥隘口,颖水的补给线才是最短的,也才是合理的,曹军可以在行军上声东击西,但是补给线他们不能,曹军主攻的必是青泥隘口。”

刘循话一说完,众将震惊,不止是震惊曹军的阴谋,青泥隘口虽然险要,但是远远不如函谷关,如果曹军声东击西,川军再大军从函谷关调往青泥隘口,必然让曹军捡个大便宜,甚至真的攻破青泥隘口也说不定。

可是众将更震惊的是刘循的智谋,都说刘循智力平平,当初写个诗都狗屁不通,可是现在战略部署严谨合理,调度兵将有条不紊。

还能洞察补给线这么微小的地方,连张任等人都没注意,刘循却已经深入地研究了,这绝对是超一流的智慧啊。

“少主公英明。”张任等人拱手道。

刘循看着众将的眼神,心中有些汗颜,这些当然是周不疑说的,自己只是照说一遍,刘循知道要不是周不疑,自己翻烂了那些书简,也注意不了曹军那补给线的信息。

刘循咳嗽一声继续道:“曹军主攻青泥隘口,而且从补给线来看,函谷关外曹军必定很少,那就绝不止是青泥隘口比函谷关好攻,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就是他们找到了青泥隘口守军中的内应。

我没有确切证据,只是一种大胆假设,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防止祸起萧墙,为此,我做三点布置。

第一,张任将军统帅三十万大军,同样声东击西,只说是进入函谷关,但出长安后,择距向青泥隘口靠近。”

“是。”

“第二,马超王双统帅的骑步大军,秘密转入河内,待张辽的大军到达青泥隘口后,从河洛之地杀出,截断曹军后路,前后夹击,我们要让这些世族组织起来的杂牌军,在川军铁蹄下遭受重创。”

“可是如此一来,北方折兰英怎么办?”马超疑惑道,王双庞德等人也看向刘循。

“这正是张辽荀攸想不到的地方,他们以为我们必派大军抵抗折兰英,那就绝对料不到?br />